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志方 《中国药师》2015,(9):1512-1515
摘 要 目的: 制备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透皮吸收行为。方法: 采用热熔乳化超声 低温固化法制备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包封率、粒径分布、Zeta电位、微观形态及体外药物释放特性,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透皮吸收行为。结果: 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为(85.6±2.7)%,平均粒径为(213.5±52.6)nm,Zeta电位为(-32.2±3.9)mV,透射电镜显示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其12 h药物累积透皮量显著高于美洛昔康溶液。结论: 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累积透皮量,有望成为美洛昔康的新型局部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2.
王云山  张洪  张晓春 《中国药师》2014,(10):1640-1642
目的:对姜黄素醇质体体外透皮及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透皮扩散仪进行体外透皮实验,比较姜黄素醇质体、溶液、脂质体经小鼠离体皮肤的累积渗透量及皮肤滞留量;并将姜黄素醇质体4℃条件下冷藏,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姜黄素醇质体12h内单位面积皮肤的累计渗透量和皮肤滞留量是其溶液(含0.5%吐温-80)的2.71倍和2.81倍;但与其脂质体无显著差异。姜黄素醇质体4℃条件下冷藏1个月,其外观、包封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PDI)变化较小。结论:醇质体作为透皮给药载体能促进姜黄素的透皮吸收,并能增加皮肤中的滞留量;姜黄素醇质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制备共载伊立替康-顺铂复合脂质体,并对其关键质量指标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和主动载药技术制备目标产品,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共载复合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度和粒度分布。结果:共载伊立替康-顺铂复合脂质体中伊立替康、顺铂包封率分别为(99. 51±0. 79)%,(98. 47±0. 91)%(n=3),平均粒径为(129. 9±1. 9) nm(n=3),多项分散系数(PdI)小于0. 20,Zeta电位为(-8. 60±0. 56) m V(n=3);所制得样品于低温(2~8℃)条件下放置6个月,各项关键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该方法适合共载伊立替康-顺铂复合脂质体的制备,所建立质控方法简单、准确,适合对该共载复合脂质体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制备长循环吗啡脂质体,优化制备方法,并对制剂质量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吗啡含量的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正交试验筛选制备最优工艺;测定包封率、体外释放特性、水合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选择p H梯度法进行制备;最优工艺为磷脂比为4∶1,药脂比为1∶50,孵化温度为50℃,孵化时间为30 min;制得的脂质体包封率为(47.0±1.2)%,水合粒径为(144.3±5.0) nm,Zeta电位为(-63.4±4.6) m V;体外释放试验中,长循环吗啡脂质体表现出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制得的脂质体粒径适宜,稳定性好,具有体外缓释作用,为研究吗啡新剂型提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周臻  邓英杰 《中国药房》2007,18(34):2679-2681
目的:研究兰索拉唑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处方,乙醇注入法制备兰索拉唑脂质体;超滤法测定其包封率;用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外观形态,并用粒径分析仪和Zeta电位仪分别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进一步考察脂质体的释放规律。结果:所得脂质体包封率约为(80±1.23)%;形态为粒径均匀的球形和类球形,粒径为(184±21)nm,Zeta电位为(36.1±5)mV;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符合一级方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优选得到的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其体外释放具有缓释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伊曲康唑固体脂质纳米粒(itraconazole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ITZ-SLNs)并对其进行物相分析以确定纳米粒的形成。方法:以伊曲康唑(ITZ)为模型药物,硬脂酸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伊曲康唑固体脂质纳米粒(ITZ-SLN),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的结构形态、粒径、表面电位、包封率、体外释药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以优化处方制备的伊曲康唑固体脂质纳米粒为类球形实体,粒径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粒径为dav=(118.2±15.00)nm,Zeta电位为-(37.06±0.53)mV,包封率为(92.11±1.60)%,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经DSC分析证明纳米粒确已形成。结论:伊曲康唑固体脂质纳米粒有望成为新型缓释纳米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并优化其处方和制备工艺,同时对所优化的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筛选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考察了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的外观形态、粒径分布等理化性质以及体外释药情况。结果 制备的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呈圆整的球形或类球形分布,平均粒径为(108.1±32.8)nm,PdI为0.205,Zeta电位为(-47.6±1.7)mV;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粒在0.5%聚山梨酯-80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24h累积释放73.5%。结论 采用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工艺简便可行,重现性好,有望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兰索拉唑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兰索拉唑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及稳定性等。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处方;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兰索拉唑脂质体;采用超滤法测定其包封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外观形态;采用粒径分析仪和Zeta电位仪分别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透析法考察脂质体的释放规律。结果制得的脂质体包封率约为(80±1.23)%(n=3);脂质体的形态为粒径均匀的球形和类球形;粒径为(184±21)nm(n=3),Zeta电位为(36.1±5)mV(n=3);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符合一级方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优选得到的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制剂性质稳定,其体外释放具有缓释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伊曲康唑脂质体及伊曲康唑注射液,建立液相-质谱联用分析(LC—MS/MS)方法测定血浆中的伊曲康唑药物浓度。结果:伊曲康唑血浓度在10~1600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9),伊曲康唑脂质体及市售伊曲康唑注射液大鼠体内MRT分别为(3.68±0.19)h和(1.70±0.06)h,AUC分别为(155.47±13.84)mg·L^-1·h和(87.12±5.55)mg·L^-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伊曲康唑脂质体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2种方法制备尼莫地平脂质体,并考察其包封率与体外透皮性。方法:用薄膜法和乙醇注入法制备尼莫地平脂质体,考察2种方法所制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及包封率;采用Franz扩散装置对脂质体进行体外透皮试验,并与尼莫地平溶液比较。结果:薄膜法和乙醇注入法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分别为(768.7±190.6)、(1 742±270)nm,平均包封率均高达97%以上。与尼莫地平溶液比较,脂质体中药物透皮缓慢,其中以薄膜法制备的脂质体在48h以后其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显著更高。结论:2种制备方法中以薄膜法更优。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制备吡罗昔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外透皮吸收性质。方法: 采用热熔乳化超声 低温固化法制备吡罗昔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对其外观、微观形态、粒径分布、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进行评价;同时采用Franz扩散池法对其体外透皮吸收性质进行考察。结果: 制备的吡罗昔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外观呈淡蓝色透明状液体,透射电镜可见呈圆整球状分布,平均粒径为(106.4±31.6)nm,PdI为(0.217±0.07),Zeta电位为(-31.6±2.5)mV;吡罗昔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经12 h体外药物累积透皮量显著高于吡罗昔康溶液。结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以显著提高吡罗昔康的体外累积透皮量,有望成为吡罗昔康的新型局部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2.
丁艳  武夏明 《中国药房》2012,(45):4292-4294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固体脂质纳米粒(ITN)的体外释药行为。方法:采用动态透析法。分别精密吸取ITN混悬液和同浓度的伊曲康唑溶液于预处理过的透析袋中,于(37±1)℃恒温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释放介质为1%吐温80-0.7%浓盐酸(10:7)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伊曲康唑含量;以不同时间取样的累积释药率数据进行不同释药模型的拟合。结果:6h时伊曲康唑溶液几乎释放完全,累积释放率已达到96.32%,释药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而ITN仅释放37.93%,其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ITN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威灵仙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其透皮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目的:制备威灵仙柔性脂质体并研究其离体透皮扩散能力。方法:用乙醇回流后再用氯仿提取威灵仙有效成分,以原白头翁素为质控标准,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设计筛选药物处方。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威灵仙柔性脂质体,并用改进Franz扩散池研究其对离体大鼠皮肤的透皮效果。结果:制备出的威灵仙柔性脂质体包封率达到(60.10±0.72)%,其体外透皮扩散能力是威灵仙醇提液的2.35倍。结论:柔性脂质体作为威灵仙透皮给药的载体可提高药物透皮效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了姜黄素脂质体.采用透皮扩散试验仪进行体外透皮试验,比较姜黄素的溶液(含0.5%吐温-80)及其脂质体经小鼠离体皮肤的累积渗透量及皮肤滞留量.结果表明,12h时姜黄素脂质体的皮肤累积透过量和滞留量分别为姜黄素吐温-80溶液的2.11和3.05倍.脂质体作为姜黄素的透皮给药载体能促进姜黄素的透皮吸收,并能增加其在皮肤中的滞留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对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银屑病病人138例(男性79例,女性59例,年龄36±s10a),治疗组60例,口服伊曲康唑200mg,qd×15d,对照组静脉滴注复方丹参20mL(于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qd×15d。结果:伊曲康唑治愈率46%,总有效率65%,复方丹参治愈率45%,总有效率63%,(P>0.05)。结论:伊曲康唑的应用为治疗银屑病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博莱霉素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和体外透皮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咸希 《中国药师》2009,12(12):1720-1722
目的:研制博莱霉素(BLM)脂质体凝胶,并对其皮肤靶向性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逆相蒸发-冻融法制备BLM脂质体,再用卡渡姆940为基质制成BLM脂质体凝胶;以离心法测定BLM脂质体的包封率;以体外透皮渗透释药法,比较BLM脂质体凝胶与BLM普通凝胶的透过作用。结果:BLM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85.20±12.08)nm,平均包封率为(66.80±1.38)%。在24h内,BLM脂质体凝胶累积透过量(Q)及稳态透皮速率(J)与BLM普通脂质体相比,均明显提高,而在皮肤中的滞留药量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BLM脂质体凝胶在体外可显著增加BLM的透皮吸收,增加皮肤中的滞留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伊曲康唑固体分散体制备及体外溶出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运用固体分散体技术提高难溶性药物伊曲康唑的溶解度及体外溶出速率.方法:选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伊曲康唑固体分散体,通过差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对固体分散体进行鉴定,比较考察伊曲康唑及其物理混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的溶出特性.结果: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分散于载体中;体外溶出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能显著增加药物在水及人工胃液中的溶出度(45 min时1:4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为伊曲康唑的11.5倍.1:4固体分散体在0.1 mo1·L-1盐酸中溶解度是伊曲康唑的67倍).结论:伊曲康唑固体分散体能明显提高伊曲康唑的溶解度及体外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根皮素醇质体,考察醇质体作为根皮素经皮给药载体的可行性。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根皮素醇质体。采用包封率和粒径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大豆磷脂用量、胆固醇用量、乙醇体积及水浴温度。测定根皮素醇质体粒径分布、多分散指标和Zeta电位,采用Franz扩散池比较根皮素及其醇质体体外透皮特征。结果:根皮素醇质体最佳处方工艺:磷脂用量为220 mg、胆固醇用量为14 mg、乙醇体积为5 mL、水浴温度为40℃,根皮素醇质体平均包封率为(83.09±1.24)%,载药量为(4.86±0.89)%,粒径为(162.19±5.88) nm,PDI为(0.067±0.011);Zeta电位为(-15.09±2.16) mV。根皮素以醇质体形式给药后单位累积透过量提高了3.43倍,且渗透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结论:醇质体具有包封率高,粒径分布均匀等特点,可提高根皮素的渗透速率和经皮渗透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布洛芬乙醇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布洛芬乙醇脂质体并考察其透皮特性。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布洛芬乙醇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磷脂浓度、乙醇浓度、药脂比等因素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用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皮肤渗透实验,测定布洛芬在接收液内的累积渗透量及皮内滞留量。结果:磷脂、乙醇、布洛芬分别占处方量的3%,45%和1%时制得的乙醇脂质体包封率为(72.93±1.12)%;乙醇脂质体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乙醇溶液及脂质体的1.91倍和3.46倍;24 h后皮肤中药物滞留量依次为:乙醇脂质体>45%乙醇水溶液>脂质体。结论:乙醇脂质体可显著增加布洛芬的皮肤渗透性及皮内滞留量。  相似文献   

20.
5-氟尿嘧啶乙醇脂质体的改性及其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凤涛  贺蓉  赵远党  高峰  崔大祥 《中国药房》2008,19(25):1938-1940
目的:研究胆固醇对5-氟尿嘧啶(5-FU)乙醇脂质体的改性及其体外透皮扩散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胆固醇含量的5-FU乙醇脂质体,并考察胆固醇含量对脂质体粒径、Zeta电位、分散指数、包封率、皮内药物滞留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加入胆固醇后粒径和Zeta电位变化不大,分散指数从0.584降至0.143,5-FU包封率从28.6%增至48.8%,皮内残留5-FU量从40%增至80%以上。结论:胆固醇不会改变乙醇脂质体的粒径大小及Zeta电位,但可提高其分散性和稳定性;加入适量的胆固醇可提高乙醇脂质体中5-FU的包封率及皮内药物滞留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