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接受同侧预防性颈清扫(Ⅱ~Ⅵ区或Ⅱ~Ⅳ区联合Ⅵ区)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颈清扫淋巴结标本按颈部分区收集并送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73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6.4 %(12/73),其中Ⅱa、Ⅱb、Ⅲ、Ⅳ、Ⅴa、Ⅴb和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6%、O、13.6%、9.6%、0、4.8%和42.4%,多因素分析显示Ⅵ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7.3,P=0.020).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转移以Ⅱa、Ⅲ、Ⅳ区为主,预防性清扫应重点清扫上述三个分区;术中冷冻Ⅵ区阴性时,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无需常规行侧颈预防性清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接受同侧预防性颈清扫(Ⅱ~Ⅵ区或Ⅱ~Ⅳ区联合Ⅵ区)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颈清扫淋巴结标本按颈部分区收集并送术后常规病理检查。 结果 73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6.4 %(12/73),其中Ⅱa、Ⅱb、Ⅲ、Ⅳ、Va、Vb和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6 %、0、13.6 %、9.6 %、0、4.8 %和42.4 %,多因素分析显示Ⅵ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7.3,P=0.020)。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转移以Ⅱa、Ⅲ、Ⅳ区为主,预防性清扫应重点清扫上述三个分区;术中冷冻Ⅵ区阴性时,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无需常规行侧颈预防性清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外科治疗方式及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未行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190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4例,再次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治愈。术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结论]原发灶根治+同侧中央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治疗cN0PTC的一种值得推荐术式。对cN0PTC患者不主张行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检查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及对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行功能性颈清扫PTC的术前CT结果.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绝大多数淋巴结转移灶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46.8%),并且小的转移淋巴结CT不能发现而出现5例假阴性。47例患者CT检查灵敏度为86.5%(32/37),特异度90.0%(9/10)。[结论]对PTC初次手术应包括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初治时为临床颈侧区淋巴结阴性(cN0),但术前CT提示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支持行颈侧区淋巴结的选择性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相关临床特征,为甲状腺癌的诊治提供一个参考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的4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颈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本组共41例,颈淋巴结转移阳性38例;Ⅱ、Ⅲ、Ⅳ、Ⅵ区淋巴结转移常见(Ⅳ区转移率为56.1%,Ⅱ、Ⅲ、Ⅵ区均为46.3%)这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区、Ⅴ区少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分别为9.7%、12.2%),与Ⅱ、Ⅲ、Ⅳ、Ⅵ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者Ⅱ、Ⅲ、Ⅳ、Ⅵ区转移常见,Ⅰ区、Ⅴ区少有淋巴结转移,建议手术中常规清扫Ⅱ、Ⅲ、Ⅳ、Ⅵ区颈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74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以及清扫时机等是国内外学者长期争论的焦点.本研究通过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结果分析,评价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清扫侧颈区淋巴结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12月间74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结果:74例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Ⅵ区),其中32例阳性.32例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患者同期或分期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Ⅱ-Ⅴ区),其中19例阳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病灶大小、患者年龄无关,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病灶大小有关(χ2=5.96,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当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枚时,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85.71%(χ2=4.61,P<0.05).结论: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建议行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中央区淋巴结阳性(≥2枚)的患者可考虑行侧颈区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方面存有较大分歧。该研究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择区淋巴结清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评判cN0标准的准确性。结果:全组患者均行患侧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320例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Ⅱ~Ⅴ区)或择区淋巴结清扫(Ⅱ~Ⅳ区中的部分或全部),90例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活检。73.2%(338/462)符合cN0标准,病理证实其中有184例淋巴结转移,cN0标准误诊率达60.9%。颈部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5.4%(302/462),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6%(197/462),“跳跃转移”率为13.1%(42/320),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0%(45/90)。男性、肿瘤累及腺叶上1/3、肿瘤T3或T4、多中心病灶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肿瘤累及腺叶上1/3是喉前淋巴结转移及“跳跃转移”的危险因素。喉前淋巴结转移及中央区淋巴结2个以上转移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加(分别为85.7%和83.3%, P<0.05)。结论:现行cN0标准不能作为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依据;甲状腺乳头状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Ⅵ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依次为Ⅲ区、Ⅱ区、Ⅳ区、Ⅴ区;初次手术应常规清扫患侧中央区淋巴结,建议将Ⅵ区淋巴结送冰冻病理;当喉前淋巴结有转移或Ⅵ区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时,或肿瘤累及腺叶上1/3者,有必要行侧颈区(或择区)淋巴结清扫;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需予以重视;中央区淋巴结再分亚区具有重要意义,应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中央区域淋巴结完整切除在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期)患者,在根治原发病灶的同时联合清扫同侧颈中央区域淋巴结。[结果]颈中央区域淋巴结(或Ⅵ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2.8枚/例,淋巴结转移率37.93%(22/58)。[结论]原发灶根治+同侧颈中央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治疗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颈部高危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63例颈部高危cN0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3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3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3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甲状腺被膜侵犯患者的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46.9%,而甲状腺被膜未侵犯患者的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Ⅵ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54.3%,而Ⅵ区淋巴结阴性患者的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原发灶肿瘤≥2 cm患者的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41.4%,而原发灶肿瘤<2 cm患者的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38.2% (P =0.803).术前超声检查发现侧颈淋巴结肿大,但不考虑转移的34例患者中,17例出现隐性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50.0%,而侧颈淋巴结术前超声检查阴性患者的隐性淋巴结转移率为27.6% (P =0.0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Ⅵ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有关(P=0.017).而原发灶肿瘤被膜侵犯、原发肿瘤大小和术前超声检查侧颈淋巴结状态与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无关(均P >0.05).结论 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颈部高危的cN0甲状腺癌患者是可行的,能及时发现和清除侧颈隐性淋巴结的转移.建议对甲状腺被膜侵犯和Ⅵ区淋巴结转移的cN0甲状腺癌患者,常规行颈部Ⅲ、Ⅳ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0.
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处理探讨7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临床检查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处理的意义。[方法]回顾78例初治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分析Ⅵ区淋巴结摘除术与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78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行Ⅵ区淋巴结摘除者17例,其中有14例淋巴结阳性,单纯腺叶切除术及腺叶切除 Ⅵ区肿大淋巴结摘除术两种术式在随访中的颈淋巴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8),但后者较前者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有升高趋势。[结论]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应同时完成患侧腺叶切除 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可减少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侧区转移(cN1b)甲状腺乳头状癌Ⅱb区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性颈清扫(Ⅱ~Ⅴ区)的cN1b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83例,颈清扫淋巴结标本按颈部分区(Ⅱa、Ⅱb、Ⅲ、Ⅳ、Ⅴ)收集并送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83例中,Ⅱ、Ⅲ、Ⅳ及Ⅴ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4.2%(45/83)、69.9%(58/83)、73.5%(61/83)和15.7%(13/83),Ⅱa区和Ⅱb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1.8%(43/83)和14.5%(12/83)。多因素分析显示Ⅱa~Ⅳ区同时转移与否是Ⅱb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37.5%vs.5.1%,OR=10.8,P=0.032)。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Ⅱb区淋巴结转移率低,术中冰冻或术前CT提示Ⅱa~Ⅳ区非同时阳性时,cN1b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无需常规行Ⅱb区清扫。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后三角淋巴结隐匿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后三角(Ⅴ区)淋巴结隐匿转移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475例Ⅴ区临床阴性的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中275例临床颈部淋巴结阳性(cN+)患者颈清扫标本的病理资料,并按甲状腺乳头状癌危险度分为高危组(83例)、中危组(104例)和低危组(88例),分析Ⅴ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另对200例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N0)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其颈部复发情况.结果 275例cN+患者的Ⅴ区淋巴结隐匿转移率为17.5%,其中低、中、高危组分别为9.1%、19.2%和24.1%,(P<0.05).按颈静脉链淋巴结(Ⅱ~Ⅳ区)阳性数目分为1枚、2~10枚和>10枚组,其Ⅴ区隐匿转移率分别为0、4.5%和24.6%.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转移的患者如临床未发现Ⅴ区有肿大淋巴结,需结合患者情况慎重决定是否清扫Ⅴ区,低危患者和其他区域淋巴结转移较少者可考虑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特点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91例(112侧)颈部阳性淋巴结(cN+)PTC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分为术前颈部淋巴结触诊阳性患者61侧和术前颈部触诊阴性而超声提示为颈淋巴转移患者51侧两组。记录术中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及在Ⅱ、Ⅲ、Ⅳ、Ⅴ、Ⅵ 区的分布。结果: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点以类圆形及淋巴门消失多见,内部呈低回声伴钙化、囊性变或呈高回声。91例患者中21例双侧颈转移占23.1%,112侧颈清扫标本中89侧(79.5%)为多分区转移;颈转移淋巴结在Ⅱ区57.1%(64/112)、Ⅲ区56.3%(63/112)、Ⅳ区61.6%(69/112)、Ⅵ区67.9%(76/112)。Ⅴ区仅占18.8%(2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超声检查可以发现45.5%(51/112)的颈部触诊漏诊的颈部淋巴转移。结论:PTC的颈部淋巴转移可以多区分布,其中Ⅱ、Ⅲ、Ⅳ、Ⅵ区为主要的转移部位,Ⅵ区相对较高,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呈类圆形及淋巴门消失多见,内部呈低回声伴钙化、囊性变或呈高回声。超声在PTC颈淋巴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于锋  焦粤龙  张浩亮 《肿瘤》2006,26(12):1113-1116
目的:探讨喉癌cN0患者颈部处理的方法,降低颈淋巴结转移癌的复发率。方法:回顾分析87例T3、T4期cNo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颈部处理方式为颈改良性清扫术或颈分区清扫术,分析手术组阳性淋巴结的分布情况及病理特点,观察颈清扫术对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肿瘤复发及生存趋势。结果:87例颈部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36.8%,声门上型喉癌40.4%,声门型喉癌32.5%;淋巴结转移分布为:声门上型喉癌89.5%(17/19)位于Ⅱ和Ⅲ区,声门型喉癌92.3%(12/13)位于Ⅱ和Ⅲ区;5年颈部复发率:隐性淋巴结转移复发率为13.5%,无隐性淋巴结转移复发率6.7%;5年生存率:有淋巴结隐性转移生存率为53.8%,无隐性转移为71.1%。结论:晚期喉癌隐性转移率较高,分区清扫术后,隐性转移复发率与无隐性转移复发率无差别,分区清扫术十分必要,注意双侧Ⅱ、Ⅲ区的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5.
舌体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治疗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Guo ZM  Zhang Q  Zeng ZY  Chen FJ  Wei MW  Peng HW  Xu GP  Chen WK  Wang ZF 《癌症》2003,22(3):282-285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的舌癌病例是否需行颈淋巴清扫术治疗仍存争议。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舌体鳞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cN0舌癌病例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至1997年214例手术治疗的舌体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N0pN+(病理检查淋巴结阳性)病例和cN+pN+病例的颈部转移淋巴结分布规律;比较不同分组的远期疗效;Cox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舌体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pN+病例69例,颈淋巴结转移率32.2%,其中同侧Ⅰ、Ⅱ、Ⅲ、Ⅳ、Ⅴ区各占22.3%、33.5%、22.3%、4.6%、1.0%;对侧Ⅰ、Ⅱ、Ⅲ、Ⅳ、Ⅴ区各占6.6%、3.6%、3.0%、2.0%、0.5%。pN+组和pN0组5年生存率各为47%、83%(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舌体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为T分期、N分期。结论:舌体鳞癌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于同侧颈部Ⅰ、Ⅱ、Ⅲ区;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cN0病例既可起治疗的作用,又可用于评价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以决定是否行全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6.
黑虎  秦建武 《中国肿瘤》2015,24(6):448-451
甲状腺乳头状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侧颈部是常见受累部位之一.颈部清扫术是治疗甲状腺癌颈转移的标准手段,但其清扫范围存在争议,应视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不同区域而定.广泛的侧颈部转移,建议治疗性的改良根治性颈清扫;颈部淋巴结转移不广泛者,特别是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查体未发现ⅡB区和ⅤA区转移者,建议行ⅡA、Ⅲ、Ⅳ、ⅤB区的择区性颈清扫;cN0患者不主张行预防性颈清扫术.建议同时采用cN分期和pN分期来区别对待颈部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未行预防性侧颈清扫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彩平  朱永学  嵇庆海 《肿瘤》2008,28(1):80-82
目的:研究未行预防性侧颈清扫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初次手术后出现临床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1年11月-2001年11月收治的未行预防性侧颈清扫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80例临床资料。结果:380例患者中出现临床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有8例再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前行颈CT检查未提示有侧颈淋巴结肿大的56例在术后随访中无临床侧颈淋巴结转移。病灶大小、年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均不是预示随访中出现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患者因素。结论:对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不主张行预防性侧颈清扫,可观察;术前CT检查能减少术后侧颈淋巴结的转移率。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声门上型喉癌有较高的隐性淋巴结转移率,目前尚无法在手术治疗前判断其是否有潜在转移.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声门上型喉癌潜在隐性淋巴结转移成为影响声门上型喉癌疗效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研究择区性颈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在喉癌(声门上型)cN0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25例行择区性颈清扫的喉鳞状细胞癌声门上型cN0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cN0患者行择区性清扫术后发现pN+39例(31.2%);清扫标本中共发现64枚阳性淋巴结,其在颈部的分布如下:Ⅰ区1.6%、Ⅱ区70.3%、Ⅲ区25.0%和Ⅳ区3.1%,3年生存率为87.2%.结论:声门上型喉癌患者cN0病例行择区性清扫术能有效清除头颁部癌患者颈部潜在淋巴结转移;与根治性颈清扫比较,可以达到同样的疗效,同时能避免行全颈清扫造成手术范围过大,术后并发症多的缺点;应对声门上型喉癌cN0患者重点行Ⅱ和Ⅲ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尤其是Ⅱb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cN0分化型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新术式的疗效。方法对52例cN0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组52例cN0分化型甲状腺癌均采用改良根治术新术式,即小切口、保留颈丛、分区清扫(只清扫Ⅱ、Ⅲ、Ⅳ、Ⅵ区,不清扫Ⅴ区)。结果52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术区皮肤感觉缺失及肩关节功能障碍,且其中50例随访3~6年,均存活,未见甲状腺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复发,亦未出现远处转移。结论cN0分化型甲状腺癌采用改良根治术新术式切实可行,取得了美容和功能保全的理想效果,且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舌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以及不同颈淋巴清扫术式对舌癌 的预后影响,为cN0期舌癌患者颈淋巴清扫术术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0 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初治的cN0期舌癌住院患者87例。通过单因素分析隐匿性 颈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术前疾病持续时间、原发灶浸润深度、T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多 因素分析cN0期舌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探讨舌鳞癌颈部转移规律及外科处理方式。结果 单因素 统计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术前疾病持续时间对cN0期舌癌患者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而原发灶浸润深度、T分期、病理分级等因素对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只有T分期是舌癌cN0期患者的独立预 后因素,不同颈淋巴清扫术对其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择区性淋巴清扫术对肩部的影响更 小(P<0.05)。结论 原发灶浸润 深度、T分期、病理分级与cN0期舌 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 为预测cN0期舌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 移的指标;cN0期舌癌具有较高的隐 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以同侧颈部 Ⅰ、Ⅱ、Ⅲ区最为常见,主张行颈择 区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