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X线,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心病价值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心病敏感性较高,但X线胸片检查仍不可替代,是临床诊断肺心病常用方法之一。为了探索肺心病的早期X线诊断指标,本文对比观察X线、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心病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病史、体征、X线胸片、二维超声心动图资料完整的肺心病125例,男78例,女47例,年龄41~92岁,60岁以上85/,全部病例均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1.2X线胸片、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心病准确率、漏诊率及误诊率见表1。表1125例肺心病X线、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率、漏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诊断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临床确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数字化X线摄影和CT扫描检查,总结数字化X线摄影诊断正确率,评价数字化X线摄影诊断股骨颈骨折的漏诊原因.结果:数字化X线摄影诊断股骨颈骨折75例,漏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94.94%,漏诊率为5.06%.漏诊4例均为Garden Ⅰ型骨折,其中3例为外展嵌插型骨折,1例为不完全骨折.漏诊原因主要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特点和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局限性.结论:数字化X线摄影是诊断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检查准确率较高,但对于外展嵌插型骨折、不完全骨折等的检查,数字化X线摄影易漏诊,需行CT扫描或MRI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CT为标准比较床旁超声、仰卧位X线胸片对气胸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钝性胸外伤患者均作了床旁超声、仰卧位X线胸片检查,并对结果和CT片进行比较。结果31/46例(34侧)患者口检查发现气胸,其中28例(30侧)超声检查也发现,10例在仰卧位X线胸片发现,2侧超声结果假阳性患者CT检查证实为肺大泡。超声检查对气胸的敏感性88.2%(30/34侧),特异性96.6%(56/58侧),阳性预测值93.8%(30/32侧),阴性预测值93.3%(56/60侧);而仰卧位胸片的敏感性35.3%(12/34侧),特异性100%(58/58侧),阳性预测值100%(12/12侧),阴性预测值72.5%(58/80侧)。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床旁超声检查对外伤性气胸的诊断敏感性、准确度比仰卧位X线胸片好,和CT检查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肺部影像学表现。方法 复习20例SARS病人X线胸片及其中2例CT的影像特点。结果 影像显示肺实质磨玻璃片状影19例(95%),网格状影1例(5%),普通胸片正常2例于CT检查发现片状影。结论 普通X线片可作为SARS首诊影像检查手段,CT是早期诊断SARS最佳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剑鞘气管的X线观察,旨在提高对此征的认识。材料与方法:作者总结分析了64例剑鞘气管的临床和X线表现.64例中男性48例,女性16例,年龄45~76岁、本组全部病例均摄有后前位及侧位胸片。结果:从胸片上测量了64例剑鞘气管的冠状径和矢状径,其中气管指数在0.64~0.51者占53%,0.5~0.4者占37%,0.4以下者占10%。结论:X线检查为诊断本症的主要方法和依据,剑鞘气管有助于COPD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损伤急诊超声和X线影像诊断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胃肠道损伤的急诊超声和X线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胃肠道损伤患分别行急诊超声和X线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30例患中,超声检查有:29例可见腹腔积液,占96.7%;20例可见腹腔游离气体,约占66.7%;19例有肠梗阻,占63.3%。X线检查有:26例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占86.7%;16例可见肠梗阻的表现,占53.3%;超声和X线结合诊断胃肠道损伤,符合率达100%。结论:超声和X线检查对胃肠道损伤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超声检查并可同时发现其他脏器的损伤及估计出血量等,补充了X线诊断的不足。超声和X线检查结合,提高胃肠道损伤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胸部CT对SARS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胸部CT检查对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疑似SARS并同时行常规胸片和CT检查的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1~77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均行X线胸片和CT扫描,时间间隔1~6h。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胸片表现异常,5例表现正常。16例胸片异常的病例中,11例符合SARS表现,4例肺部阴影为伪影假象(3例肺部CT正常)或其他疾病。5例胸片正常的病例中,有3例CT显示SARS病灶。SARS典型的CT表现为演变迅速的磨玻璃影(100%)和伴有不规则实变或肉芽肿样病变的混合影。结论 X线胸片是SARS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当胸片诊断或排除困难时应及时行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8.
B超及X线检查对判定异常节育环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超声、X线透视检查对判定节育环异常的价值。方法 本组对62例病人进行了B超及X线透视检查,其中至少有一种检查结果显示节育环异常。结果 B超检查节育环异常50例,X线透视检查节育环异常41例,B超诊断节育环异常准确率为80.64%,X线透视诊断节育环异常准确率为66.13%。结论 超声、X线透视对节育环异常的判定各有特点,B超检查对判断节育环异常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和评价X线平片和CT检查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鼻骨外伤患者分别进行X线和CT扫描检查,对比分析其相应的表现和诊断。结果39例患者中,X线检查发现鼻骨骨折21例(53.8%),未发现骨折征象18例(46.2%),CT检查全部阳性,其中单侧鼻骨骨折24例,双侧鼻骨骨折15例,并对鼻区复合伤和周围情况诊断明确。结论普通X线检查鼻骨骨折只是简单初步的检查方法,为防误漏诊,应将CT列为其必备的检查项目,X线平片、CT扫描两种检查互相补充对诊断鼻骨骨折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骨关节损伤X线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骨关节损伤漏诊的病例。结果:31例漏诊的病例中,肋骨骨折7例,肘关节损伤13例,腕关节损伤8例,肩关节损伤3例。结论:诊断此类骨关节损伤时,应提高警惕、仔细阅片,并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减少漏诊的发生,从而提高X线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在床旁新生儿各部位X线摄影、尤其是新生儿胸部摄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份床旁CR片,利用曝光条件的宽容度,设置最佳参数,综合运用计算机图像后处理和空间处理技术等,对影像细节进行调节,并与传统X线摄影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R照片对比度良好,层次清晰度高,摄影失真度小,废片率为1%,普通片为9%。结论CR在床旁新生儿各部位X线摄影,新生儿胸部摄影时,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和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CR系统在乳腺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评价计算机X线成像技术(CR)系统在乳腺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们对42位女性患者双侧84例乳腺进行CR检查,并与传统X线检查结果对照。结果:CR检查检出乳腺正常者30例,乳腺增生者48例,良性占位者1例,检出率与传统X线平片无差异。但在5例乳腺癌中有3例在传统X线片未能确诊;CR在显示乳腺层次及微小病变及降低X线照射剂量方面优于传统X线片。结论:乳腺CR成像技术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的X线检查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大规模疾病筛查中胸部X线摄影质量的方法。方法对绵阳市建设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中2010—2011年摄取的4235例胸部正位X线影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235例胸部影像中屏-胶组合摄影3132例,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1103例。屏-胶组合摄影优片率为37.0%;DR摄影优片率为48.0%,DR摄影优片率明显高于屏-胶组合摄影优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屏-胶组合摄影废片率6.8%,DR摄影废片率0.91%,DR摄影废片率明显低于屏-胶组合摄影废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3例废片中,体位因素、光学因素、伪影因素、标识因素引起的分别占17.0%、24.7%、44.4%、13.9%。结论在大规模疾病筛查中,与屏-胶组合摄影相比胸部DR摄影具有明显优势,但只有加强全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才能不断提高大规模疾病筛查中胸部摄影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开展了289例动态低张大剂量CR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分析其优点及可行性。方法 在有透视装备的X线下,注入低张药物后,加压滴注造影剂60~100ml,动态观察泌尿系显影过程,根据需要用CR机摄片进行数字化图像处理。结果 289例检查,造影明确诊断242例占83.7%,诊断肾肿瘤等病变建议其他进一步检查47例占16.3%,193病例经手术后证实,诊断符合率100%。无1例需重新造影检查。结论 动态低张大剂量CR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不仅克服了传统造影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同时可以动态观察造影全过程,并通过数字化的图像处理,取得清晰的图像和诊断要素,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系统)在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IP板ETLX0106-03钼靶X线机,轴位,斜位乳腺拍片,经CR系统后处理拍出激光照片。结果39例乳腺癌患者X线征象为毛刺样肿块,簇样钙化,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CR钼靶乳腺摄片是当前早期发现及诊断乳腺癌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乳腺癌的乳肿计算机X线摄影(CR)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乳腺癌患者的X线征象.结果:20例乳腺癌患者中,X线均显示恶性征象,乳腺癌常见征象为.肿块形态、边缘毛刺形态、钙化、血供增加、结构扭曲、批复增厚和凹陷,乳头回缩及淋巴结增大等.结论:乳腺计算机X线摄影(CR)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诊断要仔细地全面观察,综合分析各种征象,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X线与普通X线摄影图像质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计算机X线摄影 (ComputedRadiography ,CR)与普通X线摄影 (Conventionlx rayradiography ,CXR)图像质量对比分析 ,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的优势。方法 :对 18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胸部摄片检查 ,随机分为 3组 :① 1组 :5 0例 ,分为两组 :a组 :30例。采用普通X线常规剂量摄片 ;b组 :2 0例。采用CR常规剂量摄片 ;② 2组 :70例 ,分为两组 :a组 :30例。采用普通X线 1/2剂量摄片 ;b组 :4 0例。采用CR1/2剂量摄片 ;③ 3组 :6 0例 ,分为两组 :a组 :30例。采用普通X线 1/5剂量摄片 ;b组 :30例。采用CR1/5剂量摄片。并对 3组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1组 :a组甲级片与b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 :a组甲级片与b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3组 :a组甲级片与b组比较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结论 :CR摄影优于普通X线摄影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肺移植后患者床边胸片的质量关系到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对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的:比较肺移植后患者应用传统屏-片组合和计算机数字化系统进行床边胸部摄片的图像质量,以选择优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78例肺移植后患者床边胸片传统屏-片摄影425张和计算机数字化摄影411张的图像资料,提出优质片评估标准,经3位高年资医师、技师读片将其从优质片到废片分为Ⅰ~Ⅳ级,然后分析影响两组床边胸片质量的因素,并计算两组的平均曝光剂量。结果与结论:肺移植后患者床边胸片,传统屏-片组:Ⅰ级片135张(31.8%)、Ⅱ级片171张(40.2%)、Ⅲ级片107张(25.2%)、Ⅳ级片12张(2.8%);计算机数字化摄影组:Ⅰ级片266张(64.7%)、Ⅱ级片105张(25.5%)、Ⅲ级片37张(9.0%)、Ⅳ级片3张(0.7%),两组床边胸片图像质量分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计算机数字化摄影组平均曝光剂量1.56mA·s明显小于屏-片组3.27mA·s(P〈0.01)。提示肺移植后患者计算机数字化摄影系统床边胸片质量明显优于传统屏-片组合床边胸片,应用计算机数字化摄影系统可提高优质片,减少废片,降低X射线照射剂量,可作为肺移植后患者床边胸片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结合纤支镜选择性支气管造影并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3例疑肺部肿瘤等疾病患者,先行胸部正侧位片及CT扫描检查,其中部分做了支气管体层摄影,然后施行纤支镜检、刷检,并在电视透视下经纤支镜进行肺穿刺活检。再应用数字减影(DSA),数字化快速摄影8帧/s,激光照像技术,用76%复方泛影葡胺经纤支镜进行选择性支气管造影。结果:本组全部病例均由这种综合性技术检查确诊,并得到手术病理证实。检出中央型肺癌13例,周围型肺癌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肺囊肿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并肺不张2例,炎性假瘤1例。结论:该技术能准确诊断多种肺部疾病,特别是肺部肿瘤,且可减少患者检查次数。  相似文献   

20.
数字CR检查在头颈部的应用克服了常规X线摄影一次曝光难以清晰显示骨与软组织位置关系的不足,使X线诊断更趋全面,并降低了X线辐射量.在成像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图像质量下降,要对其进行增强处理方能满足医生临床诊断的需要.一般的图像边缘细节增强算法未考虑人体不同部位的结构和密度特性.本文提出一种根据人体头颈部特点的自适应CR医学图像增强算法,利用该算法对头颈部图像进行边缘细节增强处理,并与线性反锐化掩模法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该算法处理后的CR图像细节丰富,信噪比高,细节方差和背景方差之比(DV/BV)高,增强后的CR图像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是一种有效的适合头颈部CR医学放射图像的边缘细节增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