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不同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头高脚低体位(rT位)和CO2气腹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5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全麻组(GA组,11例)和硬膜外组(EA组,14例),采用Swan-Ganz导管技术,监测rT体位、气腹及术毕等各时点的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1)EA组rT后CVP明显下降;气腹时SV、CO、MAP和HR均明显下降,但仍维持在正常低限水平,SVR增加幅度明显小于  相似文献   

2.
作者测定了55例脊柱手术患者术前仰卧位、俯卧位,麻醉后俯卧位和术毕仰卧位的呼吸频率、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MV)、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终末CO2分压(PetCO2)。结果发现,麻醉后俯卧位的VT、MV、SpO2明显低于术前仰卧位(P值〈0.05);f、PetCO2明显高于术前仰卧位(P值〈0.05)。若改为先将患者置于手术体位,再麻醉,其呼吸功能则比较平稳(P值〉0.05)。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症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氧供需平衡和氧合状态的变化。方法:监测26例重症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动脉血乳酸含量(ABL)的动态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后至CPB前(DO2)、VO2、ERO2均下降,SvO2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停CPB后20小时内DO2、VO2、ERO2持续升高,停CPB8小时内SvO2持续下降,ABL持续升高,与CPB前时值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结论:停CPB后氧供需平衡障碍、组织缺氧明显存在,且有在一定时间内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40例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用BiPAP呼吸器行鼻罩法吸气压力支持通气(PSV),在吸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均明显提高了患者术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升高,1.6kPa氧饱和度(SaO2)平均升高3%,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改变不明显,与PaO2升高不成比例,8例从PSV改变间歇正压通气(IPPV)后,6例SaO2明显降低2%~10%。提示鼻罩PSV改善上腹部手术中气体交换并  相似文献   

5.
作者测定了55例脊柱手术患者术前仰卧位、俯卧位,麻醉后俯卧位和术毕仰卧位的呼吸频率(frequency,f)、潮气量(tidalvolume,VT)、每分通气量(minutevolume,MV)、血氧饱和度(pulseoxygensaturation,SpO2)和呼气终末CO2分压(endtidalPCO2,PetCO2)。结果发现,麻醉后俯卧位的VT、MV、SpO2明显低于术前仰卧位(P值<0.05);f、PetCO2明显高于术前仰卧位(P值<0.05)。若改为先将患者置于手术体位,再麻醉,其呼吸功能则比较平稳(P值>0.05)。作者认为,俯卧位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主要来自地心引力(重力)和机械干涉两方面因素。并提出:(1)此类手术应先将患者置于手术体位,再麻醉;(2)安置俯卧位时,应取髂前上棘、耻骨结节部和锁骨区为身体的负重点;(3)麻醉平面应控制在T6;(4)术中应常规吸氧;(5)慎用麻醉辅助药。  相似文献   

6.
咪唑安定硬膜外注射时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通气功能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咪唑安定(MID)硬膜外注射的节段性镇痛效应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MAP、HR、SI、CI、TFI、VET、EVI、SVRI、IC、PEI、LVWI、RPP)与通气功能(VT、RR、VE、FEV1、I-EtO2、PETCO2、SpO2)的影响。44例患者随机分成四组:E1组硬外注MID0.05mg/kg,E2组硬外注MID0.1mg/kg,V1、V2组为静脉组,剂量与E1、E2组相同。结果:(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比较麻醉前呼气末CO2分压(PETCO2)、ASA分级等因素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CVDI)影响的程度。方法:32例择期手术患者,检测其麻醉前CVDI,再分别以CVDI各指标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术前空腹血糖浓度、ASA分级、术前Hct及HPETC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影响CVDI动力学指标的主要有年龄、Glu、ASA分级,其复相关系数多在0.68以上。此外  相似文献   

8.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及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应用阻抗法和分气流监测法观察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异丙酚(Propofol,PRO)后患者血流动力学(MAP、NR、SLCI、IFI、VET、EVI、SVRI、IC、PFI、LSWI)与通气功能(VT、RR、VE、FEV1%、ETCO2、SPO2、 I-EtO2)的变化。 40例(ASAⅠ~ Ⅱ)随机分成四组,PRO剂量分别为 1.0mg/kg、1.5mg/kg、2.0mg/kg、2.5mg/kg。结果:(1)1~4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为0%、20%、30%、80%,苏醒时间分别为3 0±1.5、7.4±2.3、9.1±3.6、9.6±4.2分钟:(2)静脉注射不同剂量PRO启SAP、DAP、MAP、SI下降,HR、CI、SVRI无明显变化,心肌收缩性(IC、PFI、EVI)明显减弱,SVRI减少;(3)PRO对呼吸有抑制作用,以VT和VE影响最大,与剂量呈正相关;对面罩吸氧患者SpO2、RR、ETCO2无明显改变,I-EtO2减少;舌后坠者托起下颌对VT、VE的恢复颇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观察了经腹腔胆囊切除术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临床资料择期手术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2~67岁,ASAⅠ~Ⅱ级。采用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诱导后插入Doppler气管导管,常规机械通气。监测呼吸频率(f)、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VE)、气道压力(Paw)、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未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SVR)、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同时间断进行动脉血气…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时能量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31例成年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测定麻醉期的一(VO2),二氧化碳产量(VCO2)、呼吸商(RQ)和能量代谢率(MR)。结果:体位变动和强手术刺激时VO2和MR升高。无手术刺激时的VO2和MR分别为麻醉前的91.09%、91.29%,为手术时的93.58%、94.93%。RQ随时间延长逐渐从麻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和方法:40例肾移植病人在硬膜外麻醉胶放置Swan-Ganz导管行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硬膜外阻滞30分钟,MAP、CVP、体循环阻力(SVR)下降明显(P〈0.05),而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髂内动脉阻断后,MAP、CVP逐渐恢复麻醉前水平,而肺循环阻力(PVR)则明显升高(P〈0.05)。提供肾血流20分钟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显著增加(P〈0.01)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手术期间无创性血氧饱和度连续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手术期间无创性血氧饱和度连续监测郭乃良*陈雄斌*赵长杰*徐少文我院采用无创伤性血氧饱和度仪(SpO2)连续监测硬膜外麻醉手术的老年人,并以中青年作为对照,观察麻醉手术期间SpO2的变化。一般资料一、对象硬膜外麻醉胸壁和腹腔手术102例...  相似文献   

13.
上腹部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为探讨手术与麻醉对肺功能的影响,对25例上腹部手术(UAS)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掼害和恢复进行了连续观察。手术前后分别用肺功能测定仪测量肺通气功能和血气,并于不同体位(坐位和仰卧位)测量功能余气量(FRC)。结果显示:UAS后呼吸频率(R)增加,潮气量(VT)减少,分钟通气量(VE)无明显改变。术后肺活量(VC)和用力肺活量(FVC)等明显下降,手术当天FVC为术前的27.1%,至术后第7天恢复至术前69.6%。PaO2术前为10.57±1.46kPa,术后第J、3天分别为9.61±1.45和9.69±1.38kPa,同期肺泡一动脉血氧分区差[P(A-a)DO2]梯度增加。硬膜外阻滞术后坐位时FRC无明显改变,仰卧位时在术后第1、7天分别为术前的75.4%和95.8%。麻醉和手术时间越长,肺功能损害越重。本文证实UAS后肺功能严重受损,气体交换障碍,术后坐位时FRC无明显改变,仰卧位时减少。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末CO2分压(PETCO2)监测具有无创、简便等优点,能准确评估控制呼吸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硬膜外阻滞患者使用镇痛镇静药物及麻醉平面过高后出现呼吸抑制时如何监测尚缺理想方法。经鼻导管监测PETCO2是否会受上呼吸道死腔气体稀释影响而失去与PaCO2的良好相关性?以及PETCO2与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关系怎样?至今未见报道。本文旨在研究这一问题并对监测中的注意事项作一些探讨。资料和方法选择心肺功能正常的成年硬膜外阻滞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8例,阻滞平面为T3…  相似文献   

15.
中斜角肌前缘入路臂丛阻滞对ETCO_2和SpO_2的影响李茂源,王丽江,孙彦,何光华,曹莉作者比较观察中斜角肌入路臂丛阻滞前后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钟通气量(VE)、呼吸频率(f)和潮气量(VT)的变化,报道如...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一般认为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LFCCA)是在回路紧闭、新鲜气流低于1000ml/min的情况下实施的吸入全麻。如何选择最佳新鲜气流量(FI)乃取决于此期间机体氧耗量(VO2)。经典的VO2测定是依据Fick原理CO=VO2÷(CaO2-CVO2)...  相似文献   

17.
心脏手术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与血容量心指数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是否能有效监测术后血容量(BV)及心输出量(CO)变化。作者对24例心脏术后病例分别于术毕处于机械通气及睡眠状态(术后I组),术后6小时处于机械通气及清醒状态(术后I组),及术后24小时处于自主呼吸及清醒状态(术后II组)下测定SvO2与BV、心指数(C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后I组SvO2与BV、CI相关系数分别为0.7856和0.8040(P<0.001);术后II组为07781和08815(P<0001);术后II组为0.7243和0.8533(P<0.001)。结论:心脏术后不同条件下SvO2与BV、CI具显著相关性,SvO2作为术后BV及CO变化的一种监测指标是敏感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对全麻下2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10例剖腹胆囊切除术(OC)的血流动力学作了前瞻性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一般状况和麻醉方法相仿。由NCCOM3型心血管监测仪监测结果表明,LC组气腹后MAP、SV、SI、EVI和CO、CI均较手术开始明显下降(P<0.05和P<0.01);牵拉胆囊时变化不明显;气腹后有3例需给麻黄碱维持血压平稳,气道峰压和平台压明显增高(P<0.01)。OC组牵拉胆囊时SV、CO和 EVI下降明显(P<0. 05),进腹探查和胆囊切除时降低不明显。提示 LC对循环影响最明显的是CO2气腹,OC是牵拉胆囊,且前者比后者对循环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采用蒸汽吸入造成实验犬急性肺损伤,探讨伤后心输出量(CO)、氧供量(DO_2)、氧耗量(VO_2)、氧摄取率(ERO_2)、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aO_2和PvO_2)、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aO_2和SvO_2)、肺泡氧分压(P_AO_2)以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_(A-a)O_2)等变化。结果表明,蒸汽吸入4h内,CO、D0_2、PaO_2、PvO_2、SaO_2、SvO_2、PAO_2和pH值均显著下降(P<0.01)、P_(A-a)O_2、ERO_2和PaCO_2均显著升高(P<0.01和0.05),VO_2则无显著变化。提示,蒸汽吸入性损伤后2~4h即可出现组织缺氧,其直接原因是组织灌注和供氧不足。  相似文献   

20.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用于高位硬膜外阻滞的可行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位硬膜外阻滞导致明显的呼吸抑制,通过面罩给氧PaO2可维持正常,但二氧化碳蓄积问题常被人忽视,为了解高位硬膜外阻滞PETCO2监测的必要性及准确性,对16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高位硬膜外阻滞中各时点PETCO2和PaCO2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麻醉中PaCO2增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最高一例达8.5kPa(64mmgHg):PETCO2和PaCO2再者间存在良好的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