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捏脊疗法,其法是令患者俯卧,医者两手作九十度屈曲,由龟尾处开始,顺脊柱向上,将皮肤、肌肉往上推,然后以两拇指指腹交替往下压捏,食、拇二指相互配合,向上推捏,直到颈部大椎穴止,是为平捏。平捏两遍,作第三遍时,一边如前法推捏,一边间歇地用隐力把皮肤往上提拉,提拉时可听到“啪·啪”声响,如此提捏五遍。最后用两大拇指同时从命门穴向腰外侧肾俞穴慢慢按压,是渭一次。几年来我曾用捏脊疗法配合其他手法治疗多种疾病,每每收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捏脊疗法是以捏脊法为主,配合点、按、抚、拿、提弹等手法施术于脊背部的一种治疗方法,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此法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介绍如下。1基本手法1.1准备手法患者俯卧,暴露脊背部,医者站于一侧,在脊背施以攘法、擦法、按法、抚法、捏拿肩井等手法,并根据辨证点按相关腧穴。1.2捏脊法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抵住骶尾部皮肤,食、中指一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捏拿皮肤,沿督脉双手交替捻动至大椎,中间可捻3下,重提皮肤一下,此法做3遍-5遍,再由下到上沿两侧膀胱经用同样手法反复做3遍-5遍。1.3提弹法用双手拇指与另四指相对,捏拿两侧膀胱经,捏起后迅速松手,靠皮肤弹性使之回复,再捏起,再松手,由上到下反复做3遍-5遍。  相似文献   

3.
梁忠培  崔瑾  龙奉玺 《光明中医》2011,26(5):983-985
目的对具有代表性的小儿推拿文献以及记载有关捏脊疗法的古代文献进行研究,了解捏脊疗法在古代的运用发展情况。方法 :运用文献溯源法和文献计量学方法整理古代文献中有关捏脊疗法的描述,并进行逐一查阅和统计。结果 :总结捏脊疗法在古代的动作组成、脏腑经络的关系、理论基础、适应病症、操作步骤、操作介质、注意事项等项目。结论 :在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理论的指导下,捏脊疗法有了充足的理论渊源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淑芳  李从伟  孔梅 《河北中医》2012,34(9):1387-1387,1412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手术后产妇因创伤、术中对胃肠道的刺激及麻醉等因素,使术后胃肠道肠蠕动处于抑制状态,肠蠕动消失以及伤口疼痛均可影响直肠肛门排气排便,导致患者出现腹胀腹痛,直接影响产妇的有效康复。2008-10—2010-10,我们观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捏脊疗法对120例产妇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并与常规护理120例对照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大黄粉敷脐对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收集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大黄粉敷脐处理,每次5 g,每日更换1次,连用3~5 d。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大黄粉敷脐对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捏脊疗法具有益气健脾、疏导气机的作用,对脾胃虚弱、肝郁脾虚的病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可用于防病保健功能。笔者用其治疗30例有肝郁脾虚或脾胃虚弱证候的慢性肝病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全组共40例患者,其中治疗...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探讨捏脊疗法在小儿保健中的临床运用。 方法:选取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94 例儿童,将受试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7 例。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儿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捏脊疗法,评定两组儿童患病次数(主要为腹泻和厌食症)及家长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儿 1 年内腹泻次数 8 次以上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 1 年内厌食次数 4 次以上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儿童家长总满意度为 93.62 %,高于对照组的 76.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捏脊疗法在小儿保健中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捏脊疗法在内科病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王道全,周建国,刁维珍关键词捏脊疗法,内科病症,应用研究祖国医学的捏脊疗法,积累了丰富的治病经验,其临床应用日趋广泛。笔者集10余年报道,将本法在内科病症中的应用研究,予以综述,供同道参考。1.消化系统病症王氏[1]...  相似文献   

9.
正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1],属于中医"五迟""五软"范畴。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是以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随年龄的变化为规律的分级系统,能客观反映及有效预测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情况。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66项及88项(GMFM-66GMGM-  相似文献   

10.
<正>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食欲不振,厌恶进食,或偏食,饮食无规律,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中医病名归属恶食、不思食、不嗜食、不饥不纳等。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较好的疗效,然而患厌食的患儿多数拒用针药,不能配合治疗,甚至被迫停止治疗。捏脊疗法是中医学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治疗小儿疳积、厌食症等疾病的有效方法,因其操作简单、疗效确定而被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小儿捏脊疗法为现今临床的一种常用推拿手法,其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等优点。其主要机理是通过调节经络,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脑瘫属于中医儿科"五迟、五软"的范畴,其主要发病原因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产伤等等,其中医病机既有五脏不足、气血虚弱、精髓亏虚之正虚,亦有痰瘀阻滞心经脑络之邪实,为虚实夹杂之证。应用捏脊疗法调治小儿脑瘫,即可调和脏腑、补虚培元,又可疏通经络、理气化痰,配合现代医学康复治疗,达到标本兼顾,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小儿为"纯阳之体",脏腑娇嫩,气血未充,易出现"肺常不足"、"脾常不足"及"肾常虚"。临床上表现为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疳积、呕吐、泄泻等消化系统疾病;遗尿等神经系统疾病。捏脊疗法因其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和安全可靠,并且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常被运用于小儿疾病。文章综述捏脊疗法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概况。  相似文献   

13.
捏脊,又称捏癞,是指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本法有调整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合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原因、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50例胃肠功能障碍患儿病例,运用回顾分析法,对比、分析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原因和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结果:随访三个月时间,受访患儿及家属共48例,受访率为96%.统计结果发现,本次实验50例患者中,治愈成功40例,好转5例,总体成功率90%,有2例并发器官功能衰竭,剩余1例死亡,病死率为2%.结合50例患儿病发前的特点来看,缺氧缺血、早产、感染、低体重等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1].结论:控制感染、减少早产能有效预防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捏脊,俗称捏积,是小儿推拿疗法之一。多以3~5岁婴幼儿为主要对象,适用于消化不良、不思饮食或饮食异常、面黄肌瘦、腹胀大青筋暴露、头发枯黄而无光泽及便溏腹泻等病症。此法操作简便,疗效确切,长期流传于民间,兹简述如下。 一、操作方法 患儿取俯卧位,术者双手拇指在前,食指在后,余下三指自然屈曲,自患儿长强穴提捏住皮  相似文献   

16.
捏脊疗法治疗哮喘儿童睡眠障碍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明  华润莲 《中医研究》2004,17(6):29-29
目的:观察用捏脊疗法治疗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捏脊疗法治疗,1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为限.结果:治愈率63.63%,总有效率90.9%.结论:捏脊疗法治疗哮喘儿童睡眠障碍是疗效较好的外治法.  相似文献   

17.
捏脊疗法是常用的推拿治疗手法之一,以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被广泛应用。从捏脊疗法最早用于治疗急性腹痛、肺结核,到明清时期在儿科疾病中的广泛应用,捏脊疗法的适应症在不断的得以拓宽。捏脊疗法治疗儿科疾病疗效突出,治疗病症主要是以儿科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为主,多用于治疗食积、厌食、泄泻、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捏脊疗法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在以后的研究应用中,捏脊疗法适应症的进一步扩大值得关注。同时捏脊疗法临床研究的设计存在着诸多不足,其疗效的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捏脊疗法简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 ,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 ,深取痛引之 ,从龟尾至顶乃止 ,未愈更为之”的描述 ,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捏脊疗法以其卓越的疗效、简便的操作深受医生和患者的喜爱。捏脊疗法主要通过两手沿脊柱两旁 ,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 ,边捏边向前推进 ,自尾骶部开始 ,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背部脊柱正中有督脉通过 ,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 ,有脏腑之气输注的背俞穴。在捏脊时 ,不仅捏拿了脊柱正中的督脉经 ,而且…  相似文献   

19.
捏脊法早在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就有记载说:“捏拿病者,背部脊椎骨上的表皮,随捏随推,从脊骨尾端一直向上捏拿到颈部为止”.此法以治病既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无副作用,简便易行,小儿容易接受.此法虽自古已有,因费力费时,却不被医生重视,如能配合药剂,疗效更为理想.笔者近年来治疗20余例患有食积、久泻等小儿,均收卓效.特简介如下:操作方法首先让病人伏卧床上,很自然地把背部伸平,皮肤要放松,医生立于患儿一侧,用  相似文献   

20.
张俭  黄竞  常卫东  张晓忠  张军  杨广  李健 《新中医》2019,51(6):154-158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105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5例)、血必净组(27例)、外治组(25例)、中医综合疗法组(简称综合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西医治疗上加用血必净,外治组在常规西医治疗上加用针刺足三里及吴茱萸外敷神阙穴,综合组在常规西医治疗上加用血必净、针刺足三里和吴茱萸外敷神阙穴。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抽取静脉血,测定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二胺氧化酶(DAO)等。统计患者ICU住院时间、28天病死率。结果:治疗前,4组APACHE-Ⅱ评分及胃肠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血必净组、外治组、综合组的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对照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外治组和综合组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治疗前,4组MTL、GAS、VIP、DA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血必净组、外治组、综合组MT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 0.05),GAS、VIP、DAO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对照组VIP、DA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 0.05);外治组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血必净组、外治组、综合组GAS、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4组患者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4组患者CRP、PC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与其他三组比较,外治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之间28天死亡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综合疗法可降低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胃肠功能评分,减轻炎症反应,增强胃肠动力,促进黏膜屏障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