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院收治以皮疹首发的白血病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11岁,学生。2007年9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面色苍白,全身乏力,且逐渐加重。6个月后就诊于当地医院,体检发现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其他查体无殊;血常规示:WBC1.5×10^9/L,Hb 71g/L,PLT 58×10^9/L。骨髓常规检查示有核细胞增生低下,油滴较多,非造血细胞占56%,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待排除。2008年3月中旬,患者转诊上海某医院,复查骨髓及活检结果和上次骨髓基本相同,干细胞培养BFU-E、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了我们医院1990年1月至1994年1月四年间住院患者968例,其中贫血患者86例,仅对其临床现状作一探讨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86例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60~82岁。老年贫血的诊断标准:60岁以上的患者,根据国内诊断标准,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轻度贫血Hb90g/L,中度贫血Hb60~90g/L,重度贫血60g/L。临床表现:此组患者除以面色苍白贫血作为主要症状外,还分别伴有腹部不适8例,浮肿11例,气短14例,发热14例,恶心呕吐16例,出血征象21例,头痛24例,食欲下降26例,头晕43例,乏力49例。经骨髓像、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伴贫血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治疗前后RA伴贫血患者血红蛋白(Hb)的变化。方法:将经过8周治疗的42例RA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将42例RA患者分成RA轻度贫血组、RA中度贫血组和RA非贫血组,把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Hb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42例RA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为25例(59.5%),严重程度分为中度贫血和轻度贫血,中度贫血患者为7例(16.7%),轻度贫血患者为18例(42.9%),未发现重度贫血。RA轻度贫血组的Hb上升6.2g/L,RA中度贫血组的Hb上升17.1g/L,RA非贫血组的Hb上升1.6g/L。结论:贫血是RA患者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发生率高。严重程度分为中轻度,对RA伴贫血患者进行正规抗风湿治疗后,Hb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 患者女,23岁,因气短伴发热1个月、加重3 d于2009年8月5日就诊.1个月前出现气短、低热,体温38℃,伴乏力、干咳.无畏寒、盗汗、咳痰、咯血、腹泻等.外院查血红蛋白(Hb)97 g/L,网织红细胞1.7%,按"缺铁性贫血"治疗无效,气短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5岁,因乏力,纳差2月,加重件面色苍白、发热1周,于1995年3月28日入院。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纳差、头昏,未诊治.症状进行性加重、周前出现发热,伴腹都隐痛、呕吐及轻微腹泻,无里急后重.发病来无出血及骨痛等.否认既往肝炎及贫病史,亦无类似家族病史。体查:T38.1℃,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咽、扁桃体不红肿,巩膜轻度黄集,胸骨无任痛,心尖部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肺理诊正常.肝肋下刚触及,牌肋下1.scm,质轨、边缘锐、表面光滑、无触痛。Hb20g/L,RCO.001,Wat6.5X10’/L,分…  相似文献   

6.
例1,女,7岁。因间断咳嗽,咯血丝痰1年,伴面色苍白,于1992年10月9日以“贫血待查”入院。外院曾按缺铁性贫血治疗无效,既往无食物及牛奶过敏史。查体:神倦,面色苍白.巩膜无黄染,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前区闻到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呼吸音粗.无罗音。肝(一),脾肋下1cm,质软,实验室检查:Hb42g/L,  相似文献   

7.
病例1,男,42岁。7岁时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用雄激素及中药治疗病情稳定。2000年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酱油色尿,此后间断发作,可自行缓解,未进一步诊治。2003年8月因乏力、面色苍白,伴恶心、呕吐10余天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皮肤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Hb 50g/L,  相似文献   

8.
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500例贫血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进行检测.RDW增高分别为:DHb〈90g/L且HCT〈0.25为98%;2)Hb:90~100g/L且HCT:0.25~0.30为97.3%;3)Hb:100~110g/L且HCT:0.30~0.35为84%;4)Hb:110~120g/L且HCT:0.35~0.45为80%。结果表明:RDW诊断贫血先于Hb,可早期发现贫血,特别是可作为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轻度贫血食管癌患者术中输血与否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状况的影响,以探讨病人术中不输血的安全性。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手术食管癌贫血病人80例,男性血红蛋白(Hb)范围在90g/L与120g/L之间,女性在90g/L与110g/L之间,随机分为输血组(T组)与非输血组(NT组)各40例,T组的Hb为(108.77.4)g/L,NT组的Hb为(109.36.4)g/L,全部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观察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随访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所有病例均为Ⅱ/甲愈合),T组有1例吻合口瘘和1例颈部切口感染,NT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轻度贫血食管瘤病人术中无特殊情况(如大出血)不输血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抗-Jk^a引起发热输血反应(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54岁。1997年5月曾因贫血原因待查(Hb64g/L)予门诊首次输B型全血400ml,无反应。半月后第二次输全血约50ml时即发生剧烈寒战和发热(T38.5℃),停止输注后症状缓解;一周后输B型洗涤红细胞2U,手工聚凝胺法(MPT)配血相合,无反应。后又因贫血(Hb57g/L)先后3次输注MAP为保养液的红细胞悬液(下称MAP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MPT配血相合,但都发生即刻寒战和发热反应(T39.0℃左右)而停止输注,贫血不得缓解。遂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呈弱阳性,抽血分别送市中心血站和上海市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作血型抗体鉴定。  相似文献   

11.
<正> 患女,105/12岁。因面色苍白10月,加重伴发热1周,于1997年12月4日入院。10月前患儿无明显原因鼻衄,面色苍白,先后在西安3所医院住院,分别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vans综合征”、“溶血性贫血”均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血及中药对症治疗,每次住院后病情均有缓解,但时好时坏,1周前无明显原因发热(T39.5℃),轻咳,面色苍白,皮肤、眼睛发黄并逐渐加重,并伴有胸闷、气短、乏力、恶心、呕吐、尿  相似文献   

12.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AA-PNH综合征)少见,我院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0岁,工人。1996年2月23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渐出现面色苍白,双下肢浮肿,伴全身酸痛乏力,但无明显酱油色尿,无发热与黄疸。多次在我院及其他医院查血常规示全血减少。Hb42g/L,WBCl.4×10~9/L,Plt 28×10~9/L,骨穿显示再生低下,粒红比为2.8:1,全片未见巨核细胞。糖水试验、酸溶血试验和尿罗氏试验均为阴性。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近月来患者乏力和酸痛加重,轻微活动后有胸闷气短,唾液中常带有少量血液,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0岁,因食欲减退伴头晕、乏力1年余,加重半月入院.患者1年来出现食欲明显减退,食后腹胀,有时恶心,伴头晕、乏力、心慌、气短.在当地医院经骨髓检查诊断为"重度贫血",经抗贫血治疗症状减轻.近半月来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加重,全身极度乏力,稍有活动即有心慌气短,无呕血、黑便等症状.门诊化验Hb 31g / L.以"重度贫血"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11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90/60mm Hg.神志清楚,精神差,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眼睑、及口唇苍白,双肺听诊无异常,心率11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查血常规WBC3.65×109/L,N60.5%,RBC1.59×1012/L,Hb 26g/L,PLT 81×109/L.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例1] 患者,女,56岁。因乏力、头晕、巩膜黄染、活动后心悸气短2年,加重2周入院。血像:RBC 1.60×1012/L,Hb 65 g/L,PLT 130×109/L,Coomb's阴性。[例2]患者,女,35岁。因黄疸、酱油色尿,伴头晕乏力1年,加重1个月入院。血像:RBC1. 01×1012/L,Hb 34 g/L,PLT 198×109/L,Coomb's阴性,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某血站检查血型为AB型,我院为O型。 2 方法与讨论 2.1 血型鉴定 AIHA患者血清中具有高效价的病理性自身冷抗体,此抗体多为IgM,可与各型红细胞及自身红细胞在盐水中自发凝集,最适合低温,但有时在37℃尚有极弱的凝集。而温抗体型AI-HA患者红细胞被自身抗体致敏后,表面抗原焦点可被抗体阻断,反应温度37℃比室温作用强或者相同,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临床温抗体型约占80%,若患者血清中有游离抗体存在时,试验检查正定型是AB型,反定型则是O型(如例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和加重早产儿贫血的因素和早产儿贫血的护理措施. 方法: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及住院期间抽血总量进行分组,分别比较贫血出现时间和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b)最低值. 结果: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8d、10.2d,Hb平均最低值分别为90.6g/L、87.8g/L,而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时间较晚,程度较轻(P均<0.01).住院期间抽血总量≤10ml/kg,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为22.1d,Hb平均最低值为127.5g/L,均较抽血总量>10ml/kg组晚出现贫血,程度也较轻(P<0.01). 结论:胎龄、出生体重影响早产儿贫血,医源性失血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4岁,因周身乏力、面色苍白半年于2000年11月入院。查体:贫血貌,巩膜黄染,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42g/L,WBC2.2×109/L,N0.36,L0.64,有核红细胞为20%,Plt35×109/L。网织红细胞为0.18,血清总胆红  相似文献   

17.
徐文江  李青 《疑难病杂志》2008,7(5):307-307
患者,男,53岁。因周身乏力1年、加重15d于2006年1月11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11月因腰椎间盘脱出症长期卧床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经治而愈。查体: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胸骨无压痛,肝脾淋巴结未及肿大。心电图、X线胸片未见异常。血WBC1.8×10^9/L,Hb49g,L,PLT73×10^9/L;骨髓象:增生活跃,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7岁,因全身乏力1年余、面色苍白2个月于2000年6月20日入院,无原因出现,伴发热,137.8℃, 在外自服感冒通1粒后出现黑便,查血常规Hb53g/L, WBC2.6×109/L,BPC176×109/L,急症胃镜诊为急性胃黏膜病变,经止血、输血治疗,出血止住,为明确贫血原因入院。查体:T36.5℃,重度贫血貌,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琥珀酸亚铁联合维生素C纠正宫颈癌患者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问题。方法 筛选放疗科100例宫颈癌伴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规范使用琥珀酸亚铁联合维生素C分为两组,实验组(n=50)采用口服琥珀酸亚铁和维生素C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n=50)未规范行抗贫血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水平,规定Hb升高≥20 g/L或至正常值为治疗有效;同时统计两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总有效率达48%,其中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56%,行根治性放化疗的患者为4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琥珀酸亚铁联合维生素C用于治疗宫颈癌患者贫血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可靠,临床上应在此类患者中常规、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撒拉族婴儿营养性贫血病因并提出防治意见。方法婴儿足跟末梢血用KX-21N血球记数仪测定血红蛋白值:并对家长询问有关喂养史、患病史及添加辅食情况。结果三种喂养方式及患病史婴儿营养性贫血调查结果,母乳喂养350例,Hb〈110g/L30例,患病率15.5%;混合喂养150例,Hb〈110g/L24例,患病率16%;人工喂养72例,Hb〈110g/L26例,患病率36%;患肺炎、腹泻患儿100例,Hb〈110g/L22例,患病率22%;不同喂养方式及患病史患儿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