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工作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40例患者为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质量得到提高,保证了护理安全,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93.33%升至97.92%,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形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管理》2016,(1):72-7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诊科先后建立5个QCC小组,各小组均完成QCC活动目标值的设定,达标率为100%;开展QCC活动后科室在护理文书书写、急危重症病人护理、护士急救技术方面均显著优于活动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7.50%降至1.67%,急救物品缺陷率由13.33%降至5.00%,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91.67%增至97.5%,与活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能有效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分析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调查主体部分,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品管组各200例。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品管组实施应用品管圈活动。在完成护理干预工作之后,对比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和品管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0%及4.0%。常规组和品管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5.0%及95.0%。结论 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此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以及工作的积极性,其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行品管圈活动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64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2例.研究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参照组开展常规管理活动,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30例(93.75%)显著高于参照组22例(68.7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85.78±8.45)分显著高于参照组(76.88±7.36)分,研究组护理投诉率4例(12.50%)显著低于参照组11例(34.3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患者行品管圈活动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极大程度改善护理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响应卫生部号召,我院陆续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系列活动.2010年5月到11月,医院引进了品管圈管理手段,在12个病区开展了以“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创建温馨病房”为主题的活动,采取由下而上的管理方式,推动一线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温馨病房创建活动,成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晓敏 《现代养生》2014,(16):170-170
目的:探讨在实施ICU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品管圈(QCC)活动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准备开展品管护理活动之前,需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理论知识,对当前科内存在的管理缺陷进行认真分析,最终创建品管小组。结果:QCC活动有效开展后,显著提高了医院ICU护理工作的质量。并且显著增强了护理人员的积极参与意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获得了有效提升,团队合作意识表现为明显增强,护理人员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操作技能的掌握都表现为明显提高。结论:QCC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提高TCU护理管理质量以及促业护理质量改进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意义,成功凸显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创新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制订包括护理核心制度执行、护理服务与安全质量管理、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病人护理质量四大项内容的18项子项护理质量考核细则,每月汇总形成各护理单元护理质量考核成绩,产生各护理单元的月度护理质量绩效奖。结果实施3年,医院护理质量考核平均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护士质量管理意识增强,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结论从考核体系的形成、考核指标的达成和修改、质控的实施和评价反馈、问题追踪和整改整个过程中,发挥了护士长及每一位护士的作用和潜能,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月开始以项目管理形式推动品管圈在本院开展,通过建立组织结构、宣贯培训、各护理单元自愿申报并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逐步实施,比较开展品管圈前后护理质量相关指标,包括护理质量总分、患者满意度、消毒隔离、危重症管理及不良事件等以及无形成果、目标达成率、标准化成果的情况.结果 实施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较实施前均有提升(P<0.05),各品管圈改善目标值均达到,形成标准化成果,共建立和完善流程共10项、专科健康宣教单7个、操作标准共2项、护理评估记录单1项,也提升品管圈手法的运用、团队凝聚力等无形成果.结论 品管圈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也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培养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品管圈在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40例护士作为本次研究主要对象,分别对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血糖仪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和活动前相比,品管圈活动后,其能够使护士的知识知晓率获得进一步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活动前沟通协调、幸福感、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信心评分相比,活动后均明显偏高(P<0.05);与活动前便携式血糖仪规范使用率和管理满意度相比,活动后均明显偏高(P<0.05)。结论:在实行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品管圈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强化护士对血糖仪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检测,进而实现对患者血糖水平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医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2020年5月中医医院50名新入职医护人员纳入研究,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n=25)、实验组(n=25),参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实验组则应用品管圈模式进行管理,比较医护人员综合能力和管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医护人员相对参照组来说,其综...  相似文献   

12.
潘金芳 《中国卫生产业》2020,(8):165-166,169
目的探讨在内分泌科护理带教工作的实际开展当中,品管圈模式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内分泌科38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带教,而实验组实习护生则接受品管圈模式带教,观察两组实习护生接受不同方式带教前后的考核成绩以及其对于护理带教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实习护生对于护理带教的满意度远高于参照组,且接受带教后的成绩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内分泌科的护理带教而言,选择品管圈模式进行处理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分析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8例神经外科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施行品管圈护理能有效改善护理质量,防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分析和探讨个性化护理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随机原则的相关要求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来本院儿童康复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中抽取3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将其平均分组,其中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措施的15例工作人员列为对照组,予以个性化护理管理措施的15例工作人员列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护理管理措施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管理前的Maslach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Maslach评分各指标(低职业效能感、情绪耗尽、低人性化)评分明显降低(p0.05);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管理前的护理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管理,能够明显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懈怠感,改善护理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品管手法,全方位提高药学质量管理品质~([1])。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医院药学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改进。结果:药剂科开展品管圈20项,完善流程18项,修订操作标准15项。结论:将品管圈管理应用到药学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中,不仅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药学部门的工作质量,增强了药学工作者的团队意识,还提升了住院患儿、家长以及病区医护人员的满意度~([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介人品管圈工作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9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品管圈工作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同时段痰痂形成率、日吸痰次数、意外脱管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呛咳、人工气道阻塞、肺部感染以及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介人品管圈工作模式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意外脱管率,减少吸痰次数,改善急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品管圈管理在门急诊优质护理模式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广东省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门急诊就诊患者,按品管圈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分为两组,随机选取实施前后各80例患者及40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相关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品管圈管理模式在门急诊实施后,对门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门急诊患者问卷调查,对门急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实施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为3.75%,明显低于实施前总发生率的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模式在门急诊优质护理中的实施显著提高了门急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降低了护理相关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与分析风险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神经内科护士28名、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风险管理),同期另选取28名护士、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护士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予以评估和总结。结果观察组管理后沟通能力、服务态度、责任心、护理记录书写等护理质量评分分别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例(3.23%),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例(16.13%)(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60例(96.77%),显著高于参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50例(80.65%)(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作为首选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段晓蓉 《时尚育儿》2018,(5):235-23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惠君  樊网燕 《现代养生》2022,(18):1581-1583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的实施效果。方法 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选取常州市口腔医院的160例门诊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患者的心理状态、输液依从性、不良事件的风险。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的护理管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7.50%高于对照组患者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提升护理管理的质量,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并能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