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B组):针刺治疗,每组各5O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A、B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FI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A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FIM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飞针”疗法联合化痰通络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64例给予“飞针”疗法结合化痰通络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偏瘫肢体运动功能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FIM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FIM评分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飞针”疗法联合化痰通络汤加减能够增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偏瘫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柏强 《中医药学刊》2010,(7):1540-1542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作业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改善能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均接受作业治疗,治疗组在作业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眼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侧上肢运动功能,采用休斯顿大学康复医学部ADL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ADL能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结合作业疗法可有效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作业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镜像膝关节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配合镜像膝关节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镜像膝关节运动疗法治疗。治疗4星期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患者步行能力,采用Twichell-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阶段评价量表进行偏瘫肢体的Brunnstrom分期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MBI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AC分级及下肢Brunnstrom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镜像膝关节运动疗法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有效方法 ,能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综合疗法能够有效、安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敏  陈新  陈越峰  饶萍  刘健 《四川中医》2005,23(12):95-96
目的:探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中风偏瘫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治疗前、后3个月采用简化Fugl-Meyer评价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两种康复评定疗效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根据Brunnstrom偏瘫恢复的六阶段理论采取的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中风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针刺+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综合组和对照组各48例,综合组采用针刺(头皮针+体针)的同时,配合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针刺(头皮针+体针),但病人自行随意锻炼,用Brunnstrom 6期评定法和修定的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评定病人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综合组病人上下肢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中下肢活动能力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提示针刺配合运动康复训练比单纯针刺治疗,对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力定型原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动力定型原理进行步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训练前及训练2个月后分别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定运动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步行能力,Ba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期、FAC、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两组间Brunnstrom分期运动功能评分、FAC及M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动力定型原理进行步行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脑血管病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只进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康复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量表运动评分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指数(FIM)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夹脊穴配合康复训练和单纯的康复训练均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配合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针卒中后偏瘫患者,针刺取百会、风府、神庭、人中、腰阳关、命门、中枢、大椎,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并与单纯针刺组相比较。3周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定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 I)评分,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B I)指数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督脉配合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具有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忠诚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84-84,8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中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偏瘫病人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除给予常规的治疗外,同时进行针灸治疗。结果: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瘫痪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治疗可全面提高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64例确诊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头针运动疗法,治疗30d,在治疗前、治疗第7d、14d、30d分别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肢体运动功能(FMI)及中风病疗效的评分评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中风病疗效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中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偏瘫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除给予常规的治疗外,同时进行针灸治疗。结果: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瘫痪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治疗可全面提高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平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lⅣ~Ⅵ期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阴补阳针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并对2组患者采用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FldA)测评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进行量化评定。结果:①治疗前2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2组FMA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①平阴补阳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Ⅳ~Ⅵ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El常生活活动能力;②平阴补阳针法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上优于“醒脑开窍”针刺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筋散温熨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软瘫期的临床疗效。方法:脑血管意外致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以简化Fug-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1]做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舒筋散温熨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软瘫期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针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A组)、体针加头皮针组(B组)、体针加腹针纽(C组)、体针加头皮针加腹针组(D组)。体针加头皮针、腹针、水针、皮肤针,按摩导引、药艾灸,综合治疗组(E组)。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B runnstrom分级,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考察不同针刺方法对中风病偏瘫痉挛患者的疗效。结果:B.C.D.E组对痉挛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优于A组(P〈0.01),以E组疗效最佳(P〈0.01)。结论:综合治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峰川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0):69-69,71
目的:探讨针灸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脑卒中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配合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半年以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FMA运动积分分别是58.24±21.33、37.42±19.86;ADL评分分别是74.81±6.84、62.72±7.32,两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针灸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影响显著,可以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提高其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及针刺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疗效。[方法]使用同期对照方法,将50例经CT和MRI确诊住院患者按住院就诊序号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内科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及支持对症)。治疗组25例,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发病48h,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康复运动训练和针刺治疗。观测运动功能。1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FMA、ADL评分两组均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上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及针刺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对运动功能恢复有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及针刺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疗效。[方法]使用同期对照方法,将50例经CT和MRI确诊住院患者按住院就诊序号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内科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及支持对症)。治疗组25例,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发病48h,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康复运动训练和针刺治疗。观测运动功能。1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FMA、ADL评分两组均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上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及针刺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对运动功能恢复有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左升右降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35例,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左升右降组35例,采用左升右降针法施以针刺。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左升右降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降低率和患者病残的程度均与传统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升右降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结论:左升右降针法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与传统针刺治疗比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