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表达的人内皮细胞抑制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151(hENDO-VEGI151)融合蛋白对胃癌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携带hENDO-VEGI151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脂质体介导法包装重组腺病毒Ad IL-3/hENDO-VEGI151.体外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及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及荷人胃癌裸鼠模型,进一步观察融合蛋白对活体血管生成的影响和融合基因治疗活体胃癌的疗效.结果用TCID50法测定携带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滴度为4.2×1011TCID50/ml;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逆转录(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融合基因可被转导入SGC-7901细胞内并稳定高效地转录和表达;Western blot显示融合蛋白可被分泌到胞外发挥作用;融合蛋白可强烈抑制ECV-304细胞生长及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形成.Ad IL-3/hENDO-VEGI151治疗可强烈抑制裸鼠体内种植瘤生长,明显下调肿瘤微血管密度,促进胃癌细胞凋亡.结论 hENDO-VEGI151是一条新型强效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基因,其表达产物可能通过作用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不同环节强烈抑制新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介入治疗髂静脉狭窄术中应用三维静脉造影影像融合导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随着血管外科的微创化及精准化,可融合多幅三维图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CT、MRI等多模态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应运而生。常见影像融合导航包括神经外科术中颅内动脉三维造影导航[1]、腹主动脉瘤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DSA融合导航及介入治疗肝恶性肿瘤术中动脉三维造影导航等,其主要三维模型为动脉CTA或三维动脉造影[2],  相似文献   

3.
CTA-实时X线影像融合技术对血管腔内治疗的意义重大。已有的影像检查技术都各有优劣,如今在影像融合技术的研究上以CTA、核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3D-DSA等多模式医学影像融合为主,但这类技术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血管腔内介入手术对于血管形态位置和介入器械位置的显示需求,而CTA-实时X线影像融合技术则可取二者之长,在血管腔内介入手术过程中既能实时展示介入器具的动态,也能显示血管的形态结构和空间位置,可为支架的精准植入提供帮助,从而减少造影剂的使用剂量和手术时间,使临床医生能更精准地完成复杂的血管腔内介入手术[1-3]。现将CTA-实时X线影像融合技术在血管疾病诊治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脏血管与胆道系统的MR图像三维重建与融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利用MR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肝脏血管与胆管系统融合的方法及意义。方法12例手术病人术前同时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DCE MRA)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 phy,MRCP),包括6例肝硬化、4例肝癌、2例发生在胆总管的胆管细胞癌。两种序列采取一致的扫描范围、视野及层厚。利用MR后处理工作站分别进行血管与胆管系统的重建,然后将两者融合并形成三维动画。结果三种重建方法中.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法重建观察的血管级数高于(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和容积重建(volume recon- struction,VR),胆管三种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别。重建和融合可同时显示肝内血管、胆管的解剖与异常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论利用MR后处理工作站可在活体达到肝脏血管系统与胆管系统的融合,其解剖关系的显示有助于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李保亮  刘雷  赵文博  栾富均  李沁 《中国骨伤》2015,28(12):1166-1170
异种骨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制备方法较为简单等优势,利用其修复骨缺损当前研究热点。单纯异种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临床过程较长,效果差强人意,主要困扰为置入体内后的成骨和血管化。将细胞及细胞因子与异种骨材料组成重组异种骨,并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其血管化可加速其与体内骨融合,具有达到自体骨修复骨缺损临床效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一种交叉异位融合肾新亚型的发病情况,探讨其临床分型、诊断与治疗以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交叉异位融合肾合并髂血管后巨输尿管异位开口和胸椎侧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史资料、影像资料和手术探查交叉异位融合肾的术中所见,然后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文献复习证实这可能是交叉异位融合肾的一种新亚型,交叉异位融合肾合并髂血管后异位输尿管在以前的文献中也从未见报道,患者的异位输尿结石并感染通过手术治愈。结论:男性的异位输尿管开口更为隐蔽,需要联合多种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7.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对血管生成抑制基因加以改造。制造活性更强、功能更全的治疗基因是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的全新尝试。有研究显示内皮细胞抑制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151(ENDOVGE151)融合基因是一条新型强效的治疗基因,本研究旨在明确其是否具有比单基因或联合基因更强的抑瘤活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phritr-A1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人肝癌细胞系Huh-7分别经Ephrin-A1/Fc融合蛋白和IgG/Fc作用后,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基质黏附实验检测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Transwe11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通过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检测Ephrin-A1/Fc融合蛋白对Huh-7细胞体内致瘤能力的影响,并计算瘤体的微血管密度(MVD),判断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Huh-7细胞的黏附率为(131.25±9.57)%,细胞侵袭实验显示Ephrin-A1/Fc融合蛋白作用后,穿过滤膜的细胞数.明显多于IgG/Fc组和空白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成瘤实验结果 显示,6周后Ephrin-A1/Fc组裸鼠体积为(186.35±16.24)mm3,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瘤体内的MVD值Ephrin-A1/Fc也明显高于IgG/Fc组和空白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rin-A1/Fc融合蛋白对Huh-7细胞并无增殖促进作用(P>0.05).结论 Ephrin-A1基因在肝细胞癌的侵袭及血管生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望成为肝细胞癌基因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外固定支架逐步矫正行三关节融合术,探讨其可行性。方法:本组6例6足,年龄13岁-25岁,均为足下垂角度大,且合并有血管及神经并发症。行三关截骨,用外支架逐步矫正达到三关节融合。结果;本组全部病例三关节融合良好。无1例出现血管及神经损伤严重并发症。1例行走时轻微疼痛,跛行。2例针孔少量渗出,拔针后愈合,无深部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和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PE38)基因真核融合表达载体,观察其表达产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影响.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VEGF165基因片段,通过Hind Ⅲ和EcoR Ⅰ双酶切pRB391质粒获得PE38基因.构建两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lRES2-VEGF165-PE38-EGFP,转染293细胞后用逆转录(RT)-PCR及ELISA检测VEGF165-PE38融合蛋白在293细胞的表达,并检测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对HUVECs的选择性细胞毒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VEGF165-PE38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其可在293细胞表达,ELISA检测表明空质粒转染组、无转染组和重组质粒转染组VEGF浓度分别为(269.0±23.6)、(306.0±29.3)和(1390.0±136.6)ng/L.CCK-8和TUNEL检测表明重组质粒细胞转染上清对HUVECs具有较强的细胞抑制效应,凋亡细胞率分别为8.34%、7.69%和3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 165-PE38融合基因构建,表达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靶向治疗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腺病毒介导KDR启动子驱动的CDglyTK融合基因(AdKDRCDglyTK)体系对实体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靶向杀伤作用。方法分别将KDR和CMV启动子融合基因腺病毒体外感染表达KDR的ECV304、MCF7、MGC803及SW620细胞株和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株,并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FC和/或GCV,观察其对各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及其旁观者效应。结果两种腺病毒对各细胞的感染率随腺病毒滴度的递增而增加,当MOI为200时,各细胞株均达约100%感染;感染AdCMVCDglyTK的各组细胞和感染AdKDRCDglyTK的ECV304、MCF7、MGC803及SW620对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其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其他细胞相比,感染AdKDRCDglyTK的LS174T细胞对前药不敏感(P<0.01);且观察到该体系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KDR基因启动子调控的CDglyTK融合基因体系可选择性杀伤实体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2.
窄蒂并远端吻合血管的巨大枕颈背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曾介绍了枕颈背(OCD)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的应用。现报告其后完成的另一种改进设计,即在原基础上于远端继续延伸扩大,与肩胛皮瓣相融合,以形成近端蒂窄,远端附加血管吻合的巨大皮瓣。这样既保证了皮瓣的血供,增加了面积,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共行5例全部成活。本皮瓣是巨大面颈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修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带血管蒂的多折段肋骨移位重建胸椎椎体大范围缺损。方法 :对胸椎结核 10例 ,良性肿瘤 2例采用经胸入路彻底清除胸椎病灶。胸椎椎体缺损长度 2~ 2 5节 4例 ,1 5~ 2节 6例 ,1节 2例。将带血管蒂的肋骨折叠 2~ 3段以增加其抗压能力 ,置入椎体缺损处。结果 :经术后 1~ 4年随访 ,12例植骨全部融合。结论 :带血管蒂的多折段肋骨移位是重建胸椎椎体大范围缺损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跗外侧血管为蒂的骰骨瓣转位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跗外侧血管为蒂的骰骨瓣具有血管位置恒定、表浅,易于解剖的特点。本骨瓣主要用于踝关节,距下关节融合和距骨颈骨折开放复位需植骨者,也适于其它邻近骨与关节病损部植骨。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11年Albee采用自体植骨棘突间融合治疗Port病,脊柱融合技术已有近百年历史。随着骨科生物力学及骨科器械的迅速发展,脊柱融合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广泛开展。然而,涉及腰骶节段的融合技术,以及定义更加广泛的脊柱。骨盆固定融合技术却仍然十分具有挑战性。困扰此项技术开展的瓶颈主要在于骶髂骨解剖结构复杂,毗邻重要器官、血管、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邻近关节肿瘤性骨缺损修复的长期效果。方法对邻近关节的骨肿瘤,在彻底切除的同时,采用吻合血管节段性腓骨移植予以修复。结果32例经术后5~10年,平均6.5年随访,移植腓骨满意地修复邻近关节的腔性骨缺损,其移植节段腓骨相互融合,使关节获得良好支撑性修复;其功能令人满意。结论切取有独立供血系统腓骨,进行节段性骨移植,具有取骨量小,支持力强,不易吸收,无疑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的扩展,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窄蒂并远端吻合血管的巨大枕颈背真皮下血管风薄皮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曾介绍了枕颈背(OCD)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的应用。现报告其后完成拐一种改进设计,即在原基因上于远端继续延伸扩大,与肩胛皮瓣相融合,以形成近端蒂窄,远端附加血管吻合的巨大皮瓣。这样既保证了皮瓣的血供,增加了面积,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共行5例全活。本文瓣是巨大面颈皮瓣软组织损的较理想的修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一种前路腰椎融合方法,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注意事项及力学特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共采用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腰椎融合固定(KLA-PACH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5~64岁,平均50.4岁;Ⅰ度7例,Ⅱ度5例;滑脱位于L4~5节段9例,L5S1节段3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观察脊柱融合情况。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5 min,失血量平均300 m L,1例术中髂血管破裂经修补后完成手术。所有病例均获得6~32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8分降至末次随访时平均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8分升至末次随访时平均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Suk和Mc Afee的融合标准,12例植骨全部融合,融合率100%,平均植骨融合时间9个月。结论利用前路ALIF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融合效果确定,脊柱后柱结构保留完整,神经无干扰,有效的恢复椎体间高度,维持腰椎生理曲度,术后疗效满意。但其手术路径并非为大多数骨科医师所熟悉,且髂血管的遮挡和潜在的损伤风险使得这一术式未被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趾间关节融合术矫治趾间关节畸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趾间关节融合术相关文献,对其适应证、融合方式、固定方式、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趾间关节融合术适应证为锤状趾、爪形趾、槌状趾等足趾畸形。从融合面不同形态来看,融合方式包括端-端融合、榫卯融合、球窝融合及V形截骨融合。固定方式分为经皮克氏针固定、钢丝缝扎固定及骨髓内固定三类,骨髓内固定物种类繁多。趾间关节融合术并发症包括血管损伤、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及一般外科手术后并发症三大类。结论趾间关节融合术是矫正部分足趾畸形的一种良好术式,但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不容忽视,临床上仍缺乏有关趾间关节融合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植骨术在骨科领域应用很广,如某些骨与关节的重建、修复,骨腔的填充,促进骨折的愈合,以及稳定与融合关节等。自体骨移植没有免疫排斥反应,成骨能力强,所以应用较多,特别是带血管的自体骨移植更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但由于其数量、形态,以及患者年龄、体质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