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炙甘草汤的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炙甘草汤,后世应用不限于伤寒之疾,凡因汗、吐、下或失血之后或其它原因所引起血气亏损而致的结代脉,心动悸均可运用。目前尚应用于两个方面,一为由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心电图提示为各种不同类形的早搏或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心肌受伤等改变,自觉症状为心悸气急或胸口部作痛等;二为由于各种因素尤其是情志过极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神经官能症表现的心悸、气急、紧张、失眠或胸口部作痛等症。  相似文献   

2.
3.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是由于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方面的异常所导致,为各种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为提高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笔者采用炙甘草汤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炙甘草汤治疗63例心律失常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是由于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方面的异常所导致,为各种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为提高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笔者采用炙甘草汤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炙甘草汤出于《伤寒论》。根据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说明此方为脉结代,心动悸而设。《千金翼方》用本方治疗“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心悸”。《外台秘要》以治“肺萎,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此方具有滋润养血作用,善于通利经脉血气,所以又名复脉汤。后世医家用治阴虚肺燥、咳吐痰血、咽干舌燥、气短心跳、自汗颊红、虚劳肺萎等症,颇有良效。现结合文献及临床实践,将笔者学习此方的体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桂枝、生姜、人参、阿胶、大枣、麻仁、麦冬、生地黄等加清酒和水共煎而成.方中炙甘草甘温补中,以资脉之本源,又能通利血脉,为本方之灵药.人参补气,桂枝通阳,生地、麦冬、麻仁、阿胶养阴补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更加清酒,藉其辛热以匡药势而行气血.合而用之,则气血通达,阴阳调和,故有补虚复脉之用.  相似文献   

8.
炙甘草汤是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为心之阴阳两虚导致的“心动悸,脉结代”所拟的名方,原文为:“伤寒,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其药物组成为: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煎服法为: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本方为滋阴补血,通阳复脉之剂。  相似文献   

9.
黄煌教授运用炙甘草汤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黄煌教授运用炙甘草汤验案5则,并分析其用药特色及方证思想。  相似文献   

10.
典型病例 1.糖尿病性眼底出血 潘某,男,62岁,退休干部,患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七年,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平素使用优降糖、降糖灵等治疗,疗效不佳。详问病史:头昏、口干、眼涩、夜尿频、睡眠不安、疲乏,查尿糖(++++),血糖14.9mmol/l血压21.3/12.Kpa。眼科情况:视力右眼4.9左眼4.1,双眼晶体后囊混浊,以新福林散瞳后查双眼视乳头色界正常,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动脉细,A:V=1:2,左眼网膜及黄斑部出血呈片状或点状,中心凹反光未见,舌红苔少,脉弦数,经辨气阴两虚以阴虚为主。运用炙甘草汤加减:西洋参6克,枣仁,枸杞子各30克,麦冬、五味子、生地各15克、桂枝、干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始载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之中。本方由柴胡、黄芩、人参(或用党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共七味中药组成。水煎、去渣再煎,分三次温服。凡病邪在半表半里,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舌苔白、脉弦等少阳证时,都可用本方治疗;如《伤寒论》所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相似文献   

12.
白头翁汤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头翁汤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组成。此方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为治疗热毒深陷血分、下痢脓血的常用方剂。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 ,以白头翁汤为基本方随证化裁 ,用于治疗孕痢、胃痛、目赤、乳痈等多种疾病获满意疗效。谨举验案数则如下 :1 孕痢陈女 ,2 8岁 ,1988年 9月 17日初诊。刻述 :怀孕已三月余。 3天前不明原因而见下痢赤白 ,里急后重 ,日泄 10余次 ,口渴引饮 ,腰酸坠胀。查 :舌绛 ,苔黄燥少津 ,脉细数 ;血压 12 0 / 80mmHg ;大便常规示 :镜下脓球满布视野 ,红细胞 4~ 8个。证属热毒内陷 ,致肠道传输失职。拟方 :白头翁…  相似文献   

13.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本方由炙甘草9克,桂枝3克,人参3克(或党参 9克),阿胶6克,生姜9克,麦冬9克,大麻仁9克,生 地黄15克,大枣6枚组成,用清酒(或水)煎,分3次 温服。原来用于治疗伤寒病而见到脉结代(即间歇)、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方见《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所组成。原方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余在原方基础上随症加减,治疗内科、五官科杂病,获得一定疗效,兹介绍如下。1 感冒1.1 风寒感冒 外感风寒数日,缠绵不愈,证见头晕,口苦,恶寒,低烧,咳嗽不欲食,舌苔薄白,脉浮弦。治宜本方合参苏饮加减:柴胡15g,半夏10g,党参15g,甘草3g,黄芩9g,紫苏10g,前胡10g,杏仁6g,板蓝根30g,白薇12g,生姜3片,大枣…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的吴茱萸汤,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物组成。功能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伤寒论》中的阳明、少阴、厥阴三阴之病都用到吴茱萸汤。  相似文献   

16.
藿朴夏苓汤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藿朴夏苓汤世人皆以治外感温热病,笔者在临证多用于内伤杂病,每收奇效。该文治验四种病证,为胃炎、乙型肝炎、胆囊炎、膀胱炎,皆以本方治愈。并提出运用本方治疗内伤杂病时要抓住要点,虽以四诊合参,但以舌诊为凭,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皆为用本方的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炙甘草汤全方共奏补血滋阴、健脾益气温阳之功效,通过"损其心者,调其荣卫""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分析其内在机制,可知该方不应只局限于治疗"心动悸""脉结代"为临床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还可将此方推广应用于因营气衰少、卫气不足所致之不寐以及因脾虚、津血不足所致之燥证的治疗。随着后世医者对炙甘草汤理论精髓的深入领会,该方将会有更加宝贵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析《伤寒论》原文及张仲景制方用药本义,炙甘草汤是滋阴养血,通阳复脉之方.又名复脉汤.为临床常用的经典名方.临证应辨清气血阴阳之所属,观其脉证,随证加减.应万变不离仲景立意之根本.  相似文献   

20.
小柴胡汤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少阳篇》,为主治少阳病的代表方。临床中凡具有少阳病证侯的一部,或全部者都可以考虑用小柴胡汤治疗。兹将笔者临床加减运用于一些病症的体会简介如下,以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