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02例腔隙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列为观察组,并选择84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和认知功能障碍率。观察组患者在人院1年后再行评估,比较人院时和1年后的评分变化,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和认知功能总分分别为(3.25±0.83)、(4.45±0.71)、(2.26±0.61)、(2.58±1.31)、(22.64±2.9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认知障碍率为50.98%,显著高于对照组(X^2=8.745,P〈0.001)。观察组1年后认知功能评分为(22.51±3.23),与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5,P=0.396)。其中26例患者在1年后MoCA评分显著下降(t=3.983,P=0.03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导致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34、0.011)。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部分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认知功能障碍有加重的趋势。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吸烟史相比,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更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与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C、TG、HDL-C、LDL-C,与对照组45例单纯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对比。结果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异常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陈亮 《中国实用医药》2014,(24):121-122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9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9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B12及叶酸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B12及叶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B12及叶酸水平明显低于轻度与中度,中度低于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B12与叶酸水平下降与腔隙性脑梗死程度发展存在密切相关性,且与患者病情程度存在相关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因素病。方法选择导致或诱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结果年龄≤55岁的多发性腔隙脑梗死患者明显少于年龄>55岁的患者(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存在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和吸烟史的患者明显增多(P<0.05)。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和吸烟史是本病的直接原因,而年龄是多发性腔隙脑梗死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39例(84.8%),糖尿病15例(32.6%),高脂血症22例(47.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9例(19.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4例(30.4%),烟酒嗜好27例(58.7%)。结论高血压是腔隙性脑梗死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凡可致动脉粥样硬化、脑小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障碍及血液黏稠度增高的疾病,均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危险因素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近期复发率的相关性。方法60岁以上首次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07例纳入本研究,每例患者跟踪随访治疗2年,评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率和危险因素。结果207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单纯高脂血症分别为148例、22例、7例,三者复发率分别为8.78%、18.18%、14.29%;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26例,复发率34.62%,无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4例,复发率0。2年内复发腔隙性脑梗死27例,复发率13.04%。结论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同样可认为是老年腔隙性脑梗死近期复发率的高危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分布及个体危险因素数量与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个体危险因素数量与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中有高血压162例(占90%)、合并血脂异常131例(占73%)、有糖尿病54例(占30%)、合并心脏病113例(占63%)、卒中病史29例(占16%)、COPD36例(占20%).1个危险因素组18例(占10%),2个危险因素组48例(26.7%),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组114例(占63.3).结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卒中病史、COPD为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血脂异常为腔隙性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时,个体危险因素数量越多,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的危险性也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腔隙性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首次住院并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访2年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期内,除去失访4例,分为尚未复发组(186例)和复发组(70例)。复发组吸烟、糖尿病者比非复发组多(P<0.01),Hey、hs CRP、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非复发组高(P<0.05),两组高血压、Hcy、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复发。做好相应因素的预防,可直接降低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隙性卒中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比较腔隙型脑梗死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确定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3.89±11.17)岁,颅内动脉狭窄组121例(67.7%),其中单发性动脉狭窄29例(24.0%),多发性动脉狭窄92例(76.0%)。1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当中,合并高血压病120例(60.6%),高脂血症98例(49.5%),冠心病62例(31.3%)。颅内动脉狭窄组冠心病(42.1% vs.14.3%;χ2=9.205,P =0.002)和糖尿病(25.6% vs.10.4%;χ2=3.173,P =0.007)以及颈动脉 IMT 增厚(29.7% vs.7.8%;χ2=3.962,P =0.047)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颅内动脉狭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性低于无颅内动脉狭窄组[(1.31±0.52)mmol/L vs.(1.57±1.54)mmol/ L;t =-2.242,P =0.026]。多变量 Lol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优势比(OR)10.013,95%可信区间(CI)1.079~92.900;P =0.043]和糖尿病(OR 6.766,95% CI 1.704~26.870,P =0.006)是腔隙性梗死患者的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而 HDL 水平较高(OR =0.015,95% CI =0.001-0.299)是腔隙性梗死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多合并颅内动脉狭窄,冠心病和糖尿病是腔隙性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董彦 《中国药业》2010,19(11):78-78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情况。方法选择32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30例高血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非腔梗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用高频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IMT),测量部位为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和分叉部向下1.5~2cm前壁、后壁、外侧壁和内侧壁的内中膜最厚处,取其平均值,并观察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结果腔梗组IMT较非腔梗组和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和P〈0.01),非腔梗组IMT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腔梗组和非腔梗组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腔梗组和非腔梗组斑块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较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甘露酵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12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发病时间<24h)随机分成甘露酵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第15天的疗效评定比较。结果 治疗组第5天、第15天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恶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露酵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在颈部大动脉及眼底小血管的改变。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0年5月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头颅磁共振检查诊断符合腔隙性脑梗死(腔梗)患者64例,正常24例,均行颈动脉超声及直接检眼镜检查,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例腔梗组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查异常者54例,其中多发斑块形成26例,占总病例的40.6%,24例正常组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查异常18例,其中多发斑块形成2例,占正常组的8.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64例腔梗组患者中眼底检查异常60例,其中眼底血管Ⅱ级改变36例,占总病例的56.3%,24例正常组患者中眼底检查异常6例,其中眼底血管Ⅱ级改变2例,占正常组的8.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多发斑块形成、眼底血管Ⅱ级改变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腔隙性脑梗死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国人标准诊断的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与腔隙性脑梗死(LACI)的关系。方法373例门诊及住院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LACI组,其中男性亚组203例,女性亚组170例;278例门诊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亚组140例,女性亚组138例。观察代谢综合征在LACI组中男、女性亚组和对照男、女性亚组的患病率、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水平以及代谢综合征对LACI的危险度。结果LACI组男性亚组和对照组男性亚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38.9%和1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CI组女性亚组和对照组女性亚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45.9%和21.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男性空腹血浆葡萄糖外,LACI组男、女性亚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水平与对照组同性别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代谢综合征使男性和女性LACI的发病分别增加3.25和2.65倍(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与LACI关系密切,代谢综合征是LAC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梁秀珍  霍云霞  刘红 《河北医药》2011,33(17):2617-2618
在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A组)、非糖尿病脑梗死组(B组)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家族史等危险因素高于B组(P〈0.05),其梗死类型以腔隙性梗死、多灶性梗死为主,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脂、血糖、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高于B组(P〈0.05),A组疗效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时多有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等临床情况,血糖控制不佳,高TC、高UA、高FIB、低高密度脂蛋白是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主要因素,以腔隙性梗死、多灶性梗死为主,较非糖尿病患者疗效较差,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MRI(磁共振成像)和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前来我院就诊的8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和CT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8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56个病灶,CT检查确诊158个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丘脑、额叶、内囊检出率MRI检出率高于CT(P <0.05);MRI和CT在基底节、顶叶和脑干检查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检查出273个直径<5 mm的病灶,CT仅检查出7个,二者比较差异较大(P <0.05)。结论 MRI和CT检查均可应用于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但MRI检查优于CT,可作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高胰岛素血症为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和大血管病变组,并设立非脑血管病对照组,测定3组的空腹血糖、血脂及空腹血胰岛素等生化指标。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空腹血胰岛素明显大于大血管病变组及对照组,三酰甘油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胰岛素血症主要引起脑小血管病变,对大血管影响较小,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质代谢紊乱,特别是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是高胰岛素血症重要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 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 L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09年确诊的LI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116例(90.6%),糖尿病43例(33.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82例(64.1%),高脂血症74例(57.8%).TIA38例(29.7%),甲状腺功能减低20例(15.6%),吸烟72例(56.3%),饮酒65例(50.8%),外伤6例(4.7%);多灶性LI一般有3种以上危险因素,且多合并糖尿病。结论高血压是LI最主要且直接的原因,糖尿病是LI的独立危险因素,多灶性LI一般有3种以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的差异。方法将66例住院患者按脑CT检查结果分为两组:A组33例为对照组,年龄51岁~69岁;B组33例为高龄老年组,年龄为70岁~86岁,对比两组在血脂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龄老年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HDL-C及TG/HDL-C比值均降低,以TG和TG/HDL-C的比值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老年组患者中,血脂各项指标均减低,以TG和TG/HDL-C的比值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老年腔隙性脑梗塞血清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晨晖  徐仲邦 《江苏医药》1996,22(11):759-760
对35例老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及25例老年非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1.腔隙性脑梗塞组血清LP(a)、Apo-B100、TG值较对照组长比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1、<0.01、<0.05)。2.Apo-AI、HDL-C则对照组高于腔隙性脑梗塞组(P<0.05、P<0.01)。3.Apo-A1/Apo-B100比值,对照组大于腔隙性脑梗塞组;TC/HDL-C比值,腔隙性脑梗塞组大于对照组。4腔隙性脑梗塞组高血压者21/35(60%);对照组14/25(56%),无明显差异。提示,腔隙性脑梗塞与高血压无明显关系,与脂质代谢异常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随着 CT的临床应用 ,腔隙性脑梗死在糖尿病中的检出率逐渐增多 ,且高于其他脑血管病 ,但目前有关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征等方面的报道不多。本文对我科 1997— 2 0 0 1年 76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而无其他脑血管疾病者 76例 ,腔隙性脑梗死以头颅 CT报告为准。设立同年龄的非腔隙性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 5 0例为对照。所有病例均记录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 ,测定发病时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电图及肾功能。凡血脂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有一项增高者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