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原发灶不明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治疗方法和技术。方法:共收集122例初治治疗的病例,单纯放射治疗(R)62例,单纯手术治疗(S)23例,单纯化疗(C)5例,手术加放射治疗(S+R)20例,放射治疗加手术(R+S)12例。手术治疗局部淋巴结切除术 18例,单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4例,双侧颈巴结清扫术3例。放射治疗94例中,全咽部和全颈部照射65例,全颈部照射9例,部分颈部照射20例。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9%和36.5%,颈部转移癌未控和复发占45.9%,远地转移率为26.2%,原发灶发现占8.2%。影响颈部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N分期、综合治疗、全颈照射和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影响远地转移的主要原因是N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部位和原发灶出现。影响原发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颈淋巴结转移部位。结论:早期鳞癌或低分化部、未分化癌局部手术切除或活检术后直接进行放射治疗,晚期颈转移以放射治疗和手术综合治疗为主,可同时加化疗,而腺癌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上中颈部低分化和未分化癌应采用全咽部和全颈部照射,除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以外,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照射野至少应该包括全颈部。  相似文献   

2.
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2月~1999年2月收治的42例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0/42),45.2%(19/42),33.3%(14/42.)。随诊中有14.3%(6/42.)的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发现了原发灶。结论影响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组织学类型,N分期,转移癌的部位,原发灶是否找到。对颈部转移性低分化癌、未分化癌或鳞癌应采用放射治疗,位于中上颈者应采用面颈联合野放射治疗,转移性腺癌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颈转移癌应采用化疗、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锁骨上区转移癌应以化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探讨早期发现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之原发灶的方法。方法 对147例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随访观察。结果 63例发现原发灶,其中2年内发现原发灶58例。原发于头颈部者以鼻咽、下咽、甲状腺多见;原发于锁骨以下者以肺、食管、纵膈多见。结论 认为严格随访,注意每一轻微症状,全面查体,利用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助于发现原发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讨早期发现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之原发灶的方法。方法 对 14 7例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随访观察。结果  63例发现原发灶 ,其中 2年内发现原发灶 5 8例。原发于头颈部者以鼻咽、下咽、甲状腺多见 ;原发于锁骨以下者以肺、食管、纵膈多见。结论 认为严格随访 ,注意每一轻微症状 ,全面查体 ,利用必要的辅助检查 ,有助于发现原发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unknown primary cervical metastatic carcinoma,UPCMC)的治疗方法和失败原因,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探讨111例UPCMC的临床资料、治疗和转归,比较和分析不同治疗组的颈部控制率、原发灶治疗失败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全组原发灶出现率为10.8%(12/111),颈部控制率为36.9%,5年生存率为41.4%;影响预后的因素为颈部控制情况、N分期、原发灶控制情况;颈部控制率的影响因素为N分期与是否全颈放疗.结论:UPCMC应以放疗为主,部分放疗不敏感的N1、N2病例可采取放疗加手术的综合治疗;颈部以全颈放疗为佳;对潜在原发灶的治疗推荐采取选择性放疗.  相似文献   

6.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迄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临床医生应确定其是否属于一些能得到有效治疗的亚组,这些亚组的患者约占所有CUP的40%。对剩下的60%采用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本文综述了这些亚组及经验性化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大约20%左右的颈部恶性肿块始终找不到原发病灶,这类病例的治疗较困难,患者甚至放弃治疗。本科1977年至1991年收治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18例,现就治疗等问题作回顾性总结分析。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本组病例皆以颈部包块为主诉收治,不伴其它症状。对头颈和胸腹等处的可疑部位,在治疗前、中、后作过影像学、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均无阳性发现。死亡原因为病灶局部复发。性别和年龄:男14例,女4例。年龄32岁~70岁,45岁以上者14例,占77.8%。病理类型:低分化鳞癌11例(占61%),腺癌2例,未分化癌5例。部位和大小:右颈7例,左颈11例,以中上颈部为多。10例包块直径≥5cm,2例为颈部多个蚕豆大小的包块,其余6例颈块直径<5cm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清除术标本104例系统性病理检查结果。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总阳性率、转移部位及各区淋巴结受累程度等,作了详细地记录。结果表明,颈部各区淋巴结中,除颏下区外,其余均可见癌转移,但转移的机率及受累程度不一。气管区及颈内静脉区癌转移机率最大,分别为58.7%及55.8%;受累程度,气管区淋巴结中癌性淋巴结占47.3%,颈内静脉区为32.9%,颌下区最低,仅为0.9%,颏下区无一淋巴结转移。提示气管区及颈内静脉区是颈淋巴清除术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9.
声门上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声门上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颈清术在声门上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分析210例声门上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情况. 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7.6%,隐匿转移率为32.4%;行颈清术420例次,转移淋巴结535枚;不同肿瘤部位的转移率为:会厌室带51.9%,会厌33.3%,室带40.7%,杓会厌襞77.8%;不同肿瘤大小的转移率为:T1 14.7%,T2 37.7%,T3 53.4%,T4 77.6%;不同肿瘤分化程度的淋巴结转移率:G1 12.9%,G2 41.0%,G3 91.1% 结论: 声门上癌的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部位、大小(T)、分化程度(G)密切相关,转移淋巴结主要位于Ⅱ、Ⅲ区,Ⅱ区淋巴结应为前哨淋巴结,对临床N+病例应行根治性颈清术,对G3、T3和T4、杓会厌襞癌或累及杓会厌襞的声门上癌的临床N0病例应行肩胛舌骨肌上颈清术.  相似文献   

10.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原发病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比较常见,国外有报道约占颈部转移癌的4%~9%[1]。各地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诊断标准没有统一,一般符合以下标准:(1)以往无恶性肿瘤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324000衢州市钟楼底1号病史,包括性质不...  相似文献   

11.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海均  孙琳 《浙江肿瘤》1997,3(1):51-5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不同方案的联合化疗对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病人的肿瘤反应率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共检索出符合人选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3项,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203例患的生存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以阿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组和其他组相比,并不能显提高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病人的反应率和生存时间。结论现有的临床随机试验不足以证明联合化疗能显提高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患的肿瘤反应率和生存时间,需要进一步进行有关药物及化疗方案的随机临床试验,以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目前对颈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仍无可靠方法。我们收稿日期 :2 0 0 0 -0 2 -2 8作者单位 :浙江绍兴第二医院 ,浙江 绍兴 312 0 0 0通过对 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单侧颈淋巴结清除术标本的连续切片 ,着重观察颈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特点 ,并分析颈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病变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收集我科 1995年— 1999年 5 a中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单侧颈淋巴结清除术标本 ,按 U ICC标准 (1987)分期 : 期 9例、 期 15例、 期 13例、 期 5例。标本采用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 ,厚度为 4μm,H…  相似文献   

15.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治疗方式。方法 分析81例病例资料,采用治疗方法为手术(S)、手术加放疗(S R)、手术加化疗(S C)、单纯放疗(R)、放化疗(R C)。结果 (S)11例,(S R)18例,(S C)5例,(R)19例,(R C)28例。手术包括单侧颈清30例,双侧颈清2例,局部切除2例。放射治疗剂量为40Gv~75Gv。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59.26%。中上颈部转移者5年生存率65.7%,其中转移性低分化癌的治疗方式为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转移性鳞癌则以手术为主;转移性腺癌以手术为主,其中的乳头状腺癌采用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式,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71.43%、62.5%。锁骨上区转移癌以化疗及放疗为主,5年生存率为28.57%。转移灶的部位、N分期、综合治疗及放疗范围影响5年生存率。结论 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治疗,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和病理类型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53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部分病人进行随访。结果 53例中有40例明确了原发灶,头颈部肿瘤占78%,临床分期多为中晚期,治疗采用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结论 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应尽快采取针吸活检、组织切取活检明确诊断,治疗应根据原发灶和病理类型决定。  相似文献   

17.
原发灶未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之所以长期以来成为人们争论的问题,是因为肿瘤学家们希望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结果。60年代以前,这种病一直被认为是难以治疗的疾病,其生存率是以月计算的。以后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不少文献描述了生存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各国的治疗方法不一,没有一个公认的治疗标准可供比较。以下就治疗中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病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鳞癌(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site,SCCUP)人群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原发灶检出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62例SCCUP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运用χ2检验分析原发确诊组与原发未明组的临床表现、原发病灶出现特点及检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分析影响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因素。  结果  262例SCCUP患者,以男性多见,中位年龄57岁。70例患者检出原发病灶(26.7%),且男性(30.1%)、单枚(31.0%)、Ⅳ区(39.3%)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检出率高于女性(17.4%)、多枚(18.7%)、Ⅱ/Ⅲ区(20.8%)。与传统影像学相比,18FDG-PET/CT(18F-fluorodeoxy? 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检出原发灶的灵敏性、特异性高。生存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是影响OS、PFS的独立危险因素,N分期对PF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SCCUP患者中,男性、单枚、下颈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检出的比例高,PET/CT检查对SCCUP的诊断及原发灶检出有重要意义,N分期较晚及远处转移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12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不同组织学亚型的淋巴结转移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与包膜浸润与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5);肿瘤的大小与颈淋巴的转移呈正相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淋巴结转移远高于女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史〉2年与〈2年  相似文献   

20.
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eng HW  Zeng ZY  Guo ZM 《癌症》2003,22(7):775-777
虽然理论上所有的颈部转移癌都有原发灶的存在,但临床上并非所有的颈部转移癌都可以找到原发灶,原发灶的检出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诊断仪器的开发、诊断技术的提高和诊断方法的改进,越来越多的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unknown primary cervical metastatic carcinoma,UPCMC)被检测出原发灶。本文重点对UPCMC的定义、传统和新近发展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