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定位改善股骨旋转对线及髌骨轨迹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0月60例(60膝)接受TKA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膝关节晚期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导板组行3D打印导板辅助下TKA,对照组行传统TK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侧别以及术前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髌骨横轴-股骨通髁线角(patella transverse axis-femoral transepicondylar axis angle,PFA)、美国特种医院(HS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平均11个月。两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及AK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良好,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发生。两组术后10个月HKA、PCA、PF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HK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1,P=0.307);导板组PCA、PFA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TKA不仅能矫正膝关节畸形及减轻疼痛症状,还能达到股骨旋转对线准确、恢复良好髌骨轨迹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胫骨内翻畸形(tibia vara)是膝关节关节外畸形的一种特殊类型。胫骨内翻畸形会给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的正确对线和安装带来困难。本研究的目的在于:a)测量国人内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胫骨平台内翻角(tibial varus angle,TVA),分析胫骨内翻畸形在内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所占的比例;b)探讨胫骨内翻畸形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胫骨假体对线和临床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了我科从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连续60例女性内翻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胫骨内翻畸形组两组,术前下肢全长X线片中测量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 angle,HKA)、TVA,术前所有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knee society score,KSS)评分和西大略湖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评分系统,术后下肢全长X线片中测量HKA以及胫骨假体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采用KSS评分和WOMAC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正常组TVA为(0.69±0.44)°,胫骨内翻畸形组TVA为(2.53±0.5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0例患者平均TVA为(1.12±0.52)°。正常组中TVA为0°的患者9例,占正常组病例数的20%。胫骨内翻畸形组中TVA大于等于2°的患者14例,占胫骨内翻畸形组的100%,即TVA大于等于2°为胫骨内翻畸形,胫骨内翻组患者占总病例数的23.3%。术后正常组HKA为(178.8±1.5)°,大于术后胫骨内翻畸形组HKA(177±2.0)°。术后正常组HKA异常值(Outlier值)有2例,占正常组病例的4.3%;术后胫骨内翻畸形组HKA Outlier值有3例,占胫骨内翻畸形组病例的21.4%。术后正常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为(112.0±11.5)°,大于胫骨内翻畸形组ROM(105±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术后WOMAC评分为(15.6±3.2)分,胫骨内翻畸形组WOMAC评分为(16.8±4.0)分。正常组术后KSS功能评分为(92.5±3.5)分,胫骨内翻畸形组术后KSS功能评分为(94.0±2.4)分。结论本研究中有23.3%的女性内翻膝骨关节炎患者合并胫骨内翻畸形(TVA大于等于2°),女性内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平均TVA为(1.12±0.52)°。术前TVA大于等于2°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发生术后对线不良的风险显著增加,手术时须注意胫骨近端正确截骨以及胫骨假体偏外安装,以避免术后对线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精准截骨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全膝置换术(TK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汕尾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TKA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基于膝关节CT数据结合计算机软件设计并3D打印出截骨导航模板,术中在导航模板辅助下精准截骨;对照组采用常规TKA手术方法。结果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评分均优于术前,且术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P0.05);随访期间未有假体移位、骨质塌陷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准截骨用于辅助膝关节骨关节炎TKA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短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背景:精准化的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关节外科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iASSIST导航系统结合e LIBRA张力测试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因膝骨关节炎行TKA的患者6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分成导航A组、导航B组、传统A组和传统B组,每组15例。导航组应用导航系统和张力测试系统,传统组应用传统机械定位技术。导航A组和传统A组由具有300台以上膝关节置换术操作经验的医师完成手术,导航B组和传统B组由具有50台以下膝关节置换术操作经验的医师完成手术。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1年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JS)、髋膝踝角(HKA)偏差值。结果:四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HKA、ROM、WOMAC骨关节炎指数、K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传统A组较传统B组短,导航A组较传统A组长,导航B组较传统B组长,导航B组较导航A组长,有显著性差异。在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值方面,导航A组与导航B组无差异,导航A组少于传统A组,导航B组少于传统B组,传统A组少于传统B组,有显著性差异。在术后1年ROM、KSS临床、功能评分、WOMAC评分、FJS评分、HKA偏差值方面,导航A组、导航B组和传统A组之间无差异,均优于传统B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ASSIST导航系统结合eLIBRA张力测试系统辅助TKA治疗膝骨关节炎有利于更加准确地恢复下肢机械轴线,术后膝关节功能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了解患者膝关节置换前后的步态参数变化及特点,指导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康复治疗,进而得出适用于临床的评价方式。[方法]通过便携式步态分析仪对行单侧TKA的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步态分析,评估术后步态参数改善程度。[结果]患者手术侧肢体摆动时间、步幅持续时间、摆腿强度、蹬地强度、跖屈强度、步速、步频、步长、步幅及行走中活动度在行TKA后3个月有明显改善。[结论]1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3个月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活动度增加,功能得到良好改善;2对于术后康复锻炼,除常规增加膝关节活动锻炼外,还应加强股四头肌的锻炼,以增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改善功能;3便携式步态分析仪(portable motion analyzer,PMA)可以客观地记录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步态参数,对评价手术效果及指导功能康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体定制三维(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0例初次单侧TKA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术10例(3D组),传统TKA术10例(常规组)。纳入标准: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的或传统的初次行单侧TKA术患者,获完整随访者。排除标准:骨缺损较大需垫片或延长杆的患者,既往有膝关节手术史,严重的膝内外翻畸形和屈曲挛缩畸形,随访时间5个月者。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截骨时间、术后2周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ROM)、髋-膝-踝角(HKA)、冠状面股骨组件角(FFC)、冠状面胫骨组件角(FTC)、矢状面股骨组件角(LFC)、矢状面胫骨组件角(LTC)与理想状态值的偏差。年龄、手术截骨时间、HSS评分、ROM、HKA角偏差、FFC角偏差、FTC角偏差、LFC角偏差及LTC角偏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和侧别的比较采用校正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卡方检验;出血量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3D组和常规组的出血量中位数分别为368 ml和517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4,P0.05);3D组和常规组的手术截骨时间分别为(35.7±2.2)min和(52.8±2.8)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9,P0.05);3D组HKA角平均偏差(0.76±0.21)°、FFC角平均偏差(0.36±0.10)°、FTC角平均偏差(0.14±0.01)°、LFC角平均偏差(4.13±0.70)°、LTC角平均偏差(0.51±0.11)°,均小于常规组[分别为(2.71±0.73)°、(1.38±0.54)°、(1.23±0.82)°、(9.56±1.22)°、(0.96±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D组的膝关节ROM(109.7±5.8)°和HSS膝关节评分(86.8±5.6)分,与常规组[分别为(101.2±4.6)°、(84.3±4.8)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相对于传统的TKA术,个体定制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术最大优势在于截骨更精确、假体力线更精准,且手术截骨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步态及平衡能力。 方法回顾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进行的70例膝关节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KA组和TKA换组;另外招募35名无髋膝关节疼痛和髋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病史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纳入标准: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结构完整,非术侧下肢无严重疾病。排除标准:有神经性疾病及其他的严重下肢疾病,双侧膝关节同期关节置换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UKA组男14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4±7.0)岁;TKA组男13例、女22例,平均年龄(65.0±6.1)岁;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6±7.1)岁。全部病例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记录术后步态和单足站立稳定性参数,包括步速、步频、步长、单足支撑相(SLS)、足底压力中心(COP)路径长度、90%COP包络面积。年龄、BMI、步态运动学参数、稳定性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检验,3组性别比较采用卡方检验,UKA组和TKA组HSS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两组术后平均随访(23±15)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假体松动下沉、脱位及对侧间室病变。UKA组在SLS、COP路径长度、90%COP包络面积优于TKA组(P < 0.05),UK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路径长度、90%COP包络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UKA术后步态和平衡能力优于TKA,但平衡能力与正常老年人仍有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残留内翻的下肢力线对弓形股骨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西安市红会医院膝关节外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同一术者实施TKA的59例(71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全部资料,其中男6例(8膝),女53例(63膝);年龄58~82岁,平均(67.7±5.7)岁。测量患者股骨侧弓角(femoral bowing angle,FBA)及下肢力线(hip-knee-ankle angle,HKA)。FBA<177°定义为弓形股骨。根据术后负重位标准正位X线片将患者分为两组:残留内翻组32例37膝(HKA<177°),中立位力线组27例34膝[HKA为(180±3)°]。以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价两组术后功能及症状。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5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9.30±4.11)个月。全部患者均未见假体松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前KSS及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残留内翻组WOMAC总分[(5.57±6.23)分]较中立位力线组[(9.27±8.86)分]明显降低,WOMAC C部分(日常生活困难程度)评分[(4.95±5.87)分]显著低于中立位力线组[(8.24±7.68)分],余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中立位力线,存在弓形股骨的患者行TKA术后下肢力线残留内翻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但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髁膝关节表面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及正常膝关节在斜坡行走时的三维步态运动学差异,为指导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3例(24膝),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KA组12例(12膝)和TKA组11例(12膝)。纳入标准: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前交叉韧带完整,非术侧下肢无严重疾病。排除标准:慢性肺部疾病、缺血性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28。健康对照组12例(12膝),男女各6例,平均(25±3)岁。UKA组男性4例,女性8例,平均(65±8)岁;TKA组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64±8)岁。术后疗效主观评分采用牛津膝关节评分系统(OKS)。利用红外光导航膝关节三维动态评估系统(Opti_knee)采集参试者在倾斜度为7°的斜坡上下坡行走时胫骨相对于股骨活动的6个自由度数据,比较三组术后步态参数的变化差异。OKS评分结果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年龄、BMI、术后6个自由度最大值及活动范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 UKA组平均OKS评分比TKA组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外翻、外旋、屈曲角度最大值及内外翻、屈伸角度活动范围比健康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KA组外翻、外旋、屈曲角度最大值及内外翻、内外旋、屈伸角度活动范围比健康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外翻角最大值和内外翻角度活动范围比TKA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KA组上位移、内位移最大值及上下位移、内外位移活动范围比健康对照组小,但前位移、后位移最大值及前后位移活动范围比健康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前位移、后位移最大值及前后位移活动范围比TKA小,上位移最大值及上下位移活动范围比TKA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三维步态中UKA术后患者比TKA术患者在胫骨相对于股骨的运动学角度和骨位移活动范围上更接近正常膝关节步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30例采用传统TKA术式(传统组),30例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手术(3D打印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1、3 d患者血红蛋白值,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及功能评分;采用Opti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屈伸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内外位移活动范围,同时与30例正常成人(<60岁)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传统组比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1、3 d血红蛋白值较高,术后切口引流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3个月。两组手术前后HSS评分以及KSS临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KS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3D打印组KSS功能评分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膝关节运动学分析示,术前两组膝关节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活动范围均大于正常成人(P<0.05),屈伸角及内外位移活动范围与正常成人相似(P>0.05)。术后3个月,与正常成人相比,传统组内外翻角活动范围增加、屈伸角活动范围减小(P<0.05);两组上下位移、内外位移活动范围明显减小(P<0.05);其余自由度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假体无松动。结论与传统TKA相比,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股骨后髁偏率(posterior femoral condylar offset ratio,PCOR)的变化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侧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3例女性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膝25例,右膝28例;年龄56~75岁,平均(63.57±5.90)岁。根据术前、术后股骨后髁偏率的改善值将患者分为A组(不变或增大)和B组(减小)。采用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主、被动活动范围、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西大略湖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评分评估两组患者关节功能。对术后PCOR改善值与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个月。A组、B组股骨后髁偏率改善值分别为(0.03±0.02)及(-0.03±0.02)。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KSS行走、爬楼评分分别为(41.96±5.17)分及(45.22±4.88)分,B组患者平均为(36.17±5.52)分及(39.67±4.14)分,两组术后WOMAC评分分别为(18.34±6.91)分及(23.57±9.26)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后髁偏率的改善值与术后主、被动屈曲角度、屈曲角度的改善值、WOMAC评分均无相关性。PCOR改善值与行走、爬楼评分呈正相关。结论PCOR的改变对后稳定型TKA术后ROM无显著影响,但恢复或适当增加PCOR可以获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30例采用传统TKA术式(传统组),30例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手术(3D打印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1、3 d患者血红蛋白值,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及功能评分;采用Opti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屈伸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内外位移活动范围,同时与30例正常成人(60岁)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传统组比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1、3 d血红蛋白值较高,术后切口引流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3个月。两组手术前后HSS评分以及KSS临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KS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3D打印组KSS功能评分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膝关节运动学分析示,术前两组膝关节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活动范围均大于正常成人(P0.05),屈伸角及内外位移活动范围与正常成人相似(P0.05)。术后3个月,与正常成人相比,传统组内外翻角活动范围增加、屈伸角活动范围减小(P0.05);两组上下位移、内外位移活动范围明显减小(P0.05);其余自由度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假体无松动。结论与传统TKA相比,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膝关节内翻屈曲挛缩畸形施行全膝关节置换(TKA)后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7月~2009年5月,对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49例(57膝)施行TKA的资料.行单膝TKA术41例,行双膝TKA 8例.术前平均膝关节内翻角、屈曲挛缩度数、膝关节HSS评分分别为(13.1±1.5)°、(18.55±0.6)°、(37.9±3.4)分.结果 患者获随访5~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平均膝关节股胫角、屈曲挛缩度数分别为(174.2±1.9)°、(0.3±0.15)°.膝关节HSS评分术后为(88.3±5.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切口、深部感染及再翻修者.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临床疗效较好.术中准确切骨、软组织平衡是矫正膝关节内翻屈曲挛缩畸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D打印快速原型制造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膝关节骨关节炎(OA)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32例于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拟行TKA的患者,简单随机法分为3D打印组和常规手术组两组,各组16例。3D打印组行基于膝关节CT数据的3D打印原型制造,常规手术组行常规的TKA。测量股骨与胫骨解剖轴,确定股骨远端与前后髁截骨平面及截骨量、胫骨平台截骨角度及截骨量、胫骨与股骨的假体型号,并与手术实际使用值对比。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 d与1、3、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中计量资料采用双侧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股骨远端截骨厚度、胫骨平台截骨厚度、股骨外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VAS与KSS评分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3D打印组术前计划的股骨远端及胫骨平台截骨厚度与实际值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7,P0.05);3D打印组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65,P0.05)。3D打印组术后无膝内外翻畸形、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3D打印组术后1 d、1个月的VAS评分、KSS评分均优于常规手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打印可准确构建解剖原型,可提升TKA手术的精度与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旋转平台和固定平台假体全膝关节置换(TKA)两型假体间的疗效有无差异及髌骨置换与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同一医师施行的78侧初次TKA进行回顾。术前诊断包括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施行固定平台TKA手术的患者共30侧,14侧置换髌骨;施行旋转平台TKA手术的共48侧,36侧置换髌骨。术前和术后随访行膝HSS评分、测量关节伸直角度和屈曲角度,以比较两型假体TKA疗效;比较髌骨置换组与未置换组TKA疗效;在髌骨置换组与未置换组中,分别比较固定平台TKA和旋转平台TKA的疗效。结果成功随访76侧,平均25.2个月。旋转平台组术后HSS评分、伸直角度与固定平台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者术后的屈曲角度(112.0±11.5)°优于固定平台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0,P0.01)。髌骨未置换组术后HSS评分、伸直角度与髌骨置换组(102.5±1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9,P0.05;t=3.747,P0.01),术后屈曲角度与后者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髌骨未置换组中,旋转平台TKA与固定平台TKA的术后HSS评分、屈曲角度无差异,伸直角度差别无临床意义。髌骨置换组中,旋转平台TKA术后HSS评分、伸直角度与固定平台TKA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者术后的屈曲角度(112.9±13.0)°与后者术后的屈曲角度(96.7±1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8,P0.05)。结论旋转平台假体与固定平台假体TKA术后总体疗效相似,旋转平台假体能够更好地改善关节屈曲角度;置换髌骨并不能更好地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利用"pie-crusting"技术处理不同膝内翻程度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近年来在周口骨科医院关节科行TKA的终末期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根据膝关节内翻角度是否超过20°,分为重度内翻组、非重度内翻组。对关节活动度(ROM)、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影像学"髋—膝—踝(HKA)角"进行t检验,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37例研究对象,随访26~68个月。重度内翻组21例、非重度内翻组1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t=0.231)、性别(χ~2=27.493)、身体质量指数(BMI)(t=-1.2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膝关节ROM(t=-7.323)、KSS评分(t=-2.407)、HKA角度(t=5.654)等比较,重度内翻组明显劣于非重度内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KA术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ROM(t=1.381)、KSS评分(t=-1.093)、HKA角(t=1.458)均较术前得到改善,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1例(2.7%),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后骨性愈合;手术切口皮肤红肿1例(2.7%),予以碘伏纱布湿敷,术后2周拆线,该病例共随访58个月,期间未出现假体周围感染;1例(2.7%)患者出现了假体无菌性松动,采用了髁限制性假体进行翻修。结论在TKA术中利用"pie-crusting"技术和综合方法处理软组织平衡,可以使不同程度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患者也可获得良好的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计算机导航辅助与传统方法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的近期疗效,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应用于TKA的优势。方法将186例行TKA的骨关节炎患者(186膝)分为导航组(110膝)和非导航组(76膝)。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总引流量、术后下肢力线、术后KSS关节功能评分以及WOMAC评分。结果 18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与非导航组相比,导航组手术时间平均延长9 min,手术切口平均长了2 cm,但术后引流量更少,下肢力线偏离≥3°更少,胫骨平台后倾更接近预设值0°;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KSS关节功能评分和WOMAC评分导航组均优于非导航组(P 0. 05)。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TKA能提高下肢力线的精准度,提高膝关节假体安放的准确性,近期临床效果较传统手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外松解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术治疗儿童膝关节重度病理性屈曲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7年1月采用膝关节内外松解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术治疗的12例(12膝)儿童膝关节重度病理性屈曲挛缩畸形。男9例,女3例;年龄3~12岁,平均8.4岁。膝关节结核8例,甲型血友病3例,下肢广泛血管瘤药物注射治疗后残留畸形1例。病程5个月~4年,平均20.3个月。术前膝关节挛缩程度(67.42±23.30)°,膝关节活动度(38.33±14.98)°,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为(78.42±15.57)分。术后观察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3个月及1年时膝关节挛缩程度、活动度和WOMAC评分,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12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儿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恢复下肢负重行走功能。术后3个月和1年时患儿膝关节挛缩程度、活动度及WOMA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和1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内外松解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术治疗儿童膝关节重度病理性屈曲挛缩畸形创伤小,术后早期即可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国产“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以下简称“鸿鹄”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与传统TKA的近期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1月—3月符合选择标准的54例(54膝)TK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7例行传统TKA(传统手术组),27例行“鸿鹄”机器人辅助下TKA(机器人辅助手术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骨关节炎侧别、病程以及术前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评分(WOMAC)、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胫骨近端后倾角(posterior proximal tibial angle,PPTA)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经股内侧肌下微创入路与传统手术入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4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94例(104膝)拟行TKA的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传统入路组(46例、52膝)和微创入路组(48例、52膝);其中传统入路组45例(51膝)、微创入路组45例(49膝)获得完整随访,纳入最终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侧别、骨关节炎分级以及术前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总失血量、术后输血例数、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行直腿抬高锻炼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时VAS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及KSS评分;X线片测量的HKA、股骨解剖轴线与股骨假体关节面夹角(股骨角)、胫骨解剖轴线与胫骨假体关节面夹角(胫骨角)、股骨假体屈曲角、胫骨平台后倾角。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传统入路组随访时间60.0~72.5个月,平均66.4个月;微创入路组为60.0~71.2个月,平均65.6个月。与传统入路组相比,微创入路组切口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延长、患者开始直腿抬高锻炼时间提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失血量以及术后输血例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4/49),传统入路组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3 d,微创入路组VA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传统入路组(P0.05);14 d时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以及3、5年,两组HSS评分及K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提示,随访期间假体无松动表现。末次随访时,两组HKA、股骨角、胫骨角、股骨假体屈曲角以及胫骨平台后倾角测量值及其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内侧肌下微创入路行TKA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但远期疗效与传统手术入路TKA一致;同时因显露范围有限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