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在急诊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9月来我院儿科急诊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内科患儿800例,根据患儿的去向分为普通组(包括出院、入住普通病房)和PICU组,对两组患儿预检时进行PEWS评分,并分析PEWS分值对评估患儿入住PICU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最佳截断值。结果:PICU组患儿PEWS分值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95%CI:0.78~0.92),PEWS对评估患儿入住PICU具有重要意义(P0.05),PEWS对评估患儿入住PICU的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79.3%,Youden指数为0.722,PEWS最佳截断值为2.5分。结论:PEWS评分系统对评估急诊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用于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判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因病情加重需要转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治疗的2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设为PICU组;选取不需要转入PICU治疗的35例轻症患者,作为轻症组。记录轻症组入院时的PEWS和PICU组患儿转入PICU12 h前的PEWS评分。比较两组PEWS评分的差异,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s,ROC)曲线分析。结果:两组患儿PEWS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是轻症组3分(2~4分),PICU组6分(5~7分),两组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3.836,P0.01)。患儿需转入PICU的PEWS评分为5分或单项得分≥3分。结论:改良PEWS评分可用于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和转入PICU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ockall危险性积分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病情预测价值。[方法]应用Rockall危险性积分对11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进行病情预测,并根据评分结果将病人分为低危组38例、中危组42例及高危组30例,比较不同Rockall危险性积分病人预后情况,并应用受试者特异性曲线分析Rockall危险性积分对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病人病情预测价值。[结果]低危组、中危组病人术后再出血率、输血率、休克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高危组(P0.05)。低危组病人术后输血量少于中危组、高危组(P0.05),而低危组休克指数、尿素氮、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中危组、高危组(P0.05),而病人平均住院时间短于中危组、高危组(P0.05)。经受试者特异性曲线分析可知,Rockall危险性积分预测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再出血及病死率有较高的价值。[结论]Rockall危险性积分能有效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它对食管静脉破裂出血临床诊治及护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神经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前ABCD2评分将患者分低危组40例、中危组76例、高危组68例,以能处理个人事务而不需帮助和死亡为界,依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自理组101例、需帮助组79例、死亡组4例,比较各组患者经短期住院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患者出院时的自理率分别为90.0%、55.3%、33.8%,需帮助率分别为5.0%、44.7%、63.2%,低危组患者的自理率明显高于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P0.05),中危组患者的自理率明显高于高危组患者(P0.05),低危组患者的需帮助组率明显低于中、高危患者(P0.05),中危患者的需帮助组率明显低于高危患者(P0.05)。结论:ABCD2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早期预警评分(PEWS)在小儿重症肺炎病情的评估价值及对护理管理对策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78例患儿为观察对象,采取PEWS系统对患儿进行病情评价,观察不同评分情况的重症肺炎患儿入住重症病房的情况及住院时间,并针对不同评分情况的患儿制定相对应的护理管理对策。结果 PEWS不同得分患儿入住重症病房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WS得分较高患儿入住重症病房比例较高,住院时间较长,预后较差。经精心护理后所有患儿无一例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 PEWS在小儿重症肺炎病情的评估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可帮助评价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情及预后,对其临床治疗和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Frailty评分体系预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临床转归的研究分析。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收治的29例65岁以上老年MM患者进行Frailty评分,以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Frailty评分高危组13例(44.8%)、中危组5例(17.2%)、低危组11例(37.9%),3组患者在ISS分期(P=0.281)和化疗强度(P=0.475)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railty高危组患者不良反应较多,血液学3级及以上不良发生率(69.2%)显著高于低危组(18.2%,P=0.014)和中危组(0.0,P=0.011);高危组非血液学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84.6%)显著高于低危组(18.2%,P=0.001)和中危组(20.0%,P=0.011)。高危组中有69.2%的患者中断、延缓化疗或减小化疗强度,显著高于低危组(9.1%,P=0.004),与中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P=0.268)。高危组患者化疗后获完全缓解(CR)及极好的部分缓解(VGPR)的患者占30.8%、部分缓解(PR)者占23.1%、无效(NR)者占46.2%,显著低于低危组(CR及VGPR 63.6%、PR 36.4%、NR 0.0,P=0.027),与中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及VGPR 40.0%、PR20.0%、NR 40.0%,P=0.751)。结论:Frailty评分体系可预测高危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和疗效,高危患者预后差,但其对预后评估价值的大小有待更大样本量的阐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尿酸水平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PICU收治的247例患儿,根据患儿在PICU期间的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资料、儿童死亡风险(PRISM)评分、GGT及尿酸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患儿PICU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预测患儿PICU期间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247例患儿在PICU住院期间共出现31例死亡,死亡率为12.55%。死亡组的GGT、尿酸水平、PRISM评分及菌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T、尿酸水平及PRISM评分是患儿PICU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GGT、尿酸与PRISM评分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0.967,95%CI 0.920~1.000)显著高于三项指标单独预测,联合预测在评估PICU患儿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5%和94.91%。结论GGT、尿酸水平在评估患儿PICU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方面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两者与PRISM评分联合预测患儿PICU死亡风险的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结合电子病历系统及终端机(PDA)信息化平台,形成系统的PEWS评估―提醒―处置流程,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0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纸质评估,观察组采用电子病历系统及PDA评估。比较2组的评估耗时、评估准确率、危重患儿转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率及整体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评估耗时短于对照组,危重患儿转PICU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评估准确率和整体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PEWS结合电子病历系统及PDA信息化平台可缩短患儿的病情评估耗时,提高病情评估准确率和整体满意率,降低危重患儿转PICU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儿危重评分评估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儿童预后情况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PICU收治的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入院24 h时危重评分情况分为A组(极危重患儿)、B组(危重患儿)、C组(非危重患儿)。比较3组患儿PICU住院时间、抢救次数、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发生率、功能衰竭脏器个数、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及28 d死亡率。结果 A组PICU住院时间、抢救次数、MOSF发生率、功能衰竭脏器个数、并发症发生率、28 d死亡率均优于B组和C组(P 0. 05); B组以上指标优于C组(P 0. 05)。结论小儿危重评分在PICU儿童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工作中需加强对危重评分患儿的监护和相关护理,以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lasgow-Blatchford(GBS)和AIMS65评分对急诊内镜检查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该院需行急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了220例次内镜检查(121例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99例结肠镜检查)。随访期间,46例(25.56%)患者出现再出血。86例患者(47.78%)为低危GBS评分(分数≤11),94例患者(52.22%)为高危GBS评分(分数≥12)。高危组与低危组患者再出血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高危组死亡率(29.79%)明显高于低危组(10.47%,P0.001)。单独研究下消化道出血组时,高危组死亡率(26.93%)仍高于低危组(6.01%,P0.05)。94例患者(52.22%)为高危AIMS65评分(0分或1分),86例患者(47.78%)为低危AIMS65评分(≥3分)。高危组与低危组患者再出血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高危组死亡率(32.98%)明显高于低危组(6.98%,P0.001)。单独研究下消化道出血组时,高危组死亡率(28.12%)仍高于低危组(5.93%,P0.05)。Cox多变量分析显示输血、并存肿瘤、未使用内镜止血和高AIMS65评分是低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GBS和AIMS65两种评分中,AIMS65评分是急性胃肠道出血患者有效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Blatchford危险性积分(GBS)、Rockall及AIMS65评分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患者再出血及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86例ANV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所有患者入组时的GBS、Rockall、AIMS65评分及危险分层情况;统计患者治疗2个月期间的再出血、干预及死亡情况,并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3种评分系统对ANVUGIB患者再出血及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186例患者中Rockall评分低危组75例、中危组67例、高危组44例,AIMS65评分低危组99例、高危组87例,GBS评分低危组61例、高危组125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162例,转ICU 15例,平均初次住院时间(11.14±1.07)d;治疗2个月期间,病情总体好转159例(85.48%),再出血21例(11.29%),行输血、内镜止血及介入干预治疗88例(47.31%),死亡18例(9.68%);比较再出血组(n=21)与未再出血组(n=165)、死亡组(n=18)与存活组(n=168)患者的Ro...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判断血液肿瘤患儿病情变化的预测价值及临床可行性。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入住上海市某三甲专科医院血液肿瘤病区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每4 h进行一次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同时记录评分耗时、将因病情危重转ICU或死亡的患儿设为病例组,以1∶5的比例匹配对照组,即未发生结局事件的患儿。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约登指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局事件前24 h内PEWS最高值用于预测"因病情危重转ICU"的最佳截断点为2.25分、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为0.85以上用于预测"死亡"的最佳截断点为6.50分、AUC为0.99以上。每位患儿进行一次PEWS评估平均需要(1.77±1.16)min,试点病区所有患儿进行PEWS评估的总时间为4.58 h/d。结论使用PEWS评分可准确预测血液肿瘤患儿发生病情危重或死亡;但若将PEWS评估常规应用于病区所有患儿,需要优化人力调配,或者根据专科截断点调整评估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肌钙蛋白Ⅰ(cTnI)检测联合出血风险(CRUSADE)评分评估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住院部治疗的102例NSTE-ACS患者设为观察组,根据CRUSADE评分分为低危组(n=34)、中危组(n=36)、高危组(n=32),选取同期110例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各组GDF-15、HDL-C及cTnI水平及不同预后的患者CRUSADE评分。随访3年,比较3组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预后生存率,分析GDF-15、HDL-C及cTnI水平联合CRUSADE评分对NSTE-ACS患者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GDF-15、cTnI水平:对照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HDL-C水平:对照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GDF-15及cTnI水平显著高于中危组及低危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中危组及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GDF-15、HDL-C及cTnI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危组及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F-15及cTnI高表达、HDL-C低表达、CRUSADE评分≥41分的患者死亡率更高(P<0.05)。GDF-15、HDL-C、c TnI水平、CRUSADE评分及四者联合检测RC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03、0.876、0.938、0.978,各指标曲线下面积以联合检测最大。结论 NSTE-ACS患者GDF-15、HDL-C、cTnI水平呈异常表达状态,三者检测联合CRUSADE评分评估NSTE-ACS患者预后死亡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将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应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方法对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住院的5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儿生命体征监测值进行PEWS评分,构建ROC曲线,得出预警患儿发生感染性休克的PEWS截断点,将PEWS评分应用于2016年10月—2017年3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儿的早期评估,并根据不同PEWS评分值给予相应的监护级别、吸氧及液体复苏等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休克发生率、病死率及休克转归时间。结果 PEWS评分3.5分为预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最佳截断点,根据PEWS评分干预后患儿感染性休克发生率、病死率及休克转归时间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PEWS可用于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儿发生感染性休克进行早期预警,为此类患儿得到及时治疗、改善疾病转归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儿童重症细菌感染死亡风险模型并同儿科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 PEWS)、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PCIS)和小儿死亡风险评分Ⅲ(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Ⅲ, PRISM Ⅲ)进行比较。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2017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78名危重患儿。在获得父母/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后, 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 以及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等指标。在患儿进入PICU 24 h后进行评分, 根据入院后28 d生存状态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构建死亡风险模型, 并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 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评估和比较死亡风险模型、PEWS、PCIS和PRISM Ⅲ预测死亡风险的价值。结果 178例危重患儿中11例因资料严重缺失、住院未超过24 h被排除。共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高敏C反应蛋白(hs-CRP)、Apgar评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NICU患儿100例。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RDW,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病情转归和住院天数。采用逐步多元变量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pgar评分、RDW、hs-CRP预测患儿病情恶化的性能。结果不同病情转归组间Apgar评分、RDW、hs-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RDW越高,患儿病情预后越差,住院天数越多;RDW与住院时间相关性最强,呈正相关(R2=0.71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RDW及hs-CRP预测患儿病情恶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8.9%、81.7%,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5.6%、4 mg/L,此时敏感性分别为0.964、0.714,特异性分别为0.625、0.806,约登指数分别为0.589、0.520,阳性似然比分别为2.57、3.68;而Apgar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仅为21.1%。结论 RDW可作为判断NICU患儿病情转归和预后指标,其结合Apgar评分能更好地预测住院时间长短,结合hs-CRP能更准确地判断患儿病情是否发生恶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及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对于急诊神经内科以头晕为主诉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因头晕就诊的患者共260例,分别应用ABCD2量表及ESRS量表进行评分。ABCD2评分分组为低危组(138例,0~3分)、中危组(101例,4~5分)和高危组(21例,6~7分)。ESRS评分分组为低危组(158例,0~2分)、中危组(97例,3~6分)和高危组(5例,7~9分),对所有患者进行头CT和头颅MRI检查。结果共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5例,其中ABCD2评分低危组9例(6.52%),中危组40例(39.60%),高危组16例(76.1%);ESRS评分低危组3例(1.90%),中危组58例(59.79%),高危组4例(80%)。脑卒中组与未发生脑卒中组在年龄、ABCD2评分、ESRS评分、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CD2评分、Essen评分、糖尿病史及卒中史是预测急诊神经内科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ABCD2评分和ESRS评分均可以作为预测急诊神经内科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ABCD2评分优于ESRS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ABCD3-V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TIA患者212例,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BCD3-V评分对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根据ABCD3-V评分,所有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12例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27例(12.7%)。ABCD2、ABCD3与ABCD3-V评分法预测TIA后7 d内脑梗死风险的AUC分别为0.671、0.729、0.808。高危组脑梗死的发生率大于低危组与中危组(P0.01,P0.05),中危组脑梗死的发生率大于低危组(P0.01)。ABCD 3-V评分与7 d内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r=0.945,P0.01)。结论:ABCD3-V评分法能有效地预测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超声评分(LUS)评估儿童重症肺炎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35例重症肺炎患儿。所有受试者行肺部超声检查,并计算LUS;分析LUS与呼吸频率、氧饱和度、住院天数、是否入住重症监护室(PICU)等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评价LUS预测重症肺炎预后的价值。结果重症肺炎患儿LUS与呼吸频率、住院天数呈正相关,与氧饱和度呈负相关(P均0.05)。以LUS总分20.5分预测患儿需入住PICU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1.3%和63.2%。结论 LUS可以定量评估重症肺炎肺部病变严重程度,并可以预测患儿预后,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评估标准(简称我国标准)与国外现行肺炎严重指数(PSI)评估标准对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我院呼吸科就诊的CAP患者155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别按我国标准和PSI评分标准划分为低、中、高危组,比较各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率和死亡率,从而评估各系统预测ICU住院和死亡的敏感度、特异度、总体准确率和两者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PSI评分标准将较大一部分患者划分为低危组(74.2%),较小部分患者划为中危组和高危组(14.8%和11%)。低危组和中危组均有死亡病例(病死率分别为1.7%和11.4%)。我国标准仅将较小部分患者划为低危组(34.2%),将较大部分患者划为中危组和高危组(38.7%和27.1%),低危组和中危组病死率分别为0和5%,中危组ICU住院率也仅为6.7%。PSI(Ⅳ)预测入住ICU及死亡的特异度均较高(95.5%和92.3%),而敏感度均较低(预测入住ICU47.8%,预测死亡为50%);我国标准(重症肺炎)预测入住ICU及死亡的敏感度高(82.6%和75%),而特异度较低(82.6%和76.9%)。PSI(Ⅳ)对于入住ICU及死亡的总体预测准确率优于我国标准(88.4%vs.82.6%;89%vs.76.8%)。PSI对于入住ICU及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与我国标准接近(0.875vs.0.861;0.832vs.0.806)。结论在筛选低风险CAP患者、入住ICU和预测死亡方面,PSI和CURB65评分标准和我国标准各有优势与不足,各医疗单位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