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97-190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损伤及合并内侧副韧带(MCL)Ⅲ度损伤患者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22~50岁,平均41.4岁。损伤至手术时间10~16 d,平均13 d。所有病例均于早期行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以及内侧副韧带修复。重建材料选择双侧自体腘绳肌腱,内侧副韧带修复采用有限切开缝合或带线锚钉修复。术前、术后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IKDC评分及主动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膝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6~30个月,平均20.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伸膝无明显受限,膝关节屈曲(115±1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8.16±5.72)分,关节活动范围为(115±15)°,IKDC评分为(89.25±4.9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下Ⅰ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安全、有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多发韧带损伤中内侧副韧带缝合与重建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31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1例行内侧副韧带缝合(缝合组),20例行内侧副韧带重建(重建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侧别、致伤原因以及术前膝关节Lyshlo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内侧间隙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3.2年。两组术后2年Lyshlom评分、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yshlom评分及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前、后抽屉试验及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术后2年两组膝关节内侧间隙均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中,内侧副韧带损伤经缝合或重建治疗均能恢复膝关节内侧稳定性,但重建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优于缝合术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完全断裂时MCL深层(deep MCL,d MCL)缝合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6例3度MCL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胫骨Inlay技术行MCL浅层(superior MCL,s MCL)重建同时,分别对d MCL采用缝合(缝合组,19例)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侧别、致伤原因、病程及术前内侧关节间隙开口、膝关节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行内侧关节间隙开口检测评价膝关节稳定性,并记录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缝合组随访时间为28~65个月,平均46.3个月;保守治疗组为26~69个月,平均45.9个月。两组均无膝关节僵直、血管或神经损伤及膝关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年,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P=0.80);缝合组VAS评分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P=0.00)。术后2年两组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开口、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胫骨Inlay技术重建s MCL后,d MCL缝合与否均能恢复膝关节内侧稳定性;但d MCL缝合有利于降低术后膝关节内侧疼痛。  相似文献   

4.
分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12年6月,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14例(14膝)。男8例,女6例;年龄20~49岁,平均(31.8±8.1)岁。患者均行X线、MR检查,提示10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损伤,4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角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Ⅰ期手术治疗内侧副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术后固定3周后开始主被动功能锻炼,3~6个月后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且存在明显松弛时Ⅱ期重建前交叉韧带和(或)后交叉韧带。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80个月,平均48.9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达87.1±2.8,优于术前19.6±0.9(t=12.3,P0.01)。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级:9例接近正常,5例异常。结论 :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加强修复膝关节内侧侧副韧带浅层(sMCL)和后斜韧带(POL)的新技术,分析其对膝关节内侧稳定的作用.方法 2002年8月至2004年2月,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加强修复损伤的sMCL和POL治疗19例患者,患者均合并交叉韧带损伤且需手术重建,故有时需取健侧腘绳肌腱作为韧带重建结构.结果 19例患者得到49~67个月(平均57个月)随访.根据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系统(IKDC),所有患者膝关节在O和30°位应力外翻试验时内侧稳定性完全恢复正常.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58.5±4.2)分(37~70分),终末随访时为(92.2±3.6)分(84~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膝关节活动受限而接受手法松解.除2例患者主诉健侧膝关节内侧麻木外,所有健侧患肢在取腘绳肌腱后无功能受限.结论 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增强修复损伤的sMCL和POL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内侧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内减张技术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9月,将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51例ACL断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采用关节镜下结合内减张技术解剖单束重建ACL,B组25例采用关节镜下解剖单束重建AC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侧别、体质量指数、关节软骨损伤患者Outerbridge分级、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KT-1000测量值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3、6、12个月定期随访,进行KT-1000测量膝关节前向稳定性,采用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发生关节内感染,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均行二次关节镜检查,见韧带连续性良好、组织覆盖良好,重建韧带无再次断裂发生,膝关节活动度无受限;复查MRI提示韧带与骨隧道均愈合良好。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KT-1000测量值、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两组间比较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优于B组(P0.05)。两组间比较KT-1000测量值除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术后6、12个月A组均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对ACL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重建手术时,采用内减张技术能够有效缓解重建韧带的牵张力,利于重建韧带的愈合及术后膝关节早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技术方法与疗效。[方法]23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22~57岁,其中四条韧带均损伤者2例,ACL、PCL和MCL损伤者16例,ACL、PCL和LCL损伤者5例。根据患者受伤情况分期手术治疗与一期手术治疗相结合,2例四条韧带均损伤者,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先行内外侧副韧带修复,术后行功能锻炼8~12周膝关节屈曲90°后,二期行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其余3条韧带损伤者一期行韧带修复和重建,术中先在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然后修复内侧或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于关节镜下行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行带线铆钉修补。手术前后行Lachman试验、IKDC和Lysholm评分,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8~24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分别行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及IKDC 2000评分,重建后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改善,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分级评分较重建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带线铆钉修补内外侧副韧带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的18例患者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42~57岁,平均(51.20±4.80)岁,均同期行关节镜探查清理前交叉韧带重建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术后1、6、12、24个月行门诊随访,复查双下肢全长及患膝正侧位X线片,了解截骨线愈合情况,测量下肢机械轴通过点,胫骨后倾角;末次随访时行Lachman试验、KT-1000试验客观评价膝关节前后稳定性,采用Lysholm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30±5.70)个月,期间无关节僵直、感染、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2例术后患肢胫后静脉血栓形成,给予积极抗血栓治疗。末次随访时,患者Lysholm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锚钉修复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22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20~44岁,平均27.5岁。左膝8例、右膝1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13 d,平均9.8 d。合并半月板损伤16例。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锚钉修复损伤的前交叉韧带。采用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同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主观满意度;采用KT-1000测量仪评估膝关节松弛度,并行MRI检查评价韧带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前交叉韧带二次损伤。术后12个月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与受伤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观满意度VAS评分为9~10分,中位数为9.5分;双侧胫骨前移差值为0~6 mm,中位数为0.5 mm。MRI结果提示22例患者连续性、纤维化信号强度分级均为1级。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锚钉修复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可行,术后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患者满意度高,早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78-2281
[目的]探讨缝线桥锚钉技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5年4月本科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上止点损伤患者57例(57膝),其中男41例,女16例,年龄19~52岁(平均37.18岁),均为III度损伤,术中采用小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对损伤的内侧副韧带进行修复,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通过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应力位X线片,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共5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20.24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外翻稳定性正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67.62±2.31)分提高到术后的(91.70±1.94)分(P<0.001),IKDC评分由术前的(42.48±7.45)分提高到术后的(87.27±2.16)分(P<0.001)。[结论]采用缝线桥锚钉技术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上止点损伤,固定牢靠,功能恢复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原位修复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情况分为非损伤组(88例)和损伤组(4例)。统计术前及术后5个月时骨关节炎指数(WOMAC)、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牛津膝关节评分(OKS)、疼痛程度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4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均为股骨侧止点损伤,其中1例伴撕脱骨块,3例单纯腱性止点损伤,术中给予原位修复法,均成功完成手术,未出现冠状面不稳情况。所有患者均进行5个月的随访。术前,两组WOMAC、AKS、OK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5个月,两组WOMAC、OK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AKS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不显著(P0.05)。术前,两组VAS、H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5个月,两组VAS、H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但2组VAS、H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前,两组精神健康及躯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5个月,两组精神健康及躯体健康均较术前降低,但2组精神健康及躯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中采用原位修复法可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活动度,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自2000年12月~2004年1月收治急性膝关节损伤12例(12膝),病人均表现为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和伤膝旋转不稳定,于伤后2~12d接受了关节镜检查及内侧开放探查,12膝均有后内侧角损伤和内侧副韧带损伤,4膝伴前、后交叉韧带断裂;2膝伴前交叉韧带断裂;4膝伴后交叉韧带断裂。12膝均一期手术修复后内侧角和内侧副韧带。8周后,12例病人中8人接受二期关节镜下手术,前交叉韧带重建3例,前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3例,后交叉韧带重建2例。[结果]一期手术后8周评估表明12膝均恢复内后侧稳定性,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12例病人随访10~20个月,平均12.0±3.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7.08±6.28。IKDC综合评定正常(A级)4例,接近正常(B级)7例,异常(C级)1例。[结论]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见于较高能量损伤,多为复合损伤,表现为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和伤膝旋转不稳定。应一期手术修复后内侧角和内侧副韧带,二期酌情重建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所致关节伸直受限原因及康复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6月于本院门诊治疗的35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所致关节伸直受限患者。通过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并对治疗前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一年随访,膝关节均达到屈伸正常。治疗后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良好;膝关节力线正常;关节稳定性良好。股四头肌抗阻力测定为4级,部分患者股四头肌的抗阻力检测可达5级。MRI随访见内侧副韧带损伤部位均存在自愈现象。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使膝关节恢复伸直状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通过康复治疗,可以使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Ⅱ~Ⅲ度损伤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水平,避免手术治疗,也可以为单纯内侧副韧带后角Ⅲ度以上损伤或内侧副韧带后角损伤的患者,以及内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或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后期重建手术及术后康复提供有利条件及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结构损伤合并单一交叉韧带断裂进行早期手术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治疗12例后内侧结构损伤合并单一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其中10例合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2例合并后交叉韧带(PCL)断裂.交叉韧带损伤术前Lysholm评分为50~60分(平均56.7分).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开放修复后内侧结构.8例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重建ACL(transfix术式),2例采用骨.髌腱.骨重建ACL.2例采用一端带骨块的异体跟腱蓖建PCL.后内侧结构损伤修复:8例采用星状钢板螺钉同定,2例采用GⅡ锚钉固定.1例采用自体半肌腱、股薄肌移植重建,1 例采用端对端缝合.结果 12例中除2例随访4个月后失访外,其余1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个月(6~18个月)随访.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后Lysholm评分为74~94分(平均81.2分).后内侧结构修复后10例膝伸屈范围正常,2例伸直受限5.外翻应力试验于O啦时,9例正常,2例弱阳性(+),1例阳性(++).结论 膝后内侧结构损伤合并单一交叉韧带断裂时,早期重建交叉韧带同时一期修复膝后内侧结构可以较好地恢复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同期与分期重建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合并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27例ACL合并MCLⅡ度急性损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18~55岁,平均(34.5±5.6)岁;左膝16例,右膝11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5例)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ACL重建术,MCL止点撕脱骨折锚钉修复术。B组(12例)采用I期保守治疗MCL损伤,Ⅱ期行自体腘绳肌腱ACL重建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0.3个月,根据应力位内侧间隙开大程度和Lachman试验进行膝关节稳定性评分,采用IKDC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术前及末次随访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前应力位内侧间隙开大程度均为Ⅱ级,Lachman试验均为Ⅲ级。术前IKDC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A组(45.36±4.12)分和(43.23±3.55)分,B组(45.31±1.50)分和(44.10±2.27)分。A、B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应力位内侧间隙开大程度为A组Ⅰ级10例,Ⅱ级5例;B组12例全部Ⅰ级。Lachman试验A组阴性13例,Ⅰ级2例;B组阴性11例,Ⅰ级1例。IKDC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A组(87.54±5.24)分和(86.73±6.99)分,B组(94.11±3.38)分和(92.32±3.43)分。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ACL合并MCL损伤,B组行Ⅰ期MCL保守治疗,Ⅱ期关节镜下ACL重建修复,术后膝关节功能、稳定性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A组同期ACL重建和MCL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究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骨科医院采用关节镜经行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患者,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未保留残端患者27例,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16~52岁,平均(29.8±6.31)岁;左侧13例,右侧14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3例,外侧半月板损伤6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保留残端组患者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16~54岁,平均(31.43±5.38)岁;左侧15例,右侧11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3例,外侧半月板损伤7例,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术中情况、位置觉侧-侧差值、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Tegner运动评分、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KT-1000侧-侧差值测量结果。结果术后1年两组患者位置觉侧-侧差值、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运动评分、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KT-1000侧-侧差值测量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6个月时,保留残端组患者感觉评估、KT-1000侧-侧差值、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运动评分5个项目优于未保留组(P0.05)。结论保留残端的ACL重建术可能在近期疗效和恢复上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RetroButton-同种异体肌腱-界面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与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6月-10月,于关节镜下采用RetroButton-同种异体肌腱-界面螺钉重建2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男15例,女8例;年龄19~46岁,平均32.5岁。左膝17例,右膝6例。致伤原因:运动伤13例,交通事故伤8例,坠落伤2例。急性损伤(<6周)7例,慢性损伤(>6周)16例。合并单纯内侧半月板损伤11例,单纯外侧半月板损伤6例,内、外侧半月板同时损伤3例,关节软骨损伤5例。患者均无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或后外侧结构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周~32个月。按照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主观评估;采用Lachman试验和KT-1000关节测量仪检查进行客观评估。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膝关节失稳症状明显改善。无高热、感染或明显排斥反应。1例患者术后发生顽固性滑膜炎,关节内反复积液,3周内经关节腔灌洗7次后稳定。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7个月,平均14.7个月。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Lysholm评分、Lachman试验及KT-1000检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RetroButton-同种异体肌腱-界面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操作安全、简便,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关节镜结合有限切开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25例,采用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有限切开修复关节周围韧带,处理合并的半月板软骨损伤.术前按照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综合评价患膝功能均为D级,Lysholm评分平均为(35.0±1.4)分.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获24 ~ 30个月(平均27.4个月)随访,患膝功能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IKDC综合评价结果:A级10例,B级12例,C级3例,Lysholm评分平均为(92±1.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结合有限切开修复损伤韧带,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联合有限切开修复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恢复膝关节稳定和功能的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2年9月,收治3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ligament,PCL)损伤及合并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Ⅲ度损伤的患者。男25例,女11例;年龄18~61岁,平均43岁。交通事故伤12例,扭伤11例,砸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损伤至手术时间7~26 d,平均8 d。。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16.57±7.89)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19.87±9.42)分,关节活动范围为(31.2±25.8)°。伴膝关节脱位6例,半月板损伤9例。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LARS人工韧带重建PCL,有限切开修复内侧副韧带。[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4~28个月,平均25.6个月。术后2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9.23±6.08)分,关节活动范围为(122.6±10.3)°,IKDC评分为(90.32±5.2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一期关节镜下重建ACL和PCL,同时配合有限切开修复MCL,创伤小,膝关节的稳定性恢复好,关节粘连发生率明显降低,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临床特点,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9例患者(9膝)经临床及关节镜检查证实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均断裂,其中5膝伴后内侧角(PMC)、内侧副韧带损伤(MCL),急性期4膝伴后外侧角损伤(PLC)。4膝行膝后内侧角、内侧副韧带修复。9例患者于伤后4~10周在关节镜下行自体移植物单束ACL和PCL联合重建术,其中4例同期后1/2股二头肌肌腱重建后PLC,1例同期阔筋膜PMC、MCL重建。结果术后随访10~39个月,平均(23·0±9·5)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0~95分,平均(85·0±8·3)分。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入院时显著异常(D级)9例,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2例、接近正常(B级)6例、异常(C级)1例。结论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可在关节镜下ACL、PCL联合重建,分期或同期关节外韧带修复或重建,具有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的优点,其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