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OCS1、SOCS2、SOCS3基因在正常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OCS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IL-10、IFN-γ的分泌。结果:无血清培养蜕膜基质细胞未见SOCS1表达,但表达SOCS2、SOCS3;细胞培养14h所分泌的IL-10高于细胞培养2h时的水平(P<0.05),IFN-γ分泌则无明显变化(P>0.05);IL-10(0.1ng/ml)作用蜕膜基质细胞14h内,不同程度上调SOCS2、SOCS3表达。结论: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自分泌、旁分泌的IL-10可能诱导细胞SOCS2、SOCS3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抑制因子在早孕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琳  史常旭  俞炽阳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4):214-215,I005
目的 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mRNA及其蛋白在人类早孕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6例正常早孕妇女蜕膜组织中的LI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全部早孕蜕膜组织标本中腺体及间质均有LIFmRNA及其蛋白表达,腺体的中LIF基因表达高于基质。结论 人类蜕膜组织中LIF表达可能与胚泡着床、维持胎盘功能和促进胚胎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在哺乳动物子宫内膜中是胚泡成功植入的关键因素之一[1] 。本研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对LIFmRNA在人子宫内膜、早孕蜕膜及绒毛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 ,探讨其在受精卵着床及早期胚胎维持中的作用。一、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 1)正常子宫内膜 :选取 1998年 7月至 1999年 9月在我中心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的病人 ,年龄 3 4~ 4 5岁 ,月经规律、术前 3个月未用激素 ,其中增殖期 ,分泌早、中、晚期子宫内膜 (病理检查证实 )各 10例。 ( 2 )早孕蜕膜 :选同期在我中心门诊行人工流产术…  相似文献   

4.
杲丽  方爱华 《生殖与避孕》2010,30(12):812-817
目的:了解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在早孕期绒毛与蜕膜中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稽留流产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获取手术流产组(n=20)、药物流产组(n=20)及稽留流产组(n=20)患者的流产绒毛及蜕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稽留流产组绒毛半乳糖凝集素-3强阳性表达率(30.00%)明显低于手术流产组(80.00%)(P<0.01)。RT-PCR结果进一步证实稽留流产组绒毛半乳糖凝集素-3 mRNA的相对表达量(2-△△Ct=0.31±0.70)明显低于手术流产组(2-△△Ct=1.00±0.00)(P<0.01),药物流产组蜕膜半乳糖凝集素-3 mRNA的相对表达量(2-△△Ct=0.74±2.20)明显低于手术流产组(2-△△Ct=1.00±0.00)(P<0.01)。结论:半乳糖凝集素-3与妊娠早期绒毛及蜕膜发育有关,其表达降低可能促进了稽留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Xia L  Yang J  Feng S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1):657-659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早期妊娠、流产的关系.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正常早孕妇女(正常早孕组)、先兆流产妇女(先兆流产组)及难免流产妇女(难免流产组)的血清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3组孕妇蜕膜组织中LIF-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孕酮及hCG水平在3组孕妇间的比较正常早孕组孕妇血清中孕酮、hCG水平分别为(91.5±27.2) nmol/L、(69.9±14.9) kU/L,先兆流产组孕妇分别为(88.4±24.7) nmol/L、(57.6±11.2) kU/L,两组孕妇血清孕酮、hC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难免流产组孕妇血清孕酮、hCG水平分别为(33.1±19.6) nmol/L、(10.3±3.2) kU/L,与前两组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2)LIF-mRNA平均相对含量在3组孕妇间的比较正常早孕组孕妇为2.10±0.32;先兆流产组孕妇为1.92±0.20;难免流产组孕妇为0.70±0.06.正常早孕组与先兆流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难免流产组与前两组分别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LIF-mRNA在早期妊娠蜕膜组织中的表达量降低,可能是导致hCG及孕酮分泌下降,最终造成难免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通过调节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对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是炎症和细胞凋亡的关键调节物。妊娠时母-胎单位局部微环境存在大量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参与妊娠期胚胎植入、胎盘形成、胎儿生长和分娩等过程,细胞因子受多方面因素精密调控,使之处于稳定状态有助于正常妊娠。SOCS3作为细胞因子信号传导调节因子参与妊娠及分娩过程,研究表明SOCS3表达异常与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深入研究SOCS3在妊娠疾病中的作用,可以为妊娠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杨静  孙永玉  李红发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7):433-434,W002
survivin是一种凋亡抑制蛋白 ,大多数人类的恶性肿瘤组织及人与鼠的胚胎组织中有表达[1 ] 。本研究通过检测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survivinmRNA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 ,以证实绒毛和蜕膜中survivin基因的存在 ,并初步探讨米非司酮对其表达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一 )研究对象收集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0年 6月于本院妇产科门诊自愿终止妊娠的健康早孕妇女的绒毛和蜕膜组织标本。随机选取其中人工流产 15例 (人流组 ) ,药物流产 15例 (药流组 )。药流组的服药方法为 :第 1天清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 5 0mg,当晚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法(SP法),比较IVF-ET后自然流产(10例,A组)、复发性流产(20例,B组)、人工流产(20例,C组)3组患者早孕绒毛、蜕膜组织中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TNF-α在3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均有表达,A、B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与C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TNF-α调节生殖免疫过程,参与了母-胎间相互作用,TNF-α表达异常,在自然流产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原癌基因c—jun,c—fos在早孕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癌基因cjun、cfos在早孕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朱瑾周剑萍刘银坤张俊慧吴欣原癌基因是一类编码关键性调控蛋白的正常细胞基因,在正常情况下cjun、cfos基因不表达或只有有限表达,当受到理化等因素作用而活化时,它们可以异常表达,导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0例药物流产患者为研究组,以20例非意愿妊娠要求行人工流产负压吸引刮宫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收集绒毛和蜕膜标本,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fas、fas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5种蛋白在绒毛和蜕膜中的分布与表达强度,同时应用原位杂交法测定fas与fasLmRNA的分布与表达强度。结果:凋亡细胞在正常早孕绒毛合体滋养细胞中少量存在,蜕膜中偶见;绒毛、蜕膜中bcl-2、bax、fas、fasL、PCNA均有表达。采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及蜕膜间质及腺上皮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多,同时伴有促凋亡bax、fas、fasL蛋白及fasLmRNA含量的增加,而PCNA蛋白含量与C组比没有变化。结论:米非司酮不仅能促进早孕绒毛合体滋养细胞、蜕膜间质及腺上皮细胞的凋亡,而且主要通过Fas与FasL转录及翻译途径介导,bax表达增加也其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可能为其抗早孕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稽留流产中的作用。方法:经B超及β-hCG动态监测证实为稽留流产患者50例,其中不明原因组30例,有原因组20例;根据胚胎停止发育后稽留宫内时间不同又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为胚胎停止发育≤2周、3-4周和≥5周。选取同时期经B超证实为活胎,因非意愿妊娠在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各组绒毛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结果:HIF-1α的表达主要位于绒毛滋养细胞胞浆和胞核;与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相比较,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IF-1α表达明显降低(P<0.05);但A、B、C组间HIF-1α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F-1α在绒毛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稽留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VEGF、MMP2和MMP9表达变化对胎盘绒毛血管生成的影响及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选用CD34作为微血管标记物,应用免疫组化检测30例早期自然流产病例(自然流产组)和20例早期人工流产病例(人工流产组)胎盘绒毛微血管密度(MVD);RT-PCR检测胎盘绒毛VEGFmRNA的表达;酶谱分析法测定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自然流产组VEGF121mRNA表达及MVD均明显低于人工流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两组中VEGF121mRNA相对表达量与MVD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θ=0.9794,rλ=0.9183)。自然流产组酶原型MMP-9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人工流产组(P<0.01),激活型MMP-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人工流产组(P<0.01)。结论:孕期胎盘绒毛内VEGF121mRNA低表达所致的血管生成障碍以及MMP-2和MMP-9表达失调可能共同参与了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和绒毛中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探讨来非司酮对母-胎界面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正常和服用米非司酮100 mg后的人早孕蜕膜和绒毛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受体(TGF-β_1R)的基因表达;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米非司酮应用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服药组蜕膜中TGFβ_1及受体的基因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服药组绒毛中TGFβ_1及受体的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服药后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服药前(P<0.05)。结论:米非司酮抗早孕作用是多环节的,可能通过多种机理协同参与促进流产的发生。其中,米非司酮通过降调节蜕膜中TGF-β_1与TGF-β_1R的转录,提高血清TNF-α的水平,从母-胎界面局部至外周,使免疫刺激和抑制失调,导致母体对胚胎排斥而不利于妊娠的维持。  相似文献   

15.
反复自然流产绒毛生化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岩  李林锡 《生殖与避孕》1996,16(6):429-433
木研究对34例反复自然流产(RSA)、10例1次流产及38例正常妊娠人流绒毛组织,应用生物化学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绒毛组织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γ谷氨酸转肽酶(γ-GT)免疫组化定位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RSA绒毛组织较正常绒毛组织中GST活性和ADA活性均有明显改变(P<0.01)。γ-GT免疫组化定位、阳性颗粒的分布及强度也有明显的差别。自然流产3次以上较2次和1次流产的GSH含量和GST活性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该结果提示绒毛组织本身某些生化功能的改变,可能是原因不明的RSA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Galectin-1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胚胎发育和胎盘形成的关系。方法:对70例非意愿妊娠的6-12周正常早孕行人工流产者,按孕周分为7组,每组10例。收集其绒毛和蜕膜组织,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alectin-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整个孕早期绒毛组织中都有Galectin-1mRNA的表达,孕6周表达最低,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增高,孕12周最高,Galectin-1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趋势一致;其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与绒毛组织中类似。结论:Galectin-1mRNA和蛋白在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均随孕周增加而增高,提示该基因在早孕期胎盘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普通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自然流产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以早孕自然流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01例。将同一孕周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n=100)进行绒毛培养加染色体核型分析,B组(n=101)进行FISH分析,另在A、B组孕6~11周患者中每一孕周各随机选取1例,每组6例,共12例同时进行2种技术分析,并比较结果。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成功率为66%,其中核型异常率为30.3%;FISH成功率为100%,其中核型异常率为46.5%;2种检测技术检测出的异常核型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6)。结论:2种分析技术对异常核型的检出率有明显的差异,FISH更容易成功,更能反应胚胎的染色体数目;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FISH技术能有效诊断自然流产的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18.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TNF-α及TGF-β1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胎盘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的异常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自1然流产组)、25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25例正常未妊娠妇女(未孕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TNF-αmRNA和TGF-β1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绒毛和蜕膜组织内TNF-α及TGF-β1表达强度。结果:三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TNF-αmRNA相对含量分别为21.1±9.4%、68.6±14.1%、97.0±11.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mRNA相对含量分别为21.5±9.4%、95.7±12.9%、87.0±13.8%,组间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流产组细胞滋养层细胞及合体滋养层细胞表达TNF-a均显著强于人工流产组(P<0.01);自然流产组合体滋养层细胞表达TGF-β1显著低于人工流产组(P<0.01)。结论: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细胞滋养层细胞及合体滋养层细胞表达TNF-α均显著强于人工流产组,提示TNF-α可能在母胎界面局部发挥作用并导致流产。②正常早期妊娠妇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GF-β1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未妊娠妇女显著升高,提示TGF-β1对妊娠维护起重要作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单个?  相似文献   

19.
李佶 《生殖与避孕》2011,31(12):843-846
目的:探讨正常早期妊娠妇女催乳素(PRL)随不同水平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正常早期妊娠妇女不同孕龄血清β-hCG、PRL水平。结果:当β-hCG≤80 000 IU/L时,PRL随着β-hCG上升同样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中当β-hCG为70 000 ̄80 000 IU/L时PRL达到高峰,为76.04±38.97μg/L,提示妊娠早期血清PRL水平随血清β-hCG浓度增高而增加;当β-hCG>80 000 IU/L之后,PRL的变化趋于平稳,无明显的直线上升趋势。结论:建立了正常早期妊娠妇女以β-hCG为参照的PRL变化曲线,为正常早期妊娠妇女的PRL水平提供了合适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