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微创髓芯减压死骨清理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与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11—2013-11诊治的30例(40髋)ARCOⅡB~ⅢA期股骨头坏死,随机分成A、B组,A组采用微创髓芯减压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B组采用股骨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比较2组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A组(2.40±1.20)分,B组(4.30±1.50)分,A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P0.05)。30例(40髋)均获得随访8~40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时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分、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RCO分期中ⅡB期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C、ⅢA期患者由于样本数量较少,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髓芯减压死骨清理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较股骨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好,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采用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术或股骨颈基底部旋转截骨术治疗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4例(27髋)ANFH患者纳入研究。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后,12例(14髋)行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术(A组),12例(13髋)行股骨颈基底部旋转截骨术(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ANFH侧别、类型、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每侧髋关节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影像学检查观察股骨头有无塌陷、截骨块愈合情况,股骨头周围血供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每侧髋关节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2,P=0.797;t=–0.918,P=0.411)。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19.7个月;B组为14~24个月,平均17.8个月。两组术后6、12个月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获优3髋、良7髋、差4髋,优良率71.4%;B组获优5髋、良7髋、差1髋,优良率92.3%。术后1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示,与术前相比两组股骨头周围血供均未被破坏。术后影像学复查显示两组大粗隆截骨块均愈合,B组股骨颈截骨均愈合;术后12个月仅A组2例(2髋)出现新的塌陷。患者关节间隙较术前均无狭窄,无软骨下骨硬化及骨囊肿形成。结论对于ARCOⅢ期ANFH患者,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后行股骨颈基底部旋转截骨术在延缓塌陷、提高髋关节功能方面优于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打压植骨术治疗52例(60髋)ONFH患者,随访时以ARCO分期、Harris评分及股骨头生存率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 术后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神经受损、股骨颈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52例均获随访,时间11~54个月.按ARCO分期:术前:ⅡA期2例,ⅡB期6例(8髋),ⅡC期22例(25髋),ⅢA期14例(17髋),ⅢB期4例,ⅢC期4例;术后:ⅡA期1例,ⅡB期4例,ⅡC期4例(6髋),ⅢA期9例(10髋),ⅢB期4例,ⅢC期5例,Ⅳ期25例(30髋).Harris评分:术前44~ 77分,末次随访时57~ 91分.以THR为终点事件,股骨头生存率为78.2%.术前ARCO分期中,Ⅱ期股骨头生存率高于Ⅲ期股骨头生存率(P<0.05).结论 打压植骨术对于治疗早中期ONFH患者疗效满意,术前分期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头凹处开窗死骨清除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应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经股骨头头凹处开窗死骨清除打压植骨术治疗32例(36髋)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男21例(23髋),女11例(13髋),年龄20~53岁,平均(35.61±5.24)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3例(17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1例(13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8例(8髋);ARCO股骨头坏死分期Ⅱb期16髋,Ⅱc期12髋,Ⅲa期8髋。采取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显露股骨头,经股骨头凹处开窗进行死骨清除自体骨打压植骨治疗,术中根据股骨头钻孔渗出情况分血性渗出组和淡黄色脂样渗出组。术后避免早期负重,术后3、6、12个月复查,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42个月,平均(35.63±5.25)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伤口感染、大转子截骨端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股骨头植骨均重建,重建时间为1~1.5年。不同ARCO分期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性渗出组与脂样渗出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RI坏死面积存在明显差异,术后12个月血性渗出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脂样渗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经头凹处开窗死骨清除自体骨打压植骨治疗大面积股骨头坏死或病灶位于后内侧者病灶清除更彻底,切除周围增生血管翳,同时可进行头颈成形,并且股骨头钻孔不同渗出情况与术后疗效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自体髂骨瓣打压植骨治疗中青年ARCO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7-08诊治的52例(53髋)中青年ARCO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行股骨大粗隆截骨,彻底清除股骨头内坏死骨肌硬化带,将松质骨打压植骨,将游离髂骨块修整后打压植入股骨后外侧柱或前外侧柱进行支撑。结果 5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8~38)个月。2例(2髋)术后1年因髋关节严重塌陷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3.2±5.8)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总体稳定情况:好转29髋,稳定14髋,加重8髋。结论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自体髂骨瓣打压植骨治疗中青年ARCO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短期疗效满意,术中在不破坏股骨头血供的基础上直视下对坏死骨、硬化骨清除,可利用股骨大粗隆处松质骨及髂骨瓣重建股骨头外侧及前外侧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稳定,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打压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打压支撑植骨术治疗163例男性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获随访93例(123髋),随访时间18-52个月,平均36.4个月;年龄25-65岁,平均(41.0±8.5)岁;按ARCO分期:Ⅱ、ⅢA、ⅢB-C期分别为33、63、27髋;术前正位分型C1、C2型分别为24、99髋;术前蛙位分型C1、C2型分别为32、91髋;Harris评分平均为(80.6±6.4)分.随访时以ARCO分期、Harris评分及股骨头生存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ARCO分期:Ⅲ、Ⅳ期分别为36、87髋;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91.0±7.3)分;以髋关节置换为终点事件,末次随访时股骨头生存率为82.2%.25-35岁、36-45岁与46岁以上患者的股骨头生存率分别为100%、87.1%和63.3%.25-35岁、36-45岁年龄段的股骨头生存率高于46岁以上年龄段(P<0.05);而25-35岁与36-45岁年龄段之间的股骨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蛙位C1、C2的生存率分别为:100%、77.6%.术前蛙位分型为C1型的股骨头生存率高于蛙位分型为C2型的股骨头生存率.结论 打压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良好,治疗效果与患者年龄及蛙位分型有关,主要适用于年龄<45岁,蛙位分型坏死范围未超过髋臼外侧缘的股骨头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头颈交界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初步疗效。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在潍坊市中医院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2例(39髋),随访2年。其中ARCO分期:Ⅱ期29髋、Ⅲa期10髋,行股骨头颈交界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髋关节的功能改善情况,并于3、6、9个月及每年定期予以X线检查,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参考Harris评分系统:优21髋,良9髋,可6髋,差3髋,患者治疗前的Harris评分平均为(70.21±7.36)分,治疗后平均为(85.50±9.87)分,平均提高15.29分(P0.01)。影像学检查表现稳定,绝大部分病例未出现进一步塌陷,股骨头内成骨明显。结论股骨头颈交界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手术操作微创,不破坏股骨头本身的血液供应,死骨清除彻底,减压充分,植入成骨活性较好的骨质及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成骨作用强,并增加了股骨头坏死区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死骨清除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效果。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4例29个髋的股骨头坏死进行保髋治疗,ARCO分期ⅡA-ⅢB期,微创死骨清除打压植骨腓骨支撑配合中药补肾活血汤治疗,术前术后行Harris分,术后使用临床综合疗效评分评估疗效。结果随访10—28个月,平均18.6个月,治疗前Harris评分平均70.9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4.6分,治疗前后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24例患者的29个患髋中3髋因股骨头塌陷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保髋率为89.66%;其余26髋中,末次随访时临床综合疗效评分平均85.1分,其中优者(≥90.0分)9髋,良者(80.0—89.9分)11髋,中者(70.0~79.9分)者4髋,差者(〈70.0分)2髋。结论微创死骨清除打压植骨腓骨支撑配合中药补肾活血汤治疗股骨头坏死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股骨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已部分塌陷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2月采用经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治疗的106例(131髋)股骨头已部分塌陷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资料。男78例,女28例;年龄17~43岁,平均31.3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6.5~36.5,平均24.2。病因:激素性53例,酒精性18例,特发性35例。术前根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为Ⅲa期105髋,Ⅲb期26髋;根据中日友好医院(CJFH)分型为C+L1型41髋,L2型13髋,L3型77髋。术后采用Harri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术后因任何原因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或术后Harris评分评价为差(70分)定义为临床失败。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多因素风险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6例(131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51个月,平均27.9个月。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为1.0~1.5年。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1.41±11.93)分,与术前(63.24±9.9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10,P=0.000);获优5髋、良41髋、可57髋、差28髋,优良率35.1%。术后评定为临床失败33髋,22髋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发现股骨头呈进行性塌陷。术后单因素分析示,术前ARCO分期、术前CJFH分型及术前Harris评分是术后临床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COX多因素风险模型示,术前ARCOⅢb期是术后临床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ARCOⅢb期患者临床疗效差于ARCOⅢa期患者。结论经股骨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治疗ARCOⅢa期患者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ARCOⅢb期及CJFH L2、L3型患者术后临床失败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中青年ARCOIII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7年6月采用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ARCOIII期患者58例(69髋)。随访评价保髋是否成功,比较成功与失败组术前资料,采用COX风险模型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影响术后失败的因素。[结果] 58例(69髋)均顺利完成手术且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39.17±1.72)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81.72±8.12)分,与术前(73.47±11.9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评定19髋临床失败,股骨头生存率为72.50%。成功组术前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失败组(P0.05),成功组术前ARCO分期和术前CJFH分型显著优于失败组(P0.05)。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术前Harris评分为手术成功的保护因素,Harris评分每增加1分,手术失败的发生风险降低4.18%(HR=0.958,95%CI:0.919-0.999,P=0.046)。术前CJFH分型及术前ARCO分期的HR值均1,为危险因素,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示,ARCO IIIB期患者临床失败率高于ARCO IIIA期患者。[结论]采用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中青年ARCO IIIA期患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尤其对于术前Harris评分较高的C+L1型患者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打压、支撑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期疗效,比较采用自体腓骨和同种异体皮质管状骨(下称异体腓骨)行支撑植骨的疗效.方法 2004年8月-12月,采用打压、支撑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40例,分为自体腓骨组和异体腓骨组.自体腓骨组20例(27髋),其中男17例(23髋),女3例(4髋);年龄22~53岁,平均41岁;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Ⅱ期22髋,Ⅲ期5髋.异体腓骨组20例(31髋),其中男17例(25髋),女3例(6髋);年龄18~55岁,平均40岁;ARCO分期Ⅱ期23髋,Ⅲ期8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Harri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X线片评估影像学疗效.需再行保髋手术或转行全髋关节置换作为观察终点.结果 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40个月,平均37.5个月.自体腓骨组与异体腓骨组股骨头保存率分别为92.6%、90.3%.末次随访Harris评分自体腓骨组由术前(70.82±8.26)分提高至(86.36±6.27)分,异体腓骨组由术前(69.94±9.59)分提高至(87.45±7.03)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评估显示,自体腓骨组和异体腓骨组术后塌陷纠正或未加重分别为17髋(63.0%)和21髋(67.8%),获得良好修复分别为20髋(74.1%)和22髋(7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腓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于术后负重行走后,而异体腓骨组出现于术后伤口愈合期.结论 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在经股骨颈植腓骨基础上采用改良的微创打压、皮质支撑植骨技术可取得较好中期疗效.异体腓骨与自体腓骨作为支撑材料,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2.
背景:已知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能促进骨愈合,但能否加速股骨头坏死打压植骨术的修复尚不知。目的:回顾性对照分析加入和未加入BMP2的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疗效。方法:42例(72髋)非创伤性ONFH手术患者获得随访,男19例,女23例;手术时年龄22~54岁,平均30.9岁。手术方法为经髋关节前路,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坏死灶清除,人工骨打压植骨。第一组每例加入4mgrhBMP2,第二组未加。患髋按国际骨循环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按中日友好医院(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CJFH)分型。临床疗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评定,影像学按股骨头是否塌陷及病灶修复情况评定。结果:随访5~7.8年(平均6.1年)。优36髋,良12髋,尚可7髋。股骨头保存率76.4%,第一组为81.8%,第二组为71.8%(P=0.459)。ARCOⅡ期为90.3%,Ⅲa期为34.6%(P=0.0285);CJFH-C型及L1型为95.3%,L3型为29.6%(P=0.050)。结论:经股骨头颈开窗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在选择合适的非创伤ONFH患者(ARCOⅡb,c期及CJFHC型和L1型)可获得优良的中期疗效。加入rhBMP2可提高手术疗效和骨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 年 1 月至 2011 年12月采用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26例(35髋),男 11例,女 15例;年龄 18~65岁,平均 37.4岁。股骨头坏死 ARCO分期ⅡA期 6髋、ⅡB期 13髋、ⅡC期 16髋。采用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开窗位置位于股骨头颈交界处靠近股骨头方向,累及部分股骨头软骨。术后第 1个月及以后每 3个月定期门诊随访,依据 Harris髋关节评分及优良率评估疗效。结果 25例 33髋获得随访,失访 1例 2髋。随访时间 18~32个月,平均 2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总体 Harris 髋关节评分由术前(73.42±7.3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5.85±11.63)分;其中ⅡA 期患者由(74.50±1.76)分提高至(91.17±1.60)分;ⅡB 期患者由(73.92±8.03)分提高至(86.00±10.49)分;ⅡC 期患者由(72.60±8.29)分提高至(83.60±14.29)分。总体优良率由术前 36.4%提高至 84.9%;ⅡA 期患者由 33.3%提高至 100.0%;ⅡB 期患者由 41.7%提高至 91.7%;ⅡC 期患者由 33.3%提高至 73.3%。手术前后 Harris 髋关节评分及优良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好,能促进坏死修复,改善髋关节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直接前入路髓芯减压植骨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8-07诊治的23例(25髋)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髋关节直接前入路彻底清除股骨头内的坏死骨组织,将自体髂骨颗粒植入坏死区并进行适度打压,最后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入股骨头减压植骨区。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8~25)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1.48±0.35)分,较术前(5.24±1.21)分明显降低;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6.5±9.1)分,较术前(49.7±8.5)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RCO分期:ⅡA期10髋,ⅡB期7髋,ⅡC期3髋,ⅢA期3髋,ⅢB期1髋,ⅢC期1髋;2髋由ⅡC期进展为ⅢA期,1髋由ⅢA期进展为ⅢB期,1髋由ⅢA期进展为ⅢC期。结论经髋关节直接前入路髓芯减压植骨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缓解髋部疼痛,通过改善坏死股骨头内血供、促进新生骨组织形成来延缓甚至逆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01—2018-01间在西华县人民医院治疗的56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8例。对照组行股骨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观察组采取髓芯减压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VAS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及股骨头塌陷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股骨头塌陷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芯减压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股骨头塌陷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自体髂骨打压植骨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股骨头坏死早中期患者38例(52髋),均采用髓芯减压自体髂骨打压植骨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术后随访9~20个月,中位数12个月。根据手术前后Ficat分期改变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根据Ficat分期法,术前Ⅱ期34髋,术后改变为Ⅰ期33髋,未改变1髋;术前Ⅲ期18髋,术后改变为Ⅱ期10髋,改变为Ⅰ期7髋,未改变1髋。Harris评分:术前(65.74±11.56)分,术后(87.25±12.5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芯减压自体髂骨打压植骨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操作简便,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头清创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5-03采用微创股骨头清创植骨术治疗25例(36髋)股骨头坏死,术后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25例(36髋)均获得随访4~73个月,平均21.4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60.45±15.37)分提高至末次随访(85.65±7.01)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由术前8.3%提高至末次随访86.1%。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优良率较术前有较大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股骨头清创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创伤小、近期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髋关节症状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术后自体皮质支撑骨及松质颗粒骨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8年5月,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结合自体皮质支撑骨及松质颗粒骨植骨治疗ONFH64例77髋。男45例,女19例;年龄23~60岁,平均43岁。单侧51例,双侧13例。酒精性39例47髋,激素性21例26髋,创伤性4例4髋。病程1~12年。髋关节疼痛2~14个月,平均7个月。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ONFH。按国际骨科循环协会(ARCO)分期,ⅠA期17例23髋,ⅠB期2例3髋,ⅡA期21例24髋,ⅡB期2例2髋,ⅡC期4例4髋,ⅢA期18例21髋。术后行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估。结果术后59例69髋获随访,随访时间12~62个月,平均32.1个月。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7.12±8.68)分,与术前(68.38±14.4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优39髋,良18髋,可6髋,差6髋,优良率82.6%;评分为差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影像学评估:Ⅰ级21髋(30.4%),Ⅱ级42髋(60.9%),Ⅲ级6髋(8.7%)。1例取髂骨区发生并发症并影响生活,21例发生轻度疼痛或麻木,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髓芯减压结合自体皮质支撑骨及松质颗粒骨植骨治疗ONFH,能有效阻止股骨头塌陷,加速病灶区骨组织修复,手术创伤小,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骨缺损髋臼的中期临床效果,分析Paprosky骨缺损分型在评价骨缺损时的重要性.方法 1998年12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使用金属网片和(或)金属网杯进行严重髋臼缺损重建63例(67髋),所有患者均为AAOS Ⅲ型混合型缺损.其中58例患者(61髋)获得了完整随访,平均63个月.Paprosky Ⅱ B 19例(20髋),Paprosky Ⅱ C 27例(28髋),Paprosky Ⅲ A 12例(13髋).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41.7分(21~52分).术后随访时进行临床疗效、影像学及并发症等评估.结果 58例(61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平均89.2分(81~98分),术后优良率达93%,除3例发生聚乙烯髋臼从网杯中脱出外,其余55例患者髋臼无影像学松动.1例使用金属网杯患者髋臼旋转中心未能恢复正常.3例术后脱位患者,其中2例手法复位,1例切开复位,均获成功.术后发生感染1例(1.6%),经二期翻修打压植骨成功治愈.结论 异体骨打压植骨配合金属网是处理严重髋臼骨缺损的理想技术.建议在使用打压植骨技术对严重髋臼缺损重建时,采用AAOS分型结合Paprosky分型方法对缺损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金属网杯不适用于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打压植骨重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撑植骨术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ONFH)的初期疗效及蛙式侧位分型的意义。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支撑植骨术治疗随访93例(123髋)酒精性ONFH患者,随访时间18~52个月,平均随访36.4个月;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1.0±8.5)岁。按ARCO分期:Ⅱ、ⅢA、ⅢB~C期分别为33、63、27髋;术前正位分型C1、C2分别为24、99髋;术前蛙式侧位分型C1、C2分别为32、91髋;Harris评分平均为(80.6±6.4)分。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ARCO分期:Ⅲ、Ⅳ期分别为36、87髋;术后Harris评分(91±7.3)分;以关节置换为终点事件股骨头生存率约82.2%。术前蛙式侧位C1、C2的生存率分别为100%、77.6%。经检验术前蛙式侧位分型为C1的股骨头生存率高于蛙式侧位分型为C2的股骨头生存率(2=4.301,P=0.038)。结论 支撑植骨术治疗酒精性ONFH的初期疗效良好,治疗效果与ONFH蛙式侧位分型密切相关,尤其适用于蛙式侧位分型坏死范围未超过髋臼外侧缘的ONFH早期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