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44眼)眼轴长≥26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其中Ⅱ级核10眼,Ⅲ级核31眼,Ⅳ级核3眼。采用巩膜隧道式切口及囊袋内超声乳化,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23眼(52.3%);手术主要并发症为后囊破裂4眼(9.09%),角膜水肿3眼(6.82%)。视网膜脱离1眼(2.27%)。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2.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对141例(182眼)眼轴>26mm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手术.Ⅰ级核采用原位超声乳化技术,Ⅱ~Ⅲ级核采用乳化劈裂碎核技术,Ⅳ~Ⅴ级核采用拦截劈裂技术,并且根据核的类型设置机器参数.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0.1者16眼;≥0.5者89眼,其中≥0.8者34眼.术中并发症为虹膜咬伤(1.09%),后囊破裂(2.20%).术后并发症为角膜后弹力层皱褶(19.78%),角膜上皮水肿(10.44%)和前囊收缩综合症(1.65%).结论充分了解高度近视的生理和解剖特点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非常重要.术中应注意切口位置和隧道长度、灌注瓶的高度、CCC以及根据核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3.
高龄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近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发展及对高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认识的加深 ,我们对 12 6例 ( 15 8眼 )高龄老年性白内障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12 6例 ( 15 8眼 )高龄老年性白内障 ,年龄为 80岁~ 95岁 ,平均 83 5岁 ,男 5 6例 ( 64眼 ) ,女 70例 ( 94眼 )。由内科医师配合全身检查并行相应处理 ,收缩压控制在 15 0mmHg( 1mmHg =0 .133kPa)以下 ,舒张压 <90mmHg ,血糖 <7.5mmol/L ,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状态。本组病例 ,高… 相似文献
4.
爆破式超声乳化在硬核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爆破式超声乳化术在硬核人障中的应用。方法 对74例74眼按硬度为Ⅳ~Ⅴ级的老年性成熟期或过熟期白内障施行爆破式超声乳化术,术中结合自制晶状体碎核钩进行手法劈核。结果 术后第1天、1wk及3mo裸眼视力达0.8及以上者分别为75.687%、79.73%及83.87%,手术前后角散光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水肿5眼,晶状体后囊破裂5眼,少量晶状体物质沉入玻璃体内2眼。结论 该方法适合于硬核人障的超声乳化。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丽霞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4):252-252
我科协助县级以下医院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加入工晶状体植入术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常规连续模式超声乳化术与爆破模式冷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234例(234眼)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14例),试验组行爆破模式冷超声乳化术,对照组行常规连续模式超声乳化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乳化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1周的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同时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中乳化时间为(17.1±5.2)s,对照组为(53.3±8.4)s,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1d视力≥0.5的患者比例以及术后1周视力≥0.8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两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d、1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d、1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组间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连续模式超声乳化术,爆破模式超声乳化术可显著降低能量使用,缩短超声时间,使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至2010年我院白内障患者44例(44眼),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的视力、并发症情况,同时检查术后1d、1周、1个月的角膜知觉及泪液分泌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在0.05~0.29者4眼,0.30~0.49者6眼,0.50~0.79者8眼,0.80~1.00者4眼;对照组术后视力在0.05~0.29者6眼,0.30~0.49者10眼,0.50~0.79者4眼,0.80~1.00者2眼;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的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周、1个月,观察组中央、下方、上方的角膜知觉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患者泪液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手术切口小,操作简便,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与超声乳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16
目的 比较小切口非乳化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对60例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及60例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小切口非乳化组术后7天裸眼视力≥1.0者8例(13.33%),0.5-0.9者39例(65%),≤0.4者13例(21.67%),超声乳化组≥1.0者5例(8.33%),0.5-0.9者50例(83.34%),≤0.4者5例(8.33%)。角膜内皮浑浊:小切口组11例(18.33%),超声乳化组8例(13.33%)。结论 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及超声乳化术疗效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者简便、易行、经济,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110例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出,并植入硅胶或水凝胶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天裸眼视力≥0.5者占90.9%;术后1周视力≥1.0者占52.7%;术后1个月视力≥1.0者占62.7%.术后3~6个月角膜散光为0.77±0.80D,与术前比较无差异.结论 超声乳化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轻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比较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术后视力。方法 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 2组 ,A组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 ,B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观察术后第 1天、3 0天的视力。结果 共观察 2 3 0例 ,2 3 0眼。A组 13 4眼 ,B组 96眼。两组术后视力差异无显著意义 (Uc =1 0 68,P >0 0 5 )。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本研究将同轴微切口扭动超声乳化术(ozil torsional mode coaxial microphacoemulsification)应用于硬核白内障患者,并与常规超声模式比较,评价其安全性及效率。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随机选择209例209眼晶状体核硬度为4级(Emery分级标准)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接受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试验组(104眼)应用同轴微切口扭动模式超声乳化手术,对照组(105眼)应用同轴微切口常规模式超声乳化手术。记录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ndothelial cell count,ECC);术中累积消散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有效超声时间×实际超声能量)及灌注液消耗量(esstimated fluied used,EFU);术后第1d;1wk;1mo的BCVA,IOP,ECC,ACD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白内障均为4级核,术眼生物学参数分析,BCVA值、IOP值、ACD值与ECC值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CDE及EFU分析,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CVA分析,术后第1d≥0.3的眼数,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试验组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术后1mo,两组ECC值均显著低于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较术前减少近15%~30%,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角膜内皮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同轴微小切口扭动模式超声效率高,可以显著减少超声能量,有效缩短超声乳化时间,减少了灌注液的应用,降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促进视力的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3.
爆破模式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爆破模式行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效果。方法:将400例(418眼)硬核(Ⅳ~Ⅴ级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脉冲组和爆破组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和时间、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脉冲组和爆破组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分别为(22.42±5.65)%及(6.30±1.28)%;超声时间分别为(202±25)s及(45±6)s;比较两组所用超声能量和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爆破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低于脉冲组(P<0.001)。结论:应用爆破模式行硬核(Ⅳ~Ⅴ级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可明显减少超声能量和时间,降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减少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爆破模式超声乳化吸除术在农村硬核白内障防盲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2例162眼硬核(Ⅳ~V级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爆破超声乳化吸除术组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small incision cataract extraction,SICE)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视力恢复时间、角膜散光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爆破模式超声乳化术中的实际超声能量和超声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ICE组视力恢复显著慢于爆破模式组(P<0.01)。术后角膜散光SICE组明显高于爆破模式组(P<0.05)。爆破模式组术中实际超声能量为(16.2±5.4)%、超声时间为(42.8±6.1)s。手术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和后囊膜破裂,SICE组角膜水肿69眼、后囊破裂6眼,而爆破模式组角膜水肿12眼、无后囊膜破裂。结论:爆破模式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农村防盲中的硬核白内障,可显著改善术后视力,缩短恢复时间,可以用较低的超声能量和时间,减少术后早期角膜水肿,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孙建宁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3):192-194
目的 探讨爆破超声模式联合软壳技术在复杂白内障患者的超声乳化吸出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45眼)复杂白内障(青光眼术后角膜内皮细胞<1500个/mm2或硬核Ⅳ~Ⅴ级,运用爆破模式超声乳化术,术中联合应用软壳技术保护角膜内皮细胞.记录术中所用的超声能量、有效超声时间及累积复合能量参数.并设对照组(脉冲模式)38例(45眼).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水肿程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有效超声时间(22.44±13.2)s实际超声能量(14.37±5.84)%及累积复合能量参数(352.26±306.88).对照组依次为(79.02±38.29)s,(25.44±8.34)%、(2402.97±2296.61).两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1 d的角膜水肿程度为0~2级,术后1月的角膜上皮细胞损失率为9.35%,手术前、后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5).对照组依次为0~3级,31.19%,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爆破超声能量模式联合软壳技术能减轻眼内组织损伤,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2.2mm和3.0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下应用扭动超声模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手术效率和安全性。方法 9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分别在2.2mm和3.0mm手术切口下利用扭动超声模式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记录累积释放能量、灌注液使用量;术后随访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以及角膜曲率。结果所有手术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累积能量释放在2.2mm组分别为:Ⅱ级核3.73±0.53、Ⅲ级核7.47±2.03、Ⅳ级核17.77±2.40,在3.0mm组对应分别为4.13±0.42、8.72±1.52、21.21±3.35,2组中同级别核硬度组之间比较,累积能量释放2.2mm组均小于3.0m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灌注液使用量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率,术后1周和1个月时在2.2mm组分别为0.08±0.07、0.10±0.07,在3.0mm组分别为0.11±0.06、0.13±0.06,2.2mm组均小于3.0m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央角膜厚度增加量在术后第1天,2.2mm组为(61±42)μm,3.0mm组为(76±56)μm,2.2mm组小于3.0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术后1周和1个月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源性散光在术后1个月,2.2mm组为(0.27±0.10)D、3.0mm组为(0.55±0.33)D,2.2mm组小于3.0mm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LogMAR)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应用扭动超声模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2mm手术切口较3.0mm手术切口组织损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角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12眼科住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61例196眼,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扭动模式组(A组)和传统模式组(B组),晶状体核硬度按照Emery标准进行分级.记录术中所使用的有效超声时间(ultrasound time,UST)、有效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并比较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角膜水肿程度(corneal edema degree,CED)、眼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眼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各级核硬度手术中所使用的UST和CDE比较,A组较B组低.术后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高,而术后30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角膜水肿和CCT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眼角膜水肿轻,平均CCT厚,术后30d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d平均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A组较B组高,丢失率低.结论:由于缩短了术中UST和减少了CDE,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减轻了对眼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使得患者术后恢复周期缩短,但并未根本解决超声乳化对眼角膜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超声乳化仪的双线性控制系统结合爆破能量释放模式实施微切口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效果。方法将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及微切口手术组,分别实行3.0mm切口常规超声乳化及1.4mm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记录2组患者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和时间、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散光。结果微切口组术中实际使用超声能量及超声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微切口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及手术源性散光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常规组术后角膜水肿多于微切口组。结论利用双线性控制结合爆破模式进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可减少超声能量和时间,降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减轻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减少手术源性散光。 相似文献
19.
爆破和阻塞模式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爆破和阻塞模式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联合应用。方法:对核硬度为 3~5级的老年性白内障(48例48只),采用爆破和阻塞模式的联合应用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结果: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达到 0.3~0.8者25只眼(52.08%),0.9以上者4只眼(8.34%),术后第一周裸眼视力达到0.3~0.8者30只眼(62.25%),0.9以上11只眼(22.92%)。平均有效时间Ⅲ级核为:(15±2.50)s,Ⅳ级核为:(35±5.33)s,Ⅴ级核为:(57±9.12)s。结论:该方法对于硬核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高,可明显减少能量的应用,对眼组织的影响也很少,且非常有效。眼科学报2003;19:101-103。 相似文献
20.
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超微形态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超微形态结构的改变。方法 采用相互对照方法。选纯种新西兰白兔24只,按间歇微脉冲模式、线性模式超声乳化方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右眼手术。实验组(A组)行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照组(B组)行线性模式超声乳化。按不同有效超声时间(5秒、10秒及15秒)将A、B两组随机分别分为三组,即A1、A2、A3组及B1、B2、B3组,每组4只。术后即刻和术后1个月分别随机处死2只兔,取术眼角膜,分成两半,分别行角膜内皮细胞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术后即刻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轻度改变,表面微绒毛减少,分布不均匀,核染色质不均匀,胞浆内线粒体轻度肿大,内质网扩张,吞饮小泡略增多,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