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巩膜扣带术中联合气体填充固定与放视网膜下液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巩膜扣带术中裂孔定位良好但裂孔周围视网膜下液较多时联合气体填充固定或放视网膜下液治疗.结果 38例38眼行巩膜扣带术,其中26眼术中联合行玻璃体腔C3F8气体填充治疗,术后23眼(88.5%)经1次手术后脱离的视网膜完全复位,12眼术中采用放视网膜下液治疗, 术后11眼(91.7%)脱离的视网膜经1次手术完全复位.结论巩膜扣带术中可联合气体填充固定代替术中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术联合气体填充固定的主要并发症为术后新裂孔形成.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脱离扣带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对 2 6例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局部外加压术 (16眼 )或环扎术 (10眼 )巩膜扣带手术方法后 ,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 ,对侧健眼为对照眼。结果 :局部巩膜外加压术后 16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 [(4.0 5± 0 .35 ) cm / s]较对侧健眼 [(5 .5 4± 1.2 6 )cm/ s]明显降低 (P <0 .0 1) ;环扎术 10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 [(3.10± 0 .5 4 ) cm / s]较对侧健眼 [(5 .0 9± 0 .94 )cm/ s]明显降低 (P <0 .0 1)。环扎术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较外加压术眼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局部巩膜外加压术和环扎术均可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改变 ,以环扎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改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层县级医院开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总结1999年10月~2001年5月间进行的18例孔源性网脱巩膜扣带术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国产二氧化碳冷冻机对18例患眼裂孔及格变区进行冷冻,术中引流视网膜下液(SRF)6例。所有病例均进行环扎加压术。结果:术后18例患者术眼均完全复位,术后视力在0.05以上者16眼,1例0.04,最好视力0.8,术后1例一年后因PVR复发。结论:基层县级医院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掌握要领,可以开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巩膜扣带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放视网膜下液的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38例(39眼)行不放视网膜下液的巩膜扣带术,术后随访,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术后并发症和视力.结果:视网膜复位37眼(94.9%),术后视力提高31眼(79.2%),不变7眼(17.9%),下降1眼(2.6%),术后1眼发生葡萄膜炎,硅海绵暴露1眼.结论:不放液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症少,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27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中采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定位裂孔、巩膜外冷凝、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或环扎术,术后观察裂孔封闭及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27例(27眼)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改善22眼(81.48%)...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研究巩膜外加压术手术治疗上下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的140例14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裂孔位于上方者74眼、裂孔位于下方者66眼的术后疗效差异。结果:行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的下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复位率要低于上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结论:视网膜裂孔位于上方的患者行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的疗效要好于裂孔位于下方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对侧眼行预防性视网膜黏结术的不良后遗症。设计:回顾在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时在对侧眼(无玻璃体后脱离)行预防性视网膜黏结术,随后发生视网膜断裂或脱离的17例患者的病历记录。其后进行冷凝和激光视网膜黏结术、巩膜扣带和玻璃体切割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7,(2):221-223
目的:应用眼底荧光造影(FFA)及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3D-OCT)检查巩膜扣带术后视物变形患者黄斑特征,评价黄斑形态变化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仍主诉视物变形患者53例53只眼,利用FFA及3D-OCT检查黄斑区,分析黄斑形态变化与视功能的关系。结果:术前与术后6月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6月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眼存在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92.5%),所有患眼均可见光感受器细胞的内节与外节(IS/OS)反射不连续,有中断现象。结论: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接受巩膜扣带术后视物变形的存在与IS/OS反射不连续有关,持续的黄斑区视网膜下液的存在对视功能也造成影响。FFA的结果与3D-OCT的结果并不完全对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对26例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局部外加压术(16眼)或环扎术(10眼)巩膜扣带手术方法后,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对侧健眼为对照眼.结果:局部巩膜外加压术后16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4.05±0.35)cm/s]较对侧健眼[(5.54±1.26)cm/s]明显降低(P<0.01);环扎术10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3.10±0.54)cm/s]较对侧健眼[(5.09±0.94)cm/s]明显降低(P<0.01).环扎术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较外加压术眼明显降低(P<0.01).结论:局部巩膜外加压术和环扎术均可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改变,以环扎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改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其原因很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例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研究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例(11只眼)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收集眼底检查、再次手术方式和视力情况,分析复发原因和手术方式选择及视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原裂孔哆开的为3只眼,新发裂孔的为8只眼,合并人工晶体眼2例2只眼,高度近视3例3只眼,PVR B级的为1眼,C1级的为8眼,C2级的2眼,具有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特征的共5例5只眼。再次施行巩膜扣带术1只眼;玻璃体切除(简称“玻切”)+C3F8填充1只眼;玻切+硅油填充的9只眼。术后视网膜均已复位。术后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3.61±1.20,与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3.26±1.1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5,95%CI:-0.592~-0.098)。 结论 原裂孔哆开、视网膜增殖导致新发裂孔、术中冷冻过强等原因是巩膜扣带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对于年轻人,无PVR,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尽量再次选择巩膜扣带术;玻切术中尽量以激光封闭裂孔为主,可预防性眼内嵴后或360°赤道部3~4排激光;PVR C2级以上患者,尽量选择硅油填充。   相似文献   

11.
何静 《四川医学》2012,33(8):1374-1375
目的对近年来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52例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全部采用CO2冷凝,部分视网膜下放液,硅海绵(硅胶)外加压或环扎以及部分球内注气术的视网膜复位手术。结果术后检查视网膜复位率为98%,90.3%的患者视力提高。结论 CO2冷凝,硅海绵(硅胶)外加压或环扎以及球内注气术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韩泉洪  王琳  惠延年 《医学争鸣》2003,24(13):1164-1166
目的 :探讨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巩膜扣带术中将冷凝改为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封闭裂孔的治疗效果 ,讨论其手术的并发症和适应证范围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巩膜扣带术中接受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治疗的RRD患者 34例36眼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术后随访 3~ 6mo ,36只眼中 ,视网膜一次手术完全复位 32只眼 (88.9% ) ,视力 >0 .1者 31只眼(86 .1% ) ,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 :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 ,可简化手术 ,操作准确 ,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 ,是治疗RRD的有效方法之一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氟丙烷(perflutren,C3F8)球内注射联合经巩膜直视下冷凝治疗上方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的疗效。方法:对23例(24眼)上方巨大裂孔性RD患者,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冷凝裂孔并进行外加压,玻璃体腔注入C3F8,并根据RD的具体情况进行环扎、放液。结果:21眼一次性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眼二次手术后复位成功,另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C3F8球内注射联合经巩膜直视下冷凝治疗上方巨大裂孔性RD,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俊  区显宁  衷昕 《西部医学》2006,18(6):697-698
目的探讨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19例(19眼)视网膜脱离病人行巩膜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结果术后随访中17例视网膜复位,2例视网膜脱离复发,1次手术成功率89.47%。术后随访两个月以上,视力≥0.3的有13眼,其中≥1.0的有2眼。结论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满意。本手术应用于早期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或者视网膜裂孔不复杂的病例,术后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至2004年住院的28例(28眼)视网膜脱离病人行巩膜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结果术后随访中27例视网膜复位,1例视网膜脱离复发.1次手术成功率96.43%.术后随访两个月以上,视力≥0.3的有20眼,其中≥1.0的有7眼.结论巩膜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满意.本手术应用于早期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或者视网膜裂孔不复杂的病例,术后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16.
间接立体检眼镜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间接立体检眼镜下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效果。方法:对26例2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间接立体检眼镜下查找裂孔并进行冷凝,外加压、环扎、放液或不放液。结果:一次性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4例,2例二次手术后复位成功。结论:间接立体检眼镜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伴视网膜下增殖的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手术仍是难题,文中回顾性分析巩膜扣带联合冷凝放液术治疗陈旧性RRD伴明显视网膜下增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陈旧性RRD患者15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B级(包括B级)以下病例15例(15只眼),男12例,女3例;年龄17~45岁。近视患者14只眼,所有患眼均有明显视网膜下增殖,术前视力:6例≤0.01,6例为0.02~0.08,3例≥0.1。所有患者视网膜脱离范围在1/2象限及以上,黄斑脱离,手术方法为传统的巩膜扣带联合冷凝放液术。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视网膜复位14例,成功率为93.33%,其中男11例,女3例。多数复位患者的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Z=-3.24,P<0.01);1例未复位患者放弃再手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随访结果显示,当常规眼底检查正常时,黄斑区视网膜仍未完全复位。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RRD伴视网膜下增殖安全有效,黄斑区视网膜的完全复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76例85眼,依据术前是否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将患者分为联合药物治疗组和单纯手术治疗组.联合药物治疗组41眼在玻璃体切除术前5~7 d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0.5 mg/0.05 mL;单纯手术治疗组44眼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术中出血、电凝止血、填充物类型、术后玻璃体再出血以及术后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等情况.结果 联合药物治疗组的平均手术用时、医源性裂孔发生率、术中出血、应用电凝止血频率、术中硅油填充率、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发生率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70.55±23.08)min、12.20%、19.51%、17.07%、34.15%、4.88%、(0.374±0.211),单纯手术治疗组分别为(99.57±28.86)min、50.0%、65.91%、43.18%、65.91%、18.18%、(0.263±0.1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电凝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降低硅油填充率以及手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发生率,最终提高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巩膜环扎联合巩膜外冷凝术对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89例(89眼)孔源性视网膜病例施行巩膜环扎联合巩膜外冷凝术治疗,随访4个月~4年,观察其手术疗效并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本组89例中一次手术成功80例,二次手术成功3例,总治愈率为93.3%;手术失败病例的主要原因是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术中裂孔定位不准导致裂孔未能封闭。结论:巩膜环扎联合巩膜外冷凝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的有效手段,查找并封闭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