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结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在常规Whipple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重点清除肠系膜根部淋巴结(14abed)、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6a2b1)、以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12abpch)、肝动脉旁(8组)、腹腔动脉旁(9组)淋巴结.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胰瘘l例.1l例患者中有7例(63.6%)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以胰头后(13组)、肠系膜根部(14组)发生率最高(36%);发生第二站淋巴结转移的比例高达57.1%.本组11例全部获随访,死亡1例.结论 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较彻底清除区域内淋巴结及后腹膜组织,同时没有增加其手术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在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8 年1 月至2010 年10 月收治的48 例胰头癌患者施行在常规whipple 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采用JPS 的淋巴结分组标准,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的重点清扫肝总、肝固有动脉周围所有淋巴结(8a,8p)、腹腔干周围淋巴结(9)、肝十二指肠韧带区所有淋巴结(12abp)、胰十二指肠后的淋巴结(13a、13b)、从SMA 开口至胰十二指肠下动脉(IPDA)间的SMA 右侧的淋巴结(14abcd)及胰十二指肠前的淋巴结(17a、17b)、腹腔干至肠系膜下动脉(IMA)间的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前面的淋巴结(16a2、16b1)并包含Gerota 筋膜.结果 48 例胰腺癌患者施行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中常规行胰腺、胆管断面检查,证实无癌残留.2 例患者肠系膜上静脉部分切除并血管重建,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 例.并发少量胰瘘2 例,发生胃瘫1 例,切口感染3 例,急性左心衰1 例,均治愈.48 例患者累计清扫淋巴结716 个,平均每例14.9 个.其中有20 例(41.6%)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以胰十二指肠后(13a、13b)(14/48)29.1%、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缔组织(14abcd) (8/48)16.7%发生率最高;N1 阳性(8/20,40.0%),N2 阳性(6/20,30.0%),N3 阳性(6/20,30.0%).结论 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可以有效清扫区域内更多淋巴结和后腹膜组织,同时没有增加其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早期即可出现淋巴结转移,这也是胰腺癌患者整体生存期短,5年生存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完整的RO手术切除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有助于延长术后生存期。胰十二指肠切除中标准的淋巴结清扫应该尽可能包括第5, 6, 8a, 12b1, 12b2, 12c, 13a, 13b,14a, 14b, 17a,以及17b组淋巴结。然而,扩大的淋巴结清扫术对于术后的生存获益一直存在争议,对于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严格定义也还缺乏专家共识。其中争议最多的是第8组和第16组淋巴结的清扫。有研究证实对于肠系膜上动脉(SMA)左侧方、腹腔干、脾动脉、胃左动脉周围的淋巴结清扫对于术后生存期没有明显的获益。全胰腺系膜切除术有助于胰头癌患者后方的淋巴结清扫以及胰十二指肠的R0切除。全胰腺系膜切除术包括了SMA右侧以及其血管根部的骨骼化清扫,其中包含了一部分16a2组的淋巴结。笔者认为,我们至少应该做到胰十二指肠切除的D2淋巴结清扫,从而最大程度提高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迄今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ancreatoduodenectomy ,PD)仍然是惟一可以治愈胰腺癌的有效方法。自 193 5年Whipple首次成功实施PD后 ,此术式已成为根治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的标准术式早期由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肿瘤切除率低、复发率高而一度遭到质疑 ,随着麻醉、手术操作技术以及术后护理的提高 ,手术切除率得到提高 ,手术死亡率在国内外一些大的综合医院或胰腺癌治疗中心降低到 5 %左右 ,但复发率未得到明显改善。胰腺癌存在着广泛的淋巴结转移、“间隙浸润”和不同程度的血行转移与腹膜播散。“间隙浸润”指癌细胞浸润淋巴…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胰腺癌病人预后仍不令人满意,其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5%~10%。胰腺癌首要转移途径是经淋巴转移,对根治性手术标本淋巴结检查发现胰头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达56.0%~78.6%,即使肿瘤直径<2cm的小胰癌,30%~50%的病人也已发生淋巴结转移,表明大部分胰腺癌病人就诊时已属中、晚期。研究显示,根治性手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的胰腺癌病人5年生存率为14%~57%[1~3],而淋巴结阳性的病人仅为0%~7.7%。因此,淋巴转移是影响胰腺癌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极差的预后使得各国学者越来越重视此类病人的淋巴转移问题,多数学者认为广泛淋…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历史回顾 十九世纪末,对壶腹癌的治疗还是采用姑息性胆囊空肠吻合术,但外科医生也开始尝试一些根治性的手术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就是从这时起步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循证医学的方法 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治疗胰头癌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检索1973-2006年8月间发表的有关胰十二指肠切除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治疗胰头癌效果的临床对照试验(包括随机和非随机研究).按人选和排除标准,有8项临床试验纳入该研究,由2名评价者对入选研究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 等内容独立进行摘录,用RevMan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胰十二指肠切除并淋巴结扩大清扫组与标准手术组间的手术并发症、手术死亡率(RR=0.90,95%CI:0.36~2.24,P=0.83)、术后1年生存率(RR=1.10,95%CI:0.97~1.25,P=0.12)、3年生存率(RR=1.33,95%CI:0.99~1.78,P=0.06)均无显著差异,淋巴结扩大清扫对提高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RR=2.19,95%CI:1.39~3.46,P<0.01).亚组分析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并淋巴结扩大清扫对提高淋巴结阳性胰头癌的术后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RR=1.08,95%CI:0.88~1.32,P=0.48).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淋巴结扩大清扫治疗胰头癌是安全的,尚不能明显提高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能提高5年生存率.有必要在临床上进一步开展淋巴结扩大清扫范围规范统一的、足够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来明确淋巴结扩大清扫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是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全球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目前,手术切除仍旧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久生存并有望治愈的唯一治疗方式。尽管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胰腺癌的手术技术和方式得以逐步完善,根治性切除术可使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15%~25%。  相似文献   

9.
迄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仍然是惟一可以治愈胰腺癌的有效方法。自1935年Whipple首次成功实施PD后,此术式已成为根治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的标准术式早期由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肿瘤切除率低、复发率高而一度遭到质疑,随着麻醉、手术操作技术以及术后护理的提高,手术切除率得到提高,手术死亡率在国内外一些大的综合医院或胰腺癌治疗中心降低到5%左右,  相似文献   

10.
区域淋巴结廓清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Zhang YJ  Hu XG  Tang Y  Liu R  Hu ZH  Jin G  Shao CH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5):324-327
目的 探讨以区域淋巴结廓清为重点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疗效。 方法 对1996年~ 2 0 0 1年间所施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 12 1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患者的选择根据 7项标准入选 ,其中廓清组 5 0例 ,常规手术组 71例。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危险因素、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我们对 2组的围手术期情况、病理资料、生存率进行了对照分析。 结果  2组患者的肿瘤大小、神经浸润等方面无差异 ,而淋巴结清除数目及淋巴结转移率廓清组显著高于常规组 ;廓清组死亡例数显著低于常规组 (P <0 0 1) ,生存率曲线显著高于常规组 (P <0 0 5 ) ,廓清组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0 8%、31 4 %、2 0 9% ,高于常规组。廓清组中淋巴结阳性与阴性病例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同时淋巴结转移病例中肠系膜根部淋巴结阳性与阴性的生存率也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在胰头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廓清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清除更多的淋巴结 ,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的发生率 ,使远期生存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23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97例)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1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病理检查结果、患者预后以及淋巴结转移对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及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54±136) min和(445±106)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10 ±939) ml和(623±34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2,4.873,P<0.05).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8.2%(8/97)和3.0% (4/1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64,P>0.05).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6% (20/97)和8.2% (11/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58,P<0.05).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患者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2.0%(31/97)和16.4% (22/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7,P<0.05).随访至2012年9月,223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53例,中位生存时间为8.4个月(6.9~10.0个月);无淋巴结转移者17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8.6个月(15.8 ~21.5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45,P<0.05).53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31例,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6.3~10.7个月),无血管切除重建组22例,中位生存时间为8.3个月(6.1 ~10.5个月),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2,P>0.05).17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64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3.2个月(9.2~17.1个月),无血管切除重建组106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1.7个月(18.1~25.3个月),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08,P<0.05).结论 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增加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可以做到完整切除肿瘤,且没有明显增加患者病死率,对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对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在胰头癌根治术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4月我科施行18例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楔形切除5例,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部分切除、端端吻合9例,门静脉(SMV)/肠系膜上静脉(PV)部分切除自体血管移植2例,SMV/PV部分切除+肠系膜上动脉(SMA)部分切除2例。手术时间5~9小时;术中出血量50~2000ml;门静脉阻断时间20-45分钟。肿瘤切除类型:R0切除10例、R1切除6例、R2切除2例;术后病理证实有6例血管未受侵犯、6例仅侵犯血管外膜、3例侵犯血管中膜、3例侵犯血管内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4/18),主要并发症有胃潴留(2/18)、胆汁瘘(1/18)、胰瘘(1/18)等,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与传统的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相比,联合血管切除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相反会有助于提高局部较晚期肿瘤的切除率特别是R0切除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生存率低、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作为胰腺癌最主要的转移方式,具有转移早、发生率高的特点,而且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胰腺癌在早期即可发生广泛的淋巴结微转移,这是影响术后肿瘤复发的最重要因素.对胰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明确肿瘤的转移规律,选择更加合理的术式,真正做到胰腺癌个体化治疗,从而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104例胰头癌行根治性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2例,女42例;年龄为(61±10)岁。病人均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胰腺头部淋巴回流途径和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胰头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手术显微镜法寻找50例胰头导管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淋巴结.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率和相互关系.结果 50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中共找到淋巴结1916枚,平均38.3枚/例.发现35例共210枚淋巴结转移.第13、14、17和8组淋巴结转移频率较高,钩突部肿瘤更易发生14组淋巴结转移.第三站淋巴结中16组阳性率最高(12%),均为16b1亚组.结论 胰头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在根治性切除时施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尤应注意肠系膜上动、静脉周围的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重点应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头癌根治术中腹膜后神经、淋巴、软纰织廓清的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月,本院对20例胰头癌患者施行腹膜后神经、淋巴结廓清根治术,并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75%)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32.7枚(20~62枚)。按淋巴结转移率高低顺序为No.13(45%),No.14(35%),No.17 (25%),No.8(20%),No.12(15%),No.16(15%),No.6(10%)。9例(45%)患者有腹膜后胰外神经浸润。全组术后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患者于术后6月死于脑血管意外;另13例患者在术后46月内死于肿瘤局部复发及全身转移,存活超过36个月者9例,5例至今存活,全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45%。结论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可切除胰头癌在术中施行腹膜后神经、淋巴、软组织廓清足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为高致死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即可发生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不到6%,其首要转移途径为经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导致胰腺癌患者极差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的处理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已成为胰腺外科的热点与难点。目前标准淋巴结清扫已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是否行扩大淋巴结清扫以及清扫范围仍存较大争议。由于尚缺乏统一标准且各中心执行标准不一致,故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明扩大淋巴结清扫的价值。我们团队总结回顾过去13年我中心行扩大淋巴结清扫的胰腺癌患者相关数据,我们认为扩大淋巴结清扫可清除可能残留的肿瘤组织和已有转移的阳性淋巴结,减少复发,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总体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The frequency of lymph node (LN) metastasi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has rarely been studied. We evaluated the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six patients with nodal metastases from HCC among a total of 50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epatic resection for HCC in our department over a 16-year period. The nodal metastases were diagnosed preoperatively in two patients.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resected tumors was 7.8 cm and all were confirmed as poorly differentiated HCC. All of the six patients had intrahepatic metastatic nodules and five also had portal vein invasion. One patient underwent limited resection, and the other five underwent bisegmentectomy. All of the regional LNs were removed in one patient, while only enlarged LNs were removed in the other five. One patient died of postoperative liver failure and the others all died later of intrahepatic or nodal recurrenc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nodal metastasis from HCC is generally poor, even if hepatic resection with regional LN dissection is performed. Received: July 30, 1999 / Accepted: May 30, 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