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2例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患者手术治疗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约1/4的患者同时伴有胸腺瘤的发生,手术治疗无论对于重症肌无力或胸腺瘤这两种独立疾病都是十分有效的手段.为研究同时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转归,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32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观察胸腺瘤复发情况和重症肌无力术后转归,并对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随访期内胸腺瘤复发1例,30例患者在随访期内(14~61个月)没有出现肿瘤复发;术后7例患者重症肌无力达到完全缓解,13例达到部分缓解,9例维持稳定,2例病情加重,总有效率为64.5%.具有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等因素的患者之间,有效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治疗应当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胸腺组织及周围脂肪组织,术后对侵袭性肿瘤患者进行放疗,对肿瘤复发患者可以实行再次手术切除,术后重症肌无力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2.
胸腺瘤外科治疗3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手术治疗胸腺瘤38例,其中良性25例、恶性13例,合并重症肌无力11例。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6例。结果表明:单纯良性胸腺瘤手术效果好,恶性者手术切除率低,单纯手术疗效差,但术后加放射治疗效果较满意。肿瘤及胸腺的广泛切除对重症肌无力效果不肯定,术后易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本文还探讨了短期应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在预防和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疗效。方法 观察分析近10年50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患者病理分型、分期及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的关系,手术方式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结果 完整切除肿瘤38例,肿瘤大部分切除10例,仅作活检者2例。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12例(24.0%)。胸腺瘤合并MG以上皮细胞型为主,Osserman分型以ⅡbⅢ型为主,肌无力危象发生率较高;其次为上皮淋巴细胞型,症状相对比上皮细胞型轻,多以I型、Ⅱb型为主,亦有肌无力危象发生。术后MG症状缓解42例(84.0%)。结论 手术是治疗胸腺肿瘤合并MG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效果及预后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手术切除范围、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等因素有关,围手术期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16例胸腺瘤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治疗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重症肌无力危象主要表现为呼吸肌严重无力导致的通气功能衰竭,是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围手术期死亡的首要因素。自1985年至2001年共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49例,术后有16例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为32.6%),均采用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抢救成功1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7岁~63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15天~3年。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胸部X线或CT检查并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确立诊断。按Osserman重症肌无力…  相似文献   

5.
胸腺合并重症肌无力临床虽不少见,而正确处理并非易事。须熟悉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围术期处理原则,防治重症肌无力危象和胆碱能危象。自1985年2月至1997年10月我们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2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17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994年9月~2004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改良Osserman标准分为Ⅰ型11例、Ⅱa型9例、Ⅱb型19例、Ⅲ型3例。随访结果按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效进行评价。结果42例无手术死亡,4例术后早期发生MG危象,经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痊愈。随访40例,手术后重症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率20例,无效2例。1例术后1年死于肿瘤复发并肺转移。结论完善围术期管理,减少MG危象的发生,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MG)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术中、术后并发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较高 ,给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带来一系列棘手问题[1 ] 。本院 1 989—1 994年 1月共手术治疗 1 7例胸腺瘤合并MG患者 ,1 994年起通过正规术前准备 (改进围手术期治疗 )后手术治疗 2 6例胸腺瘤合并MG患者 ,研究正规术前准备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一 研究对象 ①对照组 :1 989年 1月— 1 994年 1月 ,5年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MG患者 1 7例 ,年龄 2 0— 70岁 ,平均45岁 ,男性 1 0例 ,女性 7例。病程 3月— 3年 ,根据Osserman分型 …  相似文献   

8.
26例胸腺瘤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总结26例胸腺瘤外科治疗经验。万法全鄙米用胸骨正中切口,完整训际22例,姑思性切除2例,单纯活检2例。17例接受术后放射治疗,3例术后同时接受放疗及化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肌无力危象发生,症状明显缓解/消失21例。除3例病人失访外,1例姑息性切除者术后3月肿瘤复发,3例术后1月重症肌无力症状复发或加重。结论患者易有多种伴瘤症状而使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手术有望改善或消除这些症状。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胸腺瘤的首选方式,完整切除肿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伴发重症肌无力症状者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多学科综合治疗在胸腺瘤的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16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6例胸腺瘤合并重肌无力的临床资料。结果 23.88%(16/67)的胸腺瘤病人合并重症肌无力,应用抗胆碱酯酶药及机械辅助呼吸,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较常见,宜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积极防治并发症及危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肿瘤病理类型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1年手术治疗的合并MG的胸腺肿瘤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胸腺瘤19例,胸腺脂肪瘤6例,胸腺鳞癌1例。手术切除肿瘤后,对MG的治疗有效率为84.6%,无效15.4%。结论:胸腺肿瘤伴有MG的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术前没有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可能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对这种少见的临床现象尚缺乏全面的认识。研究认为,术后新发重症肌无力是多种形成机制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与胸腺瘤介导异常T细胞与自身免疫抗体的生成、释放并在外周长期存在有关,也可能与异位胸腺的存在、胸腺瘤的晚期复发有关。术前抗体滴度是其主要的预测因子。治疗策略以抗胆碱酯酶药和激素治疗为主。本文结合近年文献,对术后新发重症肌无力的发生率、发病机制、预测因子及防治策略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郑菊妃  游惠珍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0):1097-1098
我科于2000年7月收治1例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恶性混合性胸腺瘤患者,经积极抢救及手术治疗,治愈出院,就抢救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肿瘤病理类型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 (MG)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4 - 2 0 0 1年手术治疗的合并MG的胸腺肿瘤 2 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胸腺瘤 19例 ,胸腺脂肪瘤 6例 ,胸腺鳞癌 1例。手术切除肿瘤后 ,对MG的治疗有效率为 84 6 % ,无效 15 4 %。结论 :胸腺肿瘤伴有MG的患者 ,手术切除肿瘤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3年1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胸腺瘤6例.行胸腺及周围浸润组织完全切除22例,胸腺瘤部分切除6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发生MG危象7例,经及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均抢救成功.术后随访1~10年,MG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4例.按Osserman临床标准分型:Ⅰ型13例,ⅡA型8例,ⅡB型6例,Ⅲ型1例.结论合并MG胸腺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肯定,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减少MG危象的发生,是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对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至今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比较单纯胸腺瘤与合并肌无力胸腺瘤患者的手术预后。方法1992年至2012年中国胸腺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hTymomas, ChART)数据库录入的18个胸外科中心诊断胸腺瘤并接受相关手术的患者分为合并重症肌无力组(合并组)和单纯胸腺瘤组(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结果共1,85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合并肌无力组及单纯胸腺瘤组分别421人和1429人,行胸腺全切的比例分别是91.2%和71.0%(P<0.05);肌无力组患者的WHO病理类型多分布于AB、B1和B2型,优于单纯胸腺瘤组(P<0.05);合并肌无力组的Masaoka分期较早(I和II期)的比例高于单纯胸腺瘤组。5年和10年的总体生存率在MG组和非MG组中分别为93%和88%;83%和81%(P=0.034);在Masaoka III、IVa和IVb期胸腺瘤患者中,合并肌无力患者的生存曲线高于单纯胸腺瘤患者(P=0.003)。在进展型胸腺瘤患者中,MG组和非MG组患者的Masaoka III、IVa、IVb的构成比相似,组织学结果中,MG组的AB/B1/B2/B3型的比例高于C型比例更高的非MG组(P<0.001)。整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MG、WHO分型、Masaoka分期、手术方式、化疗、放疗和临床切除状况均为预后的影响因素。而在多因素分析中,WHO分型、Masaoka分期和临床切除状况是独立的预后预测指标。结论虽然重症肌无力不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但是在胸腺瘤患者中,合并MG的患者预后较优,尤其是Masaoka分期晚期的患者,可能与疾病的早期发现、病理类型分布相对较好、整体R0切除率较高以及复发率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恶性胸腺瘤患者放疗中重症肌无力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共45例进行了分析。放疗单次肿瘤吸收剂量1.8~2.0Gy,中位总剂量54.2Gy。疗中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控制肌无力症状。结果44例患者按时完成了放疗,1例因呼吸肌受累中断放疗。44例术后放疗患者中4例肌无力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例肌无力症状有所加重,2例术后出现胆碱能危象,余34例肌无力症状术后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术前放疗的1例患者放疗中及术后肌无力症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单次剂量1.8~2.0Gy的照射方式不会加重肌无力症状,但放疗中必须应用合理的抗胆碱酯酶药物,密切观察肌无力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胸腺瘤3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壮士  曾涟乾  张斌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2):1293-1295
目的:探讨胸腺瘤及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975年~2003年外科治疗的胸腺瘤318例资料,分为单纯胸腺瘤组(TT组)18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组(TTMG组)137例,对两组的一些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比.结果:TT组平均年龄36.2岁,最小年龄4岁,93.4%的患者肿瘤直径>5cm,病理分期多为Ⅲ、Ⅳ期(65.7%),手术切除率66.9%.TTMG组平均年龄46.2岁,最小20岁,肿瘤直径<5cm占67.9%,且59.8%为病理Ⅰ期,切除率86.1%.结论:早期胸腺瘤诊断标准为:1)肿瘤直径<3cm,2)临床病理分期Ⅰ期;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特征:重症肌无力的症状重、病史短、症状进展快.  相似文献   

18.
胸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有关问题 (附7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良性胸腺瘤复发原因及胸瘤新的分类方法、恶性胸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手术方式、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处理、胸腺肿瘤术后治疗等。方法:1975年1月-1995年12月手术治疗的73例胸腺肿瘤和囊肿。结果:总结了恶性胸腺瘤的CT特征,恶性胸腺肿瘤应争取全胸腺及用脂肪组织切除,重视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 和潜在恶笥胸腺瘤术后应放疗,复发病例再手术仍能获得较好疗效。结论:提出了一种胸腺瘤新的分类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危象发生的情况,探讨近期疗效和危象的相关因素.方法:1993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 asthenia graris, MG)63例,其中58例合并胸腺瘤.肌无力按改良Osserman分型,I型15例,Ⅱa型20例,Ⅱb型12例,Ⅲ型9例,Ⅳ型2例.Masaoka分期:Ⅰ期11例,Ⅱ期27例.Ⅲ期20例,Ⅳ期5例.对术后近期疗效和危象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后缓解31例(53.45%),无效6例(10.34%),恶化8例(13.79%),危象15例(25.86%).MG合并胸腺瘤者,MGII型及以上者是术后发生危象的高危人群.I型与Ⅱ型及以上者术后近期的危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与Ⅱ期及以上胸腺瘤者术后近期的危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合并胸腺瘤的患者术后危象的发生率明显增加,MG II型及以上型术后更容易发生危象,危象的发生与胸腺瘤的病理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对胸腺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对可能影响胸腺瘤术后患者预后的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收治的187例胸腺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139例(MG组),单纯胸腺瘤患者48例(非MG组)。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使组间协变量达到均衡。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总体胸腺瘤术后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匹配前,MG组(n=139)与非MG组(n=48)患者的性别(χ2=4.180,P=0.041)、确诊年龄(χ2=8.590,P=0.003)、WHO组织学分型(χ2=4.764,P=0.029)以及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χ2=5.627,P=0.018)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4%和69.6%,76.9%和65.2%,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经PSM法匹配后,两组共44对患者成功匹配,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8%和67.3%,85.6%和62.5%,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总体胸腺瘤术后患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Masaoka分期(HR=0.237,95% CI:0.111~0.504,P<0.001)、切除状态(HR=0.250,95% CI:0.096~0.654,P=0.005)、术后辅助化疗(HR=0.367,95% CI:0.179~0.751,P=0.006)以及合并重症肌无力(HR=0.336,95% CI:0.162~0.669,P=0.003)可能与胸腺瘤术后患者的生存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asaoka分期是影响胸腺瘤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0.317,95% CI:0.140~0.720,P=0.006),合并重症肌无力则为影响胸腺瘤术后患者生存的保护性因素(HR=0.445,95% CI:0.204~0.971,P=0.042)。结论 对于可手术的胸腺瘤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较不伴重症肌无力的患者生存预后更好。Masaoka分期是影响胸腺瘤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