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CD4 4V6、突变型p5 3和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研究了 6 8例胃癌组织中CD4 4V6、突变型p5 3、PCNA的表达。结果 :6 8例胃癌CD4 4V6阳性表达率 4 4 1% (30 / 6 8) ,其表达与胃癌的组织类型的分化等级、浸润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突变型p5 3在 6 8例胃癌中阳性检出率为 5 1 5 % (35 / 6 8) ,其表达在胃癌的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 ,而在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PCN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CD4 4V6、突变型p5 3蛋白和PCNA可作为评价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CD44V6、PCNA在胃癌中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44V6、PCNA在胃癌中表达相互关系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53例胃癌组织CD44V6、PCNA的表达情况.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 53例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62.3%(33/53);PCNA阳性表达率92.5%(49/53),其中强阳性表达率64.2%(34/53);CD44V6阳性率和PCNA强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组织学类型、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CD44V6、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对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估计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CD44V6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44V6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查80例胃癌标本的CD44V6、PKC、p53、nm23及PCNA表达,综合分析了CD44V6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分子指标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浸润型较限局型高表达(P<0.05),弥生型较团生及巢生型高表达(P<0.05),穿透浆膜较未穿透浆膜高表达(P<0.05),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高表达(P<0.05),TNM分期Ⅲ~Ⅳ期较Ⅰ~Ⅱ期高表达(P<0.05),与肿瘤大小、部位、Lauren分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CD44V6表达与PKC、p53及PCNA表达呈正相关(P分别<0.001,<0.001及<0.05),与nm23表达无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CD44V6表达提示胃癌生物学行为不良.  相似文献   

4.
CD44V6、nm23蛋白、p5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D44V6、nm23蛋白、p53的过度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2例胃癌标本进行CD44V6、nm23蛋白、p53的测定。结果胃癌中CD44V6、nm23蛋白、p53阳性率分别为61.0%、56.1%、68.3%;CD44V6、p53过度表达及nm23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中CD44V6和nm23表达呈负相关(P<0.05)。CD44V6的表达与p53的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CD44V6、nm23蛋白、p53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D44V6与nm23蛋白和p53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可为临床预测转移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D44V6、nm2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价两者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3例胃癌组织中CD44V6、nm23基因的表达。结果53例胃癌的557枚淋巴结中有16例(30.2%)共34枚淋巴结(6.1%)存在微转移。胃癌患者中CD44V6、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3%、60.4%。CD44V6表达与微转移呈负相关(P=0.030),而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8)。nm23基因表达与微转移不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0)。胃癌组织中CD44V6异常表达与nm23表达不存在相关性(P〉0.05)。另外,两种基因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部位、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及生存时间均无关(P〉0.05)。结论在淋巴结转移瘤形成时,CD44V6可能具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而nm23则可能抑制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 nm23-H1、CD44V6和PCNA和DNA含量在结肠癌生长、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 152例结肠癌nm23-H1、CD44V6和PCNA.同时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术测定60例结肠癌D NA含量.结果152例结肠癌nm23-H1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P<0. 05、癌组织分化关系密切,P<0.01;CD44V6表达与Dukes分期(P<0.05) 、肿瘤浸润深度(P<0.05)、癌组织分化(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PCNA表达与Dukes分期及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nm23-H1和CD44 V6表达,两者呈负相关(P<0.01),CD44V6阳性nm23-H1阴性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CD44V6阴性nm23-H1阳性表达者(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CD44V6和PCNA共同阳性表达率和异倍体癌的发生率高于无转移组(P <0.05).异倍体癌CD44V6和PCNA过度表达,而nm23-H1低表达(P<0.05) .结论nm23-H1、CD44V6和PCNA及DNA含量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其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尤其CD44V6和nm23-H1表达在结肠癌转移中起协调作用,可成为临床估计肿瘤转移潜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中CD44V6、p53、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静贤  李吉友  张培荣 《肿瘤》2000,20(5):362-364
目的 探讨 CD44 V6、p5 3、PC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及生理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CD44 V6、p5 3、PCNA在 5 1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  5 1例大肠癌 CD44 V6阳性表达率 41.18% (2 1/ 5 1)。CD44 V6在低分化大肠癌的检出率为 5 3.85 % (7/ 13)明显高于高分化大肠癌 36 .84% (7/ 19) (P<0 .0 5 ) ,在浆膜外的阳性表达率 5 3.38% (8/ 15 )明显高于肌层 33.33% (2 / 6 ) (P<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 6 3.16 % (12 / 1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31.2 5 % (10 / 32 ) (P<0 .0 5 )。p5 3在 5 1例大肠癌中阳性检出率为 5 0 .5 9% (2 6 / 5 1) ,其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未见明显相关。而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p5 3在浆膜外层的阳性表达率为5 3.33% (8/ 15 )明显高于肌层 33.33% (2 / 6 ) (P<0 .0 5 )。 PC-N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未见显著相关性 (P>0 .0 5 )。结论  CD44 V6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生理学行为密切相关 ,而 p5 3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关系密切。因此 CD44 V6和 p5 3蛋白可为一个准确预测大肠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而 PCNA作为大肠癌预后的标记物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8.
p53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胄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33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进行p53、PCNA检测.结果 p5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93.9%;PCNA强阳性表达率为67.7%;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均与胃癌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表达与PCNA强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p53和PCNA对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细胞黏附分子CD44V6、PCNA在食管癌组织及食管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探讨CD44V6在食管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分别检测CD44V6、PCNA在食管癌及食管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CD44V6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0%)高于食管正常黏膜的阳性表达率(20.0%),有显著性差异。CD44V6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变长度,大体病理类型及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但与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CNA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但与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无相关关系。结论CD44V6、PCNA与食管癌的侵袭转移相关,是判断食管癌侵袭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CD44V6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D44V6在正常胃粘膜及胃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对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35例非癌病变组织和65例胃癌中CD44V6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CD44V6在正常胃粘膜和非癌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胃癌组织,差别有显著性(P<0.05).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呈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CD44V6阳性者术后3年死亡率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CD44V6在胃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子学改变,检测其表达有助于评估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状况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nm23-H1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m23-H1和CD44V6在胃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nm23-H1和CD44V6蛋白在65例胃癌中的表达。结果nm23-H1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负相关,与预后呈正相关。CD44V6的阳性表达率随胃癌浸润的加深而升高,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CD44V6阳性者术后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nm23-H1和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等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CD44v6、p53、PCNA三种基因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S P免疫组化检测 74例NSCLC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CD4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PTNM分期有显著差异 (P <0 .0 5)。p53阳性表达与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显著差异 (P <0 .0 5)。PCNA染色强度指数与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癌转移、PTNM分期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CD44v6、p53、PCNA过表达与NSCLC的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 ,可作为临床评估、预测肿瘤转移潜能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CD44v6、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CD4 4v6、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 (SP)对 81例胃癌组织进行CD4 4v6、PCNA检测。结果 CD4 4v6、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5 1 9%、4 9 4 %。CD4 4v6、PCNA的表达与胃癌的病理类型无关 (P >0 0 5 ) ,但与胃癌的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1)。结论 CD4 4v6、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反映胃癌的增殖与分化程度 ,而且与其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胃癌中CD44V6与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胃癌研究中的两个热点基因蛋白CD44V6和p53与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原发胃癌及癌旁良性病变的CD44V6及p5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30例胃癌出现CD44V6的阳性表达38.5%(30/78),癌旁良性病变中未检测到其表达;侵及浆膜或具有淋巴结转移及远距离转移者,V6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浆膜受侵或无淋巴结转移及远距离转移者。肠型胃癌的V6表达率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的,但弥漫型胃癌中V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而肠型胃癌中则否。有28例胃癌检测到p53蛋白的积聚35.9%(28/78),p53阳性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但癌旁良性病变中却可见p53阳性。结论 CD44V6表达预示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而p53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细胞的早期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