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环氧化酶2与肿瘤等血管生成性疾病关系密切,其抑制剂能抑制血管生成。本文就环氧化酶2及其抑制剂与血管生成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9-05/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cyclooxygenase-2,COX-2”,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77—12/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环氧化酶,血管生成”,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环氧化酶2及其抑制剂与血管生成性疾病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23篇相关文献,1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07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16篇文献中,16篇涉及环氧合酶系统,8篇涉及环氧化酶2与血管生成性疾病研究,8篇涉及环氧化酶2调节血管生成的机制与信号通路,2篇涉及对环氧化酶2的展望。资料综合:环氧化酶2是炎症调节因子,与炎症、溃疡、脑卒中、神经变性疾病等关系密切。最近研究表明环氧化酶2是一个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新基因,其下游产物PGI2与内皮收缩、血小板聚集有关,另一产物前列腺素E2是调控血管生成的开关。环氧化酶2抑制剂出现的心血管副作用更加表明重新评价环氧化酶2的重要性。结论:环氧化酶2及其抑制剂不仅与炎症性疾病有关,还与血管生成性疾病关系密切,靶向介导环氧化酶2下游通路的治疗策略将更有前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发生是多生长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级联反应可调控基因表达、调节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增殖分化。为此本文就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与受体酪氨酸激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7-01/2006-05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retina,neovascularization,growthfactor,receptor,inhibitor,receptor tyrosine kin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6-05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生长因子,抑制剂”,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或受体酪氨酸激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98篇相关文献,3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67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1篇文献中,2篇涉及视网膜新生血管与酪氨酸激酶的相关性,2篇涉及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途径,15篇涉及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中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14篇涉及视网膜新生血管与生长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资料综合: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中,视网膜中表达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过细胞内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信号传导途径,调控基因表达、调节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增殖分化,从而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从阻断多种生长因子的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途径着手,开发了一系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结论:对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将为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干细胞移植在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检索Pubmed 1997-03/2007-03与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有关的文章,检索词为"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limb ischemia",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3/2007-03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干细胞移植,下肢缺血性疾病",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然后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干细胞移植在缺血性下胺血管中的应用研究相关;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共收集到330篇相关文献,排除277篇内容陈旧或重复的文献,53篇符合纳入标准,有33篇检索到全文,纳入其中的26篇:16篇涉及骨髓干细胞移植;6篇涉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其余为其他相关文献。阐述干细胞具有多重分化活性,可有效改善下肢缺血。基础研究表明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使肢体侧支循环增加。干细胞参与血管形成的机制主要有直接分化、成熟为新血管以及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促进局部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临床研究表明自体骨髓干细胞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值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仍然存在移植安全性、远期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等问题。结论:干细胞移植能促进下肢血管新生,已成为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治疗性血管生成是利用成血管诱导因子或内皮祖细胞,模拟体内血管生成的机制,从而达到促血管新生、改善侧支循环的目的。近年来基于内皮祖细胞的干细胞移植成为治疗性血管生成的研究热点,对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生物特性、细胞移植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7-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tem cell,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neovascularzation,ischemic limb”,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7-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干细胞,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下肢缺血性疾病”,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干细胞或内皮祖细胞的生物特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细胞移植的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2篇相关文献,3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9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3篇文献中,3篇涉及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6篇涉及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基础研究,12篇涉及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应用,2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资料综合:干细胞是一类高度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很强的细胞,具有多重分化活性,在特定微环境中可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具有血管活性。基础研究表明骨髓、外周血或脐血干细胞移植能使肢体侧支循环增加,有效改善后肢缺血。近些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细胞能保持干细胞的部分特性,体外分化成血管壁结构成分,体内可促进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用来移植的干细胞数量有限,干细胞联合细胞因子移植具有更强大的促血管新生的作用。干细胞参与血管形成的机制主要有直接分化、成熟为新血管以及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促进局部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临床研究表明自体骨髓干细胞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仍然存在移植安全性、远期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等问题。结论:干细胞移植能促进下肢血管新生,已成为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新方法。虽然有许多问题尚需解决,但该手段较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发展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近年来关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其多态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4-01/2006-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gen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4-01/2006-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同心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0篇相关文献,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2篇文献中,3篇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生理作用,10篇涉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生物学特征,1篇涉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及其多态性,10篇涉及正常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10篇涉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资料综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体内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在水盐的代谢平衡和血管张力调节中有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D多态性,可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且在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等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有差异性,说明亦与种族和遗传背景有关;此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D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病相关,在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甚至相同种族、相同民族的研究结果是不完全相同的。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键酶,其基因I/D多态性在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等正常人群中分布存在差异,与某些心脑血管疾病的易感性,严重性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转录调节因子ETS-1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背景:ETS-1是ETS家族转录因子的第一个亚族,在血管生成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研究显示ETS-1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血管生成开始,ETS-1决定局部内皮细胞的凋亡.目的:总结血管生长因子ETS-1在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Sciencedirect, Ovid数据库1990-01/2007-09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ETS-1, angiogenesis, apoptosis, osteoblast, osteoclas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0-01/2007-06 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ETS-1,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内皮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128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ETS-1在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EST-1在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方面的试验研究.所选用的31篇文献中,2篇为综述,29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槽骨的改建是骨吸收和新骨形成的动态平衡过程.这一过程机制复杂,受多种因子的调节.②在众多正调控因子中ETS-1是主要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在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③研究表明,4种典型的血管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能够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ETS-1的表达,ETS-1通过诱导血管生成的相关因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和整合素β3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④关于ETS-1在调控血管生成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ETS-1如何精确的调控血管生成,如何精确的调节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等.结论:作为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的一种重要调节因子,ETS-1对血管的生成和细胞凋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活性氧诱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途径,为抗氧化剂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5-09期间Medline的相关文章,检索词“vascularsmoothmusclecell,angiotensinⅡ,reactiveoxygenspecies,signalingtransduc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随机、盲法的研究文献,然后筛除重复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8篇关于活性氧在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信号转导文献,16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2篇中,18篇为未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14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血管紧张素Ⅱ通过一型受体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刺激NAD(P)H氧化酶产生活性氧,活性氧作为重要的第二信使激活下游的信号分子,如钙离子、蛋白酪氨酸激酶、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核因子-κB,通过信号的级联反应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结论:活性氧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信号途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术背景:ETS—1是ETS家族转录因子的第一个亚族,在血管生成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研究显示ETS—1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血管生成开始,ETS—1决定局部内皮细胞的凋亡。 目的:总结血管生长因子ETS-1在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Ovid数据库1990—01/2007—09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ETS—1,angiogenesis,apoptosis,osteoblast,osteoclas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0—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ETS-1,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内皮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128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ETS—l在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EST-1在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方面的试验研究。所选用的31篇文献中,2篇为综述,29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槽骨的改建是骨吸收和新骨形成的动态平衡过程。这一过程机制复杂,受多种因子的调节。②在众多正调控因子中ETS—1是主要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在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③研究表明,4种典型的血管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能够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ETS—1的表达,ETS—1通过诱导血管生成的相关因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和整合素B3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④关于ETS-1在调控血管生成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ETS—1如何精确的调控血管生成,如何精确的调节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平均容积在疾病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近年来血小板平均容积在各种疾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各种疾病诊疗中的价值。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2-01/2006-08有关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及其在各种疾病中的意义、变化规律方面的文章,检索词为“mean platelet volum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6-08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血小板平均容积”,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手工查阅国内近年的相关文献。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步评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血小板平均容积在各种疾病中的变化意义、对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3篇相关文献,3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6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7篇文献中,2篇反映血小板平均容积与凝血功能的关系,其余均涉及血小板平均容积在各种疾病中的变化。资料综合:血小板平均容积与血小板的凝血活性呈正相关,在各种疾病中的改变可反映机体凝血活性的变化与血小板代谢紊乱情况,增高代表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下降则说明机体凝血活性减低。结论:血小板平均容积是一个判断血小板功能的参数,观察其变化规律对各种疾病尤其是血栓性疾病的诊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然组织工程材料诱导的血管生成:理论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组织工程产品移植后的血管生成对其恢复缺损器官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天然组织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组织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对血管生成的诱导作用可提高组织工程产品移植的成功率,因而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目的:总结国内外天然组织工程材料诱导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为今后天然组织工程材料应用临床提出理论基础.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link数据库1995-01/2009-06的相关文献,检索词"tissue-engineering products,natural material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CNKI数据库1998-01/2009-06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组织工程材料、胶原蛋白、壳聚糖、纤维蛋白"等,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天然组织工程材料如胶原蛋白、壳聚糖等诱导血管生成的体外体内实验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较陈旧的文献.35篇可反映天然组织工程材料诱导血管生成的最新研究进展文献被纳入.结果与结论:天然组织工程材料多由正常组织细胞外的高分子合成,本身包含许多生物信息,能够提供细胞所需的信号,对细胞的黏附及维持具有优势.文章探讨的胶原蛋白、壳聚糖、纤维蛋白3种天然组织工程材料在诱导血管生成方面具有优越性,但是天然材料在力学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构建以天然支架材料为主要材料且具有诱导血管生成作用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Diabetes is a risk factor for cancer and specifically colorectal cancer. It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ancer mortality. Aspiri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and cyclooxygenase 2 (Cox-2) inhibitors have been shown to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This effect may be mediated by inhibiting prostaglandin synthesis. Long-term use of high-dose aspirin and NSAIDs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gastrointestinal side effects. Unfortunately, the use of Cox-2 inhibitors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increas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results in the loss of the potential to use Cox-2 inhibitors for cancer chemoprophylaxis. Until a safer type of Cox-2 inhibitor is available, or low-dose aspirin is evaluated for chemoprophylaxis, a more intense screening programme for colorectal cancer may be appropriat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especially men.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managi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increased risk of this type of cancer.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Cyclooxygenase 2 (COX-2) is a key enzyme in pain biomarkers,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Thus biosensors that can quantify pain mediators based on biochemical mechanism are imperative.MethodsBiomolecular recognition and affinity of antigenic COX-2 with the antibody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and ultra-sensitive portable capillary (UPAC) fluorescence sensors. Polyclonal goat anti-COX-2 (human) antibodies were covalently immobilized on gold SPR surface and direct recognition for the COX-2 antigen assessed. The UPAC sensor utilized an indirect sandwich design involving covalently attached goat anti-COX-2 as the capture antibody and rabbit anti-COX-2 (human) antibody as the secondary antibody.ResultsUPAC fluorescence signals were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COX-2 at a linear range of 7.46 × 10? 4–7.46 × 101 ng/ml with detection limit of 1.02 × 10? 4 ng/ml. With SPR a linear range was 3.64 × 10? 4–3.64 × 102 ng/ml was recorded and a detection limit of 1.35 × 10? 4 ng/ml. Validation was achieved in simulated blood samples with percent recoveries of 81.39% and 87.23% for SPR and UPAC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developed sensors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objec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pain biomarkers for clinical diagnoses.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还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在大肠肿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手术切除的84例结直肠癌组织、部分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学及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大肠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的表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6,P〈0.05)。Cox-2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56、3.93和6.63,P均〈0.05)。Cox-2阳性表达的患者比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5)。结论Cox-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学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胃黏膜病变组织中胃泌素、环氧合酶2(COX-2)和Ki-67的表达,探讨胃泌素和COX-2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96例不同胃黏膜病变组织来自胃镜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法检测胃泌素、COX-2和Ki-67表达.结果 胃泌素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Dy)和胃癌(GC)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8.8%、30.0%、57.9%、68.2%和77.8%,CAG组与G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CSG、CAG、IM、Dy和GC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1.2%、45.0%、68.4%、72.7%和88.9%;在G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CSG(P<0.05).从CSG→GC,Ki-67增殖指数(PI)呈逐渐递增趋势;从CAD→GC,胃泌素和COX-2的表达与PI呈正相关(P<0.05).在胃癌前期病变中,胃泌素与COX-2表达有显著相关性(γ=0.4108,P<0.01),二者共同表达时,PI显著升高.结论 CAG中胃泌素王低表达,从CAG→GC,胃泌素表达逐渐升高.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COX-2表达呈逐渐递增趋势.在胃癌前病变阶段,胃泌素和COX-2协同促进细胞增殖,胃泌素可能参与上调COX-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17.
急性肺损伤环氧合酶2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肺组织环氧合酶 2(COX 2)m RNA 表达和ALI中前列腺素(PGs)变化的关系,以及COX 2 在ALI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在脂多糖(LPS)诱发的ALI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COX 2 m RNA表达情况,并观察了PGs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大鼠肺组织有极少量的COX 2 m RNA表达(0.32±0.11);而在ALI大鼠,肺组织COX 2m RNA表达显著增加,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升高达5~8 倍,同时伴有PGs的升高〔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41.64±41.79)μg·L- 1 ·g- 1 ,ALI大鼠分别为(190.53±47.91)~(470.95±184.17)μg·L- 1·g- 1 〕。结论:正常肺组织有极少量的COX 2 m RNA表达,COX 2参与ALI的发病,并可能是引起ALI时PGs升高的主要同工酶。  相似文献   

18.
19.
Recently, epidemiologic studies and animal experimen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Cyclooxygenase(COX) is the principal target of NSAIDs. COX is the first oxidase in the process of prostaglandins(PGs) production from arachidonic acid(AA). PGs and COX enzyme may be involved in the initiation and/or the promotion of carcinogenesis because the major action of NSAIDs is the inhibition of COX. In this review, we demonstrated the expression of COX-2 in urological cancer(renal cell carcinoma, bladder tumor, prostate cancer, and testicular tumor) tissues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COX inhibi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