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杨沛华  赖小航  杨若愚 《光明中医》2016,(13):1942-1944
目的观察中医补肾活血法与西医疗法联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中医补肾活血法与西医疗法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液TNF-α、IFN-γ检测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和贫血疾病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医补肾活血法与西医疗法联合对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6,(12):1623-162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除湿法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90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补肾活血除湿法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经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结论:中医补肾活血除湿法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控制血糖、血压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中医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促卵方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月经不调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卵泡直径、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月经不调型不孕症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补肾活血促卵方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补肾活血促卵方联合桂枝茯苓丸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卵泡直径、内膜厚度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并观察其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1、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基础体温变化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卵泡直径均显著增大,内膜厚度均显著增厚,且观察组治疗后卵泡直径及内膜厚度均大于或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45,P0.05)。观察组持续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促卵方联合桂枝茯苓丸可有效改善月经不调型不孕症患者卵泡直径及内膜厚度,临床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的中药对膝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我科收治的82例膝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前者予补肾活血的中药方内服加外敷,后者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各治疗8周。结果:中医药组和西医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VAS评分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VAS评分较西医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组显效率高于西医组,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用中医补肾活血的汤药内服加外敷,效果优于仅仅采用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为提高此类患者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临床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中医补肾活血法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24h尿蛋白、Scr、HbAlc、UAER等各项生化指标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改善结果更为明显,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补肾活血法联合治疗,可获得更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膏方对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三家单位的风湿科门诊及病房住院AS患者,共计167例,将是否自愿接受补肾活血中药或膏方作为暴露因素进行分组,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加补肾活血中药及补肾活血膏方治疗的高暴露组、西医常规治疗加补肾活血中药治疗的暴露组,及西医常规治疗的非暴露组,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观察。主要疗效指标ASDAS-CRP、次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多元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结果:在24个月治疗期间,三组ASDAS-CRP及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高暴露组、暴露组改善明显优于非暴露组(P<0.01),高暴露组改善明显优于暴露组(P<0.01)。补肾活血膏方服用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活血膏方能明显降低AS患者的病情活动度,改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肾化湿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补肾化湿活血法。结果:治疗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补肾化湿活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方对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80例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40例。西医组接受达英-35治疗,中医组采用补肾活血方治疗。结果:治疗后T、PRL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两组LH、LH/FSH、T、PR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青春期PCOS不仅能在短期内取得良好改善效果,停药后仍能维持药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联合阿是穴扬刺电针治疗股骨头坏死对患者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采用补肾活血汤联合阿是穴扬刺电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阿是穴扬刺电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证积分、髋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主证积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阿是穴扬刺电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吴海燕  田颖 《陕西中医》2021,(7):863-866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疏肝汤对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闭经患者月经复潮及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卵巢早衰闭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补肾活血疏肝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评价两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及治疗后半年内月经复潮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P<0.05); 两组治疗后腰骶酸软疼痛、阴道干涩、性欲下降、两胁胀痛、胸闷失眠、烦躁易怒积分,FSH、L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E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中医证候积分及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 观察组半年内月经复潮率为4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月经复潮率15.00%(P<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补肾活血疏肝汤联合激素替代疗法能够有效调节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闭经患者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促进临床症状缓解和月经复潮,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输卵管介入术配合补肾活血法与单纯输卵管介入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 两组均于月经净后3~7天内行输卵管介入术,并于下个月经周期常规行宫腔输卵管通液术1次,注入香丹注射液40ml。治疗组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加服补肾活血剂,每天1剂,每月连服14剂。3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结果 两组治疗后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排卵前期血清雌二醇(E2)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输卵管介入术配合补肾活血法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改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的卵泡发育及宫内膜生长,且显著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79例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有41例,采用补肾活血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8例,给予骨肽片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8%,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8.4%,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法的治疗,能够使患者得到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缓解病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以及补充骨营养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口服补肾活血汤,观察临床症状,骨密度,以及骨钙素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1.4%,对照组为82.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西药治疗基础上运用健脾益气活血法和传统纯西药法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萎缩性胃炎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人为加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纯西药治疗;观察组西药治疗后另给予健脾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p清除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Hp清除率为76.92%,治疗组Hp清除率为37.0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1.86%,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均轻微,都可自行恢复,两组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健脾益气活血法治疗萎缩性胃炎,能有效清除患者Hp,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汤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补肾活血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用丹参酮注射液静脉注射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补肾健脾方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补肾健脾方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黄芪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在中医-临床对于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方法:选择120例缺血症辩证分成气虚血瘀组40例,采取每日静脉滴注黄芪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肾虚血瘀组35例,采用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痰热瘀阻组45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一共28天。结果:益气活血组的有效率为92.5%,补肾活血组的有效率为82.85%,化痰开窍组的有效率为84.44%。测试表明在益气活血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其他组别(P〈0.05)。结论:采用益气活血疗法在诊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研究补肾活血胶囊的临床疗效,同时结合大鼠模型实验探讨补肾活血胶囊的药理作用。方法:临床治疗中随机将65例病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33例。两组病人均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手术。对照组术后口服氯米芬,治疗组术后口服补肾活血胶囊。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体征、T,LH,FSH及精液运动参数变化进行比较。实验研究方面,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各10只。模型治疗组给予中药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按10 mL/(kg·d)剂量,均连用3月。观察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组织结构即生殖细胞成熟程度S,管壁生殖细胞层数P,管周膜厚度M,曲细精管内径D的变化,并按照Makler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存在精液常规参数,精子运动参数异常改变,内分泌功能相对紊乱的状态。治疗组在改善异常的精液常规参数、精子运动参数及调整内分泌功能相对紊乱方面优于对照组。实验研究方面,Makler评分模型对照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Makler评分模型治疗组高于模型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补肾活血胶囊对于改善精子的运动能力及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纠正紊乱的内分泌功能疗效显著。对于修复损伤的大鼠模型的睾丸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