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人弱视眼黄斑部视网膜厚度与正常眼的差异.方法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分别对弱视眼组(47例,65眼)与正常眼组(35例,70眼)黄斑区进行水平和垂直扫描,测定黄斑中心小凹和距离中心小凹鼻侧、上方、颞侧、下方700 μm的中心凹区及1000 μm黄斑旁中心凹区的视网膜厚度,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 弱视眼组黄斑中心小凹及距离中心小凹鼻侧、上方、颞侧、下方700 μm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53.45±12.37)μm、(257.68±12.73)μm、(263.27±15.17)μm、(247.55±13.62)μm、(262.41±16.37)μm,正常眼组相应位置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42.27±9.61)μm、(251.39±16.29)μm、(254.92±13.83)μm、(240.27±14.54)μm、(256.71±15.81)μm,弱视眼视网膜厚度较正常眼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9、2.49、3.34、2.99、2.05,P〈0.05);弱视眼距离中心小凹鼻侧、上方、颞侧、下方1000 μm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62.09±13.67)μm、(266.46±12.76)μm、(252.11±13.47)μm、(264.32±15.23)μm,正常眼组相应位置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64.25±14.42)μm、(269.61±13.66)μm、(250.91±13.27)μm、(261.75±14.18)μm,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1.38、0.52、1.06,P〉0.05).结论 弱视患者的黄斑中心小凹及中心凹处视网膜较正常服厚,弱视的发生可能与黄斑中心小凹及中心凹处视网膜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包秀丽  艾育德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185-2187
目的:比较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和非弱视眼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的厚度。方法:选择38例不伴有斜视的单眼屈光差性弱视患者,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测量其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视盘周围RNFL平均厚度。结果:弱视患者38例的平均年龄为10.73岁,弱视眼RNFL平均厚度为106.38±12.05μm,下方象限RNFL(I):133.67±19.44μm最厚,其次为上方象限(S):123.31±13.95μm,鼻侧象限(N):89.96±17.71μm,颞侧象限(T):70.06±10.18μm最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中,弱视眼的RNFL平均厚度和鼻侧象限RNFL厚度较对侧非弱视眼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1)。结论: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的RNFL厚度较非弱视眼厚,以鼻侧象限RNFL厚度和RNFL平均厚度的差异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探索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发育状况。方法: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OCT)检测弱视组17例20眼及正常对照组14例20眼黄斑中心区及黄斑周围区视网膜厚度。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视网膜平均厚度的差异。结果: 黄斑中心区厚度弱视组比正常对照组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周围区内环弱视组鼻侧视网膜厚度与正常对照组鼻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弱视组颞侧及上、下方视网膜厚度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黄斑周围外环各区视网膜厚度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眼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增加,OCT技术为非侵入性、结果可靠、安全。能否用于客观评估弱视预后及检测弱视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单眼弱视患者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弱视黄斑部视网膜发育状况。方法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观察一组39例单眼弱视患者眼底黄斑区的组织形态,测定中心小凹及黄斑区周围3mm直径范围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正常眼与弱视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弱视眼黄斑区上方、鼻侧、下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明显增厚,与颞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例弱视患者弱视眼黄斑中心凹未形成,其中1例治疗效果不佳。结论OCT检查可以从组织形态上观察黄斑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我国正常人贡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etinal neurosensory layer)和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t epithelium,RPE)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厚度。方法:用OCT对60例(120眼)正常人进行经黄斑中央小凹水平和垂直扫描,扫描长度4mm,测量并计算黄斑中央小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结构的变化及其与中心视野改变的关系.方法 将高度近视组79例(104只眼)按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分为试验组1(6.00 D≤SE<9.00 D)40例(53只眼)、试验组2(9.00 D≤SE<12.00 D)26例(35只眼)及试验组3(12.00 D≤SE≤15.25 D)13例(16只眼);中、低度近视对照组18例(26只眼).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测量黄斑中心6 mm直径范围视网膜平均厚度及容积,比较各组间的差异;采用Octopus101电脑自动视野计检测中心视野,分析高度近视中心视网膜平均厚度与中心视野平均缺失敏感度(mean defect,MD)的关系.结果 高度近视各组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及容积,试验组1为(272.60±12.35)μm,(9.73±0.51)mm3;试验组2为(273.34±12.99)μm,(9.64±0.46)mm3;试验组3为(271.38±12.71)μm,(9.62±0.64)mm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08±10.62)μm,(9.99±0.53)mm3(P<0.001).高度近视组中心视野MD与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呈低度相关(r=-0.36,P<0.001).结论 高度近视者黄斑区视网膜整体厚度及容积均较低;高度近视视野缺损与视网膜萎缩存在相关性.(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85-287)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对弱视及正常儿童黄斑参数进行测量及相关性分析,为探索弱视发病的外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屈光参差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组患者60例(80眼)(弱视组)及正常对照组80例(80眼)(正常组),应用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和OCT仪检测两组的眼轴长度及各黄斑参数,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的差异。结果 弱视组与正常组相比,黄斑厚度在中心凹(242.41±22.77)μm及外环区更厚(P=0.048、0.000、0.005、0.000、0.001),而内环区四个象限黄斑厚度、平均黄斑厚度(282.98±23.05)μm和体积(9.96±0.73)mm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组各黄斑参数无性别差异(均为P>0.05),而正常组男生与女生相比,黄斑厚度在内环鼻侧、下方、颞侧更厚(P=0.03、0.01、0.02)。不同弱视程度各黄斑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组内环下方的黄斑厚度与矫正视力具有相关性(r=0.267,P=0.017),外环鼻侧与屈光度、眼轴长度存在相关性(r=0.350,P=0.001;r=-0.359,P=0.001)。结论 弱视眼视网膜黄斑的结构存在异常;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会对黄斑厚度的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3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3D-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观察其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组(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ETDRS)9分区,应用3D扫描测量226名6个年龄组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地形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人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20±14)μm,其中男性(225±13) μm与女性(214±12)μm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环(1~3 mm直径区域即黄斑中心区)内鼻侧扇形区N1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303±13) μm,上方扇形区S1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300±11) μm,下方扇形区I1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95±13) μm,颞侧扇形区T1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89±12) μm.外环(3~6 mm直径区域内)鼻侧扇形区N2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84±14) μm,上方扇形区S2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67±12) μm,下方扇形区I2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58±12) μm,颞侧扇形区T2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57±11) μm.内环和外环男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人经3D-OCT测得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男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分析黄斑视网膜厚度时应考虑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心凹周围视网膜厚度的OCT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心凹两侧视网膜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特征。方法:4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40眼)行OCT检查。其中CRVO30例,BRVO10例。结果:CRVO中心凹鼻侧视网膜厚度大于颞侧,BRVO中心凹阻塞侧视网膜厚度大于对侧。阻塞远端的视网膜结构变化较小,阻塞近端的视网膜结构变化较大。结论:OCT可以有效地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后极部中心凹两侧视网膜的变化,静脉阻塞近端的视网膜结构损害比远端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特点,并探讨与眼轴、年龄的关系。
  方法:选择收集2014-01/07间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儿童35例59眼,平均年龄9.59±2.90岁,所有受检眼排除眼底的疾病和眼前节的病变。根据扩瞳验光的结果,分成高度近视性弱视组(22眼)、高度近视组(15眼)、正视眼组(22眼),运用频域OCT对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进行检测,通过A超测量出所有受检者眼轴长度。对各组视盘周围各方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视盘周围各方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与眼轴、年龄的关系。
  结果:高度近视性弱视组视盘颞侧RNFL厚度薄于高度
  近视组,厚于正视眼组;视盘鼻侧、上方、下方、周围平均RNFL厚度与高度近视组、正视眼组相比均最薄,其中视盘下方及周围平均RNFL厚度与高度近视组相比变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视盘鼻侧、上方、下方、周围平均RNFL厚度与正视眼组相比明显变薄,有统计学差异( P<0.01)。高度近视组视盘颞侧RNFL厚度与正视眼组相比明显增厚,视盘鼻侧、上方、下方、周围平均RNFL厚度与正视眼组相比均明显变薄,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度近视性弱视组视盘下方RNFL厚度与眼轴呈负相关性( R=0.474, R2=0.225, F=4.933, P=0.040)。高度近视组视盘上方RNFL厚度与眼轴呈负相关性(R=0.642, R2=0.412,F=9.104,P=0.010)。高度近视性弱视组、高度近视组、正视眼组各方位RNFL厚度与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结构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1.
远视性单眼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金玲  陈洁  吕帆  方海珍  陈彬 《眼科研究》2009,27(7):596-600
目的通过检测远视性单眼弱视者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RT),研究弱视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特征。方法远视性单眼弱视患者42例,正常组单眼远视但无弱视者20例。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弱视眼和正常眼的MRT。结果弱视眼黄斑中心凹厚度比正常眼厚(P=0.005),对于黄斑部位的分区测量,黄斑中心区厚度弱视眼比正常眼厚(P=0.010),而黄斑周围外环及内环各象限弱视眼和正常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弱视患者问黄斑中心凹及黄斑各分区的视网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视性单眼弱视眼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增厚,不同程度弱视眼间的视网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3D 1 000 OCT测量正常青年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就测量的可重复性,黄斑厚度与性别的关系等进行研究。同时将检测结果与其他类型OCT检测的数据进行对比,了解不同OCT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检测的一致性。

方法:青年人111例 222眼。用Topcon 3D 1 000 OCT(ver 2.4)的3D扫描模式对受试者双眼黄斑区进行检测。其中12例24眼进行可重复性检查。并将我们测定的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横向比较。

结果:青年人111例,年龄18~27岁,裸眼或矫正视力全部≥1.0,眼压全部<21mmHg。视网膜平均厚度是273.32±17.08μm,黄斑区视网膜体积为7.73±0.37mm3。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61~264(平均200.13±18.81)μm,黄斑中心区厚度在188~273(平均229.00±18.20)μm。男性黄斑中心区厚度大于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12例24眼行重复检查,结果黄斑区各项指标前后两次对比除外环鼻侧外均无统计学差异,黄斑中心区厚度的可重复性好于黄斑中心凹厚度。

结论:黄斑检查的可重复性好,黄斑中心区厚度可重复性好于黄斑中心凹厚度。3D 1000 OCT测量的青年人黄斑中心区厚度是229.00±18.20μm。不同性别黄斑中心区厚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应用频域OCT分区测量正常人及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黄斑部视网膜的平均厚度及黄斑部的总体积,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体积的特点以及与正常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317眼),通过常规散瞳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及FFA检查并依据200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将这317眼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正常视网膜(NDR组)患者50例(89眼)、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患者73例(126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患者62例(102眼),第4组为正常组52例(98眼)。用频域OCT对上述4组进行黄斑部的扫描,并用分析软件进行九分区的自动分析,记录各区视网膜厚度数据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及黄斑区总的体积。结果黄斑区以中心凹1mm为直径视网膜厚度正常组、NDR组、NPDR组、PDR组分别为(246.37±17.50)μm、(252.13±16.24)μm、(316.28±56.99)μm、(407.90±214.89)μm。4组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85.07±10.42)μm、(289.45±11.19)μm、(332.31±39.71)μm、(390.20±64.17)μm;总体积分别为(10.22±0.39)mm3、(10.12±1.03)mm3、(11.99±3.29)mm3、(13.87±5.13)mm3。与正常组相比,NPDR、PDR组黄斑部A1-A9区视网膜厚度、黄斑部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部总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组与正常组相比,A1-A9区视网膜厚度、黄斑部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部总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NPDR、PDR3组间以上各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体积与DR程度相关。频域OCT能定量定性地观察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的细微变化,为糖尿病患者黄斑病变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视盘水肿患者视盘周围区域厚度参数的改变,为视盘水肿的临床评估寻找新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视盘水肿患者36例(36眼)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在我院体检的无眼科疾病的正常人51人(51眼)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视力、裂隙灯、眼底及眼底照相,全部研究眼均行OCT扫描检测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circum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cpRNFLT)及视盘周围视网膜总厚度(circumpapillary total retinal thickness,cpTRT).结果 本研究选取的36例视盘水肿患者中轻度5例,中度15例,重度16例.OCT扫描后,连续检查3次均不能获得满意图像或计算机无法正确分析者将被剔除,最后有25例视盘水肿患者(轻度5例,中度14例,重度6例)符合分析cpRNFLT的要求;30例视盘水肿患者(轻度5例,中度15例,重度10例)符合分析cpTRT的要求;对照组有50人符合条件纳入研究.两组受试者年龄以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CT视网膜断面图显示视盘水肿组cpRNFLT及cpTRT光带明显增宽,神经纤维层下无反射区宽度增加;视盘水肿组患者的平均及各象限cpRNFLT明显增厚,cpRNFLT以上方增厚最明显,其次是下方,然后是鼻侧和颞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01).OCT检查结果显示,视盘水肿组患者平均及各象限cpTRT明显增厚,cpTRT以下方增厚最明显,其次是上方,然后是鼻侧和颞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01).结论 视盘水肿患者视盘周围区域厚度参数均较正常人明显增厚,这些参数可作为视盘水肿诊断以及研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张译心  戴艳丽  黄厚斌  魏世辉 《眼科》2013,22(2):130-134
目的  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分析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ON)所致视神经萎缩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和黄斑厚度(MT)的变化及其与病程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眼底表现视盘色苍白确定为视神经萎缩的IDON患者16例(16眼)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23例(23眼)。方法  回顾OCT和BCVA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两组RNFLT和MT的差异,平均RNFL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的关系以及RNFLT和MT与病程和BCVA的线性相关关系。主要指标  平均(360°)RNFLT、四个象限RNFLT、黄斑容积平均厚度、ETDRS栅格9个分区的MT、病程及BCVA。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病例组360°平均和四个象限RNFLT均显著变薄(P均=0.00),除中心子区外(P=0.25),其余分区M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均显著变薄(P均=0.00)。平均RNFLT与黄斑容积平均厚度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662,P=0.01),平均RNFL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与病程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70,P=0.13)。平均RNFL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与BCVA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80,P=0.28)。结论  有视神经萎缩的IDON患者除黄斑中心子区MT无显著变化外,其余分区MT和所有象限RNFLT均显著变薄,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与平均RNFLT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NFLT越薄黄斑容积平均厚度越薄。RNFL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与病程和BCVA无线性相关关系。(眼科, 2013, 22: 130-134)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的改变。方法纳入47例(57眼)白内障患者,分别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使用OCTA检查患眼黄斑中心凹、黄斑中心凹旁、黄斑中心凹周边视网膜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深层的微血管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和3个月黄斑中心凹、黄斑中心凹旁和黄斑中心凹周边视网膜全层厚度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主要表现在内层视网膜的增加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旁及黄斑中心凹周边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仅术后1个月视网膜深层黄斑中心凹周边血管密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黄斑FAZ面积分别为(0.42±0.23)mm2和(0.34±0.17)mm2,显著低于术前的(0.73±0.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后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注视性质、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等效球镜度数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发生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纵向对照研究试验。选取2018-08/2019-08于我院确诊前未进行过弱视治疗的4~8岁单眼弱视的远视性屈光参差患儿共计40例(中心注视20例,旁中心20例),治疗前,治疗后6、12mo均行阿托品散瞳验光、眼底黄斑注视性质、眼轴、OCT视网膜厚度检查。用统计学分析远视性弱视眼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是否随治疗发生变化以及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不同注视性质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治疗前,治疗后6、12mo中心注视组和旁中心注视组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内环鼻侧视网膜厚度均有差异(P<0.01),黄斑区其余视网膜厚度均无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中心注视组和旁中心注视组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内环鼻侧视网膜厚度变薄(均P<0.05)。相同测量时间中心注视组的中心凹和内环鼻侧视网膜厚度比旁中心注视组薄(均P<0.05),黄斑区其余视网膜厚度无差异(均P>0.05)。治疗前后弱视眼的眼轴、BCVA、等效球镜度数有差异(均P<0.01);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眼轴长度增加,BCVA升高,等效球镜度数降低。远视性弱视眼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厚于对侧正常眼,眼轴长度小于对侧正常眼(均P<0.01)。弱视眼与对侧正常眼治疗前后眼轴长度变化有差异(P<0.05),弱视眼眼轴短于对侧正常眼眼轴,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弱视眼与对侧正常眼眼轴长度都变长。结论:中高度的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各分区厚度均大于对侧正常眼,眼轴小于对侧正常眼。治疗后随着最佳矫正视力的提高,中心注视、旁中心注视组黄斑区中心凹和内环鼻侧的视网膜厚度均变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