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素骨显像与MRI对肿瘤骨转移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罗树春  候梅 《四川医学》2007,28(11):1218-1219
目的 探讨核素平面骨显像(SPE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肿瘤患者接受骨显像和磁共振检查的结果。结果42例患者,骨显像阳性35例(83.3%),MRI扫描阳性30例(71.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P〉0.10)。骨显像阳性病灶数68个,MRI检出病灶数59个,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掌意义(P〉0.10)。骨显像和MRI共检出病灶数127个中,脊柱病灶最多。结论 核素平面骨显像仍为筛选肿瘤患者骨转移的首选检查,MRI是其必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2.
核素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俊喜 《华夏医学》2004,17(4):516-517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1例临床和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其中有87例曾作X线检查。结果:阳性结果为203例,占48.2%,其中87例与x线检查对照比较,骨显像阳性为68例(78.2%),X线阳性为48例(55.2%)。结论:核素骨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54例肺癌术前核素骨显像,了解其有否骨转移,从而根据转移情况重新制定治疗方案;方法:154例肺癌术前一周左右静注^99mTC-MDP740MBq-925MBq后3h行全身骨核素显像;结果:154例肺癌中39例骨显像阳性,占25.3% ,伪阳性7例,占45%;其中多处骨转移灶(5处病灶以上)3例,占阳性数的33.3%,结论:用核素骨显像来区分术前是否有骨转移,以便尽早采用综合治疗的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 MRI与99 Tcm-MDP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例骨转移瘤患者分别进行 MRI及99 Tcm-MDP骨显像检查,比较2种方法检出骨转移瘤病变的阳性率。结果15例骨转移瘤中,MRI检查阳性15例,阳性病灶95个,99 Tcm-MDP 骨显像检查阳性13例,阳性病灶61个,MRI 阳性病灶检出率高于99 Tcm-MDP骨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84,P<0.01)。结论增强T1 WI及 DWI序列的应用,使得 MRI检查较99 Tcm-MDP骨显像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MRI与核素骨显像二者应互相补充,合理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核素骨显像与 X 线平片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与X线平片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②方法对82例肺癌病人分别进行99mTc-MDP骨显像及X线平片检查。③结果核素骨显像阳性者55例(60.07%),检出骨转移病灶124个;骨X线平片阳性者34例(41.46%),检出骨转移病灶49个。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91,P<0.01)。在34例骨X线平片阳性者中,有4例骨显像为阴性,示骨显像假阴性为11.76%.对21例骨显像阳性而X线平片阴性病人的随访结果表明,从骨显像阳性至骨X线平片示该部位骨质异常改变的最早期限为96d,最迟为240d,中位数为135d.④结论骨显像有早期诊断肺癌骨转移灶的价值。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有互补作用,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与X线平片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肺癌病人分别进行^99mTc-MDP骨显像及X线平片检查。结果核素骨显像阳性性者55例,检出髓转移病灶124个,骨X线平片阳性者34例,检出骨转移病灶49个。结论骨显像有早期诊断肺癌骨转移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开元  李前伟  厉红民 《重庆医学》2002,31(10):990-992
目的 探讨^99Tc^m-MDP骨显像和MRI联合应用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94年以来的MRI和^99Tc^m骨显像诊断的骨转移瘤7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分别比较其对骨转移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骨显像表现:78例骨转移病例骨显像阳性者为75例;MRI表现:78例中有64例伴脊柱骨盆病变,有62例检出。骨显像检出的14个椎体假阳性病灶,在MRI上基本得到排除。结论 MRI和核素骨显像联合应用基本上检出了全部病灶,排除了假阳性,检出了各自没有发现的假阴性病灶,故二者相互补充,可以大大增加对骨转移瘤的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54例肺癌术前核素骨显像,了解其有否骨转移,从而根据转移情况重新制定治疗方案;方法154例肺癌术前一周左右静注99mTC-MDP 740MBq~925MBq后3h行全身骨核素显像结果154例肺癌中39例骨显像阳性,占25.3%,伪阳性7例,占4.5%,其中多处骨转移灶(5处病灶以上)3例,占阳性数的33.3%;结论用核素骨显像来区分术前是否有骨转移,以便尽早采用综合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蔡亮  张伟  陈跃  黄占文 《重庆医学》2011,40(8):771-773,835
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与MRI在鼻咽癌(NPC)颅底骨转移的检出率,为诊断NPC颅底骨侵犯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NPC患者同时行MRI1、8F-FDG PET/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颅底骨侵犯的检出率。结果 MRI检出颅底骨侵犯16例,PET/CT检出21例,肿瘤侵犯颅底骨最多的部位是枕骨斜坡(14例),其次是蝶骨体(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其中PET/CT检出溶骨型侵犯11例,MRI检出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ET/CT检出成骨型侵犯6例,MRI检出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PET/CT检出混合型侵犯4例,MRI检出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7)。结论 PET/CT与MRI都是NPC颅底骨转移的有效检查手段,PET/CT对溶骨型侵犯的检测优于MRI,且在对放疗靶区的定位中,PET/CT优于MRI。  相似文献   

10.
核素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核素骨显像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SPECT核素全身骨像探测及分析骨转移灶。结果:核素骨显像检出骨转移灶为100.0%,明显高于X线平片(29.0%)。结论:核素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核素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各类肿瘤骨转移的特点和规律,探讨核素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2例肿瘤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 1110MBq行SPECT全身骨显像,并对结果分析。结果:①肿瘤骨转移阳性结果:肺癌阳性率44.9%,乳腺癌阳性率33.3%,鼻咽癌阳性率56.0%,前列腺癌阳性率62.5%,消化道肿瘤阳性率24.5%,其他肿瘤阳性率21.4%。②肿瘤转移部位以脊柱、肋骨、骨盆最为多见。③肿瘤转移灶骨显像多为“热”区病灶。④肿瘤转移率与病程有关。结论:核素骨显像对肿瘤的早期诊断、疾病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骨转移核素显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侯少洋  杨文 《广东医学》1998,19(10):737-738
目的:探讨鼻咽癌骨转移喷射有显像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选择61例鼻咽癌患者做全身骨核素显像。结果:61例鼻咽癌患者中有39例骨显像异常,结合临床及X线诊断为骨转移,骨转移的发生率为63.9%,临床Ⅰ、Ⅱ、Ⅲ、Ⅳ期的发生率分别是0、41.7%、57.7%、86.4%。39例骨转移患者中36例多发病灶(占92.3%),3例为单发病灶(占7.7%)。骨转移的部位以脊柱为多见,其余依次为胸部、骨盆、肢体和颅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测骨转移癌有极高的灵敏度,我们对105例原发肿瘤患者进行核素骨显像,骨转移癌发生率50.4%(53/105)、单发占15%(8/53)、多发占84%(45/53),本文对45例原发肿瘤多发骨转移的骨显像结果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a18F经济型PET/CT(E.PET/CT)融合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可疑骨转移的1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Na^18 F E.PET/CT融合显像,并将E.PET和E.PET/CT对病灶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12例患者的85处可疑骨转移灶E.PET显像诊断阳性51处,阴性34处;E.PET/CT融合显像诊断阳性52处,阴性33处。与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随访结果做出的最终诊断对照,E.PET显像阳性准确率82.35%,阴性准确率73.53%;E.PET/CT融合显像阳性准确率98.08%,阴性准确率100%.E.PET和E.PET/CT对病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18 F E.PET/CT融合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 PACS 影像系统在骨骼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 127 例骨扫描患者中发现骨单发核素异常分布 141 例,对核素骨显像异常病变部位进行 CT 扫描。核素骨显像、CT 分别做出诊断及在 PACS 影像系统中二者联合做出诊断,并与随访结果和病理对照。结果 141 例骨单发核素异常分布患者,经随访和病理证实有 75 例为骨转移。核素骨显像、CT 与利用 PACS 影像系统二者联合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分别为 93.33%(70/75)、85.33%(64/75)、100%(75/75);特异性为 56.06%(37/66)、98.48%(65/66)、95.45%(63/66);准确率为 75.89%(107/141)、91.49%(129/141)、97.87%(138/141);阳性预测值为 70.71%(70/99)、98.46%(64/65)、92.15%(75/78);阴性预测值为88.10%(37/42)、85.53%(65/76)、100%(63/63)。核素骨显像灵敏度优于CT;CT 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优于核素骨显像(P<0.05)。二者联合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单纯核素骨显像(P<0.05),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单纯 CT(P<0.05)。结论 核素骨显像灵敏度高,对 CT 检查有“导航”作用; CT 检查有助于区分核素骨显像单发病变的良恶性;二者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单发骨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骨转移癌骨痛11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巍  刘韬  秦丽红  胡萍 《广西医学》2009,31(11):1663-1664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患者骨痛发生情况及特征。方法对1168例核素全身骨显像确诊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骨痛特征、疼痛部位与核素骨显像转移灶的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168例骨转移癌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骨痛症状615例,占52.65%。疼痛部位以颈、胸、腰背、髋部等处(中柱骨)多见,占52.85%(325/615),而核素显像脊柱骨有转移灶仅40.16%(247/615),有广泛性骨转移灶占36.91%(227/615),而表现为全身骨痛仅占5.53%(34/615),疼痛部位、程度与核素骨显像转移灶分布有明显的不一致性。结论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痛部位、程度与核素骨像转移灶分布不一致。近半数骨转移患者无骨痛症状,不能仅仅以临床上是否出现骨痛症状作为行核素骨显像的指征。应把核素全身骨显像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综合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任永芳  杨小丰 《新疆医学》1998,28(4):253-254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测骨转移癌有极高的灵敏度。我们自1996年5月至1997年4月对105例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核素骨显像,骨转移癌的发生率为50.4%(53/105),其中单发占15%(8/53),多发占84%(45/53)。本文主要对45例原发恶性肿瘤多发骨转移癌的骨显像结果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全身MR弥散加权(全身MR-DWI)和核素骨显像两种技术进行分析对比,评估全身MR-DWI在检测骨转移灶中的作用及其可行性。方法对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并经核素骨显像证实为明确骨转移的20例患者于一周内行全身MR-DWI。将骨骼系统分为7个区域观察:颅骨、胸锁骨、肩胛骨、肋骨、脊柱、骨盆、四肢长骨,以核素骨显像见异常浓聚灶或稀疏灶、MR-DWI见高信号病灶为阳性,分析比较两者所显示的病灶数。结果除脊柱外,其他6个区域MR-DWI所见病灶数均少于核素骨显像,检出率为核素骨显像的59.4%。MR-DWI检出了3处核素骨显像显示阴性的病灶;另有1例核素骨显像呈"超级骨显像",MR-DWI所显示的病灶数明显多于核素骨显像。结论全身MR-DWI对于骨转移灶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与核素骨显像互相补充,可能为临床提供更全面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癌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对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癌患者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并分析。结果:多发骨转移(86.84%)明显多于单发骨转移(13.16%);转移部位顺序依次为胸部、脊柱、骨盆、四肢骨、颅骨;核素骨显像检出率90.63%(29/32),MRI、CT及X线平片等影像检出率40.63%(13/32),结果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其它影像检查;转移灶的分布规律是躯干骨多于四肢骨和颅骨;原发灶不明骨转移的患者应及时做转移灶的活检或穿刺,并辅以肿瘤标志物的参考以尽早确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旨在探讨颅骨局部加位对NPC颅底骨侵犯的诊断价值并与CT进行对比.方法 选取2003年01至2007年12月间病理确诊为NPC的放疗前患者,共405例,均在1周内行前后位全身骨显像(WBI)及颅骨左、右侧位局部显像和CT检查.结果 WBI诊断与CT诊断阳性符合率29.48%,阴性诊断符合率76.05%,总符合率81.23%;骨局部显像目测诊断同CT诊断的阳性符合率67.95%,阴性诊断符合率74.07%,总符合率87.16%;骨局部显像半定量分析诊断同CT诊断的阳性符合率75.64%,阴性诊断符合率74.07%,总符合率88.64%.在27例CT诊断阴性而局部显像半定量分析诊断阳性的患者中,其中有9例同时行了MRI检查,MRJ结果为阳性.结论 全身骨显像加做局部颅骨侧位显像,对NPC颅底骨侵犯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做为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