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环氧合酶-2(CO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以及与UC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38例活动期UC患者和10例对照组结肠黏膜中COX-2和TNF-α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UC患者结肠黏膜中COX-2和TNF-α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且COX-2和TNF-α的表达与活动期UC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内镜分级有关(P<0.05),COX-2与TNF-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1,P<0.05)。结论 COX-2和TNF-α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并且可以反映UC的炎症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活动期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分别为23例和20例,其中CD9例、UC11例经药物(SASP或SASP+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达缓解期;20例对照来自于非炎症性肠病患者手术切除之正常结肠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肠黏膜IL-18 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原位检测肠黏膜组织中IL-18蛋白表达量。结果:活动期CD患者肠黏膜IL-18mRNA表达显著高于活动期UC和对照组,活动期U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免疫组化显著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达IL-18;活动期CD患者表达量显著高于活动期UC和对照,活动期UC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缓解期CD患者IL-18表达与活动期相比显著下降,UC患者IL-18表达下降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L-18参与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过程,并与CD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大麻素受体1(CNR1)和大麻素受体2(CNR2)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和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UC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35例UC(UC组)、20例已排除炎症性肠病的普通肠炎患者(疾病对照组)和15例肠黏膜病理正常者(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CNR1、CNR2、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IL)-10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道黏膜中CNR1和CNR2的表达情况。结果 UC患者血清中CNR1、CNR2含量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UC活动期血清中CNR1、CNR2、IL-10表达量要低于缓解期,而CRP高于缓解期(P<0.01)。UC肠道黏膜CNR1、CNR2表达率明显高于普通肠炎黏膜以及正常肠黏膜(P<0.05),而后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NR在UC中表达显著上调,表明CNR对UC的发生发展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5-脂氧合酶(5-LOX)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取32例UC患者结肠黏膜标本进行组织学分级,同时收集正常对照者结肠黏膜标本26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UC患者结肠黏膜5-LOX、NF-κB P65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32例UC患者组织学分级1级11例,2级17例,3级4例。UC患者结肠黏膜5-LOX、NF-κB P65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阳性表达率随UC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增加;5-LOX与NF-κB P65呈正相关。结论 5-LOX和NF-κB P65在UC结肠炎症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活检组织中NF-кB的表达及其与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活动期UC内镜活检标本及30例正常对照石蜡组织中NF-кB表达情况,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UC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60例UC组中NF-кBp65均为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照组均为阴性和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UC组的NF-кBp65表达平均灰度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动期UC组血清中IL-4和IL-10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F-кBp65的表达与活动期UC病情活动性及内镜分级有相关性(为P<0.05和P<0.01).结论 NF-кB诱导、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UC病情活动性及内镜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客观反映UC的炎症活动情况;细胞因子IL-4和IL-10可作为反映UC恢复期的指标,NF-кB可能与诱导调控细胞因子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及粪便中钙卫蛋白含量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以及临床使用粪便钙卫蛋白作为炎症活动性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人和正常对照20人,采用抗钙卫蛋白单克隆抗体对结肠黏膜的钙卫蛋白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同时采用ELISA方法测定粪便中钙卫蛋白含量.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学严重程度根据Truelove-Witts标准判断.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黏膜中有不同强度的钙卫蛋白表达,表达强度与组织学严重程度显著相关(r=0.89,P=0.000 1);缓解期结肠黏膜无或仅有微弱的表达,缓解期与活动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方法测定结果显示,粪便钙卫蛋白含量与结肠黏膜的钙卫蛋白表达强度呈显著相关(r=0.90,P=0.000 7),并且粪便钙卫蛋白含量与组织学严重程度亦显著相关(r=0.849,P<0.01).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中的钙卫蛋白可以反映炎症的组织学严重程度,也是粪便中钙卫蛋白的来源,因此检测粪便中的钙卫蛋白可以反映炎症的组织学严重程度.该检测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8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11例缓解期患者,10例克罗恩病(CD)活动期患者、7例缓解期患者及50例正常者的血清TNF-α和IL-8水平。结果:UC和CD活动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均高于缓解期患者及正常组(P<0.05)。UC和CD缓解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略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IBD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升高,并参与了肠黏膜组织的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8.
张颖慧  董向前  白丽萍  王敏   《四川医学》2019,40(4):390-39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组织中Toll样受体、前列腺素受体EP2的表达变化及与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UC组织(UC组)、5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前列腺素受体EP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标本中的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并分析TLR2、TLR4、前列腺素受体EP2与IL-17、IL-10的关系。结果 UC组中TLR2、TLR4、前列腺素受体EP2蛋白阳性表达率59. 00%、61. 00%、69. 00%均高于对照组的26. 00%、18. 00%、26.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活动期、Ⅲ级UC组中TLR2、TLR4、前列腺素受体EP2蛋白阳性表达均显著的高于非活动期、Ⅰ级+Ⅱ级的U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TLR2、TLR4、前列腺素受体EP2蛋白阳性的UC组织中的IL-17水平高于阴性表达的患者,IL-10表达水平则低于阴性表达的UC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oll样受体、前列腺素受体EP2在UC组织表达上调,并且与UC病情进展及炎症反应程度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9.
肿瘤坏死因子-α对溃疡性结肠炎患儿临床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进行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分析TNF-α与UC活动变化和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夹心法(ELISA)检测24例活动期UC患儿、12例缓解期患儿及28例健康儿童血清的TNF-α,评估TNF-α对肠黏膜炎症活动程度和临床治疗前后疗效的关系。结果:活动期UC患儿TNF-α血清浓度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及正常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1)。UC患儿经有效治疗后,病情缓解,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1),接近缓解期UC患儿和健康者。结论:TNF-α在UC患儿血清中显著升高,并能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提示TNF参与了儿童时期肠黏膜组织的炎症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黏膜中的细胞因子IL 2、IL 4、IL 17和IL 10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UC患者36例,采用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估UC的炎症活动度。行结肠镜检查时对UC患者的病灶部位及病灶周围正常肠黏膜组织进行活检,以半定量PCR法检测肠黏膜组织中的细胞因子IL 2、IL 4、IL 17和IL 10的表达水平。从中选取10例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组织中上述各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时检测该10例UC患者外周血的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值。结果 IL 2在UC患者肠黏膜病灶部位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周围正常黏膜。在UC患者不同活动度组间,IL 2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但轻度组的IL 2mRNA表达水平高于中、重度组。IL 4在病灶部位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黏膜,其中重度UC患者中的IL 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UC患者。IL 17 在病灶部位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黏膜,其中重度UC患者中的IL 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UC患者。IL 10在病灶部位中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黏膜,但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轻度UC患者中的IL 1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重度UC患者。UC患者肠黏膜中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ESR、CRP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 2、IL 4、IL 17及IL 10通过发挥不同的促炎或抑炎作用可能参与介导了UC发病,其mRNA表达水平与UC的炎症活动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IL 4、IL 17及IL 10的蛋白表达水平亦与UC的炎症活动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可用来评估UC的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ICA基因不同水平的表达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不同临床病期和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3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36例溃疡性结肠炎中,26例(活动期18例,缓解期8例)RT-PCR半定量测定MICA mRNA的表达量,15例完成Western-blot测定MICA蛋白表达量(6例为炎症病理分级Ⅲ、Ⅳ级,9例炎症病理分级Ⅰ,Ⅱ级)。结果:MICA基因在对照组有表达(0.21±0.09),缓解期和炎症病理分级Ⅰ,Ⅱ级有高表达(0.58±0.14),而在活动期和炎症病理分级Ⅲ、Ⅳ级明显高表达(0.78±0.18)。结论:MICA基因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中呈阳性高表达,而且表达水平与病情轻重和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MICA基因不同水平的表达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黏膜炎症反复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溃疡性结肠炎 (U 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U C组 (n=32 )、感染性结肠炎 (IC)组 (n=30 )和正常对照组 (n=12 )三组患者结肠粘膜 TGFβ1表达 ,原位杂交检测 TGFβ1m RNA。结果  UC组与 IC组结肠粘膜 TGFβ1及 TGFβ1m 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但与对照组比较表达均有显著性增高 (P<0 .0 0 1)。TGFβ1表达与 U C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r=0 .4 6 2 ,P=0 .0 0 2 )。结论  UC可能存在 TGFβ1信号传导异常。 TGFβ1可能是反映 U C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组织中细胞质衔接蛋白(Act1)、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白介素17(IL-17)的表达及三者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例UC活动期病例为UC组,按肠黏膜病理学分级将UC组进一步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将健康体检者或结肠单发息肉切除术后复查肠镜结果正常者(30例)设为正常对照组。各组结肠黏膜中Act1、NF-κB p65、IL-17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UC组Act1、NF-κB p65与IL-17表达水平的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UC组结肠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和固有层Act1、NF-κB p65、IL-17表达均呈阳性,而且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 P<0.05);UC各亚组之间表达强度依次为Ⅲ级>Ⅱ级>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中Act1、NF-κB p65与IL-1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UC肠黏膜中Act1、IL-17、NF-κB p65的表达均上调,并随UC病理分级的升高而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树突细胞的分布与TNF-α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树突细胞的分布与TNF -α的表达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 4 8例溃疡性结肠炎 ,5 0例大肠癌旁正常结肠粘膜组织标本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粘膜内树突细胞的分布和TNF -α的表达。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树突细胞阳性率为 90 .6 0 % ,明显高于非活动期 (6 2 .5 % )和对照组 (30 .0 % ) ,组间比较P均 <0 .0 5。活动期TNF -α的阳性率为 87.5 % ,高于非活动期 (5 6 .3% )和对照组 (2 6 .0 % ) ,P均 <0 .0 5 ,树突细胞阳性率与TNF -α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树突细胞和TNF -α在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 ,随疾病活动性增高 ,提示炎症免疫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HBD-2、NF—κB、IL-6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组)各40例,另选择正常对照组20例.取结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HBD-2、NF—κB、IL-6和IL-23染色。结果UC组HBD-2、NF—κB、IL-6和IL-23阳性率及表达均显著高于腹泻型IBS组和对照组(P〈0.05),UC组不同病情程度之间HBD-2、NF—κB、IL-6和IL-23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D-2、NF—κB、IL-6和IL-23表达均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腹泻型IBSIL-6和IL-23阳性率及表达与轻度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黏膜HBD-2、NF—κB、IL-6和IL-23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BD-2、NF—κB、IL-6和IL-23在UC结肠黏膜中高表达,参与UC的发生发展过程,而IL-6和IL-23在IBS结肠黏膜中高表达,IBS黏膜炎症改变与轻度UC相似,IBS与UC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学发病新观点。方法 应用抗T淋巴细胞(CD45RO)、抗B淋巴细胞(CD20)、抗T辅助淋巴细胞(OPD4)以及抗巨噬细胞(CD68)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粘膜活检标本(32例活动期,18例非活动期)及5例对照组进行了淋巴细胞亚型分析。结果 T淋巴细胞及T辅助淋巴细胞的数量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均高于非期及对照组(P<0.01),而固有层内B淋巴细胞的数量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巨噬细胞的数量在活动期高于非活动期及对照组(P<0.01)。结论 T淋巴细胞尤其是T辅助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活化与性结肠炎的活动密切相关,说明细胞免疫在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发病机制蝇占有相当的比重,参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结肠粘膜的损伤,并已成为其免疫调节网络中重要的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清肠化湿方(QHD)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结肠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0只Wistar大鼠建立U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QHD低剂量组、QHD中剂量组、QHD高剂量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柳氮磺胺吡啶+双酚A-二甘氨酸醚(SASP+BADGE)组及中药中剂量+BADGE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肠外,其余组采用TNBS/乙醇灌肠造UC大鼠模型。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为阳性对照,同时联合使用PPAR-γ抑制剂双酚A-二甘氨酸醚(BADGE),给药7 d后病理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的损伤情况,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实验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PPAR-γ、p38 MAPK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同时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黏蛋白2(MUC2)和三叶因子3(TFF3)的表达情况。结果:清肠化湿方可上调TNBS大鼠结肠组织PPAR-γ的表达(P<0.01),同时抑制p38 MAPK的活性(P<0.01),并促进结肠组织中MUC2和TFF3表达(P<0.01),当联用PPAR-γ抑制剂BADGE后其对p38 MAPK的抑制作用减弱(P<0.05)。结论:清肠化湿方对TNBS大鼠结肠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γ信号通路、抑制p38 MAPK的激活、减轻炎症反应、升高结肠组织中MUC2与TFF3的表达水平、参与肠黏膜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4(TLR2、TLR4)与核因子-κB(NF-κB)在溃疡性结肠炎(UC)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三者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UC患者肠黏膜组织TLR2、TLR4与NF-κB的表达水平,并与44例结肠息肉患者的正常黏膜组织对比。结果 TLR2、TLR4和NF-κB在UC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内镜分级增高,UC组TLR2、TLR4和NF-κB的表达阳性细胞数均呈逐渐增加趋势(P<0.05),三者在活动期和非活动期中的表达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NF-κB分别与TLR2、TLR4呈显著正相关(r=0.823,P<0.01;r=0.752,P<0.01)。结论 UC组织中TLR2、TLR4和NF-κB表达异常,可能在UC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变化对疾病活动度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溃结宁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和对IL-1β和IL-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1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溃结宁低、中、高剂量组,用2,4-二硝基氯苯和乙酸制备UC大鼠模型。给药后第15d处死动物,取各组所得结肠标本,行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组织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各组IL-1β和IL-4表达的变化。结果:溃结宁各组均可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的病理组织学损伤改变,并能明显降低UC大鼠结肠黏膜IL-1β的表达和提高IL-4的表达。结论:溃结宁可能通过增加IL-4的释放和抑制IL-1β的释放而治疗UC,促进结肠黏膜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