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一2012年1月在我院眼科确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128例(13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68眼)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4例(66眼)给予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7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血塞通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7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运用血塞通注射液对76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结果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组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改善率相似,但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马继红 《光明中医》2013,(12):2595-2596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疗程均为 1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减低颅内压、预防感染、抗凝药物运用、脑细胞保护剂治疗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血栓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血栓患者7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脑血栓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加味四逆散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症44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87例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43例给予盐酸氟西汀口服,治疗组44例给予加味四逆散水煎剂口服。疗程均为2月。观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四逆散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实施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共3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针灸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极大的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值得临床应月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Bell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2例采用强的松、维生素及针灸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31例加用血塞通注射液0.4静滴,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观察简易面瘫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55%,愈显率67.74%,对照组分别为78.13%和34.38%。两组比较P〈0.05和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简易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可明显提高老年Bell面瘫的简易面瘫评分,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9.
吴英 《中医临床研究》2012,(24):75+77-75,77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6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疗程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步针灸合并理疗加血塞通等针剂静脉输注(即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血塞通等静脉输注治疗,治疗组给予针灸合并理疗加血塞通等静脉输注治疗,10天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2.2%,治疗组为9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及血沉、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均无显著变化,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分步针药理疗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血塞通注射粉针等静脉输注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血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刺血疗法,对照组采用静滴地塞米松5mL+250mL 20%甘露醇,血塞通注射液0.8g+250mL 5%葡萄糖氯化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刺血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采用针药并用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7例则采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7例研究对象经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47例研究对象经常规西药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72.3%,两组观察对象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医药治疗,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64例确诊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头针运动疗法,治疗30d,在治疗前、治疗第7d、14d、30d分别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肢体运动功能(FMI)及中风病疗效的评分评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中风病疗效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方向花  陈永红 《新中医》2014,46(4):178-180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中风后遗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和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经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为85.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及针刺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可获良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红花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急性面神经炎(AF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66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和红花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3.6%,观察组总有效率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势明显。结论:地塞米松、红花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辨证论治加血栓通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50例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选用分期辨证论治加血栓通离子导入,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体征、FFA相关指标及整体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能提高视力、减轻视网膜出血水肿、改善视网膜循环,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和68%,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分期辨证论治加血栓通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予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西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何民鹏 《新中医》2014,46(4):183-185
目的:观察多种针灸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多种针灸手法(头部电针、体针、梅花针)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针刺治疗;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2组治疗70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对照组7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种针灸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循经远取动法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循经远取动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FM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远取动法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选取3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有降低,各指标都有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调节辅助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更快的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