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p62在早期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p62在急性SCI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后1、3、7、14 d组,每组6只。采用高空重物坠落击打方法造成大鼠SCI。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取损伤的脊髓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急性SCI后大鼠脊髓组织中p62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1、3、7、14 d组BBB评分分别为(2.00±0.89)分、(4.67±1.03)分、(7.83±0.75)分、(14.50±1.05)分,均低于假手术组(2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造模后1、3、7、14 d组损伤的脊髓组织神经元和白质髓鞘发生肿胀,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变性和坏死。造模后1、3、7、14 d组p62表达逐渐增加,并呈持续增长趋势。结论 p62在大鼠发生急性SCI后表达持续增加,提示p62在急性SCI后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8)
目的研究胞浆泛素蛋白连接酶2(Kip1 ubiquitylation-promoting complex 2,KPC2)在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过程中的蛋白表达及细胞定位情况,探讨其在SCI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只仅行单纯T9椎板全切除术,实验组49只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T9节段脊髓撞击损伤模型,实验组于伤后6、12 h及1、3、5、7、14 d分别取7只大鼠进行以下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27kip1、KPC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在SCI前后的蛋白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KPC2在SCI后的大体定位及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观察KPC2在SCI过程中与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al nuclei,Neu 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PCNA的共定位情况。细胞水平采用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模型,Western blot检测KPC2、P27kip1、PCNA表达;免疫共沉淀分析KPC2、KPC1和p27kip1之间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示SCI后3 d,p27kip1显著下调,伴随KPC2、Cyclin A、PCNA表达明显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KPC2阳性信号广泛分布,包括脊髓灰质和白质,实验组KPC2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10.982,P=0.000)。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示在脊髓灰质,对照组和实验组KPC2与Neu N双标记阳性细胞数分别为(0.43±0.53)、(0.57±0.53)个/视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8,P=0.604);在脊髓白质,对照组和实验组KPC2与GFAP双标记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86±0.90)、(0.71±0.49)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8,P=0.000);对照组和实验组KPC2与PCNA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定位明显,阳性细胞数分别为(0.57±0.53)、(5.57±1.13)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1,P=0.000)。体外培养并模拟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提取细胞蛋白行Western blot示PCNA和KPC2蛋白表达在血清刺激增殖后即开始增加,24 h达峰值,而p27kip1表达则逐渐减少。免疫共沉淀示KPC2可沉淀p27kip1、KPC1,p27kip1也可沉淀KPC2、KPC1,且在刺激后相互作用明显增加。结论 SCI后KPC2参与介导的p27kip1表达下调,KPC2与SCI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节段线粒体自噬蛋白与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5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损伤组(39只)和对照组(11只),损伤组应用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并分为5个不同时间点(损伤后1h、6h、24h、48h、72h),每个时间点7只,在损伤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并截取损伤区域约1cm长脊髓节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蛋白(LC3、NIX)及凋亡蛋白(BNIP3、cleaved caspase-3、cytochrome c)表达水平;另取4只大鼠在损伤后24h截取损伤组织,用透射电镜观察损伤后神经元自噬体结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中7只大鼠用于Western blot分析,4只用于电镜检测。结果:对照组及损伤后1h、6h、24h、48h、72h脊髓损伤组大鼠LC3表达水平分别为0.2893±0.0325、0.3002±0.0474、0.3943±0.1154、0.4818±0.0426、0.5430±0.0865、0.5790±0.0892;NIX表达分别为0.1392±0.0171、0.1431±0.0325、0.1955±0.1379、0.3841±0.1136、0.4043±0.1059、0.4506±0.0174;BNIP3表达水平分别为0.1354±0.0547、0.1896±0.1264、0.2654±0.1341、0.7220±0.1030、0.4713±0.1041、0.3975±0.1505;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分别为0.2806±0.0999、0.4158±0.1137、0.7865±0.4056、0.9354±0.2659、1.0152±0.3441、1.1608±0.2488;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分别为0.1489±0.0300、0.2196±0.0762、0.3162±0.1656、0.4456±0.1180、0.5407±0.1029、0.5812±0.1388。LC3、NIX、cleaved caspase-3和细胞色素C在24h、48h、72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BNIP3在24h、48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进一步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损伤后24h细胞超微结构,可观察到双层膜结构自噬体,其内包裹有受损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可能通过促进NIX蛋白与LC3结合诱导线粒体自噬,减少凋亡水平,从而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脊髓损伤后巢蛋白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巢蛋白(nestin)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30只Wiste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损伤组(B组)。采用Allen打击模型(25g·cm),在T10段造成急性脊髓损伤,于损伤后1d、3d、1周、4周、8周进行取材,对距离损伤中心5mm处脊髓进行nestin免疫组化检测。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nestin阳性区域面积侧算。结果A组脊髓室管膜细胞只可见极少数细胞胞浆内nestin表达,白质中几乎无表达。B组中nestin于损伤后24h表达于室管膜以及软膜,灰质和白质亦有少量表达,1周达到高峰(P<0.05),4周明显下降,8周时很少或几乎无表达。结论脊髓组织的许多部位可能存在具有分化和更新潜能的祖细胞,脊髓损伤后这些细胞被激活,在功能恢复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后神经元Tau蛋白与磷酸化-Tau(p-Tau)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仅建模不制造损伤)组(
n=48)及SCII(制造SCII模型)组(
n=48)。建模后均于3、6、12、24、48、72 h(
n... 相似文献
6.
7.
8.
细胞凋亡是一种生理性细胞死亡机制,它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过程.细胞自噬是一种自我消化过程,通过包裹细胞内成分,再与溶酶体溶合,进而降解细胞成分.细胞自噬与凋亡之间存在复杂联系,在一定条件下自噬是细胞对应激适应性反应从而避免发生死亡,而在其他环境中,自噬是细胞死亡的替代途径.Bel-2家族成员在细胞凋亡与自噬过程中发挥着交叉性作用.本综述主要总结Bcl-2家族成员在细胞自噬中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打击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 70)的表达。方法6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5只、手术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各30只,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手术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分别于处置后的2h、6h、12h、24h、48h、72h这6个时间点各采集5只大鼠的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时点各组脊髓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在大鼠正常胸段脊髓中没有基础性HSP70的表达。打击造成急性脊髓损伤后2h,脊髓组织内出现HSP70的表达,损伤后24~48h脊髓组织中HSP70染色达到高峰,并维持至损伤后72h。结论在遭遇损伤性刺激后,脊髓组织在随后的2~72h内HSP70的表达明显增加;HSP70可能在阻止脊髓的继发性损伤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骨癌痛大鼠脊髓水平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hospho-nuclear factor-κB,p-NF-κB)的表达位置及表达变化. 方法 雌性未交配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体重160 g~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组(BP组),每组24只.选用yon Frey纤维丝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及造模后3、7、14、21 d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评价疼痛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S组和BP组术前ld及术后7、14、21 d大鼠脊髓L4-6节段背角Ⅰ、Ⅱ板层p-NF-κB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脊髓L4-6节段背角Ⅰ、Ⅱ板层p-NF-κB与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ronal nuclei,NeuN)、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1,Iba-1)、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共表达情况. 结果 各组肿瘤细胞接种前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BP组肿瘤细胞接种后第7天MWT[(3.57±1.29)g]、第14天MWT[(1.66±0.39)g]、第21天MWT[(1.40±0.16)g]降低(P<0.05);S组各时间点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BP组大鼠术后7d脊髓L4-6节段背角Ⅰ、Ⅱ板层p-NF-κB表达水平升高,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5).p-NF-κB几乎都与GFAP共表达,而很少与NeuN、Iba-1共表达. 结论 BCP大鼠脊髓背角水平星形胶质细胞内p-NF-κB参与介导BCP大鼠机械痛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牛长凼子(glial growth factor,GGF)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川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胚胎大鼠脊髓内、正常成年大鼠脊髓内以及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伤段脊髓组织中GGF的mRNA表达结果:GGF在成年大鼠正常脊髓内低水平表达,在胚胎脊髓中高水平表达。大鼠脊髓损伤后GGF的mRNA表达持续降低,在脊髓损伤后5d达到最低峰,之后GGF的mRNA表达可逐渐恢复。结论:GGF在脊髓乍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大鼠脊髓损伤后GGF的表达降低可能与脊髓损伤后少突胶质细胞大量死亡或凋亡有关.与脊髓损伤后轴突无法再生、脱髓鞘的髓鞘再生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神经节苷脂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s,GM-1)对于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表达及运动功能恢复是否能够产生影响来探讨CM-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雌性大鼠66只(体重260~300 g),随机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60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于T9-11节段椎管制作大鼠急性SCI模型,并随机分为GM-1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两组,每组各30只.分别于术后1、7、14、28、56 d采用Rivilin斜扳试验、改良Tarlov评分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后处死取材,每组各时相点6只.以组织学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7d起,Rivilin斜扳试验和Tarlov评分在A、B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5),即A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B组.术后56 d:HE染色示A组大鼠脊髓损伤处无明显空洞和瘢痕组织,有各种形态细胞形成,部分细胞有明显分化特征;B组脊髓断端被瘢痕组织填塞,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并有较大脊髓空洞形成.免疫荧光染色发现,A组各时相点MAP-2表达呈阳性细胞数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5).[结论]SCI后,动物神经功能的恢复与MAP-2的表达呈一定的相关性;GM-1可通过增强脊髓损伤后MAP-2的表达来保护大鼠受损后脊髓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脊髓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变化的时间及空间分布规律,探讨抑制BMP2增加的最佳时间及部位。方法: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损伤后1d组、3d组、7d组、14d组,每组8只。将大鼠麻醉后以T10棘突为中心,打开椎板,暴露脊髓,各损伤组使用NYU impactor打击器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做打击处理。分别于造模前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运动功能BBB评分,于预定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损伤段(假手术组取相应节段)脊髓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学改变并进行阳性细胞计数,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造模前各组大鼠的BBB评分均为21分;造模后假手术组大鼠BBB评分高于各损伤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损伤组之间两两比较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组织结构清晰,层次规整,条理性强,灰质中可见较多的神经元,白质中可见大量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组大鼠损伤处脊髓组织结构紊乱,层次感消失,可见弥散的血细胞,早期增多较晚期明显,脊髓灰质与白质中都可见因大量组织细胞溶解而遗留的组织空洞。各组脊髓灰、白质中均有BMP2表达,假手术组灰质中平均阳性细胞数为1.53±0.38个/HP,白质中为0.77±0.14个/HP;损伤后1d组灰质中为13.70±4.81个/HP,白质中为7.23±3.14个/HP;损伤后3d组灰质中为9.37±3.61个/HP,白质中为5.63±2.23个/HP;损伤后7d组灰质中为6.17±1.81个/HP,白质中为4.17±1.24个/HP;损伤后14d组灰质中为4.36±1.60个/HP,白质中为1.87±1.13个/HP;损伤各组BMP2平均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各组灰质区BMP2平均阳性细胞数的增加均较白质区更为显著(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损伤脊髓组织中BMP2的表达增加,损伤后1d最高,主要集中在损伤区灰质区。针对BMP2进行特异性抑制最好在损伤后第一天的脊髓灰质区实施。 相似文献
15.
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环氧化酶-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对正常及损伤脊髓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216只Sprague-Dawlev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大鼠生理盐水处理组、正常大鼠MP处理组、生理盐水预处理脊髓损伤组、MP预处理脊髓损伤组、生理盐水治疗脊髓损伤组、MP治疗脊髓损伤组6组,每组又分为处理后2h、4h、8h、16h、24h、48h6个时间点;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脊髓中COX-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脊髓MP处理组16h后COX-2免疫组化染色程度明显降低,48h后仅灰质后角内有个别较小直径神经元显示微弱阳性染色;脊髓损伤后MP治疗组4h开始出现COX-2染色程度增高,并在损伤后48h达到最强程度的染色。但染色程度比生理盐水治疗组最强染色程度弱;MP预处理脊髓损伤组8h开始出现COX-2免疫组化染色程度的增高,并一直持续到损伤后48h,损伤后48h组染色程度比生理盐水预处理组最强染色程度弱、比脊髓损伤后MP治疗组染色程度弱。结论:MP能显著抑制正常和损伤脊髓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延迟其在损伤脊髓中的表达高峰时间,但不影响COX-2表达在空间上的分布。MP预处理比MP治疗能更显著地抑制损伤脊髓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Caspase-3、Cathepsin B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Caspase-3、Cathepsin B的表达,并初步探讨Caspase-3、Cathepsin B在脊髓损伤后表达的意义.[方法]将78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T8 、T9)急性压迫损伤模型, 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测定各时间点Cathepsin B、Caspase-3 的表达变化,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dUTP) 标记法(TUNEL 法) 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及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神经细胞中Caspase-3,Cathepsin B,TUNEL阳性细胞较少;在脊髓损伤后3 d Cathepsin B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5 d达高峰,7 d未见明显衰减.Caspase-3阳性细胞数在脊髓损伤后8 h明显增多,3 d达高峰,7 d表达减弱.TUNEL阳性细胞数也在8 h明显增多,3 d达高峰,7 d表达减弱.Cathepsin B阳性细胞形态及表达的部位均与Caspase-3阳性细胞、TUNEL阳性细胞差别较大.[结论]Caspase-3参与了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调节,Cathepsin B则可能通过炎性细胞为媒介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单核趋化蛋白-2(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2,CCL2)中和抗体后骨癌痛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 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正常IgG组(I组),于大鼠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10μl Hank's液;假手术+CCL2中和抗体组(Ⅱ组),于大鼠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10μl Hank's液,在注射Hank's液后第7~9天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每天1次,每次10μl,浓度为103 mg/L;骨癌痛+正常IgG组(Ⅲ组),于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10 μl(1×107/ml)Walker 256肿瘤细胞;骨癌痛+CCL2中和抗体组(Ⅳ组),在注射肿瘤细胞后第7~9天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每天1次,每次10μl,浓度为103 mg/L.观察造模前及术后1、3、6、7、8、9d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 threshold,P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 latency,TWL)及脊髓背角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phosphorylat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p-ERK1/2)的表达. 结果 与Ⅰ组比较,Ⅲ组大鼠的PMWT和TWL在第6~9天明显下降,脊髓背角p-ERK1/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Ⅲ组比较,Ⅳ组大鼠的PMWT和TWL在第6~9天明显上升(P<0.01),脊髓背角p-ERK1/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Ⅰ组和Ⅱ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可以部分缓解骨癌痛大鼠的机械性和热痛觉超敏,这种效应可能与抑制p-ERK1/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轴突导向因子Slit2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Wistar雄性大鼠72只,实验分组A组(脊髓损伤组),36只;B组(假手术组),24只;C组(正常对照组),6只。A组大鼠麻醉后在无菌条件下打开椎板,以尖刀横断T10节段脊髓,以鼠尾痉挛性摆动、双下肢瘫为损伤标准;B组仅打开椎板显露硬脊膜,未损伤脊髓;C组未作手术,为正常对照。分别于脊髓损伤后12h、1、3、5、7d麻醉下快速取出T10节段的脊髓组织;分别于术后3、5、7、14d麻醉大鼠,先后以PBS缓冲液及4%多聚甲醛行心脏灌流固定,以T10节段为中心取出长约1cm的脊髓。分别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lit2基因的表达水平及部位。[结果]RT-PCR大鼠脊髓损伤后12h即可检测到Slit2mRNA的表达,表达量逐渐升高并于脊髓损伤后第3d表达量达高峰,之后逐渐呈下降趋势。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lit2蛋白定位于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胞浆,呈棕黄色染色,于脊髓损伤后第3d出现,阳性细胞逐渐增多,于脊髓损伤后第7d,Slit2阳性表达的细胞数达到高峰并趋于稳定,伤后第14d开始逐渐下降,呈一过性增高。[结论]作为引导轴突生长方向的重要因子,Slit2在脊髓损伤的早期的一过性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轴突的再生与重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NUMBL在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脊髓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利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等技术观察NUMBL在损伤脊髓中的表达变化、组织分布与细胞定位,在此基础上探讨NUMBL在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意义.[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UMBL经历了在损伤后8 h和1 d的显著增加后开始下降,直到损伤后2周仍没有明显上调的变化趋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脊髓损伤后1 d,NUMBL的表达在临近损伤中心的脊髓中显著增加,而在脊髓损伤后1周,NUMBL的表达较1d时明显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NUMBL与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而与星形胶质细胞无明显共定位.[结论]脊髓损伤后脊髓中NUMBL的表达上调参与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MCP-1、MIP-1α 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MCP-1、MIP-1α mRNA的表达,脊髓损伤后MCP-1、MIP-1α mRNA表达逐渐增强,MCP-1在伤后24h达到高峰,MIP-1α伤后6h达到高峰.结论:MCP-1、MIP-1α存在于正常的脊髓组织内,脊髓损伤后MCP-1、MIP-1α表达迅速增强,提示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并可能是损伤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