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酰肝素酶及E-钙黏蛋白对胃癌侵袭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及E-钙黏蛋白对胃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年2月至2007年5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50例胃癌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乙酰肝素酶mRNA及E-钙黏蛋白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钙黏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乙酰肝素酶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在胃癌的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9,4.258,1.735;1.286,6.794,3.091;χ~2=6.273,9.397,5.640,P<0.05).乙酰肝素酶阳性/E-钙黏蛋白阴性与未分化型、淋巴结转移及TNM Ⅲ、Ⅳ期有关(χ~2=11.306,10.208,8.420,P<0.05).结论 乙酰肝素酶在胄癌组织中的表达增高,E-钙黏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乙酰肝素酶与E-钙黏蛋白的异常表达具有协同作用,两者同时异常表达使胃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袋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T-钙黏蛋白表达情况与乳腺癌预后相关性。方法乳腺浸润性癌(浸润性小叶癌除外)患者280例,根据T-钙黏蛋白表达分为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分析T-钙黏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情况与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Log Rank法检测乳腺癌中T-钙黏蛋白表达情况对乳腺癌5年生存率以及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中,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病理类型、有无绝经、有无家族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及临床分期Ⅲ期比例(65.2%、37.5%、23.2%)高于 T-钙黏蛋白阳性组(41.1%、13.1%、6.0%),χ2=15.62、22.70、17.87,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钙黏蛋白阴性患者较T-钙黏蛋白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低(Log Rank=13.629,P<0.01;Log Rank=22.36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钙黏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多种临床病理特点有相关性,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钙黏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钙黏蛋白、MMP-2蛋白及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2种组织中3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该3种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其E-钙黏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而MMP.2蛋白和MMP.9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T3+T4期、N1~N3期及Ⅲ+Ⅳ期胃癌组织中E-钙黏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低于T1+T2期、NO期及Ⅰ+Ⅱ期胃癌组织(P〈0.05);MI期和Ⅲ+Ⅳ期胃癌组织中MMP-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M0期和I+Ⅱ期胃癌组织(P〈0.05);T3+T4期、Ⅲ+Ⅳ期及低-未分化的胃癌组织其MMP.9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T1+T2期、I+Ⅱ期及高-中分化胃癌组织(P〈O.05)。结论E-钙黏蛋白可能参与胃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MMP-2蛋白可能参与胃癌的远处转移,而MMP-9蛋白可能参与胃癌的分化及肿瘤浸润。该3种蛋白可作为判断胃癌分期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探讨乳腺癌浸润、转移的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及21例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5cm以上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中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的表达情况。结果2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均主要定位于腺泡或导管上皮细胞膜上,显示了细胞-细胞间交界和细胞轮廓.二者均表达正常;54例乳腺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1.9%和63.0%。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的异常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高增殖活性密切相关。α-连接素异常表达与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远处转移显著相关。上皮钙黏蛋白异常表达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两种蛋白表达均未能成为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乳腺癌中广泛存在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异常表达,二者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增殖、分化失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wist、E-钙黏蛋白和β-连环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0例结直肠癌和20例同期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Twist、E-钙黏蛋白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 Twis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53.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0%;E-钙黏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35.0%显著低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100%;β-连环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18.3%显著低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100%。Twist、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异常表达均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与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Twist与E-钙黏蛋白和β-连环蛋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Twist、E-钙黏蛋白和β-连环蛋白可能协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早期转移等过程,可能作为反映结直肠癌早期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Twist将来可能成为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PCNA和C-erbB-2及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PCNAC-erbB-2和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76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PCNAC-erbB-2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PCNA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无关。nm-23-H1与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大小、TNM分期呈负相关(P〈0.01),与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无关。PCNA和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C-erbB-2和nm-23-H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PCNA和nm-23-H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C-erbB-2和nm-23-H1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后续治疗和预后的三个重要的客观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异黏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调控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8例胃癌组织标本异黏蛋白和E-cadherin表达,并利用x2检验等分析其对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胃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利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特异性干扰异黏蛋白蛋白表达,观察异黏蛋白对MKN45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调控机制.结果 胃癌组织中异黏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 =0.029)、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14)及抑制E-cadherin表达有关(P=0.001).同时,异黏蛋白阳性患者预后比其阴性患者预后更差.当下调MKN45细胞异黏蛋白表达时,则其E-cadherin表达增高,N-cadherin、Slug及Snail表达下降,且细胞的侵袭能力(P=0.027)和迁移能力(P=0.008)下降.结论 异黏蛋白通过转录因子Slug、Snail而非Twist诱导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促进胃癌的转移,并降低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FITM1)的表达在胃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和27例距癌组织5cm以上胃大部切除黏膜组织中IFITM1的表达情况.同时评估IFITM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年龄、性别、Lauren's分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及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来评估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结果 胃癌组织中IFITM1阳性表达率为85.3%(58/68),与距癌组织5cm以上胃大部切除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ITM1阳性表达率与Lauren's分型(P=0.026)、肿瘤分化程度(P=0.033)、淋巴结转移(P=0.001)、肿瘤浸润深度等因素(P=0.041)有关.IFITM1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无显著性相关.胃癌患者的生存分析显示,IFITM1阴性组,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IFITM1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胃癌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组织中COX-2与IL-8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白细胞介素-8(L-8)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0例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的COX-2和IL-8进行检测,并与31例乳腺良性疾病对照,分析其相关性,以及二者与肿瘤大小、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receptor,PR)表达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IL-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6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6、P=0.0002),且二者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r=0.433,P〈0.001)。COX-2和IL-8阳性细胞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而与ER和PR的表达状态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COX-2和IL-8在乳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且呈正相关,提示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IL-8存在相互调控机制,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对我科2003年12月至2004年4月30例胃癌手术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胃癌组织中MMP-2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70%(21/30)的胃癌组织中MMP-2表达阳性。MMP-2表达阳性与浸润深度(P=0.022)、淋巴结转移(P=0.030)和肿瘤分化程度(P=0.043)密切相关,但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和直径、Lauren分型及淋巴管侵袭无关(P〉0.05)。46.7%(14/30)的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阴性。E-cadherin表达阴性与Lauren分型(P=0.026)、肿瘤分化程度(P=0.011)、淋巴结转移(P=0.038)和淋巴管侵袭(P:0.001)密切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MMP-2表达上调和E-cadherin表达下移可能参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中上皮钙黏蛋白和β-连环素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和 β -连环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皮钙黏蛋白和 β -连环素在乳腺癌、癌旁乳腺组织、乳腺单纯性增生和非典型增生的表达情况 ,并进行对比。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和 β -连环素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 5 1.9%和 61.1%。上皮钙黏蛋白异常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β -连环素异常表达与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远处转移显著相关。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两种蛋白表达均未能成为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 上皮钙黏蛋白和 β -连环素表达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上皮钙黏蛋白和 β -连环素的异常表达是判断乳腺癌侵袭、转移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乳腺肿瘤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2 (TIMP 2 )的表达情况 ,研究及其与乳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并观察其与乳腺癌浸润及转移的相关性 ,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 2 0例乳腺纤维腺瘤的组织标本中MMP 2和TIMP 2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示 5 8例乳腺癌和 2 0例乳腺纤维腺瘤的组织中MMP 2的表达分别为 43 .1%(2 5 / 5 8)和 10 %(2 / 2 0 ) ;TIMP 2的表达分别为 5 5 .17%(3 2 / 5 8)和 90 %(18/ 2 0 )。MMP 2的高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TIMP 2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提示MMP 2和TIMP 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MMP 2阳性表达率上升和 /或TIMP 2阳性表达率下降 ,表示乳腺癌浸润及转移能力增强 ,联合检测两指标有助于乳腺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VEGF-C和MMP-7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及两者与胃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6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30例癌周区域淋巴结中VEGF-C及MMP-7的表达水平。结果 VEGF-C和MMP-7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及癌旁组织;在区域淋巴结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癌转移组(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VEGF-C,MMP-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C,MMP-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VEGF-C和MMP-7在胃癌中的高表达与胃癌浸润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44V6和E钙黏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检测ICAM-1、CD44V6和E钙黏蛋白在78例胃癌、30例胃良性病变和30例正常胃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CAM-1、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3、T4组明显高于T1、T2组,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E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显著低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T1、T2组明显高于T3、T4组,Ⅰ、Ⅱ期组明显高于Ⅲ、Ⅳ期组(P〈0.05)。胃癌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CD44V6、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联合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蛋白和ICAM-1的表达,对胃癌转移的敏感度为97.78%,明显高于单项测定指标。结论黏附分子ICAM-1、CD44V6、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预示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联合检验这3种指标能更准确地判断胃癌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钙黏蛋白 链蛋白 (Cadherin catenin)复合体在进展期胃癌转移淋巴结的再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并比较上皮钙黏蛋白 (E cadherin) ,α 和 β 链蛋白 (catenin)在 96例胃癌原发灶与 79例转移淋巴结内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与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9例转移淋巴结中 5 2例 (66%)出现了一个或多个蛋白分子的再表达 ,并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再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 5年生存率分别是 8%和 3 3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钙黏蛋白 链蛋白复合体在进展期胃癌转移淋巴结的再表达对癌细胞在转移灶的聚集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可作为胃癌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MMP-9、TIMP-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MMP-9和TIMP—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失衡与膀胱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6例膀胱癌MMP-9和TIMP—1表达情况,并行回顾性随访。结果在68例膀胱癌组中,MMP-9、TI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95%、59.30%。MMP-9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升高而增加,而TIMP—1阳性表达率则呈下降趋势(P〈0.05)。MMP-9表达超过TIMP—1者膀胱癌发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明显高于TIMP—1表达超过MMP-9者或二者表达平衡者,而MMP-9表达超过TIMP—1者生存率明显低于TIMP-1表达超过MMP-9者(P〈0.05)。结论MMP-9以促进肿瘤浸润转移为主,TIMP—1对膀胱癌有独立的抑制作用,MMP-9阳性表达而TIMP—1阴性表达者则其膀胱癌预后不良。MMP-9、TIMP—1表达可作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上皮-间质转化因子Twist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E-钙黏蛋白和N-钙黏蛋白的表达来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45例膀胱癌组织和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Twist蛋白、E-钙黏蛋白和N-钙黏蛋白的表达.结果 45例膀胱癌组织和5例正常膀胱黏膜中Twist阳性率分别为26.66%和0,随着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Twist的表达率逐渐升高.且Twist在有淋巴转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Twist的表达与E-钙黏蛋白和N-钙黏蛋白的表达显著相关.结论 Twist蛋白的表达对上皮-间质转化有重要影响,可为膀胱癌侵袭转移的研究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KiSS-1和E钙黏蛋白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KiSS-1及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贲门癌、20例正常贲门组织中KiSS-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KiSS-1的表达与贲门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均P〈0.05),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均P〉0.05);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贲门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KiSS-1与E钙黏蛋白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22,P〈0.05)。结论KiSS-1与E钙黏蛋白可能在抑制贲门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黏着斑激酶(FAK)和PTE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浸润转移的关系,揭示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同时为乳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FAK、PTE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在92例乳腺癌中FAK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和5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FAK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PTEN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3)乳腺癌组织FAK表达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乳腺癌FAK的高表达和PTEN的缺失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在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自行设计构建包含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和正常对照的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C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VEGFC在乳腺癌的肿瘤中心、肿瘤边缘和远处(距肿瘤边界〉3cm)腺体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4%(68/98)、69.1%(67/97)和52.9%(36/68);在乳腺良性病变和正常乳腺组织的腺上皮细胞则均为阴性表达。在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组中肿瘤中心和肿瘤边缘癌细胞的VEGFC表达阳性率(75.0%(51/68),76.1%(51/67)]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相应部位(25.0%(17/68),23.9%(16/67)],P〈0.05。VEGF—C在乳腺癌原发灶不同部位的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组织芯片用于多因素比较研究具有高效率、质控好的优点。VEGF—C在人乳腺癌中有高表达,并可能是乳腺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