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我们在改善脑循环的基础上,使用脑复康治疗脑梗塞病人取得满意效果。 一、对象及方法 1.对象 我院2000年5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4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变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患者84例,年龄在43~76岁,平均年龄62.5岁,其中男50例,女34例;病程均在1~3天。患者的神经功能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  相似文献   

2.
金正海 《工企医刊》2012,25(2):71-71
我们于2010年4月~2011年12月以补阳还五汤加减组成脑梗通汤,治疗气虚血瘀缺血性中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60例均为2010年4月~2011年12月本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均属病程在2周~6个月以内的恢复期.病情分型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指定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1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随机分两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银杏达莫注射液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68例患者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84例,参照组患者行丹参注射液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行银杏达莫注射液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指标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指标评分与参照组大致相当,统计学无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研究组和参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降低,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结论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银杏达莫注射液药物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2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和自我锻炼,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及锻炼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早期康复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临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康复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康复效果,还能够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的影响。方法对1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作频率在3次/d以上、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mi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严重的病例、或伴有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等心脏病变、糖尿病或高酯血症等是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或降纤等治疗的患者发展至脑梗死的比例明显减少。结论TIA进展至脑梗死是多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TIA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以及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发生脑梗死。对TIA患者积极抗血栓治疗能明显降低脑梗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尤瑞克林与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天津市第四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0.15PNA单位静脉滴注,1次/d,共14d,及巴曲酶第1天10BU、第3天5BU、第5天5BU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巴曲酶第1天10BU、第3天5BU、第5天5BU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0、6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值。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急性脑梗死,联合应用尤瑞克林与巴曲酶,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我们采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血管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6月-200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1.3±11.7)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重症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即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分水岭脑梗死伴有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CEA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术后出现颈部血肿,1例出现幻觉,11例原有的脑缺血症状完全缓解,1例术后半年再次出现轻微TIA症状,总有效率为91.7%(11/12)。结论CEA是治疗颈动脉严重狭窄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按照1986年全国第2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CT扫描排除颅内出血。将10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28~76岁,平均(64.2±10.8)岁;有高血压病35例,糖尿病11例;CT示梗死灶在基底节36例,额叶7例,顶颞叶4例,病灶多发者5例。对照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30.79岁,平均(65.1±10.4)岁;有高血压病32例,糖尿病9例;CT示梗死灶在基底节34例,额叶10例,顶颞叶6例,病灶多发者6例。根据全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型,治疗组轻型25例,中型23例,重型4例;对照组轻型24例,中型25例,重型3例。2组年龄、性别、病史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一站式扫描多模态CT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临床诊断TIA(30例),急性期脑梗死(18例)烟雾病(2例)的CT平扫、CTA、CTP的影像学特征,其中CTA、CTP为一站式扫描,CTA图像为CTP扫描提取动脉期所成像。结果:30例TIA病人,CT平扫均为正常,CTA 1例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CTP18例出现异常灌注,12例正常;18例急性期脑梗死,CT平扫阳性征象6例,CTA异常10例,7例为大脑中动脉狭窄,CTP16例异常灌注,存在半暗带10例;2例烟雾病,CT平扫正常,CTA2例均异常,CTP2例异常灌注。结论:一站式扫描,多模态CT在脑血管病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减少患者X线的伤害,另一方面能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在应对老年人脑出血急性期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脑出血急性期的老年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周。观察2组治疗方案对临床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是否有影响,改善程度的评估参照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示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注射液用于老年人的脑出血急性期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常规内科护理与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128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61例常规内科护理为对照组;另67例为干预组,在常规内科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及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第2周末时神经功能缺损、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2周末,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生活活动能力明显好转(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恢复期高压氧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斌  李惠玲 《现代医院》2007,7(9):71-72
目的更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估高压氧(HBO)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临床缺损神经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病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进行治疗,甲组为研究组即高压氧治疗组,乙组为对照组,采用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估其疗效,同时采用脑卒中伴发疾病评分标准评估两组病人分数,以增加可比性。结果甲乙两组病人经治疗后缺损神经功能均有改善,且甲组优于乙组,统计学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脑卒中恢复期缺损神经功能恢复的机会较大,康复治疗有效果,且HBO治疗效果更好,此期的脑卒中病人应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4.
熊劲  江显萍 《现代养生》2013,(20):35-35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7月一2012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帕罗西汀治疗组,病程均为30天。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Barthel指数、改良Rinkin评分。结果治疗组SSS、Barthel、Rinkin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帕罗西汀能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促进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脑血管病已成为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1].脑血管病年发病率为116/10万~219/10万,每年新发病患者>200万,脑卒中病死率为58/10万~142/10万,全国有脑卒中患者约700万,其中70%左右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既往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良性发作,然而随着对TIA认识的深入,TIA已被认为是脑卒中的紧急先兆而成为需要急诊处理的疾病[2].正确诊断TIA,进一步加强紧急干预,从而获得理想的预后至关重要.现从TIA定义的演变、TIA系统诊断思路的培养、对临床上易与TIA相混淆的概念进行分析,期望临床医生对TIA给予应有的关注,对其诊断有综合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有报道 ,银杏叶制剂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缺血性、出血性)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我们应用口服银杏叶片(天保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30例 ,效果亦良好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临床资料所有入选病人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①治疗组(天保宁组)30例 :男20例 ,女10例 ;年龄51~82岁 ,平均61岁 ;病程20小时~6天 ,平均4 2天 ;基底节区梗死17例 ,多发性梗死10例 ,脑叶梗死2例 ,脑干梗死1例 ;伴高血压者18例 ,伴糖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2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帕罗西汀治疗组,病程均为30天。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Barthel指数、改良Rinkin评分。结果治疗组SSS、Barthel、Rinkin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帕罗西汀能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促进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作用价值。方法: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加入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5.0%,对照组为80.0%,两组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采取介入治疗,可以明显的疏通血管,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轻度认知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概率预测模型。方法选择收治的87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可能影响其认知功能水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起病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数量、伴发高血压、糖尿病等为影响患者发病后出现轻度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年龄、神经缺损程度和病灶数量是危险暴露因子,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则是保护因子。结论建立的认知功能损害概率预测模型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轻度认知损害的治疗和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在临床应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0月份-2018年8月份,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4例,常规组血栓通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互比。结果:经积极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各自治疗前数据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变化,组间比较有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在临床应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较好,大大改善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利于预后,且安全性高,临床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