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醛吸入染毒对小鼠脾、肝、肺和肾组织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混合物静式吸入染毒,用不同剂量(0.0、0.75、1.5、3.0、6.0mg/m3)的甲醛染毒小鼠2周,第15天处理动物后,取脾、肝、肺、肾组织制成细胞悬液,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观察其细胞DNA损伤水平。结果染毒后小鼠脾、肝、肺、肾组织细胞DNA出现损伤,且损伤程度与染毒剂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种组织细胞各剂量组细胞DNA拖尾率和彗星尾长均显著增加;随着甲醛染毒浓度的升高,脾、肝、肺和肾细胞拖尾率和彗星尾长增加。结论甲醛可引起小鼠的脾、肝、肺、肾组织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醛对离体和体内小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骨髓细胞DNA的损伤作用。以6、30、60、120μmol/L甲醛浓度处理离体小鼠骨髓细胞。以0.2、2、20 mg/kg的甲醛腹腔注射染毒,连续5 d。结果6、30、60μmol/L剂量的甲醛对小鼠骨髓细胞DNA迁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0μmol/L时DNA损伤最为明显(P<0.001),但甲醛浓度为120μmol/L时DNA迁移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腹腔注射0.2、2、20 mg/kg的甲醛组小鼠骨髓细胞DNA迁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2 mg/kg组DNA迁移最为明显(P<0.001)。结论甲醛对小鼠离体和体内骨髓细胞DNA均有明显的损伤作用,进一步证实甲醛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3.
八氯二丙醚吸入染毒对小鼠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八氯二丙醚吸入染毒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和肝、脾、肺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了解其损伤的可能靶部位。方法 用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进行静式吸入染毒 ,采用微量血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 ,检测不同染毒浓度 (2 82 ,5 6 4 ,112 8mg/m3 )及不同染毒时间 (每天 1h ,连续染毒 3,6 ,9,12 ,15d)八氯二丙醚对小鼠外周血细胞的DNA的损伤情况。结果 染毒后小鼠血细胞DNA出现了明显损伤 ,表现为第 3天时DNA损伤程度最高 ,随后第 6天、 9天、 12天、 15天损伤降低并趋于稳定。肝、肺及脾细胞DNA亦出现了明显损伤 ,且存在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 (P <0 0 5 ) ,其中以肺细胞DNA损伤程度最重。结论 八氯二丙醚吸入染毒可引起小鼠外周血细胞及肝、脾、肺细胞DNA的损伤 ,提示肺细胞可能是主要靶细胞  相似文献   

4.
硒对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硒的遗传毒性,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研究亚硒酸钠对离体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的作用。结果表明,8.75μmol/L,17.50μmol/L,35.00μmol/L的亚硒酸钠可以引起肝细胞DNA单链断裂,出现拖尾的彗星细胞。  相似文献   

5.
薛爱龙  陆亮  薛贵娟  周建华 《职业与健康》2011,27(15):1703-1705
目的探讨甲醛(FA)的DNA损伤机制。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不同浓度FA对V79细胞(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以及剂量依赖关系。结果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FA(100~1 600μmol/L)彗星细胞拖尾率、尾长及头/尾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别是在1 600μmol/L时在图片中未见有彗星细胞出现,其显示的DNA损伤类型是DNA-蛋白质交联;但是FA的浓度与拖尾细胞率、尾长及头/尾比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结论该研究结果认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一定浓度的FA能够引起细胞DNA损伤,主要表现为DNA-蛋白质交联。  相似文献   

6.
气态甲醛致小鼠脑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经不同浓度气态甲醛暴露后所致小鼠脑细胞的遗传损伤。方法用不同剂量气态甲醛(0.5,1.0和3.0mg/m^3)对小鼠进行连续动态染毒处理72h,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又称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的DNA损伤。结果吸人浓度为0.5和1.0mg/m^3的甲醛后,可造成脑细胞DNA的严重断裂,而3.0mg/m^3的甲醛则引起显著的交联作用。结论气态甲醛可造成脑细胞DNA的断裂和交联.  相似文献   

7.
甲醛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和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甲醛对小鼠的遗传损伤作用.方法选择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用分析纯甲醛配制成0、1.25、2.50、5.00mg/m^3浓度,对小鼠进行静式吸入染毒,2 h/d,连续15 d,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 mg/kg,每天1次,连续2 d.采用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检测甲醛的遗传毒性.结果甲醛能引起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升高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不同程度的电泳迁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率随着甲醛剂量的增加而升高;迁移率和迁移度在1.25 mg/m^3剂量组与2.50、5.00 mg/m^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 mg/m^3与5.00 mg/m^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醛对小鼠有遗传损伤作用,随着甲醛剂量的增加,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8.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研究镉对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一定剂量的氯化镉对离体和在体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的作用。方法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或慧星试验。结果 在2.185μmol/L、4.375μmol/L、8.75μmol/L、17.50μmol/L、35.00μmol/L的剂量条件下,氯化镉均可引起离体大鼠肝细胞DNA损伤。5μmol/kg、10μmol/kg、20μmol/kg的氯化也可引起在体大鼠肝细胞DNA损伤。氯化镉引起的离体和在体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甲基甲酰胺(DMF)致人肝细胞DNA的损伤情况及不同剂量VitC的干预作用。方法取正常成人肝细胞DMF染毒,DMF剂量为1.56、6.25、25、100 mmol/L、同时设阴性组与H2O2阳性组;100mmol/L DMF染毒后VitC的干预剂量为0.025、0.05、0.10、0.25mmol/L,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观察肝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同一处理时间组内各DMF染毒组与阴性对照组间MTL值与MTM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DMF处理肝细胞后,随着染毒剂量增加MTL值亦增加,最大MTL值出现于100mmol/LDMF组。各染毒组MTL值与MTM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DMF能引起肝细胞DNA损伤,小剂量VitC对DMF致肝细胞DNA损伤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大鼠脑细胞经不同浓度液态甲醛体外染毒后所致的DNA损伤。方法Wistar大鼠脑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液态甲醛(0.005,0.025,0.125和0.625mmol·L-1)中,染毒1h,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又称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的DNA损伤。结果浓度为0.005和0.025mmol·L-1的甲醛,可造成脑细胞DNA的严重断裂,而0.125和0.625mmol·L-1的甲醛则引起显著的交联作用。结论液态甲醛可造成脑组织DNA的断裂和交联。  相似文献   

11.
贺庆芝  许雪梅  孙杰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517-1518
目的 探讨甲醛对小鼠源性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用0,20,40,80,160,320μmol/L甲醛处理RAW264.7细胞1 h.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甲醛对RAW264.7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 甲醛剂量为20,40,80,160μmol/L时,RAW264.7细胞DNA的迁移率和尾长分别为33.0%,49.7%,82.3%,38.3%和11.2,22.6,30.1,18.9μm,与空白对照组4.3%和9.7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甲醛浓度达320μmol/L时,细胞DNA的迁移率和尾长分别为6.3%和9.3μ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甲醛可造成RAW264.7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经不同浓度甲醛暴露后导致金鱼脑细胞的遗传损伤。方法用不同剂量甲醛(10,100和1000μmol·L^-1)对金鱼脑细胞进行体内染毒处理3天,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的DNA损伤。结果吸人浓度为10,100和1000μmol·L^-1的甲醛后,可造成脑细胞DNA断裂。结论甲醛可造成脑细胞DNA的断裂,随着甲醛浓度的增大,DNA断裂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13.
丙烯腈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丙烯腈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在急性和亚急性经口染毒试验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染毒剂量(10m g/kg、30m g/kg 和50m g/kg)丙烯腈(ACN)及不同染毒时段(2h、14d、28d、和42d)对大鼠淋巴细胞DNA 的损伤情况。[结果] 在急性和亚急性染毒试验中,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均随ACN 染毒剂量增大或染毒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并显著高于对照组或染毒14d 组(P<0.01),且存在较好的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P< 0.01)。亚急性染毒试验中,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DNA 的损伤程度可达到饱和。染毒组细胞DNA 损伤反应模式明显不同于对照组,单个细胞间的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随染毒剂量增大和染毒时间延长也逐渐增大。[结论] ACN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且损伤程度和模式受ACN 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肺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肺细胞的遗传性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脾和肺细胞的DNA损伤。在小鼠接触0,100,200,400,800 mg/(kg.bw)的八氯二丙醚后0,3,9,24,48,72 h,从单细胞水平观察其对小鼠肝、肺等主要脏器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小鼠接触400,800 mg/(kg.bw)的八氯二丙醚3,9和24 h,可引起明显的肝和肺细胞的DNA链断裂。但48 h后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八氯二丙醚在一定剂量下对小鼠具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甲醛、三氯化铝、三氯乙烯(质量比为6:11:33)混合物对小鼠外周血DNA损伤程度及修复情况。[方法] 混合物静式吸入染毒,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不同剂量(4.12、8.25、16.5g/m^3)下不同染毒天数(4、9、11d)小鼠外周血白细胞DNA的损伤情况;检测一次染毒后(33g/m^3)不同时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 染毒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DNA出现损伤,且损伤程度与染毒次数、染毒剂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一次染毒后短期内小鼠即呈现严重的外周血白细胞DNA损伤,72h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甲醛、三氯化铝、三氯乙烯(质量比为6:11:33)混合物可诱发DNA损伤。  相似文献   

16.
乙醇醛对小鼠脾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雅静  李才  侯芳玉 《卫生研究》2004,33(2):214-215
目的 观察乙醇醛对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技术检测不同浓度乙醇醛对小鼠脾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 当乙醇醛浓度为 0 0 1mmol L时即能引起脾淋巴细胞DNA链断裂损伤 ,DNA损伤率为 8% ,DNA平均迁移距离为 ( 14 32± 2 84 ) μm。随着乙醇醛浓度的升高DNA损伤率和DNA平均迁移距离均以浓度依赖方式增加。结论 乙醇醛可引起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职业性接触灭蚁药物氯丹、含砷化合物对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的影响。 [方法]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灭蚁药物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研究灭蚁药物对职业接触人群的遗传毒性,观察指标包括DNA断裂分级(将DNA断裂损伤细胞按其损伤程度分级)及DNA彗星尾长(彗头末端到彗尾的长度)。并对工龄、吸烟、饮酒和体内毒物的浓度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各项指标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职业接触灭蚁药物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断裂程度及DNA彗星尾长两个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与体内毒物水平、接触工龄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吸烟、饮酒能加重含氯丹、砷化合物对DNA的损伤水平。[结论] 职业性接触灭蚁药物可对职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造成损伤,并存在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8.
急性热应激对飞行员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技术探索了急性热应激对飞行员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发现,急性热应激使飞行员淋巴细胞DNA损伤发生率增高,损伤程度加重。同时我们分析了现有疾患与淋巴细胞DNA损伤之关系,发现其现患疾患的飞行员DNA损伤发生率明显增高。本结果提示了淋巴细胞DNA损伤可能作为评价飞行员停飞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