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动脉弓部疾病包括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溃疡、夹层和壁内血肿等,是主动脉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治疗难点之一。通过总结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过去5年来的有关临床数据,结合主动脉外科前沿发展的最新理论,笔者于2019年提出杂交技术(hybrid technique,H)、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ndo)、开放式手术(open surgery,O)三种技术结合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HENDO"技术体系,倡导国内大型的主动脉疾病诊疗中心建立HENDO团队及合作机制,消除外科医生个人技术短板带来的治疗选择偏倚,通过团队分工协作,全面掌握上述三大主流技术群,从而为每例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达到提高生存率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弓部手术75例;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分支型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对MR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评价(附136例报告);肿瘤侵及胸腹部大血管的外科治疗;无名动脉插管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常见主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沈宗林主动脉疾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常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疾病有: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缩窄和先天性主动脉瘤等。常见的后天性主动脉疾病有: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阻塞性病变和大...  相似文献   

4.
<正>主动脉弓疾病主要包括侵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最大难点为在腔内隔绝动脉瘤和夹层裂口的同时,需要保留主动脉弓部的重要分支动脉,包括无名干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及变异的椎动脉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复合手术、烟囱或潜望镜技术、体外开窗、原位开窗、分支移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弓动脉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主动脉弓动脉瘤是指累及主动脉弓的动脉瘤,可分为主动脉弓近端动脉瘤、主动脉弓远端动脉瘤和横跨主动脉弓的动脉瘤。主动脉弓动脉瘤约占胸主动脉瘤的10%。主动脉弓动脉瘤因其特殊的解剖部位,涉及弓上三大血管(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手术操作复杂,难度大,术中、术后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近年来,虽然手术技巧、手术器材和术中脑保护措施不断改进,但主动脉弓动脉瘤仍是当今心血管外科领域最具挑战的疾病之一。现将近年来国内外主动脉弓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累及或邻近主动脉弓的胸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是困惑临床医生的难题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体外循环下开胸主动脉(弓部)置换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可达10%~30%。单纯的腔内隔绝术是累及主动脉弓扩张性的治疗盲  相似文献   

7.
<正>主动脉弓部病变是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动脉瘤以及主动脉缩窄等多种主动脉弓部疾病的统称。弓部病变特点在于疾病自身风险和治疗风险都比较大,一旦破裂患者死亡率极高,因此在具备手术指征时均建议积极治疗。对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病变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月我科对12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应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技术进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部动脉瘤1例,升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合并壁内血肿2例。左锁骨下动脉开窗7例,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1例,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4例。急性期手术5例,慢性期手术7例。结果植入锥形大动脉覆膜支架12枚,Fluency plus直管型覆膜支架21枚。围手术期死亡2例(16.7%,2/12),其中术中升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8.3%,1/12),术后因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6.7%(2/12),分别为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呼吸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夹层破口(或溃疡、动脉瘤)隔绝良好,无内漏,开窗血管通畅。结论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中成功率高、内漏发生率低等优点,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联合辅助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方法 分析腔内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破口邻近左锁骨下动脉或位于其近端的46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腔内封堵左锁骨下动脉43例;PDA封堵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6例次;颈部动脉搭桥术9例次;“烟囱”技术重建左颈总动脉8例次;“开窗”技术封堵夹层破口,同时保留主动脉弓部所有分支动脉1例次.结果 患者术后均存活,随访时间(25±16)个月.未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10例发生左锁骨下动脉Ⅱ型内漏,其中6例通过PDA封堵器隔绝,2例保守治疗后自愈;9例发生左上肢缺血症状,其中8例行保守治疗,另1例症状严重,行颈部动脉搭桥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随访中,所有人工血管和分支动脉支架均保持通畅,降主动脉真腔直径显著扩大,假腔直径逐渐缩小.结论 对累及主动脉弓部,破口邻近左锁骨下动脉或位于其近端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联合PDA封堵器、颈部动脉搭桥术、“烟囱”技术或“开窗”技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效果。方法:采用杂交技术(解剖外旁路联合血管腔内修复术)手术治疗10例患者,包括累及主动脉弓部分支的B型主动脉夹层4例和主动脉弓降部真性动脉瘤6例。其中左颈总动脉至左椎动脉旁路1例,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旁路5例,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及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旁路1例和升主动脉至无名动脉及左颈总动脉旁路3例。均经股动脉入路植入覆膜支架。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技术成功,1例发生少量I型内漏,未处理。术后1例因脑梗塞伴肺炎、肾功能衰竭不治自动出院;其余9例均痊愈出院。9例随访时间3~33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术后3个月CTA示:覆膜支架无移位,1例内漏已消失,无新的内漏发生,夹层假腔或动脉瘤腔内已有血栓形成,远端夹层假腔无明显扩大,旁路人工血管通畅。结论:杂交手术避免体外循环损害,减轻外科手术创伤,提高了治疗效果,是治疗累及分支的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血管外科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发展密切相关。血管外科治疗范围主要包括主动脉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及静脉疾病,近年的治疗方法已明显侧重于血管腔内治疗技术,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既往以开放手术治疗为主的许多复杂疑难病例,如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的主动脉夹层或瘤样扩张疾病,近肾或累及肾动脉等重要内脏动脉分支的腹主动脉瘤等,亦逐渐采用开窗支架、分支支架等新型血管腔内技术治疗,未来内脏动脉及主动脉弓上重要分支动脉的腔内重建将成为血管腔内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外周动脉病变的血管腔内治疗方法与治疗理念均处于改进阶段,各新型开通装置增加了血管腔内治疗成功率,涂药球囊和减容装置较传统支架置入术的远期效果有明显优势,同时能达到不遗留异物的目的,但现阶段还不能完全取代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12.
四分支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顺行选择性脑灌注(ASCP)四分支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04年9~12月,日本群马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外科应用四分支人工血管置换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12例,其中主动脉瘤7例(4例为升主动脉瘤累及主动脉弓部、3例为主动脉峡部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DeBakey型1例、DeBakey型3例、DeBakey型1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应用球囊灌注管对3个头臂动脉行选择性脑灌注,用四分支人工血管行主动脉弓置换;其中Bentall手术加主动脉弓部/右半弓置换各1例,全弓部置换3例,右半弓置换3例,弓降部置换4例;12例手术中2例行象鼻手术。结果全组12例患者恢复良好,无脑部及其它系统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5.5±1.7h,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42.2±12.9min;术中4例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22.3±7.2d。结论顺行选择性脑灌注对脑保护安全可靠,应用四分支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可缩短深低温停循环的时间,降低弓部置换手术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弓以远夹层动脉瘤(或称夹层分离)系指De Bakey Ⅲ型(Xooley B 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20%~63%。对其治疗选择虽有争论,但外科治疗仍具有其独特的作用。随着近年外科技术和设备的改进,Ⅲ型急性夹层动脉瘤手术死亡率已从45%下降到13%。本文根据近年文献就手术适应证、病变分型、手术治疗和结果作一综  相似文献   

14.
<正>累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和透壁溃疡等。由于弓部血管解剖学复杂并负责颅内供血,一直以来是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尤其需同时重建弓上3支分支动脉,往往面临较大的风险和挑战。传统观点甚至认为,其是腔内治疗的禁区~([1-2])。然而,随着腔内技术的积极探索、介入材料的不断革新以及创新理念的快速发展,腔内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疾病逐步完成从构思、设想到临床实践的转变~([3])。尤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弓部病变主要包括动脉瘤和夹层。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开胸及体外循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高龄及高外科风险患者常常无法耐受手术。腔内技术以其微创、有效的优势,已成为左锁骨下动脉以远胸降主动脉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弓部病变具有邻近心脏、重要分支血管多、血流速度快等特点,腔内治疗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应用于主动脉弓的腔内治疗技术很多是超适应证范围的,远期疗效尚不明确。分支支架技术因其更符合人体的正常解剖结构及血流状态,术中通常不需要进行脑保护措施,因此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方向。  相似文献   

16.
微创外科治疗升、降主动脉和弓部疾病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动脉疾病的微创治疗。方法:以腔内移植物或开窗法治疗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例、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主动脉减速伤和弓降部动脉瘤各1例。结果:治疗均获成功。随访12~30个月,无一例发生远期内漏、移植物移位和其他它并发症。结论:微创法为高风险的大动脉病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10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封堵夹层破口,保留主动脉弓全部分支8例,保留头臂干及颈总动脉2例.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覆膜支架开窗在术中进行.结果 患者术中造影无内漏,术后无死亡,2例左锁骨下动脉封堵的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随访中,开窗支架通畅,无移位,保留的主动脉弓分支动脉通畅,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血栓化并缩小.结论 对于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弓部瘤及降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瘤及降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3例主动脉弓部瘤及降主动脉瘤病人中男8例,女5例.年龄(62.6±8.3)岁.动脉瘤的最大直径为45~68?mm,平均(58.1±7.3)?mm.体外循环方式有完全体外循环、部分体外循环、选择性脑灌注(SCP)、深低温停循环(HCA)及逆行性脑灌注(RCP).6例弓部动脉瘤及3例急性StanfordA型夹层动脉瘤在HCA和SCP下行全弓部置换术;1例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在HCA和RCP下行血管置换;3例真性降主动脉瘤中,2例在部分体外循环下,1例在HCA下行血管置换,其中2例行肋间动脉重建.采用的外科吻合技术有开放吻合和阻断瘤体两侧进行吻合两种.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及脊髓损伤.发生2例脑梗塞,无肾功能不全者.结论主动脉弓部瘤及降主动脉瘤手术时,体外循环方式的选择和适当的外科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全腔内方式治疗累及弓上动脉分支的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接受弓上分支重建的127例主动脉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B型夹层43例,弓部穿透性溃疡25例,弓部动脉瘤25例,弓部慢性夹层动脉瘤9例,逆撕A型夹层9例,弓部假性动脉瘤2例...  相似文献   

20.
<正>主动脉弓部相关疾病的外科治疗非常具有挑战。虽然相关的手术技术、麻醉以及重症监护措施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传统的开放手术仍可能导致相当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1])。目前,随着对主动脉疾病的深入认识、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腔内移植物设计的改进,主动脉腔内治疗已成为多数主动脉疾病的首选术式。但因受限于主动脉弓形态和弓上分支血管灌注的需要,主动脉弓一直被认为是主动脉腔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