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期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方法。方法:对30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88°~135°,平均105°),采用侧凸凹侧松解、改良颅盆环装置缓慢牵引和哈鲁氏棒固定分期外科治疗。结果:松解期,僵硬性脊柱侧凸转为非僵硬性;牵引期,在脊髓最大可耐受情况下使畸形矫正达到最佳效果;最后通过内固定以维持矫正效果。本组病例平均矫正率45.3%。经9~40个月(平均23个月)的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采用分期外科治疗,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Scofix器械(脊柱侧凸固定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介绍Scofix器械的结构、原理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Scofix器械由不同型号的开口椎弓根螺钉、开口椎弓根钩、连接棒、阻塞器和横向连接器等组成。在脊柱侧凸稳定区内的各脊椎节段上选择数枚开口椎弓根螺钉行连续或间断固定,通过连接棒进行连接固定,采用撑开、加压或旋转矫正的方法对畸形脊柱进行矫正。共治疗33例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14.4岁。特发性侧凸19例,先天性侧凸14例;术前平均Cobb角分别为70°和68°。根据畸形程度和脊柱柔韧性,采用一次性矫正或分期矫正。结果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后平均Cobb角为29.4°,矫正率为59.1%;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后平均Cobb角为33.3°,矫正率为52.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CD矫正器的原理及国人青少年脊柱结构特点设计的Scofix器械,对脊柱具有撑开、加压及旋转矫正功能,为适用于不同年龄脊柱侧凸患者的内固定器械,其矫正力大,且不占据椎管空间。由于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故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方可使用,必要时可代之以椎弓根钩。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寻求更好的矫正器材,作者选用C-D棒治疗脊柱侧凸症。方法:自1994年始选用C-D棒治疗脊柱侧凸21例,术前Cobb角平均522°,术后矫正率731%,畸形严重者先行头盆环牵引,双凸畸形可一次矫正,术中用异体骨+自体肋骨植骨。作者还探讨了脊柱侧凸椎体旋转的置钉技术。结果:经1~4年随访,效果良好,无脱钩及断棒,无脊髓神经损伤,19例患者角度丢失<5°,2例患儿角度丢失达30°,需再手术治疗。结论:C-D棒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可预先折弯以适合脊柱生理弧度,脆性小,不易折断,并具有三维矫正功能,其效果优于其它内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4.
Cotrel—Dubousset器械治疗脊柱侧凸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分析Cotrel-Dubousset器械治疗脊柱侧凸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1993年2月~1996年9月共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脊柱侧凸38例,平均年龄16.4岁,术前Cobb角为40°~130°,平均68°。结果:术后平均矫正率61%。术中及术后共发生各种并发症9例,其中椎板、椎弓骨折4例,C-D棒末端过长2例,神经损伤1例,术后肺功能衰竭1例,螺钉遗留1例。结论:C-D器械治疗脊柱侧凸的效果好,但不应忽视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治疗脊柱侧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三维矫正脊柱侧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螺钉连接矫形棒和脊柱,最上达T2椎弓根水平,采用撑开、加压和旋转的方法对脊柱进行矫正,治疗17例脊柱侧凸患者.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术中椎弓根螺钉一次植入成功率为96%,术中及术后未出现脊髓功能障碍,术后Cobb 角为5°~38°,平均矫正率73.06%.矢状面后凸角度(T1~12)5°~41°(平均23°).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角度丢失率≤6%,无内植物松动断裂现象.结论根据三维矫正原理设计的适合国人不同年龄脊柱结构的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具备三维矫形能力,操作方便,用椎弓根钉连接矫形棒和脊柱,增加了矫正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经椎弓根多钉固定撑压器的生物力学实验与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作者设计一种新型脊柱侧凸内固定矫正器──经椎弓根多钉固定撑压器。经生物力学测定,其抗扭转能力比哈氏棒和鲁氏棒联合固定提高34.00%~46.48%,比双根鲁氏棒固定提高35.34%~47.96%。其抗侧屈能力是哈氏棒与鲁氏棒联合固定的1.30~1.41倍,是双根鲁氏棒固定的1.30~1.45倍。统计学上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经临床应用20例,Cobb角大于100°者,平均侧凸矫正率和驼峰矫正率分别是64.2%和81.5%;50°~100°者分别是67.5%和87%;50°以内者为76.3%和90%。全部病例术后无神经并发症,不需任何外固定。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椎弓根螺钉哈氏棒半环式同种异体骨压片治疗胸腰段不稳定型骨折22例。该法的特点是椎弓根螺钉与哈氏棒联用,并于棒下即脊柱骨折成角畸形顶点置以半环式异体骨压片,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平均矫正畸形角21.7°,椎体压缩高度平均恢复33.7%,移位改善率为15%,其中16例有Ⅰ级以上神经功能恢复占84.2%。无感染及神经症状加重等并发症。着重讨论了应用原理及优点。  相似文献   

8.
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治脊柱侧凸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正脊柱侧凸三维畸形的效果。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治特发性脊柱侧凸23例,年龄14~28岁,平均17岁;冠状面Cobb角38°~108°,平均62.46°,矢状面后凸角(T1~T12)-8°~60°,平均43°;旋转畸形Ⅰ~Ⅲ度。采用撑开、加压和旋转的方法对脊柱畸形进行矫正,最上达T2椎弓根水平。结果术中椎弓根螺钉一次置入成功率为96%,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脊髓损伤及神经功能障碍,术后Cobb角5°~42°,平均20°,平均矫正率71.06%。矢状面后凸角(T1~T12)5°~41°,平均24°。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末次随访冠状面角度丢失率平均5.8%,无内置物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椎弓根钉棒矫形系统具备三维矫形能力,操作方便,用椎弓根钉连接矫形棒和脊柱增加了矫正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GSS器械的结构,原理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GSS器械由不同型号的开13椎弓根螺钉、开13椎弓根钩、连接棒、阻塞器和横向连接器等组成。在脊柱侧凸稳定区内的各脊柱节段上选择数枚开13椎弓根螺钉行连续或间断固定,通过连接棒进行连续固定,采用撑开、加压或旋转矫正的方法对畸形脊柱进行矫正。共治疗16例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15.3岁。特发性侧凸11例,先天性侧凸5例;术前平均Cobb’s角为63°。16例均采用一次性手术矫正。[结果]14例患者进行了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4年,平均1.5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后平均Cobb’s角为29.4°,矫正率为59.1%;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后平均Cobb’s角为33.3°,矫正率为52.3%。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CD矫正器的原理设计的GSS器械,对脊柱具有撑开、加压及旋转矫正功能,适用于不同年龄脊柱侧凸患者的内固定器械,其矫正力大,且不占据椎管空间,是对脊柱侧凸治疗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脊柱侧凸矫正术中的神经损伤并发症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分析脊柱侧凸矫正术中神经损伤的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54例脊柱侧凸患者,男18例,女36例。C-D法矫正33例,平均年龄15.5岁,Cobb角平均66°;TSRH法矫正21例,平均年龄14岁,Cobb角平均68°。结果:C-D组矫正后Cobb角减少至26°,TSRH组减小至28°。2例出现神经损伤(3.7%)。其中1例经唤醒试验发现神经损伤立即取出C-D棒,术后双下肢瘫痪。卧石膏床3个月,给予辅助性治疗,1年后基本恢复;另1例术中诱发电位显示波幅降低,但唤醒试验正常,术后右大腿有一过性感觉障碍,1周后恢复。结论:神经损伤应分为严重损伤和一过性损伤,前者应及时取出内固定器械,后者可严密观察。对畸形严重,尤其是双主弯者,不能一味追求矫正度数而忽视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脓毒症小鼠的治疗过程,研究抗生素和血清制剂对血中内毒素脂多糖(LPS)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脓毒症模型采用NH1小鼠,腹腔大肠杆菌。治疗分3组,先锋霉素5(CEF),新生小牛血清(NBS),生理盐水(NS)。结果NBS组的72小时生存率明显高于NS组(P<0.05)。CEF组3小时白细胞计数低于NS组(P<0.05)。NBS组的1、3小时LPS水平低于NS对照组(P<0.05),血IL1和TNF低于NS组(P<0.05)。结论抗生素对抑制白细胞升高起主导作用,对LPS和细胞因子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血清制剂可能同时具有抗休克和抗炎症的双重作用,对提高早期生存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缺血后能量代谢变化的病理特征及其与动物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大鼠胆管结扎后1周,在门静脉转流入阻断入肝血流不同时程后观察动物存活率、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活性、肝组织ATP含量及动脉血酮体比值。结果 阻断入肝血流30、60及90分钟后10天动物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及40%;缺血后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明显受损,在再灌注后24小时,阻断入肝血流30及60分钟两组动物肝脏能量代谢功能已有明显恢复,而阻断入肝血流90分钟组肝脏能量代谢功能仍维持在显著低水平。结论 胆道梗阻后1周,大鼠门静脉转流下入肝血流阻断60分钟以内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损害可逆,动物安全耐受;而阻断入肝血流90分钟引起肝脏能量代谢功能不可逆性损害,动物难以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13.
大鼠胰岛移植物制备与异种移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增加胰岛收获量,提高胰岛纯度一直是胰岛移植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实验经胰管注射胶原酶,胰静止消化分离成年大鼠胰岛纯度一直是胰岛葡聚糖离心纯化。纯化后胰岛收获量为610-820个/胰纯度达92%;胰岛形态结构完整,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保持良好,对葡萄糖刺激反应胰岛素释放量是基本分泌水平的8倍;异种移植可逆转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达一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参提取物Rxa 对正常肝细胞(L02 细胞) 增殖速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测定L02 细胞Rxa 处理组(La 组) 和未处理组(L组)0、2、4、8、12 小时G0G1 、S、G2M 期细胞指数,同步进行Ki67、Cyclin D1 、PCNA 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La 组细胞增殖速率较快,Ki67 抗原表达相对较强,CyclinD1、PCNA 表达相对提前。结论 Rxa 可能促进L02 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Ki-67抗原在胆囊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观察Ki-67抗原在胆囊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PAAP)方法,用抗人Ki-67抗原的等8效抗体MIB-1比较研究Ki67蛋白在良恶性胆囊肿瘤和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比较不同胆囊组织中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 Ki-67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指数率显著高于胆囊良性肿瘤及正常胆囊组织(P〈0.05)。但Ki-67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血流动力学、心肌力学及代谢等方面探讨高张氯化钠右旋糖酐液(7.5%氯化钠+6%右旋糖酐70,HSD)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犬35%TBSAⅢ度烧伤模型,伤后6h分别用乳酸林格液及HSD进行复苏,并以每h尿量为10ml/kg及心输出量为伤前值的70%~80%来调整输液速度及输液量,观察HSD在复苏中容量负荷、左心室等容收缩期最大压力变化速率及左心室舒张期压力下降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脏指数(CI)、氧供给(DO2)及氧消耗(VO2)等的变化。结果HSD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伤后第一个24h输液量比乳酸林格液复苏少3056%,其中复苏后4h的输液量比乳酸林格液少5950%,在复苏后05~2h,+dp/dtmax、CI、DO2及VO2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乳酸林格液复苏。结论HSD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中具有容量负荷小、改善心肌功能及促进组织代谢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迪卡猪为模型,进行了14次动物及3次人体上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研究。结果表明:原位灌注、整块切除法是获取上腹部多器官的最佳方法之一;防止损伤血供或漏扎血管,良好的灌注和保存是提高移植物质量的关键。基于实验的结果,于1996年6月为1例肝癌患者施行了多器官联合移植,手术后移植物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常组织增生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下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为模型,以Ki67抗原的检测和SubG1法分别为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肝切除术后36小时,Ki67阳性细胞比例(Ki)达峰值;术后24小时,凋亡细胞比例(Ap)达峰值;各实验组的Ap/Ki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峰值位于术后12小时。结论(1)正常组织增生中,细胞凋亡不但存在,而且和细胞增殖一样重要。机体通过细胞周期,以细胞凋亡形式,调控着组织增生的速度和规模;(2)应以Ap/Ki衡量细胞凋亡在各时期所具作用之重要性;(3)细胞凋亡所具作用相对最大时,是在组织增生开始后的早期,先于细胞增殖最活跃期,表明机体对组织增生的反应谨慎而严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生物学特征及超微结构,阐明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遗传学特征及细胞超微结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体外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率和形态学相同,细胞遗传学特征和超微结构相似。结论据此结果和其他学者的观点,认为建立体外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实验模型,可用于瘢痕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雌激素缺乏脊柱神经肽P物质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阐明雌激素缺乏时椎体、椎间盘及小关节等部位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健康2月龄雌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卵巢切除(Ovariectomy,OVX)和假手术(Sham-operated,Sham-O)两组。OVX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Sham-O组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15天、1、2、3、6、9月时每组各处死8只动物,切取L3~5脊柱小关节、棘上韧带、椎体和椎间盘。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各部位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结果①OVX后骨小梁及小梁膜上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增多,增粗。②软骨组织内SP反应阳性纤维增多;2月时椎间盘SP阳性反应物增加,分布至纤维环中带,3月时观察到纤维环内带,6月在纤维环髓核中观察到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结论雌激素缺乏时大鼠腰椎椎体、椎间盘、小关节SP阳性反应神经纤维增多,与骨质疏松性腰背疼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