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本体感觉训练配合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在踝关节骨折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患者30例(共47个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中医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本体感觉训练、踝关节功能训练及冷疗等干预措施,连续治疗4周;然后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踝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训练后的位移差(包括角度位移和弧度位移)等指标进行康复评定。 结果 治疗后,患者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AOFAS评分、本体感觉测试位移差、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分别为(29.07±12.88)°和(49.17±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OFAS评分(50.52±19.30)分和(63.00±14.06)分,治疗前后ADL评分分别为63.23±19.90)分和(72.74±19.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本体感觉测试指标的弧度位移差值(10.03±1.65)mm、(2.53±0.44)mm,角度位移差值(9.37±1.67)°、(2.18±0.45)°,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本体感觉训练配合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治疗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型智能助力功能性电刺激(PAFES)治疗脑卒中患者踝关节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脑卒中后踝关节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PAFES组和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组,每组患者30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PAFES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其患侧下肢行PAFES治疗,NMES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肢胫前肌行被动NMES治疗。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BI)和10s踝足屈伸运动(AFEM)进行评估,并比较其疗效。 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踝背屈的AROM、FMA、BI、AFEM等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FES组治疗前、后踝背屈AROM的差值为(8.19±3.39)°,显著优于NMES组的(8.96±3.68)°和对照组的(3.88±4.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FES组治疗前、后FMA及BI评分的差值亦显著优于NMES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型智能PAFES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患肢的主动踝背屈关节活动度、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选择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由同一受专业培训的治疗师于双盲状态下法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计时起立-步行测验(TUGT)和腓骨肌反应时测定法分别对2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和腓骨肌反应时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踝关节AOFAS评分[分别为(81.70±6.37)分和(89.10±7.84)分]和TUGT测试所用时间[分别为(22.48±4.26)s和(18.36±4.18)s]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踝关节AOFAS评分和TUGT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反应时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腓骨长、短肌反应时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踝关节功能障碍,且腓骨肌反应时可用于判断踝关节损伤和康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郭建刚 《大医生》2023,(12):53-55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渐进式康复训练在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重庆建设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70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仅采取渐进式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股踝部应用中药熏蒸。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踝关节肿胀度与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及美国足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踝关节肿胀度、主动背伸、主动跖屈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AOFAS踝-后足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在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治疗中,中药熏蒸联合渐进式康复训练的效果显著,可逐步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有效解决关节肿胀与活动受限等问题,并可促进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疗康养一体化路径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ATFL)治疗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CLA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路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养一体化路径护理,干预至患者出院,并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疼痛、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美国足踝协会和后足功能评分量表(AOFAS)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TFL治疗训练伤致CLAI患者中采取疗康养一体化路径干预,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快速康复,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同步姿势控制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踝关节肌力、平衡能力、本体感觉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FA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超声波治疗、肌力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姿势控制训练,观察组则辅以NMES与姿势控制训练相结合的同步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Biodex多关节等速测试训练系统检测2组患者踝外翻峰力矩(PT);采用Sargent垂直跳测试评估患者肌肉爆发力;采用PK254P平衡测试及训练系统评估患者静态、动态平衡能力及本体感觉;采用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情况。 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以60°/s踝外翻时PT值[(26.46±2.53)N·m]、120°/s踝外翻时PT值[(19.21±1.82)N·m]、Sargent垂直跳测试有效系数[32.28±2.54]、压力中心运动椭圆面积[(468.81±43.63)mm2]、总偏移指数[(1.61±0.17)°]、平均轨迹误差[(15.46±0.38)%]、CAIT评分[(24.61±1.27)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 结论 NMES联合同步姿势控制训练能进一步改善FAI患者踝关节肌力、平衡能力及本体感觉,加速踝关节功能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晓丽  李明 《大医生》2022,(19):72-75
目的 研究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镇痛及锻炼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踝关节功能评分、各项指标恢复情况、踝关节主动活动度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Baird-Jackson)评分、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PO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背伸角度、跖屈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红热、活动障碍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人工全踝关节置换与传统的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85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分别进行人工全踝关节置换与传统的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改良McGuir和Mazur评分以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下降,并且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的AOFAS、改良McGuir和Mazur评分均有显著升高,并且观察组的显著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OFAS评分优良率分别是93.33%和77.78%,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炎在减轻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以及改善治疗疗效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CAI)应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ATFL)结合跟腓韧带(CFL)重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9年12月于柳州市工人医院接受治疗的115例CAI患者,所有患者均在踝关节镜下进行ATFL结合CFL重建手术,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术后6个月,115例患者AOFAS评分为(94.21±0.38)分较术前(72.36±6.12)分升高,VAS评分(1.02±0.05)分较术前(5.26±0.87)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115例患者YBT测试值为(88.46±2.09)%较术前(81.32±3.11)%升高,PAI评分(3.05±0.41)分较术前(4.78±0.93)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I应用踝关节镜下ATFL结合CFL重建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踝关节平衡性及稳定性,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移动式平板训练对踝关节扭伤后本体感觉的影响。 方法:将31例踝关节扭伤患者分成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5)。对照组接受超短波和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移动式平板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采用Tecnobody PK254P康复系统对患者本体感觉进行评定。 结果:患者患侧踝关节的平均轨迹误差为26.31%±4.12%,平均负重力量差为(1.56±0.23)kg,均较健侧增加[18.51%±3.42%;(0.65±0.16)k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经过移动式平板训练后,治疗组患侧踝关节的平均轨迹误差和平均负重力量差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 0.045)。多重比较发现: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3个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移动式平板训练能改善踝关节扭伤后受损的本体感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杰侍肢具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疗效,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踝关节活动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收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科室收治的72例踝关节骨折术后僵硬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康复器(CPM),实验组采用杰侍肢具治疗踝关节康复器训练,采用AOFAS后足评分标准,Baird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AOFAS,Baird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杰侍肢具能更好的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关节僵硬,促进其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内侧入路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改良内侧入路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内侧入路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疗效显著,患者满意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主研发可调式多功能踝足矫形器对脑损伤早期卧床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损伤早期卧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穿戴我科自主研发的可调式多功能踝足矫形器。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及3周时观察2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情况。 结果治疗1周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9.20±3.07)°]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此时踝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2周、3周时发现观察组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分别为(13.67±2.56)°、(20.50±3.91)°]及对照组踝关节活动范围[分别为(10.93±3.20)°、(15.93±2.75)°]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时间点观察组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该自主研发可调式多功能踝足矫形器可有效改善脑损伤患者踝关节控制能力,为患者步行训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术后踝穴形态变化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入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的36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末次随访时参考Mazur评分法评估患侧踝关节功能,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观察1组(<87分,可、差)9例、观察2组(87~92分,良)8例和观察3组(93~100分,优)19例。比较3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健、患侧踝穴形态相关指标(矢状位角度、冠状位角度、踝穴深度、踝穴宽度)差值;踝关节功能、活动度与踝穴形态变化指标的关系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予以分析,同时对踝关节功能恢复产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予以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患侧冠状位角度、矢状位角度、踝穴深度、踝穴宽度明显高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患侧跖屈肌力、背屈肌力、跖屈活动度、背屈活动度较健侧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2、3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患侧、健侧的冠状位角度、矢状位角度、踝穴深度、踝穴宽度差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下床无负重活动在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次序将60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指导其踝关节制动并尽量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d指导其拄双拐下地行无负重活动。观察两组患者踝关节周径变化、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踝关节周径变化、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鼓励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无负重活动,在预防卧床并发症发生的同时,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踝足康复牵引器对脑外伤偏瘫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方法:脑外伤偏瘫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对照组配合徒手牵拉踝关节治疗;观察组配合踝足康复牵引器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范围、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足康复牵引器对增加脑外伤偏瘫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踝关节挛缩,提高ADL能力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式早期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医院诊治的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予以思维导图引导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踝关节背伸、跖屈角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踝关节肿胀程度、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前后轴稳定指数、左右轴稳定指数、A2~A6稳定指数、A4~A8稳定指数、圆周稳定性指数]及Tinnetti平衡步态评分。结果 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VAS评分、踝关节肿胀程度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时间与组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术前,两组VAS评分、踝关节背伸、跖屈角度及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前后轴稳定指数、左右轴稳定指数、A2~A6稳定指数、A4~A8稳定指数、圆周稳定性指数、BBS、Tinnett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两组踝关节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踝足部早期主动运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足踝关节主动运动对患者疼痛和下肢肢体周径的影响,评价其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2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踝关节主动运动。比较两组术后患肢肢体肿胀及术后患者疼痛情况。结果术后第2,3,5,7天实验组患肢肢体周径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踝关节主动运动能改善患者肢体肿胀,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平衡训练联合矫形鞋垫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 方法 选取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平衡组、鞋垫组、联合组,每组30例。研究过程中平衡组脱落4例,联合组脱落3例,最终纳入平衡组(26例)、鞋垫组(30例)、联合组(27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平衡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平衡训练,鞋垫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穿戴全定制鞋垫进行日常活动,联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平衡训练及穿戴定制鞋垫活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测量3组患者的踝关节主动活动度,采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定评价问卷(CAIT)评定患者的踝关节情况,采用动态足底压力分析对患者患侧足底第1~5跖骨头(M1~M5)、足趾区(T1)、内侧足跟(HM)、外侧足跟(HL)共8个区域的均化峰值压力(PF/W)和达峰时间(TPF)进行测量。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踝关节主动活动度、CAIT评分、足底8个区域的PF/W和TP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及CAIT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与平衡组及鞋垫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踝关节活动度[背伸(17.11±1.58)°,趾屈(29.11±3.49)°,内翻(18.85±3.04)°、外翻(27.44±1.44)°]及CAIT评分改善较为优异(P<0.05)。与平衡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HL区域的PF /W较低(P<0.05)。与鞋垫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M2[(3.25±0.24)N/kg]、HM区域[(4.83±0.17)N/kg]的PF/W较高,M5[(0.92±0.16)N/kg]、HL区域[(3.21±0.19)N/kg]的PF/W较低(P<0.05)。与平衡组治疗后比较,鞋垫组M3区域[(74.05±4.21)%]的TPF较高(P<0.05)。与鞋垫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M3区域[(68.95±2.13)%]的TPF较低(P<0.05)。 结论 平衡训练联合矫形鞋垫穿戴能有效增加CAI患者患侧多个方向的踝关节主动活动度,提高踝关节稳定性,平衡患侧足部受压情况,进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较单独平衡训练或穿戴矫形鞋垫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观察踝关节牵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并讨论其机制。 方法:2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12例跟腱牵伸组(试验组)和13例直腿抬高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关节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LR2进行为期2周训练,共12次,每次45min。训练前后采用等速测试系统进行实验室评定踝关节被动峰力矩、踝关节主动峰力矩、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范围(passive range of motion, PROM)、力矩-角速度斜率(SLOPE);临床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ticity index, CSI)。 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及临床各项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2周后,两组间踝关节被动峰力矩在角速度10°/s、60°/s、120°/s、180°/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40°/s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踝关节主动峰力矩在角速度60°/s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0°/s、180°/s无显著性差异(P>0.05),SLOPE训练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AROM、PROM、MAS、CS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踝关节牵伸训练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肌肉力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