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平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2752-2753
目的探讨脐带缠绕的正确分娩方式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6月在我院分娩时诊断为脐带缠绕的319例孕妇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无脐带缠绕者4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脐带缠绕对分娩方式和围生儿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围生儿窘迫、窒息、死胎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脐带缠绕导致产程延长,缠绕周数过多应选择性剖宫产;脐带缠绕致胎儿窘迫、窒息、死胎发生率增高;脐带缠绕者应定期产检,临产后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带缠绕对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3月139例产前诊断为脐带绕颈的孕妇,并分析脐带缠绕对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脐带绕颈仍以自然分娩占大多数。随着脐带绕颈周数增多,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增高。结论:脐带缠绕不是剖宫产的指征,应严密监测产程,一旦发现胎儿窘迫,立即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3.
梁利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779-1780
目的观察足月妊娠脐带缠绕在产程中引起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528例脐带缠绕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分娩的981例无脐带缠绕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脐带缠绕周数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以及孕妇的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为47.35%,高于对照组的21.10%,2组比较差异显著;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病死率观察组为16.28%和1.89%,而对照组为8.97%和0.4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正常分娩率为54.55%,对照组正常分娩率为83.38%(P<0.01)。结论脐带缠绕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危险性增加,使阴道正常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李润先 《海南医学》2010,21(1):90-91
目的探讨头位胎儿脐带缠绕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前B超诊断头位胎儿脐带缠绕61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B超诊断头位胎儿脐带缠绕符合率为88.29%,脐带缠绕中胎儿窘迫发生率为34.63%,胎儿窘迫中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8.30%,无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98%,两组比较,P〈0.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脐带缠绕是造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B超诊断脐带缠绕是简单、可行的方法之一,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虞卓玲  阳茂春 《四川医学》2006,27(3):299-300
目的 探讨头位胎儿脐带缠绕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产前B超诊断胎儿脐带缠绕25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B超诊断符合率为80.50%,脐带缠绕中胎儿窘迫发生率为36.65%,胎儿窘迫中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7.39%。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 脐带缠绕是造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及早诊断对围生期保健和提示临床分娩方式具有重要意义。B超诊断脐带缠绕是简单可行的方法之一,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带缠绕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择147例脐带缠绕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娩后了解脐带长度、缠绕周数及新生儿出生后情况来比较脐带缠绕对围产儿的影响.结果脐带过短无1例发生脐带缠绕,脐带缠绕的胎儿窘迫率为50.1%窒息率为93.8%死胎率2.7%.结论脐带异常对围产儿存在严重危害,脐带缠绕周数越多,则胎儿窘迫、死胎、新生儿窒息发生机会也越大,而脐带过长是导致脐带缠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2350例脐带缠绕围生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脐带缠绕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及其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350例脐带缠绕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选择2400例进行对照,计算二者剖宫产率、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HIE的发生率。结果脐带缠绕占同期分娩总数的20.1%。胎儿窘迫等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98.9%,结合胎儿电子监护诊断符合率99.7%,彩超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脐带缠绕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决定分娩方式的重要因素。脐带缠绕明显增加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残率,产前的主要诊断手段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他如B超和胎儿电子监护。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是一种无创性观察宫内血循环改变的最好方法。可对妊娠的进展和结局、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情况做出判断,为临床提供终止妊娠纠正母胎异常、确保正常妊娠顺利进行的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8.
韦燕珍 《广西医学》2007,29(1):114-114
脐带围绕胎儿颈部、四肢或躯干者称为脐带缠绕.约90%为脐带绕颈,以绕颈一周者居多,占分娩总数的20%[1].发生原因和脐带过长、胎儿小、羊水过多及胎动过频等有关.脐带绕颈对胎儿影响与脐带缠绕松紧、缠绕周数及脐带长短有关.为了探讨脐带绕颈病例中脐带长度与分娩方式关系以及脐带绕颈对围产儿影响情况,现将我院100例脐带绕颈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彩超对胎儿脐带缠绕肢体的产前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胎儿脐带缠绕肢体的彩超声像图表现及其对临床的研究价值。方法 :10 0 0例孕妇行彩超产前常规检查 ,对 2 4例存在脐带缠绕肢体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研究。结果 :彩超诊断胎儿脐带缠绕体的准确率 99 6% ,敏感性 95 2 4% ,特异性 99 69% ,且胎儿脐带缠绕肢体合并其他部位缠绕组胎儿的死亡率、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纯缠绕肢体组 (P <0 0 5 )。结论 :脐带缠绕肢体具有特征性超声声像图表现 ,可作为常规产前检查项目 ,对于早期诊断、确定胎儿的分娩方式 ,提高围产儿的出生质量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152例脐带绕颈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脐带长度与脐带绕颈对分娩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52例有脐带绕颈孕妇进行分析:①分析脐带长度与脐带绕颈的关系;②比较脐带绕颈周数对产程、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的影响。结果: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有关,绕颈周数多者均为脐带过长。脐带绕颈可使产程延长、停滞,使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增高,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增多。结论:脐带绕颈对围产儿有负面影响,产前B超检查,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及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均可在产前做出脐带绕颈的诊断,以便更好地处理产程。  相似文献   

11.
脐带绕颈对围生儿及产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围生儿和产妇的不良影响。方法:收集1052例脐带绕颈者的分娩史、出生史、产科诊断及其他有关资料,并以500例同期分娩无脐带绕颈者作对照,分析脐带绕颈对产程、分娩方式和围生儿预后的影响。结果:脐带绕颈组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平均时间、剖宫产与且道助产比例、脐带绕颈二周以上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脐带绕颈可导致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延长,剖宫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脐带缠绕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寻找脐带缠绕最佳分娩方式。方法:对2001年1日~2002年1月间分娩总例数中脐带缠绕194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带缠绕中107例以顺产为主,占55.2%;剖宫产85例,占43.8%;阴道手术产2例,占l%。胎儿宫内窘迫、头位难产并脐带绕颈1周、脐带绕颈2周以上、社会因素为剖宫产前4位主要指征。结论:脐带缠绕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脐动脉血流仪(CDFI)、无负荷试验(NST)及B超检查3种方法联合使用,对产前脐带缠绕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860例孕周为37~42周的孕妇于产前1~2周内联合应用CDFI、NST及B超进行监测,筛查胎儿有无脐带缠绕.结果脐带缠绕发生率为23.23%(432/1860),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412/432)及98.6%(1408/1428),准确率为97.8%(1820/1860).脐带缠绕并不增加新生儿低评分危险,脐带绕身绕四肢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85.29%(29/34);剖宫产率为88.28%(30/34);而脐带绕颈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13.06%(52/398),剖宫产率为44.94%(178/398).脐带绕身绕四肢组胎儿宫内窘迫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脐带绕颈组(X2分别为107.27、23.76,P<0.001),脐带绕颈组脐动脉血流收缩期与舒张期峰值比值基本波动于正常范围.在胎心监护中,脐带缠绕多以变异减速波型表现,其次为早期减速(ED)、NST无反应及催产素激惹试验(OCT)出现晚期减速(LD),脐带绕身绕四肢者还出现延长减速(PD)波型.结论联合应用CDFI、NST及B超对孕妇进行监测,对脐带缠绕的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能显著提高诊断阳性率,为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方燕飞  肖群  韩珺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89-190
目的探讨头位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足月单胎头位脐带绕颈产妇715例,并与同期815例无脐带绕颈者进行对照研究,记录、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脐带绕颈组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脐带绕颈组(11.05%)较无脐带绕颈组(9.69%)高,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绕颈可使剖宫产率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增加,但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和时机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胎儿脐带统颈的误诊原因。方法:彩超常规检查足月妊娠孕妇胎儿各器官发育及胎儿方位、胎盘、羊水等情况,同时观察是否有脐带绕颈及绕颈周数。结果:彩超诊断脐带绕颈412例,胎儿分娩证实396例,诊断符合率96.4%,误诊率3.6%,彩超诊断脐带绕颈行剖宫产者母婴均安全,经阴道分娩者1例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中晚期孕妇进行胎儿脐带检测,提高产前胎儿脐带缠绕的诊断率,帮助临床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尤其在临产后密切观察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方法 对孕30~42周1 060例经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缠绕的孕妇,进行复查及产后随访.结果 1 060例经超声诊断为胎儿脐带缠绕的孕妇中脐绕颈1016例,占95.8%,其中1周发生764例,2周发生229例,3周发生19例,4周发生4例;缠绕腹背部8例,占0.8%;缠绕大腿及小腿部6例,占0.6%;1 060例中误诊及漏诊30例,占2.8%.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缠绕的准确率97.2%.脐带缠绕的声像图显示胎儿脐带绕颈1周,为颈部皮肤为“U”或“V”压迹,2周胎儿颈部皮肤为“W”形压迹,3周胎儿颈部皮肤为“WV”形压迹,4周为波浪形态;脐带缠绕腹背部及下肢处,在相应部位可见“U”或“W”形压迹.脐带缠绕处,横断面可见红蓝相间的环状血流束呈螺旋状,形似“麻花”,如缠绕过紧,S/D比值升高.结论 超声对胎儿脐带缠绕的灵敏度提高,为临床选择分娩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的适宜分娩方式。方法选择单胎头位足月妊娠、胎儿脐带绕颈、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150例产妇为研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同期胎儿脐带正常、其余条件相同的产妇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分娩方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绕颈在严密监护下可采用经阴道分娩方式,不增加剖宫产的概率;加强监护及适宜的产科处理,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脐带缠绕对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住院分娩的脐带缠绕产妇100例为观察组;抽取同期无脐带缠绕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进行连续胎心宫缩监护,比较2组早期减速(ED)、变异减速(VD)、晚期减速(LD)及胎心基线率(FHR)改变,羊水Ⅱ~Ⅲ度粪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分娩方式及脐带长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D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脐带长度和脐带过长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阴道胎吸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脐带缠绕对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对脐带缠绕的产妇,可选择自然分娩,如出现胎儿窘迫再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在胎儿脐带绕颈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脐动脉S/D值测定对评估脐带绕颈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孕37~42周产前常规B超检查发现脐带绕颈209例孕产妇为脐带绕颈组,另选同期B超检查无脐带绕颈6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并对胎儿颈部进行观察,同时测定脐动脉S/D值、RI值,最后结合分娩方式、羊水粪染、Apgar评分进行分析。结果:(1)脐带绕颈组分娩后证实脐带绕颈205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8.1%。脐带绕颈组脐动脉S/D值、RI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205例脐带绕颈孕产妇中,脐动脉S/D值≥3.0时羊水2度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等与S/D值〈3.0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脐带绕颈准确率高,检测脐动脉S/D值对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指导分娩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方法在新生儿脐带水肿缝合结扎断脐中的可行性及其优势。 方法 200例活产新生儿按分娩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2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的操作难度、操作时间、脐部出血渗血、感染、正常脱落时间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操作时间为(15.0±0.3)s,对照组操作时间为(11.0±0.4)s,2组技术难度、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残脐脱落时间3~6 d 25例,7~10 d 64 例,>10 d 11例,对照组残脐脱落时间3~6 d 15例,7~10 d 43例,>10 d 42例,观察组残脐脱落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54,P<0.05);脐部并发症方面,对照组发生脐部出血9例、线结脱落5例、脐炎8例,需二次剪脐5例,肉芽肿及创面不良1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6%,观察组无发生脐部出血、线结脱落,脐炎5例,需二次剪脐1例,肉芽肿及创面不良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49,P<0.05)。 结论 改良缝扎断脐法处理水肿脐带可防止断脐后线结滑脱,防止脐部感染,杜绝脐部出血,加速脐部残端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