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调查大学生群体眼部健康状况以及视屏终端综合征(VDTs)的现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大学生的健康用眼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国近40所高校的大学生通过发放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了解暴露时间、使用习惯、眼部症状、生活习惯等因素。结果 符合本次调查研究的在校学生1495名,研究群体平均年龄(19.60±1.64)岁,VDTs患病率为28.3%。吸烟、屈光不正、长时间固定某一姿势使用VDT、日均使用时长、夜间睡眠状况、VDT日累计时长是导致VDTs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屈光不正、长时间固定姿势使用、VDT日累计时长为高度危险因素。结论 VDTs是多因素致病疾病,应加强大学生的眼保健教育。及时矫正屈光不正,保证日常良好的VDT使用习惯,有望大概率降低VDTs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石嘴山地区耳鸣患者的发病情况及其生活质量受影响的状况。方法以266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均以耳鸣为第一主诉或仅次于听力损失为第二主诉,应用国际通用的耳鸣致残量表(THI)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THI可以反映耳鸣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得分与听力损失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得分与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病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嘴山地区职业人群耳鸣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60%为轻度以下,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掩蔽治疗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音乐噪音掩蔽法在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 感音神经性耳鸣患者60例(73耳),随机分成两组治疗:A组30例给予窄带噪音掩蔽治疗,B组30例给予音乐加窄带噪音掩蔽治疗.结果 A组痊愈3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B组痊愈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4%.B组疗效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 音乐噪音掩蔽疗法是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的一种安全、方便、患者易接受、疗效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耳鸣患者与睡眠相关性的临床分析,为耳鸣提供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在深圳市中医院就诊的268例耳鸣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耳鸣致残量表TH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评估,同时进行纯音听阈电测听、耳鸣音调、频率匹配.结果 耳鸣患者女性占47.76%,男性占52.24%,其中44岁以下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咨询在在校大学生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填写问卷表的方式,收集350例以主观性耳鸣为主诉患者的资料,随机分2组:治疗组189例采用耳鸣心理咨询加适当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相同药物治疗.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1个月、3个月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疗效增加.结论 心理咨询在在校大学生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疗效显著,耳鸣心理咨询加适当药物治疗是防治主观性耳鸣的理想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音乐噪音掩蔽法对治疗耳鸣病人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总结出音乐噪音掩蔽法对治疗耳鸣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80例感音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20例给予口服ATP片,B组30例给予窄带噪音掩蔽治疗,C组30例给予音乐加窄带噪音掩蔽治疗。结果A组有效8例(占40.00%),B组有效18例(占60.00%),C组有效25例(占83.33%)。C组疗效明显高于A、B组(P均<0.05)。结论音乐噪音掩蔽法疗效显著,患者无痛苦,无副作用,病人更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耳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个性特征 ,以采取相应的健康指导。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社会支持量表 (S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 (TAS)、生活事件量表 (LES)、症状自评量表 (SLC)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对 16 0例耳鸣患者组和 6 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测试。结果 :抑郁状态为31.2 5 % ,焦虑状态为 2 3.75 %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因素 ,普遍存在情感表达能力方面缺陷 ,社会支持方面也有问题 ;心身症状检出率 83.6 % ;提示耳鸣患者与心理因素常常同时存在。结论 :心理因素或精神因素在耳鸣的发生、发展、持续或加重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218例耳鸣患者完成包括耳鼻喉科专科检查、听力测量、耳鸣匹配、耳鸣残疾量表、VAS烦躁度、声治疗的资料.按年龄分为4组:18~30岁,31~44岁,45~60岁,61~70岁.比较不同年龄组的临床特征、听力水平、匹配的耳鸣音高和响度、耳鸣残疾量表(THI)评分、视觉评估量表(VAS)烦躁度及残余抑制试验(RIT)和声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患者声治疗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与耳鸣响度、THI、VAS烦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耳鸣患者听力损失加重,耳鸣响度增加,THI及VAS烦躁度均增加(P<0.05).因此,年龄对声治疗效果无影响.与年轻患者相比,耳鸣对年长患者产生的心理障碍影响更大,且大多数年长耳鸣患者伴有听力损失,听力康复应优先考虑年长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合理应用音视频终端对大学生听觉生理的影响及听骨链HRCT表现。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2级1 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发生耳鸣、听力下降的学生进行音叉试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和听骨链HRCT扫描。结果 1纯音测听:71人中有119耳听力下降,且多数耳表现为AC低中频,BC 2 000 Hz下降明显;18耳ABG≥30 d B,11耳BC听力曲线图出现Carhart notch;2声导抗测试:55人中有53人鼓室导抗图为A型;3听骨链HRCT扫描显示,14人(鼓室导抗图均为A型)锤砧关节间隙变窄或融合,且听力下降耳与关节改变耳相对应。结论大学生因长期使用音视频终端所导致的听力下降可能与听骨链锤砧关节结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抑郁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乃至全世界老年人口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常见心理疾病之一。老年抑郁症常伴发耳鸣等躯体不适,有研究认为耳鸣与情绪障碍如抑郁存在一定的联系,尤其是严重的耳鸣,被认为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但目前关于老年人群的二者之间的关联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耳鸣发生状况以及抑郁程度与耳鸣致残等级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9年5-8月,收集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心理科病房和门诊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Ⅴ)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126例,采用耳鸣的标准化问题筛选抑郁症伴耳鸣患者,根据耳鸣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抑郁症耳鸣组与抑郁症非耳鸣组,采用耳鸣残障量表(TH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估患者的耳鸣致残等级和抑郁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抑郁程度与耳鸣致残等级的相关性。结果 12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有34例(27.0%)发生耳鸣情况;与抑郁症非耳鸣组相比,抑郁症伴耳鸣组HAMD总分(t=3.727,P<0.001)、躯体化(t=3.330,P=0.001)、认知障碍(t=2.961,P=0.003)、睡眠障碍(t=4.040,P<0.001)和绝望感(t=4.604,P<0.001)因子得分升高;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耳鸣致残等级与抑郁程度之间呈正相关(r=0.377,P=0.03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HI得分与HAMD总分呈正相关(r=0.442,P=0.011),进一步分析THI得分与HAMD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THI得分与认知障碍因子分呈正相关(r=0.434,P=0.010),而与躯体化、体质量、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老年抑郁症常与耳鸣共病,在老年抑郁症群体里,耳鸣发生率高,老年抑郁症患者耳鸣致残等级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耳鸣可能是判断老年期抑郁严重程度的一个潜在指标,即当患者出现耳鸣症状时,可能预示着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抑郁症状。提示临床医师在诊治过程中应关注患者耳鸣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听力正常与听力下降耳鸣患者心理声学特点,为耳鸣的个性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听力正常组和听力下降组。分别进行纯音听阈、耳鸣测定检查。结果:听力正常组耳鸣患者耳鸣响度较听力下降组耳鸣响度大;听力正常组较听力下降组耳鸣患者残余抑制时间长。两组耳鸣患者佛德曼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汇聚型和重叠型所占比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正常组佛德曼曲线重叠型所占比例高于听力下降组。结论:听力正常与听力下降耳鸣患者的耳鸣响度、残余抑制时间和佛德曼曲线类型存在差异,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掩蔽效果优于听力下降者,对耳鸣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耳鸣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上严重耳鸣患者会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焦虑抑郁也会加重耳鸣的严重程度,两者间易形成恶性循环。多项研究已证实焦虑抑郁与耳鸣之间存在关联,但目前大多数耳鸣患者给予一般治疗后,其焦虑抑郁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为进一步改善耳鸣患者的预后,且对合并焦虑抑郁的耳鸣患者进行有效干预,本文将对耳鸣与焦虑抑郁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治疗方面的相关性以及耳鸣合并焦虑抑郁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耳鸣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鸣作为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人群中约17%的人有过耳鸣的感觉,4%~5%的人因此而就诊。Coles调查了英国的4个城市,以耳鸣持续5min以上作为有耳鸣统计,耳鸣的发生率为14.7%-17.7%,其中0.5%的耳鸣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总的来讲,有10%-14%的成人“经常”有耳鸣。耳鸣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听觉系统上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病变均有可能产生耳鸣。根据耳鸣是否能够被外人感知或记录到,可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是指不仅患者本人能听到耳鸣,而且检查者和周围其他人也能听到或被机器记录到的耳鸣现象。这多与耳周围血管异常和肌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耳鸣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住院及门诊就诊的208例以主观耳鸣为主诉的患者进行听力学调查和测试,对结果进行分析。向所有患者发放统一调查问卷,由专人针对问卷内容对患者进行询问并记录,使用丹麦AC-40型纯音听力计进行常规125~8000kHz纯音听阈检查,AZ-26型中耳分析仪行声导抗检查,耳鸣强度匹配使用同一台纯音听力计,耳鸣匹配采用感觉级。结果(1)发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41~50岁次之;(2)不同性别及其不同耳鸣频率、强度的发病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不同职业者发病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单耳发病明显高于双耳(P<0.05),耳鸣频率中低频多见,强度在1~5dB,多数合并听力下降;(4)突聋组的耳鸣频率低于听力正常组(P<0.05);(5)急性病程(<3个月)的患者多于慢性病程者;(6)44.71%的耳鸣患者合并有全身性疾病。结论不明原因的主观性耳鸣,有一定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可为临床医生诊断和观察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耳鸣的研究现状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大伟  杜波 《吉林医学》2009,30(4):291-293
耳鸣是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耳内或头部所产生的声音感觉,即患者感到耳内或颅内有声音。耳鸣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单纯的耳部疾病以及全身多种疾病都可以引起耳鸣。耳鸣的病因多种多样,是一种长期困扰患者的疾病。在我国,随着人口进入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以及工业、噪声污染的增加,耳鸣的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治疗办法众多,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耳鸣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及其耳鸣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97例耳鸣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有关的某些因素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耳鸣对患者的身心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耳鸣造成患者精神紧张者占89.3%,影响患者生活乐趣占61.73%,使患者抑郁占76.6%。结论:耳鸣与身心因素密切相关,耳鸣问卷能较好地分析患者的身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之初,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与我国顺利加入WTO都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当今高校学生思想动态更成为高等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关键因素。及时了解在校医学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科学地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校风、学风建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耳鸣患者心理健康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瑾  李丽敏  牛彩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302-2303
目的:分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耳鸣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耳鼻喉科门诊抽出以耳鸣为第一主诉患者,随机抽出74例,116耳,所有患者均进行耳部检查、纯音测听、耳鸣程度、声导抗测试,、耳鸣程度主观评估表以及SCL-90测定。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56耳接受掩蔽及药物治疗,B组40例60耳接受掩蔽、药物及心理治疗。结果:患者在SCL-90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其他五项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的标准(P〈0.05),说明较多的耳鸣患者存在一定心理问题。本文提示心理治疗联合掩蔽和药物治疗治疗耳鸣疗效显著高于单纯用耳鸣掩蔽和药物治疗,P〈0.05。结论: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相应声源或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耳内产生响声的主观感觉。耳鸣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复杂,迄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而心理干预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消除疑虑和担忧,让患者对耳鸣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再配合临床综合治疗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东省顺德大良新桂社区主观性耳鸣在人群基本发病情况,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初步分析,为社区防治主观性耳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顺德大良新桂社区全体人群共17253人进行普查,对所有主观性耳鸣者进行耳鸣调查,并做出分析评估。结果被调查人群的耳鸣患病率为28.7%。耳鸣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但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与听力损失显著相关。耳鸣的匹配音调与听力损失的性质相关。失代偿耳鸣患病率为3.2%,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观性耳鸣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加强社区主观性耳鸣的防治干预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