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 患者,女,68岁。人院时有心前区疼痛而有压迫感,同时伴有头晕、心悸、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症状,人院时即行静态心电图监测,全导联P波顺序出现,时限形态均正常,QRS Ⅱ、Ⅲ、AVF呈qR型、时限=0.12秒,ST—T呈水平下移0.05~0,1mv,胸前导联v1一v3呈QS型,S—T呈弓背上抬0.1~0.3mv,T波双支对称呈冠状T,深倒0.4~0.7mv,QRSv4-v6呈qR型,S—T呈水平压低0.1~0.2mv,时隔一分钟后在荧屏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2.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较困难,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病人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溶栓及冠脉成形治疗。对比1例LBBB并反复AMI病人的心电图演变与尸检资料,与晚近Sgarbossa等所描述LBBB并AMI的诊断不尽相符,本病例相应导联ECG动态变化与病理资料基本支持AMI的定位诊断,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及尸检资料提供统一的诊断标准及寻求溶栓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对预后的影响及价值。方法: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无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在心功能方面(Kill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方面及住院病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Killp级别、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方面及病死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4.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急性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塞1例时翠华,刘小喜,黄秀云(九江解放军171医院心电图室,九江332000)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4岁,主诉胸痛并向左肩背部放射2小时,于1995年9月26日上午入院。入院时即刻心电图(图1)显示:完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合并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冠状动脉病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50例首次AAMI患者的初始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5例(16.7%)合并有CRBBB;合并有CRBBB的患者较无CRBBB的患者年龄偏大(66.0±15.0)岁 vs (59.0±10.0)岁(P<0.01),有梗死前心绞痛症状的较少(25.3% vs 52.0%,P<0.01)、完全前降支闭塞率高(81.3% vs 36.0%,P<0.01)、多支血管病变率高(40.0% vs 26.1%,P<0.01)、30天病死率高(13.3% vs 1.6%,P<0.01).多元回归显示合并有CRBBB(OR 5.91,P<0.01)和多支血管病变(OR 4.36,P<0.01)是30天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AMI合并CRBBB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虽经介入治疗临床预后仍较差.  相似文献   

7.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1994~2001年收治急性下壁心肌梗塞100例,对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房室传导阻滞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言喻 《临床荟萃》1997,12(13):594-595
本文就1986~1995年12月下壁心肌梗塞96例,选择其中发病或住院期间并发房室传导阻滞30例进行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资料系发病后20分钟~48小时住院病例。男25例,女5例,年龄40~75岁,平均62岁。 2 诊断标准 2.1 病因 2.1.1 基本病因:29例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闭塞引起,1例女性系冠状动脉痉挛所致。 2.1.2 易患因素:均发生于冬春两季。发病前有劳累、情绪紧张、饱餐、感染等。  相似文献   

9.
1病例 患者,女,74岁。以“反复发作的心前区疼痛4天,加重1天”为主诉人院,每次疼痛持续1小时以上,伴大汗、呈心前区压榨性,向左肩放散,含服速效救心丸缓解不明显,既往:糖尿病病史10年,查体:T36℃,P95次/分,R20次/分,BP120/75mmHg,神志清晰,口唇无发绀,右肺底少量湿罗音,HR95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顾申红  林云 《临床荟萃》2006,21(21):1557-1558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发病率为3%~29%.常提示心肌大面积梗死、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以及高病死率。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早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高危人群,给予相应对策,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女,63岁。因活动后心悸、气短、呼吸困难3a,加重1d于2002-12-21入院。3a前每当劳累后即出现心悸、气短、呼吸困难,休息后症状缓解,被诊为冠心病,长期口服地奥心血康和丹参片治疗。近2a患于日常活动中亦出现上述症状.且较前加重。0.5a前无任何诱因反复出现心悸、气短、头晕乏力.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突发突止,症状重时静推西地兰、静点丹参液即缓解。  相似文献   

12.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出血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4岁。2008—05—04T19:00自觉胸闷、心前区不适同时伴胃区疼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共呕吐4次,最后一次呕吐物为胆汁及少许血性物,不伴腹泻及发热,无剧烈头痛,在家中未经特殊处置,于发病后14h来本院住院。既往从未测量过血压,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查体:T36.5℃,P82次/min,R20次/min,BP190/125mmHg,一般状况欠佳,扶入病室,皮肤、黏膜正常,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女 ,2 9岁。7d前出现胸闷 ,持续 1~ 2 min,反复发作。5 d前疼痛加重 ,持续 3d,无放射 ,伴心悸、气短、不能平卧 ,曾在当地医院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经治疗疼痛缓解 ,但心悸、气短无明显改善 ,转入我院。既往白塞病反复发作 5 a。查体 :t38℃ ,P10 8次/min,R2 2次 /min,BP90 /6 0 mm Hg,神清 ,双下肢皮肤可见结红斑 ,注射部位可见小脓疱及毛囊炎 ,外阴部溃疡 ,左眼色素膜炎 ,口腔多发溃疡 ,咽部略充血 ,扁桃体不大 ,无颈静脉充盈 ,双肺底可闻及中小水泡音 ,HR10 8次 /min,律齐 ,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 ,各瓣膜无病理性杂音 ,…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堵塞而引起,因此冠状动脉所供应的心肌迅速经历缺血、损伤以及坏死的过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常提示大面积梗死,常常伴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以及高死亡率,其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我们总结回顾了近几年来我市某院所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RBBB地CK、CK-MB严重心律失常及其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0例老心肌梗死漏误诊资料。结果老年性心肌梗死,既往合并糖尿病者,脑血管意外和心功能不全者多见,接受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PCI治疗)低,并多发症多,死亡率高。结论应提高老年心肌梗死的认识,争取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马伟  卢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7):1679-1679
目的 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同侧或异侧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及其图形形成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已确诊的预激综合征合并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并进行分类.结果 A型预激合并右束支阻滞17例,A型预激合并左束支阻滞1例;B型预激合并右束支阻滞8例,B型预激合并左束支阻滞6例.结论 旁路与束支阻滞位于同侧时,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一般可被掩盖;旁路与束支阻滞位于异侧时,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一般不会被掩盖,但并非绝对,这可能与旁路附着心室的部位,旁道传导速度及旁道距传导阻滞束支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新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伴随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45例,合并新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2例为观察组,其余无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2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冠脉病变和血肌钙蛋白Ⅰ(TnⅠ)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55%、59%,较对照组22%、8%均显著增加.TnⅠ高峰浓度观察组亦显著高于对照组[(71±31.7)ng/mL vs (4.9±19.3)ng/mL],冠脉造影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前降支病变,观察组多支病变发生率77%,显著高于对照组26%.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新发生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提示冠脉病变弥漫,心肌损伤面积大,并发症增加,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3岁,因心悸、胸闷3d于2002年6月15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5年前确诊患2型糖尿病(DM)。查体:BP180/80mmHg自动体位,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无啰音,心界正常,心率约80次/min,律齐,A2>P2,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下肢无水肿。入院随机血糖15.7mmol/L,TG2.6mmol/L,TC4.58mmol/L,心电图(ECG)示窦性心律,ST-T波改变。胸片示双肺及心脏无异常。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危险分析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AVB危险及预后。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AVB49例,非Ⅲ°AVB组98例。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住院期间病死率、并发症及转归。结果:Ⅲ°AVB组较非Ⅲ°AVB组发病率年龄较大,下壁或右心室梗死比例高,并发症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AVB预后差,住院期间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避免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的误诊。方法:采用多项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诊断,并综合治疗。结果: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作为临床医师遇到患者较复杂临床表现时,应从多方面考虑以避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