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中脂多糖结合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玉兰  陈伟庆  翁亚光 《重庆医学》2011,40(32):3283-3284,3286
目的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浓度对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 6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肝硬化合并SBP 28例(A组),非感染性肝硬化36例(B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腹水中LBP浓度,同时完成腹水常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象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 A组LBP浓度与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B组(P<0.05),LBP浓度、白细胞计数的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0.757,LBP浓度检测和白细胞计数对SBP诊断的灵敏性分别为75.00%和67.90%。结论 LBP浓度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并发SBP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300例肝硬化 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A组)与300例肝硬化但并未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B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抽取2组患者腹水及静脉血,观察血清、腹水中的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血清、腹水中的白蛋白明显低于B组.结论 血清、腹水中白蛋白检测有利于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2002年收住的5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自发性腹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未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结果细菌性腹膜炎组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腹膜炎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腹水蛋白低(≤10 g/L),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者较腹水蛋白高(10 g/L),血清胆红素低(<51.3 μmol/L)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腹水蛋白降低(≤10 g/L)及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曾静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34+138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易患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共138例,根据自发性细菌腹膜炎诊断标准,本组中40例并发自发性细菌腹膜炎。本研究从是否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腹水总蛋白是否10 g/L、有无消化道出血、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否28g/L、近期腹部穿刺次数共6个方面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易患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总蛋白水平≤10g/L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腹水总蛋白水平10g/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有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没有合并有消化道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28g/L的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血清白蛋白水平28g/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内腹部穿刺次数≤1次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与1周内腹部穿刺次数1次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是否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腹水总蛋白水平、是否合并有消化道出血、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20例慢性乙型肝炎和6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3组,各2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瘦素的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瘦素水平(3.80±0.85)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09±0.76)μg/L(P<0.05);肝硬化组血清leptin水平(6.39±1.23)μg/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3.80±0.85)μg/L(P<0.01);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至C级组血清leptin水平逐渐升高,A级与C级组相比较,血清lept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加重,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增加,其水平对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硬变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变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肝硬变腹水病人86例(并发SBP41例,未并发SBP45例),观察比较肝硬变并发SBP和未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SBP组黄疸、发热及腹部反跳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BP组(P<0.05); SBP组血清总胆红素、腹水白细胞总数高于非SBP组(P<0.05),腹水总蛋白低于非SBP组(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51.3 μmol*L-1,腹水白细胞数>1 000×106*L-1,腹水总蛋白水平≤10 g*L-1患者易发生SBP .腹水总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作为预测SBP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09年12月住院的72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血常规、肝功能、腹水常规检查、腹水培养及药敏试验、治疗与转归情况。结果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因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为主,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以腹胀、腹痛、压痛等症状和体征较常见。实验室血常规检查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4×109/L~10×109/L占多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者居多。肝功能检查血清白蛋白含量30g/L、血清总胆红素(TB)水平51.3μmol/L多见,谷丙转氨酶异常者为52例(72.22%),谷草转氨酶异常者为49例(68.06%),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超过3s者为42例(58.33%)。腹水常规、培养及药敏结果以腹水白细胞计数≥0.5×109/L、腹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0%、腹水蛋白含量10g/L多见。72例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为16例(20.83%),其中革兰阴性菌11例(68.75%),革兰阳性菌5例(31.25%),培养中未发现真菌感染。72例患者治愈22例,好转39例,无效或恶化7例,死亡4例,治疗有效率为84.72%。所有患者中并发肝肾综合征6例(8.33%),上消化道出血4例(5.56%),肝性脑病、感染性休克各1例(1.3%)。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总体病情严重,预后差。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伴低钠血症及低钙血症患者血清钠和血清钙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肝硬化患者(104例)的血清钠、血清钙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42例)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的血清钠、血清钙水平(分别为131.85±4.39mmol/L,1.99±0.1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0.31±4.12mmol/L,2.38±0.14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法分为A、B、C级3个亚组,C级组患者的血清钠及血清钙浓度(分别为129.60±3.08mmol/L,1.90±0.12mmol/L)明显低于A级组(分别为134.87±4.76mmol/L,2.13±0.08mmol/L)和B级组(分别为131.76±4.21mmol/L,1.98±0.14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血清钠和血清钙水平随肝功能级别的递增而逐渐降低.加强对肝硬化患者血清钠和血清钙的监测,可及时诊断和治疗肝硬化患者并发的低钠和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并发SBP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腹水蛋白≤10 g/L组sBP发生率(72.9%)显著高于腹水蛋白>10 g/L组sBP发生率(3.3%),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总胆红素>51.3μmol/L组SBP发生率(53.8%)显著高于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组(10.0%)和17.1~51.3μmol/L组(11.8%)(P<0.05);伴有腹泻组BP发生率(46.3%)显著高于无腹泻组SBP发生率(9.6%),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消化道出血史组SBP发生率(81.0%)显著高于无消化道出血史组SBP发生率(17.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水蛋白含量、血清总胆红素、伴有腹泻、消化道出血史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高发人群,如果对以上几个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降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马鸿娟 《吉林医学》2013,34(12):2219
目的:对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进行研究,并对其临床意义加以分析。方法:选择肝炎肝硬化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清晨空腹对患者的静脉血进行采集,测定总胆汁酸水平、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以及白蛋白,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总胆汁酸水平、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以及白蛋白分别为(48.5±32.5)μmol/L、(2.8±0.8)mmol/L、(2 320±846)U/L、(31.1±6.4)g/L,对照组的分别为(5.3±2.2)μmol/L、(4.7±1.3)mmol/L、(8 725±912)U/L、(44.5±2.9)g/L;除总胆汁比对照组要高以外,观察组其他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要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hild A、B、C级患者血清胆固醇、白蛋白和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都显著降低,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的程度是Child A相似文献   

11.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 腹水白蛋白梯度 (SAAG)的诊断价值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腹水患者 1 36例。其中肝硬化 (A组 ) 4 2例 ,原发性肝癌 (B组 ) 2 0例 ,自发性腹膜炎 (C组 ) 1 0例 ,结核性腹膜炎 (D组 ) 4 0例 ,腹膜转移癌 (E组 )2 4例。A ,B ,C三组均具有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学基础。分别于治疗前穿刺取腹水送检相应指标。结果 :A ,B和C组的腹水总蛋白的浓度均 <2 5g/L ,而D和E组均 >2 5g/L。A ,B和C组的SAAG均≥ 1 1g/L ,D和E组SAAG则均 <1 1g/L。合并A ,B ,C组为高SAAG(≥ 1 1 .0g/L)组和合并D ,E为低SAAG(<1 1 .0g/L)组后进行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A ,B和E组的多形核白细胞计数 (PMN)均 <2 5 0× 1 0 6/L ,C和D组均 >2 5 0× 1 0 6/L ,但C组和D组比较 ,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6 6 2 )。结论 :SAAG能反映腹水患者是否存在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学基础 ,PMN计数能反映是否存在感染。结合SAAG和PMN两种指标 ,能有效提高腹水检测的诊断价值。因此 ,SAAG分类可被作为腹水分析的一种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水平改变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9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58例患者合并有自发性腹膜炎,作为自发性腹膜炎组,其余为单纯腹水患者,作为单纯腹水组,同时选择在我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对象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自发性腹膜炎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腹水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腹水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好转患者治疗前的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死亡病例治疗前降钙素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好转病例治疗后的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死亡病例治疗后的降钙素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病例患者治疗后的降钙素原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水平改变有助于肝硬化腹水患者早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有助于了解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腹腔白细胞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及LL-37是否参与了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Real-ti me PCR方法检测19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及28例单纯腹水患者的腹腔白细胞VDR及LL-37 mRNA表达水平。评价它们与SBP的相关性,并分析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VDR及LL-37 mR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腔白细胞VDRmRNA表达水平为6.79×10-3±7.60×10-4,肝硬化单纯腹水患者为4.13×10-3±4.43×10-4,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腔白细胞VDR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腹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腔白细胞LL-37 mRNA表达水平为6.81×10-5±1.47×10-5,单纯腹水患者为1.74×10-5±2.42×10-6,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腔白细胞LL-37 mRNA表达水平与VDR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00,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人血浆和腹水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含量变化,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人血浆和腹水uPA和uPAR水平的变化及其uPA/uPAR比值与其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硬化并发SBP病人血浆和腹水23例及正常人30例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结果①SBP病人血浆uPA和uPAR含量水平分别为(0.63±0.29)μg/L、(0.47±0.35)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O.05±0.01)μg/L、(0.08±0.009)μ/L,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②SBP病人腹水uPA和uPAR含量分别为(0.68±0.35)μg/L、(0.54±0.42)μg/L,均明显高于其血浆组,有显著差异(P〈0.05);③SBP病人血浆uPA/uPAR比值分别为(1.93±1.26)μg/L、(1.91±1.33)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63±0.07)μg/L,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其血浆和腹水之间uPA/uPAR比值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SBP病人腹水中uPA及其受体uPAR含量水平高于其血浆中的水平,血浆和腹水uPA/uPAR比值在评估肝硬化病人的病情转归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水及血浆降钙素原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诊断中的价值,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肝硬化腹水患者69例,其中确诊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28例,未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41例,进行腹水及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与非SBP组相比,SBP组腹水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腹水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腹水多形核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和血浆PCT、全血WBC检测结果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患者同一病程时期腹水中PCT浓度与血浆PCT浓度基本一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77,P<0.01);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时,血浆PCT和腹水PC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和0.820,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415 ng/mL和0.746 ng/mL。结论 腹水及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对肝硬化腹水伴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血浆PCT的诊断价值优于腹水P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计数(WBC)在血液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血液疾病患者180例,根据患者血液培养结果分为血液疾病感染组140例[细菌感染58例(革兰阴性菌感染32例,革兰阳性菌感染26例),真菌感染42例,病毒感染40例],血液疾病非感染组40例。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RP、PCT、WBC的水平。结果血液疾病感染性组CRP(12.98±2.25)g/L、PCT(7.68±1.02)μg/L、WBC(19.98±3.02)×10~9/L水平高于血液疾病非感染性组[(7.85±1.12)g/L、(0.18±0.06)μg/L、(12.56±2.11)×10~9/L]及对照组[(2.21±0.08)g/L、(0.14±0.02)μg/L、(7.25±0.98)×10~9/L],而血液疾病非感染性组CRP、WB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分别为(14.97±2.78)μg/L、(15.96±2.56)g/L,显著高于真菌感染者(2.82±0.45)μg/L、(10.98±2.75)g/L及病毒感染者(2.22±0.36)μg/L、(10.75±2.32)g/L(P<0.05),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者与病毒感染组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者PCT水平(16.21±2.63)g/L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13.41±2.78)g/L(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者CRP、WBC分别为(16.57±3.26)g/L、(20.48±2.26)×10~9/L,革兰阳性菌感染者CRP、WBC分别为(15.21±4.36)g/L、(20.60±2.19)×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PCT、WBC在鉴别血液感染及非感染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血清PCT对细菌性感染及非细菌性感染具有很好的鉴别价值,尤其在革兰阴性菌感染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相关性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FasmRNA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水平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20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28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2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20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其mRNA水平,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sFas的水平。结果以上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Fas水平分别为(49.6±10.8)%、(43.0±9.1)%、(70.4±7.02)%和(59.9±4.02)%,Fas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22±0.19、1.20±0.16、1.74±0.17和1.50±0.10,肝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慢性乙肝和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sFas水平分别为(2.06±0.98)μg/L、(3.18±1.60)μg/L、(2.23±1.12)μg/L和(1.11±0.49)μg/L,与对照组比较,其他三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其mRNA水平的高低和血清中sFas水平的变化可能与乙肝相关性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艳 《当代医学》2021,27(28):155-156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6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SBP分为SBP组(n=62)和非SBP组(n=100).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详细记录纳入患者各项资料,经多因素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SBP病史、合并消化道出血、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腹水总蛋白(AFTP)、血钠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项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SBP病史、消化道出血、TBIL≥17.1μmol/L、ALB≥48 g/L、AFTP≥30 g/L、血钠≤120 mmol/L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SBP病史、消化道出血、TBIL≥17.1μmol/L、ALB≥48g/L、AFTP≥30g/L、血钠≤120mmol/L均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糖链抗原125(sugar chain antigen 125,CA125)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变化情况。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杭州市西溪医院乙肝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乙肝肝硬化腹水未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血清和腹水中CA125、PCT水平。 结果 观察组血清CA125和PCT水平[(425.76±157.43) U/L、(1.326±0.434) ng/ml]均高于对照组[(314.27±132.95) U/L、(0.587±0.276) ng/ml],P<0.05。观察组腹水CA125和PCT水平[(567.34±213.75) U/L、(0.983±0.316) ng/ml]均高于对照组[(378.52±167.53) U/L、(0.214±0.105) ng/ml],P<0.05。抗生素治疗有效患者47例中,治疗后血清和腹水CA125、PCT水平[(411.53±152.13) U/L、(1.279±0.424) ng/ml;(558.76±202.14) U/L、(0.946±0.307) ng/ml)]均低于治疗前[(331.86±143.25) U/L、(0.635±0.265) ng/ml;(385.42±197.47) U/L、(0.546±0.324) ng/ml],P<0.05。血清CA125和腹水CA125呈正相关(r=0.882,P<0.001),血清PCT和腹水PCT呈正相关(r=0.856,P<0.001)。血清CA125水平和血清PCT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乙肝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CA125、PCT水平升高,经抗生素治疗有效患者血清和腹水中CA125、PCT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诊断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价值。方法:对17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细菌培养,显微镜有核细胞计数,免疫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常规测定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结果: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组腹水PCT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腹水无腹内感染患者组(P<0.01);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组腹水有核细胞数明显高于肝硬化腹水无腹内感染患者组(P<0.01);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组血常规WBC计数仅轻度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水测定PCT能鉴别诊断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和肝硬化腹水无腹内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