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医用臭氧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及抗肝纤维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例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分别给予医用臭氧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及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观察两组血清HBe Ag定量、HBV-DNA阴转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瞬时肝弹性测定(Fibro Scan)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8、12周HBe Ag定量、血清BFGF水平、Fibro Scan数值逐渐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HBe Ag定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BFGF水平、Fibro Scan数值、HBV-DNA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医用臭氧可增强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但对其抗肝脏纤维化作用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脂肪变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 (Peg-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96例HBeAg阳性CHB初治患者,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合并肝脂肪变者34例(肝脂肪变组)、无肝脂肪变者62例(无肝脂肪变组),均用Peg-IFN α[治疗,疗程为4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的差异.每组均数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HBV DNA滴度肝脂肪变组患者为(6.96±1.27) lg10拷贝/ml,无肝脂肪变组患者为(7.54±1.28) lg10拷贝/ml,两组比较,t=2.161,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g-1FN α[治疗48周时,HBeAg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在肝脂肪变组分别为35.2% (12/34)和44.1% (15/34);无肝脂肪变组分别为38.7% (24/62)和48.3% (30/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应答率在肝脂肪变组为26.5%,无肝脂肪变组为48.4%,两组比较,x2=4.373,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45例HBV DNA转阴患者中,7例无生化学应答,其中肝脂肪变组有5例,无肝脂肪变组2例,无生化应答率肝脂肪变组显著高于无肝脂肪变组,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CHB患者合并肝脂肪变不影响Peg-1FN α[治疗48周时病毒学应答,但可能会影响其生化学应答.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慢性乙型肝炎患中尚缺乏有效根除HBV的抗病毒药物。因此短期治疗目标是:持续地抑制HBV复制、减低肝炎活动度、获得HBeAg血清转换和改善肝纤维化。现今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5种药物是:常规干扰素α(IFNα)、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和最新的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5.
治疗效果
1.常规IFN的综述
最近一项使用IFN治疗慢性乙肝的24个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证实了4个IFN有利终末点的结果,即持久的血清ALT正常化(患中的25%)、HBeAg89清除率(25%)、通过杂交测定法检测HBVDNA的持续降低(23%)和HBsAg的清除率(6%)。关于HBeAg阴性慢乙肝,颂随机对照试验通过杂交测定法也显示了在治疗组患达到10%-47%(平均24%)vs非治疗对照组0%的结合的血清ALT正常化和HBV DNA的永久消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7.
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应答受宿主遗传背景、免疫状态、病毒基因型、病毒载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概述了宿主白细胞介素(IL)28B基因多态性、基线干扰素诱导蛋白10、IL-17A、IL-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病毒载量及基因型、治疗12和24周HBs Ag、HBe Ag血清水平变化为实现HBs Ag、HBe Ag消失及血清学转换、持久病毒学应答的重要预测因素。对近年来关于CHB患者PEG-IFNα治疗应答相关因素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既往曾经使用普通干扰素(IFN)治疗疗效不佳或治疗复发后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标准的 HBeAg(+)患者37例,其中既往无抗病毒药物治疗史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曾经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例,分别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48周,随访24周,分析两组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治疗后复发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阴转率,ALT复常率有无差异。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初治组与普通干扰素经治组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R)分别为56%、67%,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分别为52%、33%,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复发率分别为7%、50%,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应答分别为24%、12%;HBeAg 血清学阴转率分别为4%、0%;ALT 复常率分别为48%、67%;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疗效不佳或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仍可获得较高的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应答,应答率与初治患者无明显差异;但普通干扰素经治后再次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后复发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干扰素浓度和干扰素抗体水平的变化,以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41例CHB患者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罗氏公司)180μg,每周1次,在0、4、12、24和48周时用ELISA法检测干扰素浓度和干扰素抗体水平,并在停药后24周检测干扰素浓度。结果干扰素浓度在0、4、12、24、48周和停药24周时分别为22.9(3.1~45.8)pg/mL、2734(9.2~4224)pg/mL、4025(269~4462)pg/mL、3884(14.5~4567)pg/mL、3978(76.9~5227)pg/mL和62.1(52.3~74.6)pg/mL。干扰素浓度在4、12、24、48周和停药24周与0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1,P<0.01;Z=-6.862,P<0.01;Z=-6.969,P<0.01;Z=-6.477,P<0.01;Z=-4.204,P<0.01);12、24与4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16,P<0.01;Z=-3.830,P=0.0001);24周与12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7,P=0.7136)。干扰素抗体水平在4、12、24、48与0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5,P=0.3007;Z=0.101,P=0.9192;Z=0.158,P=0.8748;Z=1.779,P=0.0752)。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干扰素浓度在12周达到稳定浓度,停药24周血清干扰素浓度仍略高于治疗前,而干扰素抗体浓度变化不大,二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1.
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α-干扰素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随着聚乙二醇α-干扰素(PEG-IFNα)的研制成功,使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本文就PEG-IFNα的临床种类和药理学特点及其治疗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国的探讨血清铁蛋白的变化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观察48例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与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关系。结果血清铁蛋白的增高与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在干扰素治疗的48例患者中,血清铁蛋白水平<300ng/ml者疗效明显优于300ng/ml以上者(P<0005),提示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使患者对干扰素的反应降低,在有治疗反应的23例患者中,持续反应者与暂时反应者血清铁蛋白均值差异有显著意义(t=3.484,P<0.005)。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较高可能降低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性且使疗效不稳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研究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α-2a,PEG-IFNα-2a)疗程对普通IFN治疗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患者的疗效.方法:A组27例为普通IFN治疗无应答的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PEG-IFNα-2a治疗,疗程72 wk.B组31例患者为普通IFN治疗失败的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PEGIFNα-2a治疗观察,疗程48 wk.治疗结束随访24 wk.检测HBsAg和HBeAg、抗-HBe,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及肝功能.结果:在治疗结束时,A组HBsAg阴转率、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分别高于B组(14.8%vs 6.5%,48.1%vs 29.0%,66.7%vs4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结束随访24 wk时,A组Hbs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阴转率均高于B组(18.5%vs 6.5%,70.4%vs 38.7%,55.6%vs3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ALT复常率高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PEG-IFNα-2a治疗疗程可以在普通IFN治疗无应答的HBeAg阳性CHB患者身上取得较好疗效,能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终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h1/Th2类细胞因子在CHB患者PBMC表达,及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患者Thl/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30例CHB患者给予干扰素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4、IL-10和IFN-γ的水平,同时选择15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结果CHB组PBMC培养上清分泌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1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BVDNA水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治疗结束后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CHB存在异常细胞免疫应答,干扰素治疗CHB可提高患者Th1型细胞因子水平、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6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8 w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和TBIL复常率为95.29%和91.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和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sAg、HBeAg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4.71、51.76%和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76%、35.71%和4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内科》2015,(4)
目的评估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疗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40例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其中常规治疗组(20例)患者治疗48周,延长治疗组(20例)患者治疗72周。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观察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随访24、48周时两组患者的HBs Ag清除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HBV-DNA阴转及ALT复常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全程中所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随访24、48周时,延长疗程组患者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常规疗程组(P0.05),延长疗程组患者的HBV-DNA阴转率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延长疗程具有和标准疗程相同的安全性。结论相对于标准疗程,延长治疗疗程使HBe Ag阳性的CHB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维持了相对持久的病毒学应答,延长疗程可能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一种有希望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国产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血清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纳入血清HBe Ag阳性的CHB患者500例,被分为A组150例,给予国产peg-IFN-α-2b治疗,和B组350例,给予peg-IFN-α-2a治疗。两组均治疗24~48 w。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 w。结果治疗前,A组血清HBV DNA定量为(6.1±0.7) lg cps/ml、谷丙转氨酶(ALT)为(81.1±29.8)u/l、体质指数为(22.1±2.9)、血清HBe Ag定量为(3.1±0.6) lg s/co和HBs A定量为(4.4±0.6) IU/ml,与B组的(6.2±0.67) lg cps/ml、(80.7±27.9) U/L、(21.9±2.9)、(3.1±0.1) lg s/co和(4.4±0.5) IU/ml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24 w结束时,A组血清ALT复常率为64.0%,血清HBV DNA阴转率为60.0%,与B组的66.9%和62.9%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应用国产peg-IFN-α-2b治疗血清HBe Ag阳性的CHB患者能获得与peg-IFN-α-2a治疗相似的疗效,但价格便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