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许多学者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行了探索。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股骨近端解剖结构以及生物力学认知的深入,股骨外侧壁与内侧壁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并越来越受到重视。股骨外侧壁与内侧壁的完整性对维持骨折的稳定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与内侧壁的认识发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骨科医师对股骨近端内、外侧壁的认识与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薄弱状态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相关研究文献,从形态学、冠状面骨折线、骨密度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外侧壁薄弱状态评估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尤为重要。外侧壁厚度是评估外侧壁薄弱状态的主要方式,但仍存在问题。国内外学者从外侧壁宽度、高度、前皮质长度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但目前尚缺乏综合评估方式。冠状面骨折会影响外侧壁形态,并且在X线片上难以发现,临床需要警惕。骨密度与外侧壁薄弱状态相关性亦有待进一步研究。小转子骨折块与外侧壁相互影响,小转子骨折会加重薄弱状态。外侧壁周围软组织也会影响薄弱状态,因此术中操作须重视对软组织的保护。结论 外侧壁薄弱状态评估方法较多,但未形成统一标准。目前研究大多从单一角度评估薄弱状态,缺乏对影响因素的综合性评估研究。对于外侧壁部分骨折后残余外侧壁功能的评估研究较少,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保守治疗需要卧床制动,老年人长期卧床容易造成褥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全身并发症,治疗难度大,患者死亡率高,目前主张积极手术治疗。其中,伴有外侧壁损伤的转子间骨折,作为不稳定性的转子间骨折,在治疗过程中常常由于认识不足,治疗不当导致术后内固定失败,再次给患者带来痛苦,于是外侧壁损伤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外侧壁的概念、损伤分型、治疗方式的选择、外侧壁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进行综述,进一步提高对于伴有外侧壁损伤的转子间骨折的认识,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完整的外侧壁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以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CT证实为外侧壁粉碎的AO/ASIF A3型骨折、接受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且随访超过18个月者共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8~79岁(平均63.5岁)。术中在牵引床辅助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14例采用对侧股骨远端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倒置固定,10例采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并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4例患者中,手术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1.7%。术后3个月时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随访时间26.4个月(18~44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62~86分,平均71.4分。无复位丢失、内固定失败等。结论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转子合并外侧壁冠状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转子合并外侧壁冠状位骨折采用锁定钢板治疗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55~72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末次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35例获得随访,手术时间50~70分钟,术中出血量300~400ml,随访时间16~18个月。术后复查X片示外侧壁冠状位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10个月,平均9.6个月。随访病例无感染、断钉及颈干角异常。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进行评价,其中优30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4%。结论锁定钢板能重建转子间合并外侧壁冠状位骨折的稳定性,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转子间合并外侧壁冠状位骨折有效方法,避免外侧壁二次破裂,不足之处为术后不能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否重建外侧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6月手术治疗外侧壁骨折型股骨转子间骨折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1例采用重建锁定钢板外侧壁重建+PFNA固定(重建组),另外29例单纯PFNA固定(未重建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一次置钉成功率、螺旋刀片长度、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重建组下地时间显著早于未重建组[(14.1±1.8) d vs (18.5±2.9) d, P<0.05]。患者平均随访(19.0±4.3)个月。重建组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未重建组[(13.6±3.4)周vs (18.5±2.9)周, 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Harris评分、髋伸屈ROM、内收外展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重建...  相似文献   

7.
股骨转子间内侧壁是股骨转子间内侧骨皮质最主要传导压力部分,其是否完整直接关系到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否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侧壁损伤情况,可对内固定手术疗效产生巨大影响,是直接决定内固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将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内侧壁损伤对内固定手术影响及内侧壁重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转子间骨折中期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转子间伴外侧壁骨折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19~83岁,平均75.5岁;车祸伤8例,摔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4 d,平均4.5 d;随访时拍摄股骨正侧位X线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疗效评价采用Parker Palmer mobility score(PPMS)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68个月,平均(44.8±8.8)个月。手术时间(61.02±38.28)min,术中出血量(226.00±162.52)ml,住院时间(10.8±9.2)d。所有患者未出现局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螺钉切割股骨头及断钉,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髋内翻短缩畸形,无骨折不愈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6.2个月。末次随访时,PPMS评分为(7.22±2.36)分;Harris评分为(79.46±11.02)分,其中优5例,良9例,可2例。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转子间骨折中期疗效显著,术中可避免外侧壁二次损伤,尤其对外侧壁严重粉碎、髓内钉操作困难以及高龄骨质疏松者,术后需严格随访,不应强调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9.
郭政 《中国骨伤》1999,12(6):54-54
我院采用单侧成角度外固定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5~89岁;右侧35例,左侧15例;Boyd分型法:型5例,型15例,型20例,型10例。治疗方法连硬麻后,患者仰卧于复位架上。C型臂X线透视机下复位成功。保持患肢外展45°,内旋15°。准备穿针。近端在大转子外下方的1~3cm处穿两枚针。左股骨大转子外下方1cm处穿入第1枚针,纵行切开约1cm长切口,分离软组织,平行股骨颈纵轴方向钻孔至股骨头软骨面下0.5cm处,然后换上固定的螺纹针拧入(拧螺纹针时只许进不许退,以免针道松动)。第一枚针固定后装上模…  相似文献   

10.
11.
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生于老年人,放射影像学诊断要注意骨折线方向、小转子是否累及、骨折粉碎和移位程度,可用Evans分型、Jensen改良的Evans分型、AO分型等重点在于骨折稳定性的判断。手术治疗、牢固固定是目前基本治疗原则,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分为滑动加压螺钉加侧方钢板(如DHS)、髓内固定(如Gamma钉、PFN)两大类。外固定支架仅用于严重多发创伤与老年体弱多病者,人工关节置换仅用于严重粉碎骨折伴严重骨质疏松者。  相似文献   

12.
陈志祥  王传功 《中国骨伤》2020,33(11):1053-105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及重建钛板重建外侧壁及股骨矩治疗Evans-JensenⅤ型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分析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Evans-JensenⅤ型骨折患者3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16例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闭合复位组);14例行小切口切开重建钛板重建股骨矩及外侧壁PFNA内固定(切开复位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失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后康复(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内固定断裂、退出、螺旋刀片切出),术后12个月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比较颈干角丢失度数。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顺利愈合,切开复位组患者手术失血量、手术持续的时间均明显大于闭合复位组(P<0.05)。切开复位组患者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颈干角丢失度数均优于闭合复位组(P<0.05)。。结论:使用重建钛板对股骨矩及外侧壁进行复位和固定,PFNA髓内固定治疗Evans-JensenⅤ型的转子间骨折,能够恢复股骨矩及外侧壁对股骨头颈的支撑,有利于提高手术以后骨折断端及内固定的稳定性,减少单独采用PFNA治疗以后骨折断端移位、内固定松动、切出甚至断裂等风险。缩短老年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为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98年起采用武汉协和医院设计的单边外固定器治疗转子间骨折18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共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42~74岁,平均58岁。根据AO的分类标准,A1型4例,A2型13例,A3型1例,A2、A3型均周属不稳定骨折。 二、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 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在骨科牵引床上持续牵引,并借助C臂机监视下手法复位骨折,满意后手术区消毒铺巾.取直径3mm的浙氏针五根,第一根于大转子下3cm处,对着股骨头的体表投影点进针;第二根在其下方2cm处平行钻…  相似文献   

14.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5 月至2011 年6 月应用PFNA治疗102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资料。术前根据CT 三维重建图像所示外侧壁情况分为2 组: 外侧壁骨折组(A 组, 41 例, 其中AO/OTA 31-A2 型5 例, 31-A3 型36 例), 外侧壁未骨折组(B 组, 61 例, 均为AO/OTA 31-A2 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 天数, 根据术后2 周的X 线片及CT 三维重建图像比较外侧壁爆裂情况。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unctional recovery scale, FRS)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A 组手术时间为(56±8)min、术中出血量为(238±21)ml、住: 天数为(17±3)d, 均高于B 组的(45±6)min、(175±11)ml、(15±3)d, 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X 线片示A 组8 例(19.5豫, 8/41)、B 组3例(4.9豫, 3/61)发生外侧壁爆裂;而术后CT三维重建示A组36 例(87.8豫, 36/41)、B 组45 例(73.8豫, 45/61)发生外侧壁爆裂。82 例患者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35 个月, 平均19.5 个月。随访时间在1 年以上有56 例, FRS 评分: A 组为(64.2±4.8)分, B 组为(76.5±7.9)分。结论 PFNA 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 容易造成股骨转子外侧壁骨折或加重外侧壁损伤, 影响患者髋部功能恢复。CT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评估该类医原性创伤。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Othofix转子间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3月,采用闭合复位Orthofix转子间外固定架治疗的3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外固定架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闭合复位Gamma钉内固定治疗的4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Gamma钉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侧别、骨折AO分型、合并内科疾病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术后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定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外固定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Gamma钉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8个月。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外固定架组和Gamma钉组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外固定架组明显少于Gamma钉组(t=14.780,P=0.000)。两组均无骨道感染、骨髓炎等深部感染发生。外固定架组14例(38.9%)出现轻微表浅软组织钉道感染,Gamma钉组未出现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10,P=0.001)。外固定架组出现轻度髋内翻3例(8.3%)、半针切出2例(5.6%),Gamma钉组分别为4例(8.5%)和3例(6.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60;χ2=0.025,P=0.830)。术后6个月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定标准评价,外固定架组优16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6.1%;Gamma钉组优22例、良2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P=0.610)。结论闭合复位Othofix转子间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出血量少、固定可靠、手术风险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1年3月~2003年11月,我院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1例,取得较好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73~85岁。按Boyd和G rif-fin[1]分类,Ⅰ型1例、Ⅱ型8例、Ⅲ型1例、Ⅳ型1例。合并症:合并有糖尿病3例,高血压心脏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脑血栓1例,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3d。1.2手术方法入院后给予胫骨结节骨牵引。根据全身检查结果积极有效地治疗合并症。采用局麻或局麻强化,患者仰卧于手术牵引床上, C臂X线机监视下牵引闭合复位,常规消毒术区,铺洞巾。术中监测心电…  相似文献   

18.
作2001年3月~2004年6月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与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PFNA-Ⅱ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PCCP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4~18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Harris评分、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62,P=0.013;t=6.428,P=0.009;t=6.833,P=0.007);观察组疼痛、功能、运动范围、畸形评分分别为42.55±6.27、42.39±3.94、4.46±1.22、3.25±0.59,Harris总分为92.47±6.59,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4.118,P=0.019;t=5.179,P=0.014;t=7.364,P=0.001;t=6.176,P=0.010;t=8.519,P=0.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发生率为10%,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957,P=0.217)。结论 PFNA-Ⅱ内固定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愈合快,利于早期负重锻炼,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Gamma钉在伴有外侧壁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伴有外侧壁骨折的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术中采用的手术方式划分为Gamma钉组40例和解剖锁钉钢板组40例,比较分析两组数据指标。结果 Gamma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59.41±16.43) m L及术中透视次数(11.43±2.11)次较钢板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mma钉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钢板组(P<0.05);Gamma钉组手术时间(59.23±6.02) min显著少于钢板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Gamma钉组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螺钉切出1例,骨折不愈合1例;钢板组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螺钉切出4例,骨折不愈合3例,髋内翻1例,Gamm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mma钉和解剖锁钉钢板在伴有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