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舍曲林加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7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与对照组(仅舍曲林治疗),两组舍曲林剂量50~100 mg/d,研究组认知行为治疗每周2次,每次50 min.在基线与治疗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动思维问卷(ATQ)评定. 结果:64例完成研究(研究组34例,对照组30例).治疗8周后,研究组有效率76.5%,对照组有效率73.3%,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8,P>0.05).HAMD评分均有下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ATQ评分下降比对照组显著(P<0.01). 结论: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可能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际心理治疗(IPT)及认知行为治疗(CBT)对产后抑郁障碍(PPD)的疗效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60例PPD患者随机分为IPT组和CBT组,并分别接受相应的治疗,为期1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社会支持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EP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均0.01),且IPT组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CBT组(P均0.05)。结论:IPT及CBT治疗PPD的疗效相当,但IPT可更好地改善PPD患者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 CBT)对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度洛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合并CBT,每周1次,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进行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 DAS)评定,比较两组疗效及认知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D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研究组DAS总分( t=4.435)、脆弱性( t=4.303)、完美化(t=4.206)、依赖性(t=4.753)及自主性态度(t=3.304)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对照组DAS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DAS总分(t=2.759)、脆弱性(t =3.325)、完美化(t=4.105)、依赖性(t=4.743)、自主性态度(t=2.021)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度洛西汀单用或合并CBT对产后抑郁症均有明显疗效;但CBT能明显改善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产妇产后抑郁症(PPD)接受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接诊且行舍曲林治疗的46例PPD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接诊且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治疗的46例PPD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睡眠质量、认知功能、产后抑郁状态、社会功能、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更低(P<0.05);(2)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产后抑郁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在产后14天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后42天、产后3个月时的认知功能、产后抑郁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3例无效(6.52%),对照组10例无效(21.74%)(P<0.05)。结论对PPD产妇实施舍曲林+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改善产妇睡眠质量、抑郁状态、认知及社会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对轻中度产后抑郁症(PPD)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P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BT+伪tDCS)和观察组(CBT+tDCS),疗程4周。治疗前、治疗后第2、4周时采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7条目焦虑问卷(GAD-7)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PHQ-9、GAD-7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HQ-9、GAD-7及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CBT能够改善轻中度PPD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tDCS联合CBT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6.
阈下抑郁指患者尚未达到抑郁症严重程度,但出现了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症状。阈下抑郁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没有专门针对阈下抑郁的治疗,临床医生多使用抑郁症的治疗方式对阈下抑郁患者开展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已被证实是治疗抑郁症的一项有效方法,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它在治疗阈下抑郁方面也有很好的疗效。现综述阈下抑郁认知行为治疗的相关研究,以及不同方法治疗阈下抑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优势认知行为治疗(SBCBT)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在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89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44)与舍曲林组(n=45)。舍曲林组给予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舍曲林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8次SBCBT干预。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自尊量表(SE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两组患者的自尊水平、抑郁情况和焦虑情况。对SES评分差值与HAMD-17评分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6周后,联合治疗组的SES评分高于治疗前(F=189.91,P<0.001),HAMD-17、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F=833.48、86.94;均P<0.01);联合治疗组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F=13.94,P<0.01),而HAMD-17、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57.98、4.66;均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SES评分差值为(5.2±3.6)分,与HAMD-17差值(12.2±5.4)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与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差异。方法完成全程治疗及随访的产后押郁症患者共110例,37例予认知治疗,38例予团体人际心理治疗,35例接受一般随访。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末分别对3组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及人际问题问卷(IIP)测试。结果认知治疗组和人际心理治疗组随访3个月和6个月后的EPDS总分及HAMD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认知治疗及人际心理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EPDS、HAMD总分低于治疗前(P〈0.05)。认知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的EPDS总分、HAMD总分及DAS总分均明显低于人际心理治疗组(P〈0.05)。结论认知治疗和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均有疗效,但认知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轻症抑郁(轻性抑郁障碍、恶劣心境以及轻度抑郁症)患者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将89例轻症抑郁患者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结束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7分列为临床治愈组(n=58例),≥7分列为非临床治愈组(n=31例),采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情感气质自评量表简版(TEMPS-A)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情感气质类型并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治愈组与非临床治愈组在基线抑郁症状(t=-2.783,P=0.007)、焦虑症状(t=-3.707,P=0.000)和TEMPS-A的循环气质类型(t=-2.470,P=0.016)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循环气质(B=0.157,Wals=3.872,P=0.049)、基线焦虑症状(B=0.162,Wals=8.659,P=0.003)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情感气质类型中的循环气质和基线焦虑症状可作为影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疗效的预测因素;而诊断类型不同不影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入组103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53例接受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50例仅接受盐酸氟西汀治疗.2组均治疗6周.然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效果,同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盐酸氟西汀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4.9%,远高于对照组68.0%(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盐酸氟西汀,而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2.
米安色林合并认知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安色林合并认知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米安色林合并认知治疗组)35例,对照组(单用米安色林组)35例,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及6周末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治疗2周末HAMD评分与入组时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在治疗1周末即显现明显疗效。两组间HAMD评分及减分率在治疗的1、2、4、6周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治疗后研究组的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安色林合并认知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6—2014-01入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50例)。研究组采取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采取精神科常规护理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对患者进行CD-RISC(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心理弹性量表)、HAMD-17(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version,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及GQOLI-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的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周后2组患者在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精神障碍在我国成年人群中的现患病率高达17.5%,其中主要是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但临床上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依然以药物为主.虽然大量研究证实了认知行为治疗(CBT)在多种精神障碍治疗中的一线地位,有关CBT治疗各类精神障碍起效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医学影像学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国内精神科及心理学领域的专业人员对于规范的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与实践操作普遍缺乏深入的了解,也自然缺乏足够的合格CBT专业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其所需的CBT.现就CBT的起源、发展、理论模型及临床操作流程做简要介绍,并结合案例介绍其关键技术,以推动国内更多的同行关注并主动接受CBT培训,以此拓展与提升国内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15.
本文目的是分析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对慢性失眠障碍的效果,以期为推动CBTI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慢性失眠障碍患者选用非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慢性失眠障碍是常见的疾病,CBTI已成为慢性失眠障碍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主要从CBTI对慢性失眠障碍的生理机制及神经影像学方面研究现状、疗效、不良反应、面临的问题及处...  相似文献   

16.
西酞普兰合并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西酞普兰合并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西酞普兰合并认知疗法,对照组单独用西酞普兰治疗,疗程12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4,8及12周后,研究组上述治疗时段的HAMD评分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研究组优于对照组(U=2.10,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阿米替林合并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阿米替林合并认知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CCMD 3诊断标准的 86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阿米替林合并认知治疗 ,对照组织给予阿米替林治疗 ,疗程 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 (SANS)评定临床疗效 ,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在治疗的 4、8、12周末 ,HAMD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显效率分别为 83 95 %和 6 1 90 % (u =5 .83,P <0 0 5 )。结论 阿米替林与认知治疗组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好于单用阿米替林治疗。  相似文献   

18.
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集体治疗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障碍(SAD)的认知行为集体治疗(CBGT)的方法和初步结果。方法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SAD患者中自愿参加CBGT者,符合DSM-IV关于SAD的诊断标准,性别年龄不限。每个治疗小组6-8人,治疗8周,每周1次,每次2.5小时,内容包括认知重建、放松训练、社交技巧训练、系统暴露、现场暴露和家庭作业。治疗期间患者均未服用治疗SAD药物。疗效评定由两位心理治疗师进行,主要工具为Liebowitz社交焦虑评定量表(LSAS),计总分、恐惧因子分、回避因子分,统计分析用配对T检验。结果符合入组条件58例,年龄16-48岁,起病年龄11-34岁,病程6个月-19年。LSAS总分治疗前后75.89±28.82和47.00±23.71(t=12.60,p<0.01);恐惧因子分治疗前后39.28±13.12和25.39±12.42(t=8.267,p<0.01);回避因子分治疗前后36.39±16.44和22.17±13.29(t=8.067,p<0.01),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CBGT治疗SAD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SAD的回避行为效果似更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