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明确面神额支在颧弓及颢部的软组织走行层次和分布。方法对9具尸头(18侧)颜面行大体解剖观察。结果面神经额支的分支数目为3~7支,平均5支,无恒定的行径及体表投影。将颧弓均分成三段,统计跨过各段表面的额支分支数,发现额支并非仅限于颧弓的中后段,而是近全颧弓均有额支分支跨过,其分布密度以中1/3段最高,占总数的44.44%(40/90);前1/3段次之,占38.89%(35/90);后1/3段又次之,占16.67%(15/90)。额支分布于颧弓和颞部的浅筋膜层(即 SMAS)的深面,其前段表面分支支配下外侧的眼轮匝肌,中段表面分支支配外侧的眼轮匝肌及少部分额肌,后段表面分支支配额肌和耳前肌。结论行骨膜下剥离面部上提术时,为减少面神经额支的损伤,应注意辨认颞部和颧弓部位的软组织层次,并非靠限制颧弓部位的解剖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面神经额支在颧弓及颞部的软组织走行层次和分布。方法对9具尸头(18侧)颜面行大体解剖观察。结果面神经额支的分支数目为3~7支,平均5支,无恒定的行径及体表投影。将颧弓均分成三段,统计跨过各段表面的额支分支数,发现额支并非仅限于颧弓的中后段,而是近全颧弓均有额支分支跨过,其分布密度以中1/3段最高,占总数的4444%(40/90);前1/3段次之,占3889%(35/90);后1/3段又次之,占1667%(15/90)。额支分布于颧弓和颞部的浅筋膜层(即SMAS)的深面,其前段表面分支支配下外侧的眼轮匝肌,中段表面分支支配外侧的眼轮匝肌及少部分额肌,后段表面分支支配额肌和耳前肌。结论行骨膜下剥离面部上提术时,为减少面神经额支的损伤,应注意辨认颞部和颧弓部位的软组织层次,并非靠限制颧弓部位的解剖范围。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颞支在额肌内分布应用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0侧成人头部标本上观察面神经颞支在额肌内的分布情况及其与颞浅血管之间的位置关系。面神经颞支进入额肌外缘的数目为6.3±0.9支。入肌点为10.3±2.2支,入肌点到外眦点的距离在外眦点斜上方2.88~5.35cm的范围内。手术在C-D-G线上,后方操作时较为安全。在额区,在不超越经外眦点垂线内侧1.73cm范围内手术时,不会损伤面神经分支进入额肌的肌外支。  相似文献   

4.
内镜额颞部上提与面中下部多层次剥离除皱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5年8月以来,我们对18例面部老化明显者,采用内窥镜技术额颞部上提与面中部行广泛多层次剥离悬吊术,取得良好效果。1手术方法1.1麻醉及切口设计 均在全麻下,于额部发际后2~2.5 cm,在正中及左右颞线上各设计长2cm纵向小切口,耳前切口紧邻耳轮上脚、耳屏及耳垂。1.2额颞部(面上部)剥离 额颞部切口深至帽状腱膜下层,盲视下钝性剥离顶枕部,直到枕骨粗隆;前方剥离额部至眶缘上3 cm,向左右侧掀起颞部头皮,到达颧弓上2 cm处。将内窥镜从其中1个切口放至眶缘上,用内窥镜剥离子在内窥镜监视下充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除皱术中以颞中静脉为标记,定位面神经额支的方法,以预防损伤.方法 对12具防腐成人头部标本和2具新鲜成人灌注头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察颞中静脉与面神经额支的位置关系.结果 ①额支位于颞浅筋膜深面和颞深筋膜浅层之间的组织内;颞中静脉位于颞深筋膜浅、深层之间的颞浅脂肪垫内.有颧颞中静脉和颧颞侧静脉两个分支,收集眶周深层的静脉血,回流到颞浅静脉.与上、下睑静脉、眼静脉、睑外侧静脉形成交通.另外,与颞深静脉吻合,并借此与翼静脉丛相通.②在耳屏点与额骨颧突的连线上,颞中静脉的交点,距耳屏点的平均距离是(18.2±2.3)mm.颞中静脉与最近额支的距离是(9.3±4.3)mm;最远额支的距离是(23.5±3.6)mm.结论 在耳屏点与额骨颧突的连线上,距颞中静脉5.0~27.1mm的区域,是面神经额支所在的"危险区".  相似文献   

6.
以颞中静脉为标记定位面神经额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除皱术中以颞中静脉为标记,定位面神经额支的方法,以预防损伤。方法对12具防腐成人头部标本和2具新鲜成人灌注头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察颞中静脉与面神经额支的位置关系。结果①额支位于颞浅筋膜深面和颞深筋膜浅层之间的组织内;颞中静脉位于颞深筋膜浅、深层之间的颞浅脂肪垫内。有颧颞中静脉和颧颞侧静脉两个分支,收集眶周深层的静脉血,回流到颞浅静脉。与上、下睑静脉、眼静脉、睑外侧静脉形成交通。另外,与颞深静脉吻合,并借此与翼静脉丛相通。②在耳屏点与额骨颧突的连线上,颞中静脉的交点,距耳屏点的平均距离是(18.2±2.3)mm。颞中静脉与最近额支的距离是(9.3±4.3)mm;最远额支的距离是(23.5±3.6)mm。结论在耳屏点与额骨颧突的连线上,距颞中静脉5.0~27.1mm的区域,是面神经额支所在的“危险区”。  相似文献   

7.
现代面部除皱术的面神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 SMAS 与面神经的关系。方法对12具(24侧)成人尸头行大体解剖观察。结果 SMAS 分布于面中部,向前逐渐变薄,于口角水平外侧有小范围的“洞区”。面神经出腮腺后,并非在 SMAS 深面,而是在咬肌筋膜深面走行。面神经额支在颧弓以下0.5cm 区域穿出深筋膜,跨过颧弓。在颊脂肪垫区,大部分面神经分支走行在垫内,小部分分支形成面神经丛,分布于其表面。在颧大肌表面上1/3恒定有一颧支跨过,支配眼轮匝肌下外侧9例(占37.5%);颧大、小肌及眼轮匝肌8例(占33.3%);颧大、小肌7例(占29.2%)。结论面部多层次剥离除皱术应在颧弓以下0.5cm 区域行 SMAS 下剥离,至面中部时,应注意保护颧大肌表面上1/3段的面神经颧支,只在颧大肌中下2/3段区域进行剥离,向内掀起颧脂肪垫;或通过下睑缘皮肤切口,向下掀起眼轮匝肌(注意保护位于颧大肌上1/3段的面神经颧支),与经耳前 SMAS 下剥离腔隙连通,如上操作可避免面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8.
现代面部除皱术的面神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明确SMAS与面神经的关系。方法对12具(24侧)成人尸头行大体解剖观察。结果SMAS分布于面中部,向前逐渐变薄,于口角水平外侧有小范围的“洞区”。面神经出腮腺后,并非在SMAS深面,而是在咬肌筋膜深面走行。面神经额支在颧弓以下05cm区域穿出深筋膜,跨过颧弓。在颊脂肪垫区,大部分面神经分支走行在垫内,小部分分支形成面神经丛,分布于其表面。在颧大肌表面上1/3恒定有一颧支跨过,支配眼轮匝肌下外侧9例(占375%);颧大、小肌及眼轮匝肌8例(占333%);颧大、小肌7例(占292%)。结论面部多层次剥离除皱术应在颧弓以下05cm区域行SMAS下剥离,至面中部时,应注意保护颧大肌表面上1/3段的面神经颧支,只在颧大肌中下2/3段区域进行剥离,向内掀起颧脂肪垫;或通过下睑缘皮肤切口,向下掀起眼轮匝肌(注意保护位于颧大肌上1/3段的面神经颧支),与经耳前SMAS下剥离腔隙连通,如上操作可避免面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W.Lindsey医师认为,与传统的面部上提术相比,小瘢痕面部上提术更能让患者满意,因为这种手术更安全,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他是在路易斯Gagnon召开的耳鼻喉科春季联合会议上说这番话的。  相似文献   

10.
自2005年4月至今,我们采用改良的锯齿线面部提紧术治疗患者91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除皱术中防止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除皱术中防止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用防腐固定标本10例 (2 0侧 )和新鲜标本 5例 (10侧 ) ,观察下颌缘支的走行、分布 ,分析下颌缘支的分布特点及防止神经损伤的方法。结果 ⑴下颌缘支主干出腮腺后的走行方式可分为孤立型和共干型。⑵ 6 3.33%的下颌缘支走行在下颌缘上方 (2 .1± 0 .7)cm ;2 3.33%沿下颌缘走行 ;13.33%走行在下颌缘下方 (1.8± 0 .5 )cm。⑶下颌缘支出腮腺后走行于在咬肌筋膜中 ,在咬肌前缘 ,部分下颌缘支走行并支配颈阔肌 ,部分分支向深面走行支配口下组肌群。结论 下颌缘支出腮腺后走行在以下颌角为起点 ,以下颌下缘为中线、下颌下缘上下各一横指的区域内。在SMAS 颈阔肌下平面分离到咬肌前缘位置时 ,应注意防止损伤下颌缘支。  相似文献   

12.
13.
The temporal branches of the facial nerve, and in particular the rami for the frontalis muscle,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many studies with the main objective of avoiding injury. The usual reference points, sometimes difficult to localise, anatomical variations in their branching and anastomoses are the main points of our investigation. This anatomical dissection study of 30 cadavres, with easy reference points available both superficially and in the depths allow a simple, non complicated localisation of the frontal branch and its anastomosis in a precise way on the mandibular condyle, the zygomatic arch and the temporal region. The distances described a, b, c, are useful in common surgical practic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surgery, facial lifting, temporal and temporo-parietal fascia flaps, and contralateral neurotomy for frontal symmetrization among others.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改良的方法对面神经的额支进行体表定位,为临床手术提供更加适用的寻找面神经额支的方法.方法:对20侧防腐成人头部标本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测量在耳轮上点与外眦上点的连线上和耳屏上切迹点与外眦点的连线上,面神经的额支所经过的相对位置.结果:额支在耳轮上点-外眦上点的连线后段(3/10~4/5)±1/10的范围内跨过,在耳屏上切迹点-外眦点的连线后段(1/5-1/2)±1/9的范围内跨过.结论:面神经额支在两条标志线的特定区域跨过,手术中,切口应避开该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15.
面神经颧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面神经颧支解剖提供更详细的资料,为除皱术等颌面部整形美容外科提供相关的解剖学依据。方法用巨微解剖方法观察10例(20侧)防腐成人头部标本和2例(4侧)新鲜成人头部标本。观察颧支的分支、分布,对颧支的上部分支(浅支)进行统计、定位。结果(1)颧支出腮腺的分支有2~5支,两支型为主,占66.70%,3支型占25.00%,多支型占8.80%。(2)浅支出现率为91.67%,其分支也有3种形式。(3)浅支和深支订多种形式跨越颧大肌并相互间有吻合。结论面神经颧支的分支依据走行在颧大肌的表面和深面分为浅支和深支,浅支多走行在颧大肌的上1/3部分,在本组材料中出现率较高(91.67%),除皱术中剥离颧大肌表面时可提前体表定位浅支的位置,在安全范围内剥离,避免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避免腕、掌部手术切口损伤正中神经掌皮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52例成人上肢标本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血管显微解剖等进行解剖测量.结果 52例标本均有掌皮支,50例自正中神经桡侧发出,2例自尺侧发出,走行在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深层.发出点距离0点(远侧腕横纹中点)为(45.2±21.2)mm,穿出前臂深筋膜处距离0点(19.8±12.3)mm,穿出掌腱膜处距离0点(8.2±4.3)mm,掌皮支主干长(49.2±24.2)mm,起点处宽(1.2±0.7)mm,掌皮支与舟骨结节中点的垂直距离为(8.3±2.8) mm.掌皮支分3支者31例(占59.6%),分2支者15例(占28.9%),1支者6例(占11.5%).掌皮支主要分布于鱼际区和掌中区,以直入式、伴入式和肌支式进入神经.结论 掌皮支的来源、行程均较恒定.为避免伤及正中神经掌皮支及其营养血管,在腕部手术切口应选在尺侧半(环指纵轴的尺侧),在掌部应靠近第四掌骨作纵切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