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东平  胡浩  邹永良 《心脏杂志》2004,16(5):470-471
本文报告了我院 1994~ 2 0 0 3年收治的 2 0例主动脉夹层 (AD)患者。对AD的诊断和治疗有如下体会 :胸片可提示诊断 ;超声检查简便易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 ;CT、MRI、动脉造影均是确诊本病的重要影像检查手段 ,主要阳性表现有双腔征、内膜撕裂口、内膜飘浮片等 ,螺旋CT动脉造影三维重建 (3D CTA)对诊断本病有独特价值 ,可非常清晰地显示内膜的原发撕裂口和继发撕裂口、夹层的部位、范围、走行、主动脉分支的受累情况 ,价值比MRI更高。内科保守治疗可为外科手术和 (或 )介入治疗赢得时间 ,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可增加早期病死率 ,应慎用或禁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早期心电图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观察心电图表现,予常规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CT、MRI、主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心电图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心电图早期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发生率为88.57%),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传导阻滞(发生率为82.86%),ST-T段改变(发生率为74.29%),心房颤动(发生率为65.71%),高于窦性停搏(发生率为31.43%)、左心室肥厚伴劳损(发生率为37.14%)、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2.86%)、心电图正常(发生率为25.7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心电图上不能显示分型、剥离内膜片,不能观察内膜片活动和区别真假腔血流,诊断符合率为8.57%,费用最低,适用性最广泛,可床边检查。胸部X线片诊断符合率为31.43%,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为88.57%,能显示分型,大部分能显示剥离内膜片、能观察内膜片活动和区别真假腔血流;而CT、MRI、主动脉造影诊断符合率均为100%,且能明确临床分型,能明确显示剥离内膜片,能明确观察内膜片活动和区别真假腔血流,但费用高昂,操作复杂,适用受限。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在临床诊治中要加强对该病的鉴别,早期应用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诊断、及误诊情况。方法:通过3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CT、MRI等辅助检查,分析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误诊情况。结果:高血压为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易患因素,突发剧烈的胸、腹痛为其首发及主要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CT、MRI对主动脉夹层的确诊有重要意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SCTA)的敏感性优于超声心动图及MRI。结论:因AD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非特异性,应借助于辅助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避免漏诊及误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急性主动脉夹层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 ,评价有关的检查方法及地尔硫注射液 (合贝爽 )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 5 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分别行超声心动图、CT、MRI确诊 ,比较其确诊率。对其中 9例给予合贝爽注射液治疗 ,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超声心动图检查 38例 ,确诊 33例 ( 86 .8%) ,MRI检查 17例 ,确诊 16例 ( 94.1%) ,CT检查 13例 ,确诊 11例 ( 84.6 %)。9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给予合贝爽注射液治疗后 ,血压、心率稳定 ,疗效满意。结论 与超声心动图、CT比较 ,MRI确诊率最高 ,可作为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最重要方法。合贝爽注射液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少 ,可作为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5 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 TTE)检查 ,其中 12例行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 ( TEE)检查 ,将超声检查结果与 CT、MRI、血管造影对照分析。结果  5 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依照 Debacky分型为 型 12例 , 型 14例 , 型 32例。其中 5 5例经手术证实 ,另 3例经尸检证实。TTE、TEE、CT、MRI及造影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率分别为 84.48%、10 0 %、89.47%、80 .0 0 %及 10 0 %。结论  TTE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可作为无创性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 (AD)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根据连续收治 5 0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近期预后。结果 :38例 ( 76 0 % )首发症状是胸、背、腹等突然出现的剧烈疼痛。 4 7例 ( 94 0 % )患者的胸部X线片提示有纵隔影和 (或 )主动脉影增宽 ,39例( 78 0 % )患者超声心动图可见典型的夹层分离征象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或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要高于超声心动图。内科治疗 30d死亡率为 2 3 7% ( 9 38) ,手术治疗为 8 3% ( 1 12 )。结论 :AD的临床症状变化较多 ,诊断应结合各种辅助检查综合考虑。对于StandfordA型患者 ,可考虑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磁共振 (MRI)对主动脉夹层的对比研究。方法 对 3 0例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及 MRI诊断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分析研究 ,评价 TTE、TEE与 MRI对主动脉夹层分型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TTE、TEE和 MRI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 90 %、96%和 10 0 %。结论  TTE对主动脉夹层分离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TEE和 MRI可明显提高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在首次诊断心血管急危重症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操作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1-2010-12期间行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共271例患者的资料。结果: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阳性率为44.3%,其中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94例(包括室壁瘤破裂1例),瓣膜性疾病6例,心包积液5例,主动脉夹层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2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心房占位性病变4例,其他3例。因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首次确诊疾病,修正临床治疗,甚至挽救患者生命的有20例。结论:对症状不典型、初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动脉夹层,及时进行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起到鉴别诊断、改变治疗方案的作用;对表现为胸闷或气促的心包大量积液患者可明确诊断,指导心包穿刺引流;对高度怀疑的急性肺栓塞,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现场动态观察临床抢救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磁共振(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及特点。方法:对同时进行MRI、C丁超声检查的22例主动脉夹层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MRI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和内膜片及主动脉破口的显示。结果:MN对真假腔的显示,假腔内血栓的显示,主动脉破口的显示均较CT和超声检查为好,P分别为<0.01,<0.05,<0.05。结论:MRI是诊断主动脉夹层较为理想的和全面的影像诊断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64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7例经临床证实AD患者的CT检查资料,并参照DeBaKey标准进行分型、总结。结果 37例患者CT均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不同密度的真假腔、分隔真假腔的内膜瓣、内膜破口的位置以及真腔夹层延伸范围。其中Ⅰ型5例(13.5%)、Ⅱ型2例(5.4%),Ⅲ型30例甲亚型4例(10.8%):乙亚型22例(64.9%),另外4例(10.8%)为主动脉分支动脉内局限性夹层腹腔干动脉2例(5.4%)、肠系膜上动脉及左肾动脉各1例(2.7%)。结论 64排螺旋CT可成为诊断AD的首先检查方法。DeBaKey标准尚不完善,应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1.
急诊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艳红  贾立静  计达 《山东医药》2010,50(20):19-21
目的分析急诊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急诊确诊率及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月急诊收入的45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AD患者突发胸骨后撕裂样剧痛为93.33%,发病时收缩压〉180 mmHg者33例,为73.33%,胸片阳性占48.89%,超声心动图阳性占62.22%,97.78%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结论疼痛是急诊AD的主要临床表现,疼痛伴有高血压或血压不对称、D-二聚体水平升高、胸片示纵隔增宽时,提示该病可能。超声心动图检查阴性不能除外AD,血管螺旋CT及三维重建为确诊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18例疑诊AD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17例经超声检查准确诊断。AD者主动脉均增宽,主动脉壁分离形成真、假两腔,可见内膜片回声;彩色多普勒能直接观察血流由撕裂口进入假腔以及真、假腔内血流变化,并能评价主动脉瓣返流程度。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快速、安全、准确地检出本病,对诊断本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潘华福 《内科》2008,3(5):700-70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及近期预后。结果22例(78.6%)首发症状是胸、背、腹等突然出现剧烈疼痛。X线胸片检查示主动脉或纵隔影增宽16例(57.1%),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现典型夹层分离征象19例(67.9%),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断准确性均很高,分别为95%,100%。住院死亡6例,病死率21.4%。结论提高对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的认识,及时诊断和积极正确治疗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夹层 (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证实的 46例AD患者的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声像图特征、DeBakey分型和并发症。结果 :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见AD病变动脉内撕裂内膜呈条状反射 ,并见典型真假腔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见主动脉真腔内彩色血流信号明亮丰富 ,假腔内显示较暗淡的彩色血流信号。本组 46例AD中仅 19例破裂口清晰可见。结论 :剥脱内膜是本病可靠的诊断依据 ,AD通常假腔大 ,真腔小 ;对疑有AD病例 ,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一种无创、可靠、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影像解剖学特点,探讨目前基层医院不同影像诊断方式的确诊率,以及在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及预后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研究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46例,男性38例,女性8例,年龄18~73(50.4±8.5)岁.利用超声心动图、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检查,分析:①夹层真假腔、内膜片、内膜破口的显示,明确主动脉夹层分型;②测量夹层段真、假腔直径;③近段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④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数目情况;⑤主动脉各大分支受累情况等数据.并对各种影像学检查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超声心动图、主动脉CT和DSA对夹层的检出率分别为92.7%、100%和100%.②CT与DSA所测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直径、真腔最大直径、假腔最大直径等数据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DSA和UCG在内膜破口检出率、内膜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和CT在主动脉瓣的损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和CT在内膜片检出率、主动脉瓣的损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DSA和手术证实的24例中,CT所显示的真假腔及内膜破口情况与DSA和手术证实的结果 相一致.术后15例随访主动脉CT,均能清晰完整显示覆膜支架的位置、形态及血流通畅情况.结论 超声心动图、CT、DSA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较高的准确率,能为临床提供精准的信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术前评估、术中移植物的选择及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与1.5T MRI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60例患者进行CT与MRI检查,其中30例CT检查、30例MRI检查。60例均经心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诊断为标准,比较CT与MRI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和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分型、真假腔辨别、内膜片确定上达100%诊断率。CT/DSA显示破口15/19处、再破口6/11处、血管分支受累44/45支、假腔附壁血栓22/0处、溃疡24/25处、主动脉壁钙化12/0处。MRI/DSA显示破口6/15处、再破口5/10处、血管分支受累24/39支、假腔附壁血栓20/0处、溃疡10/21处、主动脉壁钙化0/0处。另外CT血管成像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2例,DSA未显示;MRI/DSA组未显示。CT禁忌证4例(碘过敏2例、肾功能低1例、不愿接受X射线辐射1例)选择MRI检查。MRI禁忌证5例(心脏起博器1例、动脉瘤夹1例、幽闭恐怖症1例、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复查2例)选择CT检查。结论:CT与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但在破口、再破口及分支血管受累显示方面有一定差异,在禁忌证方面亦有差别,可以优势互补,以提高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AD患者行双排螺旋CTA检查,15例行DSA检查。结果CTA检查发现Debakey分型Ⅰ型9例、Ⅱ型1例、Ⅲ型22例,结合后处理图像能清晰显示动脉内真、假双腔,发现动脉瘤破口30个。DSA检查发现动脉瘤破口17个,真、假腔及内膜瓣影与CTA扫描所示一致。结论DSA在夹层动脉瘤破口的检出上有优势;CTA检查适用于夹层动脉瘤的快速筛查、分型及复查。  相似文献   

18.
刘淑香  于铁链  叶宁 《山东医药》2008,48(48):77-78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或)追踪观察证实的56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MSCT、MRI、DSA影像学资料。结果56例行MSCT检查,发现真假腔56例、内膜片56例、破口20例、分支受累15例,9例行MRI检查,发现真假腔5例、内膜片7例、破口1例、分支受累1例,21例行DSA检查,发现真假腔17例、内膜片17例、破口21例、分支受累10例;认为SCT在AD的诊断、治疗方案设计及术后随访中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检查,应作为AD的首选检查方法;3D CE-MRA有望成为临床稳定AD患者的理想检查方法;DSA仅适于拟行血管内介入或血管置换术患者的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深对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分析56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及诱因、临床表现、确诊手段、治疗与预后。结果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占59.6%,血压控制均未达标;主要首发症状为突发性撕裂样剧烈疼痛;MRI、增强CT的诊断符合率高(100%)。结论以突发剧痛就诊,尤其有高血压者,必须考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可行MRI或增强CT检查确诊;药物治疗的首要问题是稳定控制血压并达到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杨净  苏衡  钟明  张薇 《山东医药》2004,44(28):18-19
目的 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技术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例疑诊AD患者进行了多平面TEE检查。结果 19例患者均由多平面TEE明确诊断,其中14例经CT或MRI证实,5例由手术证实,准确性和特异性均为100%。DeBakey分型Ⅰ型夹层患者4例,Ⅱ型3例,破口均位于升主动脉;Ⅲ型12例中,9例破口位于降主动脉近心端,3例未探及内膜破口。结论 多平面TEE技术为AD无创性诊断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