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膜瘤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平均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8例脑膜瘤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在T1WI增强、T2WI及FA图上确定肿瘤、水肿、肿瘤邻近及对侧正常白质区.测量、分析这些区域的FA值和ADC值.结果脑膜瘤Ⅰ级:水肿区ADC值高于肿瘤实体区、肿瘤邻近正常白质区及肿瘤对侧正常白质区(P<0.05).肿瘤邻近及对侧白质区FA值高于肿瘤实体区、水肿区(P<0.05).肿瘤实体区与水肿区F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膜瘤Ⅱ Ⅲ级:水肿区ADC值高于肿瘤实体区、肿瘤邻近及对侧白质区(P<0.05),实体区和肿瘤邻近及对侧白质区ADC值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邻近白质区FA值高于实体区和水肿区(P<0.05).脑膜瘤Ⅰ级肿瘤实体区、水肿区、邻近白质区ADC值与脑膜瘤Ⅱ、Ⅲ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邻近白质区FA值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DC图有助于区分肿瘤实体区和水肿区.FA图可清晰显示正常白质纤维和肿瘤的解剖关系,利于术前手术方案制定.结合常规MRI,DTI有助于脑膜瘤良、恶性分级.  相似文献   

2.
健康成人视神经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成人视神经MR扩散张量成像的特点.方法:采用单次激发ZOOM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对30例成人健康志愿者的视神经行MR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将DTI原始数据输入个人计算机,应用Volume-one1.72软件进行后处理.结果:双侧视神经在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呈高信号,在方向编码彩色图(DEC图)为绿色高信号,图像清晰,无明显伪影和扭曲变形,视神经周围脑脊液及眶内脂肪被抑制,呈无信号.本研究初步获得了成人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和平均扩散率的参数值.测得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分别为左侧0.595±0.067、右侧0.589±0.066,平均扩散率(MD)值分别为左侧(0.948±0.112)×10-3 mm2/s,右侧(0.932±0.088)×10-3mm2/s,双侧视神经的FA值及MD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DTI检测视神经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3.
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可能存在的细微结构异常。资料与方法 对54例青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38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抑郁症组患者胼胝体膝部和体部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胼胝体压部的ADC值和FA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内ADC、FA值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膝部和体部白质纤维束可能存在细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演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及评价指标在各期脑梗死的变化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7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91例次DTI检查,其中超急性期11例次,急性期15例次,亚急性期38例次,稳定期10例次,慢性期17例次.观察各期脑梗死灶在平均扩散系数(DCavg)图、部分各向异性(FA)图、容积比各向异性(VRA)图上的表现,分别测量最大层面梗死灶灰质与受累白质束及对侧相应部位的DCavg值、FA值、VRA值,并计算相对r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脑梗死灶灰白质区DCavg较对侧明显下降(P<0.001),在超急性期、急性期最低,以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于8~14天出现假正常化(P>0.05),在慢性期较对侧明显升高(P<0.001);经分析rDCavg与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992,P<0.001).梗死区灰白质的DCav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灰白质内各梗死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灰质:72.18,F白质=64.0;P<0.001).超急性期脑梗死白质区FA较对侧上升(t=3.83,P=0.003),急性期与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P>0.05),以后明显下降(P<0.001).灰质的FA及VRA与对侧比较改变不明显(P>0.05),各梗死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FA=0.17,P=0.14;FVRA=2.0,P=0.10).rVRA的改变与rFA相似,两者之间有显著性相关(r白质=0.888,r灰质=0.74,P<0.001);其他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rFA、rDCavg及rVRA组间有明显差异(F=72.73,P<0.001).结论 不同时期脑梗死灶的DTI参数值演变规律具有特征性,可以利用DTI对脑梗死进行分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3.0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进行MRI常规检查、扩散加权成像(DWI)及DTI检查,重建平均扩散系数(DCavg)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A)图。以T2WI与DWI图像为参照,测定各期脑梗死灶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平均DCavg值、平均FA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脑梗死平均DCavg值在超急性期及急性期显著减低(P〈0.01),随着时间延长呈逐渐恢复升高的变化趋势;脑梗死平均FA值在超急性期无一致性变化,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轻度升高或轻度降低,随着病程进展呈不可恢复持续减低规律。结论:联合DCavg值与FA值可对脑梗死进行更精确的临床分期,有助于及时准确了解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改变,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扩散张量成像在视辐射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R检查中扩散张量成像为研究脑白质纤维束(包括视辐射)的走行提供了可能,介绍各向异性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的原理、白质纤维束成像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结合,探讨其在视辐射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组织中水分子随机运动的一种无创性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人体生理条件下,水分子在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率不同,即扩散异向性,DTI能够测量到水分子在三维空间扩散的方向和扩散程度,描述组织的各向异性特点,精确地研究纤维走行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皮质脊髓束(CST)损伤程度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对9例急性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常规MR、DTI和DTT检查,对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采用dTV.II软件处理,获得FA图及方向编码彩色图,并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3D纤维束图。对梗死区及健侧相应区域白质进行FA测量。采用Brunnstorm标准判断脑卒中患者患手肌力。结果在脑卒中病人梗死区FA值显著低于健侧,两侧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570,P<0.001)。病变侧皮质脊髓束表现为受压、变形、移位和中断,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与肌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相关性(rs=0.888,P<0.05)。结论CST损伤严重程度与运动功能的恢复相关,DTI和DTT对观察CST的损害程度、预测恢复程度、指导临床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中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本征向量值(λ//和λ)的改变,分析FA值、ADC值、λ//、λ在腰椎间盘突出的作用。方法搜集临床诊断及MRI平扫显示为单侧S1神经根受压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DTI检查,测量FA值、ADC值、λ//和λ。结果受压侧各段FA值具有明显差异(F=4.852,P=0.021),其中受压段与受压近段具有显著差异(P<0.05),受压段与远段无差异;受压侧各段λ值有显著性差异(F=5.135,P=0.017),其中受压段与受压近段(P<0.05)、受压远段(P<0.05)均具有差异;ADC与λ//无明显差异;受压侧神经根FA值、λ与健侧对应神经根具有明显差异性(t=-2.867,P=0.012;t=3.556,P=0.003);ADC与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神经MR扩散张量成像最佳的扫描参数,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方法:采用GE Signa Twin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头颅8通道相控阵线圈,单次激发ZOOM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选择3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随机分为三组,使用不同的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b值和层厚/层间距,对视神经进行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将扩散张量成像原始数据输入个人计算机,应用Volume-one 1.72软件进行后处理。结果: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为13个方向、b值1000s/mm^2、层厚/层间距为3/0mm的扫描参数,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视神经扩散张量图像,图像清晰,信躁比高,无明显伪影及扭曲、变形。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视神经最佳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获得的图像清晰,能够满足临床研究和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颞叶癫痫患者的颞叶以外白质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的颞叶以外白质是否存在隐匿性损伤,并研究这些白质结构的DTI参数值与患者初次发病年龄及病程长短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42例发作间期TLE患者和32名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定量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内囊前肢、后肢及外囊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和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LE患者胼胝体压部、内囊后肢及外囊的Dcavg值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胼胝体膝部、压部、内囊前肢及外囊的FA值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TLE患者内囊后肢Dcavg值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结论 TLE患者的颞叶以外白质存在隐匿性损伤,内囊后肢的损伤程度与病程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发病因素。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控,MRI检查是有效的。扩散张量成像较常规MRI对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纤维束的受损情况更敏感,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病的病理变化,而且可反映其微观结构的变化,有助于在脑皮质发生明显萎缩之前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MR检查中扩散张量成像为研究脑白质纤维束(包括视辐射)的走行提供了可能,介绍各向异性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的原理、白质纤维束成像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结合,探讨其在视辐射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肾脏扩散张量成像(DTI)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1例志愿者行肾脏DTI检查.分析肾脏皮质、髓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FA值),并行髓质纤维束成像.结果 肾皮质和肾髓质ADC值分别为(2.34±0.16)×10-3 mm2/s和(2.10±0.17)×10-3 mm2/s,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t=2.45,P<0.05).髓质扩散张量示踪图显示肾髓质内放射状指向皮质的放射束.结论 DTI 可显示正常肾脏超微结构变化.肾髓质中水分子扩散具有高各向异性,肾皮质各向异性较弱.肾髓质的高FA值与肾小管、集合管的放射性走行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分子扩散是一个三维空间的运动,在某些组织如脑白质中的运动是各向异性的.磁共振脑扩散张量可分辨出分子扩散运动方向上的差异,因而可显示组织扩散各向异性的细微异常.就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成像可视化技术的基本概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分子扩散是一个三维空间的运动,在某些组织如脑白质中的运动是各向异性的。磁共振脑扩散张量可分辨出分子扩散运动方向上的差异,因而可显示组织扩散各向异性的细微异常。就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成像可视化技术的基本概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除海马外多个皮层下灰质结构也存在纤维缠结等病理改变.本文目的 在于对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皮层下灰质结构进行自动分割,研究这些灰质结构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改变特点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9例轻度AD患者和30例正常老年人(正常对照组),对全脑进行1.5T 磁共振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反转恢复脉冲序列及单次激发自旋回波的平面回波成像序列扫描.采用FSL软件的FIRST工具对被试者3D T1图像内皮层下灰质结构(包括海马、杏仁核、伏隔核、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进行精确分割后变形至扩散空间.2组各皮层下灰质结构平均MD值进行双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患者组各灰质结构平均MD值分别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最后采用2项逻辑回归分析与ROC曲线研究这些灰质结构平均MD值在诊断轻度AD中的意义.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轻度AD组双侧海马、右侧苍白球、右侧尾状核及右侧丘脑平均MD值较正常显著性升高.轻度AD组右侧苍白球、右侧海马的平均MD值分别与MMSE评分具有相关性.2项逻辑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协变量为双侧海马及苍白球平均MD值,准确率为90.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78,诊断点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100%.结论 除了海马以外,轻度AD患者其他皮层下灰质结构也出现了病理改变,并可能参与了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病理机制.MR扩散成像分析皮层下灰质结构有助于轻度A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DTI初步探讨无创评价活体椎间盘纤维环退变.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腰椎门诊就诊行腰椎MR检查患者,排除脊柱畸形、肿瘤及相关手术患者,共纳入研究对象88例,年龄16 ~63岁,平均(37±13)岁.对研究对象进行快速自旋回波及平面回波成像.剔除磁敏感重的图像,共获得428个椎间盘,测量其平均扩散系数(MD)、各向异性分数(FA)并获得其纤维环成像图,根据纤维环示踪图(FT)图形态学改变,对纤维环进行分型并测量其MD和FA,并进行比较.数据资料为非正态分布,以四分位间距及中位数表示.采用SPSS11.0软件包,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运用纤维环示踪技术每个椎间盘均可得到纤维环成像图,且不同Pfirrmann级别其纤维环类型不同,纤维环分型与Pfirrmann分级密切相关:规则型FT图135个,其中PfirrmannⅡ级(92个)比例最高,占68.15%;杂乱型纤维环FT图195个,以PfirrmannⅢ(93个)、Ⅳ级(30个)为主,占63.07%;团块型纤维环FT因98个,以PfirrmannⅣ(39个)、Ⅴ级(43个)为主,占8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ntel-Haenszel x2检验,x2=183.90,P<0.01).完整型FA值为0.32(0.29 ~0.35),MD值为12.40(11.50 ~13.20)×10-10 mm2/s;杂乱型FA值为0.35(0.33 ~0.38),MD值为11.10(9.92 ~ 12.00)×10 10mm2/s;团块型FA值为0.54(0.46~0.62),MD值为6.30(5.03~7.72)×10-10mm2/s.纤维环结构越杂乱,其MD值越低,FA值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x2值分别为219.74、243.88,P值均<0.01).结论 DTI可无创性评估活体椎间盘结构变化,MD值及FA值有助于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和前列腺癌(PCa)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经病理证实的20例PCa和25例BPH患者,DTI都采用Siemens Sonata 1.5 T超导成像仪和腹部相控阵线圈,应用Siemens Leonardo工作站相应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DTI记录感兴趣区各向异性(FA)值和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绘制相应参数图和纤维示踪图像.对比不同感兴趣区的相应成像指标的差异.结果 正常外周带、BPH和PCa的FA值分别为0.16±0.03、0.23±0.04和0.46±0.02(P<0.05).正常外周带、BPH和PCa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85±0.34)×10-3 mm2/s、(1.37±0.27)×10-3mm2/s和(0.61±0.09)×10-3 mm2/s,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前列腺组织、BPH和PCa组织DTI指标存在差异,结合常规MRI检查有助于PC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扩散加权MR不同,扩散张量成像(DTI)可以采集6个或更多方向上的水分子的扩散情况,因此能更准确地显示脑白质水分子的各向异性扩散.它是目前惟一能够无创地显示活体白质纤维束的方法,为评价白质纤维束间的联系及其病变开拓了新的前景.从DTI的技术原理以及临床应用方面介绍其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