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门诊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状况,分析依从性差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0例局部用药治疗的青光眼门诊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青光眼门诊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好的占25%,依从性差的占75%,并且局部用药依从性与其年龄、文化程度、费用支付方式、滴眼次数、对疾病的认知度有显著关系(P<0.01)。结论 青光眼患者普遍局部用药依从性较差,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建立良好医护患关系,提高青光眼患者的局部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患了眼、耳、鼻疾病.除了全身用药外,局部用药也相当重要。尤其是一些慢性病.如慢性鼻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治疗上主要靠局部用药。因此.与眼、耳、鼻病病人谈谈如何局部用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制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体内释药时间长、来源充分、使用安全的抗生素局部释药系统是目前国内外骨髓炎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具备优良的生物特性,可以作为抗生索局部释药系统的良好载体.目的:观察海藻酸钠/壳聚糖作为万古霉素缓释载体局部用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与全身用药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内药物浓度测定,配对分组实验,于2008-08/2009-03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动物实验室、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将海藻酸钠溶液与万古霉素溶液均匀混合后加入CaCO_3和柠檬酸钠溶液凝胶化后,利用微胶囊制备仪将上述混合液制备成万古霉素-海藻酸钙凝胶珠.取适量胶珠加入到配好的壳聚糖/万古霉素混合液中反应后收集微胶囊,加醋酸纤维素赋形制备成所需要的载药载体.方法:40只实验兔制作左侧股骨中段局部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局部用药组于骨缺损中放入一定载药量的复合万古霉素海藻酸钠/壳聚糖缓释载体;全身用药组自兔耳缘静脉注射10%万古霉素(10 mg/kg).主要观察指标:局部用药组术后0.5,1,6,24,72 h及1,2周,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血清和骨组织中万古霉素浓度.全身用药组注射后10 min,0.5,1,6,24,72 h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骨组织及肌肉组织中万古霉素浓度.制作局部用药组各重要脏器组织学切片以确定植入物的全身毒性反应.结果:全身用药组24 h前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局部用药组,24 h时全身用药组的血药浓度低于局部用药组;局部用药组的骨骼及肌肉组织药物浓度各时间点均显著超过全身用药组,局部用药组在2周时药物浓度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而全身用药组在持续24 h后即出现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情况.未发现全身毒性的组织学证据.结论:复合万古霉素海藻酸钠/壳聚糖缓释载体局部用药具有一定可行性及安全性,作用效果优于全身用药.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制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体内释药时间长、来源充分、使用安全的抗生素局部释药系统是目前国内外骨髓炎治疗顿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具备优良的生物特性,可以作为抗生素局部释药系统的良好载体。目的:观察海藻酸钠,壳聚糖作为万古霉素缓释载体局部用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与全身用药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内药物浓度测定,配对分组实验,于2008-08/2009-03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动物实验室、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将海藻酸钠溶液与万古霉素溶液均匀混合后加入CaCO3和柠檬酸钠溶液凝胶化后,利用微胶囊制备仪将上述混合液制备成万古霉素海藻酸钙凝胶珠。取适量胶珠加入到配好的壳聚糖,万古霉素混合液中反应后收集微胶囊,加醋酸纤维素赋形制备成所需要的载药载体。方法:40只实验兔制作左侧股骨中段局部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局部用药组于骨缺损中放入一定载药量的复合万古霉素海藻酸钠,壳聚糖缓释载体:全身用药组自兔耳缘静脉注射10%万古霉素(10mg/kg)。主要观察指标:局部用药组术后0.5,1,6,24,72h及1,2周,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血清和骨组织中万古霉素浓度。全身用药组注射后10min,0.5,1,6,24,72h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骨组织及肌肉组织中万古霉素浓度。制作局部用药组各重要脏器组织学切片以确定植入物的全身毒性反应。结果:全身用药组24h前备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局部用药组,24h时全身用药组的血药浓度低于局部用药组:局部用药组的骨髂及肌肉组织药物浓度各时间点均显著超过全身用药组,局部用药组在2周时药物浓度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而全身用药组在持续24h后即出现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情况。未发现全身毒性的组织学证据。结论:复合万古霉素海藻酸钠/壳聚糖缓释载体局部用药具有一定可行性及安全性,作用效果优于全身用药。  相似文献   

5.
从新药的临床使用、局部用药趋势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护理,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局部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提高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与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各54例青光眼患者并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健康信念量表和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光眼患者健康信念水平和局部用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能有效地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焦虑状态,减轻患者的思想压力,提高患者局部用药的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7.
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CTCL)大多属于惰性淋巴瘤,病情进展缓慢,患者确诊时多处于疾病早期。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在CTCL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包括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维A酸,放疗及光疗等。近年来,有研究对CTCL传统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重新评估。同时,新型CTCL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策略也不断涌现,如局部外用他扎罗汀、瑞喹莫特,紫外线A联合新型光敏剂的光化学疗法和光动力治疗等。本文对CTCL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将阿司匹林局部用于大鼠移植血管周围,观察不同时间静脉移植血管血栓及新生内膜增生情况,并分析NO与ET-1等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D大鼠颈静脉分支-颈动脉间置模型,于移植后不同时间获取移植血管进行组织学和α-SM-actin及CD-34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获取血液标本对NO及ET-1进行测定.实验分4组,分别为对照组、局部用药组、口服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结果 术后7 d HE染色,联合用药组血栓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对照组新生内膜厚度大于局部用药组及联合用药组(P<0.05).α-SM-actin免疫组化显示术后7 d对照组和口服用药组α-SM-actin+细胞增生较为明显,并向新生内膜迁移,而局部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其增殖及迁移情况较轻.CD34免疫组化显示术后7 d局部和联合用药组血管内膜CD34+细胞较其余两组明显.术后7 d治疗各组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治疗各组NO水平升高(P<0.05).结论 阿司匹林局部应用或局部口服联合应用可能通过增加NO及降低ET-1发挥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与对移植静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并可能抑制平滑肌样细胞增殖,从而减轻新生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9.
门冬胰岛素30过敏反应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继续用药加用抗过敏药物、停药改口服降糖药物、局部热敷及脱敏疗法。结果:13例局部过敏者,4例继续用药,9例停药,2~5 d后局部症状消退。2例周身过敏者,1例继续用药,3 d后症状消退,另1例停药。结论:对较轻过敏患者局部热敷、口服抗过敏药物有显著效果,可继续用药,经典脱敏治疗通常能起一定效果,严重过敏反应或以上方法无效时,需停药。  相似文献   

10.
点眼药及全身用药对眼的副作用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药的目的在于防治疾病,然而在用药治疗的同时会出现药物副作用。随着药物研究的迅猛发展,用于眼科及其他临床科的药物不断增多。综述了眼部用药在眼局部和全身的副作用及全身用药在眼局部的副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眼科给药以局部用药为多,这与眼球的特殊结构,尤其与血—眼屏障的存在有直接关系。局部用药包括滴眼药、球结膜下注射、球后注射、前房内注射、玻璃体内注射等途径,而滴眼药则为眼科最常用的局部用药方法。如何延长滴眼后药液在眼部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2.
周围神经再生与神经生长因子给药途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局部和全身给予神经生长因子,观察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6/2003-05在大连医科大学神经解剖研究室完成。选用体质量180~200g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即全身用药组、全身对照组和局部用药组。其中局部用药组,右侧后肢为实验组,左侧后肢为对照组。切除大鼠5mm长的坐骨神经,两断端用硅胶管桥接形成再生室。局部用药组向右侧再生室内注入0.5mL神经生长因子;向左侧再生室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全身用药组按5mL/kg腹腔内给药。对照组腹腔内注入等量盐水。术后9周对各组动物进行电镜观察及轴突计算机图像分析,采用辣根过氧化物法逆行追踪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标记情况。结果:3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再生坐骨神经电镜观察结果:局部用药组及全身用药组的结果基本一致,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较厚、轴突直径较粗,髓鞘厚呈板层样排列,神经再生活跃。而对照组中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较薄、直径细小。②轴突计算机图像分析:用药组轴突数目优于对照组[局部:(2781±170),(1758±103)个/μm2;全身:(2840±127),(1786±112)个/μm2,P均<0.01];用药组轴突直径亦优于对照组[局部:(1.11±0.18),(0.64±0.17)μm,全身:(1.16±0.15),(0.87±0.17)μm,P均<0.01]。③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结果:实验组脊髓腰段横切片中,可见较多标记的前角运动神经元,而对照组中则少见。全身用药组与局部用药组结果相似。结论:全身和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神经生长因子也支持运动神经元存活。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简易局部用药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的病人,咽喉部红肿疼痛明显,全身用药效果欠佳,用药时间也较长。在治疗中,我们通常采用全身用药加超声雾化吸入,控制感染,减轻局部症状。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们采用局部用药法,代替雾化吸入,便于家庭及条件设备较差单位的使用。1操...  相似文献   

14.
点眼药及全身用药对眼的副作用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药的目的在于防治疾病,然而在用药治疗的同时会出现药物副作用。随着药物研究的迅猛发展,用于眼科及其他临床物科的药物不断增多。综述了眼部用药在眼局部和全身的副作用及全身用药在眼局部的副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阴道炎中常见的疾病,大多数是由念珠菌中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通常有三种治疗方法:有局部用药,全身用药及联合用药(口服加局部)。我院自1999年1月~2000年5月对妇产科门诊中霉菌性阴道炎采用益康唑栓、双唑泰栓局部用药,取得了一定疗效,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双唑泰栓(锦州制药五厂)50例,观察组用益康唑栓(西安杨森制药厂)50例,共计100例,其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由于眼球组织结构特殊,局部用药不但能克服全身给药的血液房水屏障的障碍,减少不必要的全身毒副作用,而且用药量小可使病变部位保持较高有效浓度,维持较长时间,因此,局部用药是眼科用药的主要途径。眼局部用药途径有10余种,其中以局部点眼最为常用,就是在眼科诊疗工作中,某些眼病也常需借助于滴眼剂才能完成。但如果使用不当,或使用了被污染的药物,则可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做好眼科诊室常用滴眼剂的使用和管理工作,保证眼科工作的顺利完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当注意:①各种滴眼剂标签清楚,毒麻药品可用颜色加以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注射用血凝酶不同用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87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全身用药组、局部用药组,全身组在术前、术毕分别静脉及肌肉注射血凝酶;局部组术后血凝酶溶液冲洗;联合组兼用以上两种方法。分析比较3组术中、术后及总出血量、冲洗时间及凝血功能指标,对比3种给药方式疗效差异并确定其临床安全性。结果:联合用药及全身用药组术中出血明显低于局部组(P0.05);术后出血联合组明显低于全身组、局部组(P0.05);3组相关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血凝酶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止血效果确切,安全性好,联合用药疗效最佳,可在围术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5例,中药局部用药加制霉菌素上药;对照组45例苏打液局部用药加制霉菌素上药,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局部用药加制霉菌素上药治疗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改善了症状、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王怡芳 《新医学》2005,36(12):729-730
阴道加德纳茵与女性尿道感染关系密切,可能是引起女性尿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明确病原菌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全身加局部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美能片(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得宝松组40例,单独用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美能组40例,单独用美能片口服治疗;联合用药组40例,采用美能片口服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结果:得宝松组治愈率65%,有效率75%;美能组分别为42.5%和77.5%;联合用药组分别为82.5% 和95%,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得宝松组和美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能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斑秃疗效优于单独用得宝松局部注射和单独用美能片口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