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管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血管外科收治的各类手术患者635例,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35例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6例,感染率为2.52%;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株占62.96%,革兰阴性菌10株占37.04%;除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通过术前纠正并发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彻底冲洗切口、术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血管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腰椎滑脱患者手术后的临床研究,分析其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正确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骨科的216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研究,对其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6例腰椎滑脱患者术后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7%,其中手术切口浅部感染5例,占62.5%,另外3例患者出现深部感染,占37.5%;共检出病原菌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株占75.0%,革兰阴性菌2株占25.0%;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患者年龄高、伴随疾病重、病因类型复杂、外力负荷大及病程长,发生感染风险越高,感染程度也越重。结论积极治疗患者伴随慢性疾病,明确腰椎滑脱病因,认真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密切感染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腰椎滑脱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食管癌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肿瘤科2008年1月-2013年6月行食管癌手术634例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95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离出病原菌143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4株占23.8%、大肠埃希菌29株占20.3%、克雷伯菌属22株占15.4%、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12.6%、肠球菌属17株占11.9%、表皮葡萄球菌7株占4.9%、假丝酵母菌属7株占4.9%、其他病原菌9株占6.3%;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苷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为100.0%,革兰阴性杆菌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结论食管癌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复杂多样,且病原菌的耐药性在不断的增强,临床上应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耐药菌的不良增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妇产科2008年1月-2013年8月行剖宫产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8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集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86份切口分泌物中共培养出121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38.8%、17.4%、11.6%;其中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剖宫产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复杂多样,且病原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耐药菌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时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7月-2016年10月在医院施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4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率,检测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为16.82%;共检出20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95株占47.26%,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共77株占38.31%,真菌29株,占14.43%;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均>30.00%。结论三切口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后,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革兰阳性菌所占比重较大,依据常见药物的耐药性,推荐使用较为敏感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利奈唑胺进行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肿瘤外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103例肿瘤外科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3例肿瘤外科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出病原菌128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80株占62.5%,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共36株占28.1%;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其中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0%,未检出耐亚胺培南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虽低,但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0.0%。结论肿瘤外科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定期对细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医院感染情况、病菌原分布及其药敏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医院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1 218例,术后对其脑脊液进行培养,观察术后颅内医院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性,并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18例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中62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5.1%;共分离出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株占61.5%,革兰阴性菌30株占38.5%;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抗菌药物使用方面,青霉素在预防性用药中所占比例最高,糖肽在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中所占比例最高,而头孢菌素、糖肽等在目标性用药中所占比例较高。结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医院感染以革兰阳性菌最为常见,临床用药时应以针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药物为主,同时兼顾革兰阴性菌进行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医院肝胆脾胃科收治的胆道感染113例患者术中胆汁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进行菌种鉴定,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结果 113例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28株,革兰阴性菌94株占73.44%,革兰阳性菌29株占22.66%,真菌5株占3.91%;对亚胺培南革兰阴性菌耐药率最低,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真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均较低,使用后可得到良好效果,但对两性霉素B显示出较大抵抗性。结论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耐药性较为明显,院内应规范化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增强临床合理用药理念,延缓细菌耐药性快速提升态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后医院切口感染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手部皮瓣移植术患者236例,以无菌注射针对深部切口抽取脓液,以拭子采取浅部切口脓性分泌物,分离鉴定病原菌及药敏试验。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皮瓣的手术方式、受伤时手部创面受污染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结果 236例手部创面各类皮瓣修复术患者中有20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8.47%;术后切口感染20例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占64.71%、革兰阴性菌12株占35.29%;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耐药率均为100.0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均6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伤时手部创面受污染严重、手术时间≥1h、住院时间≥7d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后医院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术后切口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规范操作,预防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以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0.
普外科医院感染特点及病原菌耐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普外科医院感染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9年入住普外科59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普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1.41%,例次感染发生率1.45%;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居首.占26.44%;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04%,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28.57%,真菌占19.39%,且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全面系统地监测普外科医院感染特点及细菌耐药动态,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或开窗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男35例,女31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2.4岁。结果 62例获随访,时间8个月~38个月,平均18.3个月,治疗效果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治疗评分标准,本组术后优良率为87.1%。结论腰椎后路开窗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闻融合器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运城 市中心医院2009年4月~2011年2月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失稳38例患者,均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 治疗.术后随访6~28个月,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功能评估并测量腰椎前凸角和椎间隙高度,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 者术后6周及最终随访ODI、VAS评分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与随访时腰椎前 凸角及椎闻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nderson疗效评估结果为优12例,良23例, 可3例,无差例,优良率为92.11%.2例不融合,融合宰为94.74%. [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 椎管狭窄合并腰椎失稳能有效地改善ODI、ODI术后评分,维持术后椎闻隙高度,改善腰椎前凸角,融合率、优良率较 高,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郑怀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8):4014-4015,4025
目的 探讨脊柱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脊柱科进行治疗的脊柱椎间隙感染患者150例,统计及比较患者的不同部位椎间隙的感染、椎间隙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及其感染的原因等.结果 腰椎部位椎间隙感染患者的感染率为34.00%,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椎间隙感染患者感染率;椎间隙感染引起强迫体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33%,明显高于椎间隙感染所引起的其他并发症患者发生率;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椎间隙感染患者发生率为59.33%,也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所导致椎间隙感染的患者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脊柱椎间隙感染的原因以细菌感染为主,其中腰椎部位的椎间盘感染患者例数居多,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则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强迫体位,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对6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改良经单侧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2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27例,退变性滑脱7例.累及单节段48例,累及双节段14例.通过观察融合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0(22.77±3.82)个月.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及椎弓根钉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年椎体间融合率为96.8%.依据JOA评分,优34例,良24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3.5%(58/62).术后VAS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VAS和JOA评分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在充分减压同时能减少进入椎管带来的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间和后外侧融合术.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方法评估临床疗效,采用SF-36调查问卷评估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优26例(61.9%),良9例(21.4%),可5例(11.9%),差2例(4.8%),优良率为83.3%.治疗后患者SF-36各项分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间和后外侧融合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深层肌康复护理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深层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及腰部功能(ODI评分)。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深层肌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提高其腰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椎管和腰椎管狭窄同时存在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颈椎管和腰椎管狭窄同时存在的患者27例,单独颈椎手术9例,单独腰椎手术7例,颈椎及腰椎都接受手术治疗11例.结果 2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个月至8年6个月,平均49个月.以主要症状为主的患者随访16例,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6±0.2)分,提高到术后2周平均(11.7±0.3)分,术后3个月平均(13.1±0.2)分,术后6个月平均(13.5±0.2)分,术后12个月平均(13.9±0.3)分.术后12个月随访时患者改善率79.2%,优良率93.8%(15/16).结论 多节段椎管狭窄的治疗应该坚持个体化原则,分清主要及次要病灶,如果没有明显主要病灶可先行颈段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脊柱手术住院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8年5月—2016年6月脊柱手术住院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无肺部感染组和肺部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共监测脊柱手术住院患者612例,其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43例,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0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住院时间≥30 d、长期吸烟、有慢性肺部疾病、有糖尿病、手术节段数≥2、全身麻醉、手术时间≥4 h、出血量≥500 mL、卧床时间≥7 d、使用糖皮质激素、留置导尿管、机械通气、血清清蛋白30 g/L、血糖≥11 mmol/L、血红蛋白90 g/L共14个因素是脊柱手术住院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雾化吸入是保护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30 d、长期吸烟、有慢性肺部疾病、全身麻醉、卧床时间≥7 d、使用糖皮质激素共6个因素均是脊柱手术住院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雾化吸入是脊柱手术住院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脊柱手术住院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针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降低脊柱手术住院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方法采集泰安市中心医院骨科2005年7月-2011年12月所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中有随诊记录的86例,男40人,女46人,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3组,术后定期复查,并进行JOA评分。比较3组病例术后3个月及36个月的腰椎稳定性及JOA评分系统改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病例中随访3个月时3组病例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别,随访36个月3组病例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别J,OA评分系统优良率的比较3,个月时三组间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36个月时三组间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B,C组病例的优良率要高于A组病例。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能取得减压的效果,但保留棘上韧带的全椎板截骨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显露充分,减压更彻底可靠,明显减少术后腰椎的失稳,尽量避免了医源性椎管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高龄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对连续就诊的68例行多节段腰椎管减压的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年龄≥65岁)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甲环酸.对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浓缩红细胞、输血例数、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浓缩红细胞和输血例数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分别为(641.1±128.4) ml比(780.1±107.3) ml,(228.80±52.07) ml比(345.50±42.16)ml,(1.02±1.56)U比(2.89±1.76)U,16例比28例](p<0.05),术后血红蛋白[(104.00±4.87) g/L]明显高于对照组[ (92.20±5.47) g/L](P< 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明显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后7d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对高龄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后路手术时,于术中及术后短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并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