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历简介患者女 ,32岁。胸闷、气短 2月 ,咯血 1月 ,4天前咯血约2 0 0 0 ml,于 1999年 4月 2 8日入院。 2 0年前做过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查体 :右肺呼吸音弱 ,胸骨左缘三肋间有收缩期杂音( / 6级 )。胸部 CT及核磁共振诊断 :右上、前纵隔肿瘤破入右肺并实变。彩色超声波示主动脉前方实质性回声(6 .0 5 cm× 5 .37cm) ,腔内无血流。 1999年 5月 5日行剖胸探查术 ,见右肺中叶实变。切断中叶血管及支气管 ,肺与肿瘤粘连紧密无法分离 ,肿瘤位于右、前上纵隔 ,约 5 cm× 7cm×3cm,基底部可触及搏动 ,穿刺抽出鲜红血液 ,确诊为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相似文献   

2.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中最常见的肿瘤 ,主要是手术治疗 ,但术后的康复很大程度要依赖护理工作 ,我科于 2 0 0 0年2月 14日收治 1例膀胱癌术后复发二次行全膀胱切除的患者 ,术后经全面护理很快痊愈出院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 ,6 1岁 ,于 1999年 7月份在外院因膀胱乳头状癌 ,行膀胱切开肿瘤摘除术 ,术后恢复良好。于 1999年 10月份出现肉眼血尿 ,做膀胱镜证实膀胱癌复发 ,于 2 0 0 0年 2月14日来我院行手术治疗 ,考虑到该患者复发快 ,复发后肿瘤期 1级高度疑上升 ,因而采取“全膀胱切除双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式”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畸胎瘤是最常见的纵隔生殖细胞瘤,其形成原因是遗留于纵隔内的残存胚芽。系迷走的多种组织成分的肿瘤。此类肿瘤一般位于前纵隔,居心脏、大血管的前方,肿瘤生长缓慢,可无症状或很轻微,如肿瘤体积大.则产生压迫与侵犯周围临近组织的症状:如压迫气管、心脏或上腔静脉者,必须尽早手术。2008年10月我院胸外科成功完成了1例巨大纵隔畸胎瘤切除+右全肺切除+上腔静脉置换手术;畸胎瘤与心脏、大血管和神经关系密切,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因此术后护理至关重要。该患者术后经过精心护理,住院30d后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病例患儿储某,女,6岁。CT示右后纵隔肿瘤术后改变,右侧胸腔积液,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于2001年3月16日住院。患儿缘于1999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少痰,并发现右腋下淋巴结肿大,遂到上海市某医院住院诊治,胸片及MR I示胸5水平右后纵隔肿瘤,作右腋下淋巴结穿刺,诊断为转移性肿瘤,倾向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先后予长春新碱(VCR)、氮烯咪胺(DTIC)、表阿霉素(EPI)、环磷酰胺(CTX)、依托泊甙(VP-16)等药化疗7个疗程,右腋下淋巴结消失,病情好转出院。于2000年11月9日在我院行右后纵隔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术后…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 ,2 7岁 ,G3P1。因停经 37 1周 ,胎动消失 2d ,拟“胎死宫内”于 1999年 10月 4日入院。患者 1999年 1月 17日停经 2个月而行人流术 ,术后一直未来月经 ,5个月后自觉胎动 ,定时孕检 ,推算预产期为 1999年 10月 2 4日。近日来 ,无腹痛、阴道流血等不适 ,无外伤史。既往体健 ,4年前足月顺产一胎 ,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 :T 36℃ ,P 78次 /min ,R 2 0次 /min ,BP 13/ 7 2kPa ,心肺(- ) ,腹膨隆 ,肝脾 (- ) ,腹无压痛反跳痛 ,肠鸣音正常 ,移动性浊音 (- )。产科情况 :宫高 31cm ,腹围 92cm ,头先露 ,未入盆 ,未闻及胎…  相似文献   

6.
正患儿,男,9岁,26 kg。"发现后纵隔占位1周"于2016年10月8日入院。家属述既往史无特殊;胸部CT(图1)示:左后纵隔低密度团块影(6. 8 cm×4. 5 cm);实验室检查(-)。患儿入室后烦躁、大汗、哭泣。血压(BP) 270/130 mmH g,心率(HR) 140bpm。反复追问病史,发现患儿6月前开始有多汗、心悸、苍白、头痛症状。高度怀疑异位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7.
纵隔巨大原发性生殖细胞瘤31例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纵隔生殖细胞瘤的发生、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31例纵隔巨大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纵隔生殖细胞瘤术前不易明确诊断。31例中术后病理:成熟型畸胎瘤15例,占所有生殖细胞瘤的48%,未成熟畸胎瘤5例,精原细胞瘤4例,内胚窦瘤2例,混合瘤4例,恶性外胚层来源1例。手术方式包括单纯肿物切除,肿物加肺或心包部分切除,肿物加血管或膈神经切除和胸膜剥脱等。手术相关死亡2例,手术病死率为6.4%。成熟型畸胎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7%。恶性纵隔生殖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为43.7%。结论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巨大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治疗的主要手段,由于肿物巨大,多和纵隔结构粘连紧密,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认真选择切口,手术中避免损伤重要组织器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TF-1和galectin-3在鞍区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鞍区病变48例(包括垂体细胞瘤、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颗粒细胞瘤、脑膜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神经鞘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垂体腺瘤和Rathke囊肿),另选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组织各10例,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TTF-1和galectin-3在上述病例中的表达。结果 TTF-1在垂体细胞瘤(6/6)、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2/2)、颗粒细胞瘤(2/2)及垂体后叶组织(10/10)中全部(+),在脑膜瘤(0/6)、毛细胞星形细胞瘤(0/4)、神经鞘瘤(0/2)、垂体腺瘤(0/10)、生殖细胞瘤(0/6)、Rathke囊肿(0/5)和垂体前叶组织(0/10)中全部(-),在部分颅咽管瘤(2/5)中灶性(+)。除生殖细胞瘤和部分垂体腺瘤中galectin-3(-)外,其他病例中均(+)。结论 TTF-1仅在垂体细胞瘤、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和垂体后叶组织中阳性,提示这些肿瘤可能为垂体后叶来源,可以通过TTF-1将垂体后叶来源的病变与其他鞍区病变进行鉴别;galectin-3在鞍区多种病变中均阳性,鉴别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9.
畸胎瘤是最常见的纵隔生殖细胞瘤,其形成原因是遗留于纵隔内的残存胚芽,系迷走的多种组织成分的肿瘤[1].  相似文献   

10.
曾瑜  彭立辉  李江  卢明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920-1920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18岁.患者因多饮、多尿及月经失调3年,头痛伴呕吐1年于2008年4月19日入院.查体:消瘦,身材矮小,其余无阳性体征.MRI示: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扩大,三脑室前部见不规则长T1,稍长T2信号灶,其内有灶状长T1,长T2坏死区,大小约4 cm×4 cm×5 cm(图1,图2).全麻下经额叶人路,显微镜下部分切除肿瘤,术中冰冻切片及术后病检均报告:生殖细胞瘤.  相似文献   

11.
正患儿男性,2个月。生后2个月被家长发现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哭剧后有憋气,憋气时哭声减弱,口唇发绀,面色稍青,无咳嗽,无喘息,无流涕鼻塞及打喷嚏,无呕吐腹泻等症状。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紫绀,背部、颈部、腿部及头部可见散在红色斑丘疹,皮疹高出皮面,无搔痒。毛发分布正常,皮下无水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部增强CT提示右中上纵隔软组织密度包块,考虑生殖源性肿瘤可能性大;两肺多发散在分布小结节影及片状影。临床诊断:(1)右前纵隔巨大肿瘤;(2)支气管肺炎。限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术中探查见前纵隔有一较大肿瘤,大小8 cm×5 cm×3 cm,自胸廓入口处向下生长,延伸达心包并凸向右侧胸腔生长,边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基底节和丘脑的生殖细胞肿瘤 (germcelltumour,GCT)较少见 ,仅占颅内GCT 4 %~ 10 %。现报道 2例以偏瘫首发 ,误诊为脑梗塞的生殖细胞瘤病例 ,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临床诊断生殖细胞瘤 ,1例经脑组织活检证实 ,1例放化疗后几乎没有肿瘤残余。1 病例报告病例 1,男 ,39岁。主因右侧肢体力弱 16个月 ,多饮多尿 6个月 ,伴头痛、视物模糊 1个月入院。 2 0 0 0年 1月发现右下肢力弱并逐渐加重 ,头颅MRI示左侧内囊区斑片状略长T1、T2信号 ,按“脑梗塞”治疗 ,症状好转 ,后又加重。 8月 10日复查头颅M…  相似文献   

13.
唐文飞  姚曙光 《华西医学》2003,18(3):400-400
女性患者 ,2 0岁。因发现胸廓前突、气紧缓慢加重 1 5年 ,于 2 0 0 0年 1 0月 1 3日入院。患者 1 5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上胸部外突 ,缓慢逐渐加重。近一些年 ,胸廓显著变形 ,颈部肿胀 ,气紧严重。未曾有过月经。查体 :发育不良 ,矮小。胸廓前突似桶状胸。颈部弥漫性水肿 ,未扪及肿物。CT检查提示纵隔肿瘤。作纵隔肿瘤切除术 ,术中见纵隔区有一椭圆形肿物。有包膜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完整切除肿物 ,肿物重约 1kg。病理检查 :椭圆形肿物一个 ,包膜完整 ,大小为 1 6cm× 1 2cm× 1 0cm。切面实质性 ,粉色鱼肉状并斑片、点状暗红色出血区 ,质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纵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5年6例纵隔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姑息切除1例,纵隔肿瘤切除4例,纵隔肿瘤加右肺下叶背段和后基底段切除1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术后无并发症和死亡。术前诊断为气管囊肿1例;支气管肺囊肿1例,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纵隔肿瘤3例。肿瘤细胞呈多形性,以梭形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为主,并混有各种过渡型细胞、未分化及多核巨细胞等,3例免疫组化检查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68、AACT及AAT均表达阳性。结论: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征性,术前确诊极为困难,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综合考虑。该病应手术治疗,彻底切除是手术的关键。该病恶性度高,易复发和转移,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5.
杨琼英 《现代护理》2001,7(3):31-32
颅脑胶质细胞瘤术后颅内炎性病变是威胁人体生命健康的颅脑疾病之一。患者心理比较复杂 ,而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疗效 ,为提高临床治愈率 ,我们对 1例颅脑胶质细胞瘤术后炎性病变患者在配合临床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同时 ,进行心理护理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45岁 ,于 1997年 1月 8日以“右额胶质细胞瘤”在一所省级医院行胶质细胞瘤摘除术 ,术后 6 0天治愈出院。同年 8月行放疗一次。术后 2年余 ,出现头痛 ,行走不稳 ,恶心 ,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 ,食欲差 ,失眠等症状。于 1999年 8月 19日入我院。经MRI检查确诊为颅内炎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鞍上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鞍上生殖细胞瘤的MRI的表现特征并对其进行鉴别诊断。方法 对11例鞍上生殖细胞瘤的MRI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鞍上生殖细胞瘤的形态、发生部位、T1加权和T2加权成像的信号和增强后的特征。结果 11例鞍上生殖细胞瘤中,4例(36.4%)肿瘤形态不规则,肿瘤侵犯至垂体和垂体柄分界不清。5例(45.5%)肿瘤仅累及垂体柄,引起垂体柄增粗;2例(18.2%)肿瘤累及垂体柄和下丘脑。全部肿瘤外缘清楚。于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侵犯垂体和垂体柄者强化欠均匀,位于垂体柄和累及垂体柄及下丘脑者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鞍上生殖细胞瘤常累及垂体柄及下丘脑或垂体,肿瘤边界清楚,增强后有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 ,19岁 ,因胸痛胸闷 2周于2 0 0 0年 5月 19日入院。无咳嗽、咳痰 ,无反复低热、盗汗。查体 :一般情况好 ,锁骨上区淋巴结无肿大 ,胸骨后无压痛 ,心肺听诊正常 ,未扪及腹块 ,四肢活动正常。辅助检查 :血沉正常、血抗结核抗体阴性 ;胸部正侧位片示前上纵隔实性占位性病变 ,肺野清晰 ;胸部CT示前上纵隔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 ,胸腺瘤可能 ;CT增强扫描提示胸腺实性占位 ,肿块呈浸润性生长 ,未见钙化灶及空洞。术前诊断“前上纵隔肿瘤 :恶性胸腺瘤”。于同年 6月 3日在全麻下行前上纵隔肿物切除术。术式采用正中伞柄形切口。术中见 :胸腺…  相似文献   

18.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PMBL)是从 2 0世纪 80年代才被逐步认识的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国外报道并不少见 ,但我国鲜有报道。现将我院近年确诊的 4例PMBL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例 1,女 ,32岁。因胸痛 2月余于 2 0 0 0年 10月 2 0日入院。患者于 2 0 0 0年 8月起无诱因胸部刺痛 ,以平卧位向右侧卧位变换时为重 ,即刻可缓解 ,不伴气短、咳嗽、咯血、发热 ,未予诊治。至 2 0 0 0年 9月症状加重 ,平卧位亦有类似发作 ,持续 2~ 3d ,外院X线胸片 (CXR)示“肺部肿物”。 10月 6日我院门诊胸部CT示 :前纵隔占位性病…  相似文献   

19.
雷霆  熊海  牟崇伟 《医学临床研究》2003,20(11):880-880
1 病历患者 ,男 ,2 4岁。发热、咳嗽、右胸痛 2个月。查体 :体温 37.6℃ ,脉搏 88次 /min ,双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 ,无干、湿性啰音穆善?,肝脾不肿大 ,胸CT示 :前纵隔偏右侧有一 4 .0cm× 5 .5cm肿块。CT值 15~ 2 1HU ,边缘不规则 ,密度均匀。在全麻下取胸骨正中切口 ,术中见肿瘤位于前纵隔 ,无完整包膜 ,侵犯心包、右纵隔胸膜、右肺中叶。行纵隔肿瘤、部分心包、右肺中叶切除术。病理报告为网状组织及腺样组织 ,PAS染色见透明小体。术后化疗 3次 ,血清甲胎蛋白 (AFP)下降。复查胸CT未见肿瘤复发 ,现已存活一年。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对 1986年 10月~ 2 0 0 1年 3月收治、资料比较完整的 6 0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前明确诊断 5 1例 ,误诊 9例 ;手术切除 5 6例 ,单纯探查 4例 ,手术死亡 2例。结论 :( 1)对纵隔肿瘤的诊断要X线检查、CT和超声检查相结合 ,特别要注意胸部大血管的超声检查 ,以减少误诊。 ( 2 )切口选择以能充分暴露肿瘤和保障安全为宜 ,对巨大肿瘤 (特别是对良性实体肿瘤 )可以分块切除 ,巨大囊性肿瘤可以先行囊内切除减压 ,然后争取完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