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骨髓活检对小儿急性白血病疗效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幼甫  柴忆欢 《肿瘤》1998,18(6):423-424
白血病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是儿童第一位恶性肿瘤。为提高白血病疗效,准确判定疗效亦是重要环节;本文以骨髓活检定量观测,探讨其评估白血病疗效和预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一、病例来自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50例急性白血病中,初诊41例和复诊9例。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恶性肿瘤形成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探讨胰岛素抵抗程度在抗癌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胰岛素抵抗程度与恶性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乳腺癌27例,食管癌21例,肺癌17例,结肠癌11例,胃癌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1)恶性肿瘤患者IRI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2)不同部位恶性肿瘤IRI值相同;(3)晚期较早期IRI值高;(4)在手术切除后IRI值下降;(5)疗效差,复发转移者,IRI值高;(6)IRI与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其OR值为2.9。结论:胰岛素抵抗与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恶性肿瘤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与肿瘤分期,治疗疗效,有无复发转移有关,胰岛素抵抗指数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诊断,判断抗癌治疗效果。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恶性肿瘤与血小板增多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检测398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并与59例健康人比较,结果发现:①恶性肿瘤疗前组、复发组及转移组的血小板增多;②疗前组血小板数随恶性肿瘤病程的进展而增高;③在有效治疗后,血小板降低或恢复正常。结果表明恶生肿瘤可引起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可作为肿瘤发生、发展、疗效、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作者对发生血小板增高的机理,血小板增多可作为肿瘤发生、发展、疗效、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作者对发生血小板增高的机  相似文献   

4.
一、随访的方法(一)方法与对象随访大致分为四种,即医疗保健性随访;医疗预防性随访;诊断性随访和观察疗效性随访。我院已开展观察疗效性随访。我们根据肿瘤专科的临床医疗特点,着重视察各种不同肿瘤经临床治疗如化疗、放疗、手术、热疗、免疫治疗、中西医治疗后的疗效;观察不同恶性肿瘤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因此,凡诊断为恶性肿瘤已住院治疗的病人均列为长期的常规随访对象,直至病人死亡。采用通信方式进行常规随访。此外也进行一部分门诊随访和家庭随访。(二)具体步骤我院进行随访的具体步骤是:见办理入院手续病人需填写…  相似文献   

5.
欧必亭联合治疗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前,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仍然以多学科综合治疗为原则;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化疗药物的疗效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临床医师在实施化疗过程中药物剂量与以往相比有逐步增大趋势;而绝大多数化疗药物均可导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这些胃肠道反应的程度与持续时间取决于患者个体差异、化疗药物的种类及剂量。化疗时恶心、呕吐被恶性肿瘤患者认为是生活中最难以忍受的不良反应,导致放弃化疗。本文观察分析欧必亭联合治疗化疗后止呕效果。1材料与方法 本组46例均为1997年9月一1999年9月期间住院患者;病理证…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化疗前后TSGF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TSGF对恶性肿瘤化疗效果观察及病情监测的实用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40例恶性肿瘤,包括胃癌、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肠癌、乳癌、食道癌、原发灶不明癌在化疗前后测定血清TSGF值。结果 病情稳定者,化疗前后TSGF无显著性差异;化疗有效者,其化疗后TSGF较化疗前下降;而病情进展者,TSGF化疗后明显增高。结论 动态观察血清TSGF对恶性肿瘤化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茶色素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上的放疗和化疗是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如何在放化疗期间以药物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复发转移,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探讨茶色素对恶性肿瘤放化疗期间免疫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我们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茶色素胶囊加放化疗随机分组研究,结果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能接受放化疗的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共6O例,年龄28~69岁;男性36例,女性24例;其中食管瘤28例,肺癌11例,肝癌5例,胃癌3例,乳腺癌11例,其它肿瘤2例。根据疾病诊断标准,综合临床、胃镜、B超、纤支锐、CT、实验室检查等指标明确诊…  相似文献   

8.
报告1990年9月~1993年12月电化学治疗各类恶性肿瘤30例,取得较好疗效。其中Ⅰ级11例,占36.7%;Ⅱ级12例,占40.0%;Ⅲ级6例,占20.0%;Ⅳ级工例,占3.3%;总有效率(Ⅰ+Ⅱ级)76.7%。我们认为电化学疗法,可治疗体表和内脏肿瘤,尤以体表肿瘤为佳。本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是治疗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不能手术及放化疗无效病例的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高嵩  吴荣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7):405-407
目的:通过Meta 分析评价榄香烯治疗脑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1 年生存率,并探讨榄香烯在治疗脑恶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BM、维普、万方以及Medline数据库,查找1980~2009年的相关文献,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Jadad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近期疗效按WHO规定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进展(PD)。有效=CR+PR ,无效=NC+PD ;利用RevMan4.2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入选5 篇文献,共有患者351 例。其中5 篇均报道了近期疗效,171 例进入治疗组,180 例进入对照组。3 篇文献报道了1 年生存率,101 例进入治疗组,105 例进入对照组。对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无论榄香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放疗均有一定疗效,并能提高1 年生存率。结论:榄香烯治疗脑恶性肿瘤已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进一步验证此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我院肿瘤血液内科收治的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心律失常情况,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住院确诊的543例恶性肿瘤患者,逐一登记符合心律失常诊断,排除既往有心律失常病史者,统计其发病特点。结果恶性肿瘤相关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9%(32/543);心律失常类型以快速型为主,包括窦性心律过速18例(56.3%)、心房颤动与扑动6例(18.8%)等;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有多样性,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疗效差(PR+CR33.3%)。结论恶性肿瘤相关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特点,其发生原因具有多样性;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差,去除诱因、改善心肌代谢环境等综合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在 4 0 0例恶性肿瘤尸解中 ,32 1例 (80 3% )癌 ,79例肉瘤 ,其中 6 5例淋巴瘤 ,14例 (3 5 % )为软组织及骨肿瘤 ,肿瘤转移到肝及肺最常见。有 16 3例转移到肺及肝 ,各占 4 0 5 %。肝的转移瘤依次主要来自乳腺、大肠、卵巢、胃及非何杰金淋巴瘤 (NHL)。肺的转移瘤主要来自乳腺、肝、NHL ,胃及卵巢。淋巴结转移主要累及颈部、纵隔及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广泛转移的肿瘤是肺癌、胃癌、乳腺癌和淋巴瘤。尸检材料显示 ,宫颈癌、膀胱癌、咽癌及睾丸肿瘤主要是局部侵犯 ,转移并不广泛。本研究显示 ,恶性肿瘤的扩散与转移基本有下列方式 :直接侵袭 :很多肿瘤可能直接累及周围组织。例如胃肠癌 ,癌细胞沿着肌组织间隙进入临近器官。淋巴管扩散 :任何器官或组织的肿瘤细胞可能进入淋巴管而转移到局部或远处淋巴结 ,它是癌的主要转移方式。血道转移 :远处转移在尸检材料中很常见 ,最常累及的器官是肝和肺 ,特别是软组织肉瘤 ,但晚期癌也很常见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这也是很常见的转移方式 ,特别是胃癌、大肠癌、卵巢癌等。本研究也显示与癌瘤手术标本对比研究、肿瘤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Thirty-nine cases of temporal bone fractures involving the ear, shown by radiology, have been described. A separate group of isolated tympanic fractures is considered in addition to the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fractures. The high proportion of transverse fractures (41%) in this series is thought to represent a more accurate documentation of such fractures. Clinical diagnosis alone will underestimate the proportion of transverse fractures. The presence of associated calvarial fractures is noted and the mechanism of petrous and tympanic fractures is considered. A rationalised approach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petrous fractures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提出植入靶向持续组织间化疗的概念的可行性,并与其他疗法比较此种疗法有何优越性.方法:用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作为缓释药物载体,制备可在体内缓释氟脲嘧啶(Fluo-rouracil, Fu)微球.采用植入被动靶向的方式,将氟脲嘧啶缓释微球直接植入实验动物的移植肿瘤内或肿瘤旁,形成局部持续的抗癌药物的高浓度,使Fu分子不断渗入瘤细胞内,以杀死肿瘤细胞.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对比Fu缓释微球和Fu注射剂不同的给药方式,测定肿瘤消退和毒副作用,并依据病理切片结果作定量分析,评价Fu聚乳酸微球的抗癌疗效.结果:Fu聚乳酸微球有平稳持续缓释药物的理想曲线,没有突释效应.用被动靶向直接植入方式,将Fu聚乳微球直接植入实验动物的移植肿瘤病灶区域或肿瘤旁,比注射剂Fu全身给药,有更佳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和很低的毒副作用.数据采用方差齐性检验,Fu注射剂瘤体注射组、Fu聚乳酸微球瘤体内注射低剂量组、Fu聚乳酸微球瘤体内注射高剂量组与无药聚乳酸微球组比较,瘤重消减(P<0.005)有显著性差异,且微球内FU浓度越高,疗效越好.而Fu注射剂腹腔注射组与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Fu的聚乳酸微球为手段的植入靶向持续组织间化疗的概念可以成立.本实验初步显示,此种新方法具有局部抗癌疗效高,全身副作用低等优点,有待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植入靶向持续组织间化疗概念的可行性动物实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 ,研究提出植入靶向持续组织间化疗的概念的可行性 ,并与其他疗法比较此种疗法有何优越性。方法 :用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作为缓释药物载体 ,制备可在体内缓释氟脲嘧啶 (Fluo rouracil,Fu)微球。采用植入被动靶向的方式 ,将氟脲嘧啶缓释微球直接植入实验动物的移植肿瘤内或肿瘤旁 ,形成局部持续的抗癌药物的高浓度 ,使Fu分子不断渗入瘤细胞内 ,以杀死肿瘤细胞。用随机分组的方式 ,对比Fu缓释微球和Fu注射剂不同的给药方式 ,测定肿瘤消退和毒副作用 ,并依据病理切片结果作定量分析 ,评价Fu聚乳酸微球的抗癌疗效。结果 :Fu聚乳酸微球有平稳持续缓释药物的理想曲线 ,没有突释效应。用被动靶向直接植入方式 ,将Fu聚乳微球直接植入实验动物的移植肿瘤病灶区域或肿瘤旁 ,比注射剂Fu全身给药 ,有更佳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和很低的毒副作用。数据采用方差齐性检验 ,Fu注射剂瘤体注射组、Fu聚乳酸微球瘤体内注射低剂量组、Fu聚乳酸微球瘤体内注射高剂量组与无药聚乳酸微球组比较 ,瘤重消减 (P <0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且微球内FU浓度越高 ,疗效越好。而Fu注射剂腹腔注射组与此组比较 (P >0 0 5 ) ,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Fu的聚乳酸微球为手段的植入靶向持续组织间化疗的概念可以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8例原发性肝癌、35例转移性肝癌、41例肝外恶性肿瘤患者血清HA、PcⅢ、LN和Ⅳ-C含量并与AFP作相关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HA、PcⅢ、LN和Ⅳ-C水平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组和肝外恶性肿瘤组(P<0.05或0.01).AFP与HA、PcⅢ、LN和Ⅳ-C呈明显的正相关(γ分别为0.68、0.55、0.73、0.53,P<0.05).结论 肝纤维化指标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肝纤维化程度的判断、鉴别转移性肝癌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全文介绍从子宫颈癌的诊治规范到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的形成过程,并浅谈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乳腺切线野定位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文介绍一种新的切线野定位方法:利用现有的模拟机,将照射野的等中心点定于乳腺的中心位置,简化剂量计算的难度,使等剂量曲线分布均匀.即使没有TPS系统,用手工也可以计算,用手工计算的跳数与拓模后用TPS计算的跳数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