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血栓性静脉炎是以静脉内膜损害为主要因素所致的一种静脉血管疾病,表现为病变部位疼痛,有条索状红肿或远端水肿,多伴有发热、脉率加速等全身症状。发生于浅静脉者,可见于四肢和胸腹壁;发生于深静脉者多在下肢和骨盆内静脉。笔者以中西药合用治疗血栓静脉炎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深浅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它包括血栓性浅静脉炎和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可累及任何部位的深静脉,以下肢深静脉受累多见.现将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形成原因、治疗和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栓性静脉炎 (thrombophlebitis) 包括血栓性浅静脉炎及深部血栓形成.常先有静脉内血栓形成以后发生静脉对血栓的炎性反应.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的同时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血栓可以引起炎症,炎症也可以引起血栓,两者互为因果.我科于2000年01月至2009年12月共发生9例血栓性浅静脉炎,现将病例及相关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栓性浅静脉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并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73例血栓性浅静脉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结合患者意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疗程较长,外科手术治疗快速便捷,但术后可能引发并发症,两种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复发率。结论血栓性浅静脉炎可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可采取中医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均有良好疗效,但治疗后应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5.
<正>血栓性静脉炎是外科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性疾病,表现为沿浅静脉循行处红、肿、热、痛,表面肉眼可见的索状静脉,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硬结,以及患肢较为严重的不适和功能受限[1-2]。有数据显示0.75%~40%的患者发展为深静脉血栓,严重者甚至演变为肺栓塞[3]。绝大多数罹患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会进入慢性期,病情迁延难愈[4]。  相似文献   

6.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多发生于下肢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属支,也可见于上肢的头静脉、贵要静脉,少数可发生于胸腹壁浅静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不清,可以迁徒性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发病。  相似文献   

7.
毛冬青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栓浅静脉炎,是浅静脉发生炎症的同时,伴有血栓形成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近几年来,我们应用广东和平制药厂生产的毛冬青片剂(每瓶100片,每片80mg)来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12例;右胸壁血栓性静脉炎4例;左下腹壁血栓性静脉炎1例,左臂长静脉注药后血栓性静脉炎2例;包皮血栓性静脉炎2例,左臂头静脉、左小腿大隐静脉外伤性血栓性静脉炎各一例,右小腿大隐静脉血栓性静脉炎1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吴玉泉 《北京中医》2006,25(10):610-612
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于下肢,常以急袭性方式起病,临床上常分为2类,即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起病急骤或进行性加重,行走后肿痛加重,可合并浅静脉炎和浅静脉曲张,中医属“脉闭”范畴,病因病机为湿浊停聚,气血瘀滞,脉络不通。  相似文献   

9.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可导致深静脉血栓和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近年研究发现,复方中药包括古方、经验方和现代中药制剂,用于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具有一定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及抑制血栓形成有关.本文查阅近10年相关文献,对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是下肢浅静脉系统的常见病,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可因血栓蔓延至深静脉而致病致残,甚而有引发肺动脉栓塞致死的风险。西药抗凝、抗炎、抗血小板疗效良好但非从根论治,使得本病易于反复,因此手术治疗是根治本病公认有效手段。中医药疗法可改善预后及缩短病程,两者在疗效上有协同作用,现主要论述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敬敏 《中医研究》2010,23(4):45-46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是下肢静脉管腔内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性、血栓性病变,是常见的血管血栓性疾病,临床常见下肢疼痛、肿胀无力等症状。由于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不正常的凝结,如不能早期治疗,可能造成下肢的多种功能不全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西医治疗多采用消炎、抗凝、扩血管或卧床、患肢抬高、热敷等。  相似文献   

12.
吴玉泉 《北京中医药》2006,25(10):610-612
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于下肢,常以急袭性方式起病,临床上常分为2类,即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起病急骤或进行性加重,行走后肿痛加重,可合并浅静脉炎和浅静脉曲张[1],中医属"脉闭"范畴,病因病机为湿浊停聚,气血瘀滞,脉络不通[2].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1.1 入选标准 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隆起、扩张、变曲,甚至迂曲成团块状,站立时尤为明显,患肢常感酸胀、乏力、易疲劳,或伴有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血栓性静脉炎、皮下组织硬结、溃疡形成、急性出血、丹毒等并发症.下肢静脉功能试验:大隐静脉瓣功能试验阳性,下肢深静脉及交通静脉试验阴性.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排除深静脉不通或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  相似文献   

14.
溶栓汤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体表筋脉的血栓性疾病,体表筋脉色红肿胀,灼热疼痛。笔者自1988年~2000年间,用自拟溶栓汤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内外合治血栓性浅静脉炎1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安举  周桂芳 《新中医》2003,35(2):53-54
笔者自1998年7月~2001年7月,应用内外结合的方法治疗125例血栓性浅静脉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25例患者中,男89例,女36例,年龄在21~75岁之间,平均53.4岁;病程最长40天,最短10小时。胸腹壁静脉炎4例,上肢静脉炎13例,下肢静脉炎108例,其中大隐静脉炎76例,小隐静脉炎18例,混合性静脉炎14例。静脉输液引起8例,外伤后引起9例,严重感染引起3例,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105例。一般性血栓性浅静脉炎116例,化脓性血栓性浅静脉炎4例,游走性浅静脉炎5例。体…  相似文献   

16.
热敏点灸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多发生于四肢浅表静脉,下肢更多见,其临床特点为患肢局部疼痛肿胀,沿受累静脉行经可摸到一条有压痛的索状物,其周围皮肤的温度增高、红肿。目前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尚无特殊疗法,多常规口服西药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筋膜内静脉凝结形成血栓,包括小腿的胫前、后静脉、腓静脉、肌肉静脉窦以及胭静脉、股深、股浅、股总静脉、髂静脉,是手术后老年患者的多发病。本病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严重者可发生肺栓塞,威胁患者的生命及造成血栓后综合征。治疗方法主要为抗凝、溶栓治疗。老年患者术后如果未能积极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则发病率甚高。现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输液性静脉炎相关危险因素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液性静脉炎是临床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均可出现程度不同的静脉炎。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沿穿刺静脉走向出现红肿和疼痛,皮肤下出现红线,严重者可致受累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和结节。静脉炎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在末梢静脉输入非生理pH值的液体、较血浆渗透压高的液体或某些微粒因子等,刺激局部血小板,引起凝聚,形成血栓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管腔变窄,出现血液缓慢现象,影响对输注液体的稀释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玲玲 《中医药学刊》2006,24(7):1392-1392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位于人体体表可视静脉发生的血栓性炎症。临床表现为沿浅静脉走行部位红、肿、热、痛,有条索状物或硬结节,触痛明显,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虽轻浅,但治疗不当易滋长蔓延,迁延日久,遗留硬性条索状物日久不消,影响工作与生活。本科综合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玲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5):316-317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浅层静脉腔内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好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临床以局部疼痛、体表可触及条索状物为主要表现,急性期可见周围皮肤红肿热痛,属中医学"恶脉"、"脉痹"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